1、孟子名言警句翻译出处及注释
(1)、(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2)、(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3)、(译文) (孟子说:)“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少了。”
(4)、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古代皇帝炎帝的女儿溺死在东海里,化为精卫鸟,经常衔石投入东海,要想把大海填平。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6)、(感悟)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7)、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8)、(解读)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9)、(理解)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悌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10)、(译文)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11)、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12)、(解读)清.康有为《大同书》。释义:那些喜欢群聚而讨厌独处,相互扶持培植的人,人们心中所喜欢的。
(13)、2020秋统编版7-9年级上下全册教案课件
(14)、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他们都出身卑微,都经历过磨练,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作者列举六位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练,即忧患可以激人奋发有为,人才是在逆境中造就的。这也为下文论理奠定了事实基础。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9)、(解读)此话是话剧《立秋》中经典台词。《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讲述的是“丰德”票号马洪翰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故事,宣扬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价值理念,倡导的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一句话不仅仅是用在商业行为中,它更可以做为一句警言时刻鞭策我们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
(20)、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孟子》名言警句和翻译
(1)、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
(2)、(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3)、(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5)、(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7)、(名言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9)、运用排比作用分析法。运用排比修辞手 法,句式短促有力,多方面地描写了担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从而突出作者的观点:艰苦磨难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增长人担当大任的能力。
(10)、孟子进而说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代的圣贤所以超过一般人,就是善于推行他们的好品行罢了。
(11)、(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1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13)、孟子提出四端说同当时人性善恶的争论论密切相关。孟子主张性善论,故提出四端说予以论证,同时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批驳。在孟子那里,人性论与仁政论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孟子提出“四端”说,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他宣扬仁政寻找理论根据。(1)仁,义,礼,智
(14)、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解读)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解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行,就是实际行动。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15)、(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1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8)、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19)、(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0)、(解读)此联为明东林d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3、孟子名言警句翻译出处大全
(1)、“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2)、(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2)有人说:“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4)、(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6)、(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7)、《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8)、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9)、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10)、(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1)、(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3)、(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14)、(原典)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人无法,则伥伥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15)、(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16)、(译文)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17)、(解读)《诗经·木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爱情的民歌,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9)、(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20)、《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4、孟子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加翻译
(1)、(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吃什么都美,干渴的人喝什么都甜,这是由于没有尝到饮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为饥饿与干渴损害了他的味觉。难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饥饿干渴的损害吗?人心也都有类似的损害。如果人能够不使饥饿干渴造成的那种损害,成为人心的损害,那就不会把比不上别人作为忧虑了。”
(2)、未知区: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例如某人自己身上隐藏的疾病。
(3)、(翻译) 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
(4)、(名言4)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5)、(解读)出自《论语 先进第十一》,意思是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
(6)、(解读)出自2009年7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在处置乌鲁木齐5事件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作出重要的部署,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这是民心所向,不可违逆。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继续阐明这一民族团结发展的论断。解释:人民向往安定的生活谋划发展,百姓思考怎么治理得到幸福。
(7)、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教学视频+知识点+图文解读
(8)、(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9)、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
(10)、(解释)每个人都生活在富足、祥和、宁静、喜乐、满足的世界中,交流或者不交流,来往或者不来往,对他们的生活均没有丝毫影响,每一个人都活在当下那一刻, 享受那一刻,听着窗外的鸡叫声、狗吠声,头顶白云飘飘,身边清风阵阵,唯恐有任何不速之客打破这一美好时刻。
(11)、(感悟)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舍身取义”传唱千年,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道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不悔。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3)、(翻译)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这句话很明显强调的是做人做事要仁义。从论证角度来讲,这句话从反面推论,阐述了仁义的必要性。从适用主题来讲,与“仁”“义”相关的主题均可。这在笔试中涉及到领导干部或个人为人处世原则时经常会用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论证素材。
(14)、(解读)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15)、“杜鹃再拜忧天泪”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句是对第二句的深化,这里是诗人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wWw.SLKJ.OrG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诗人的爱国之心。
(16)、2020秋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17)、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18)、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1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20)、(解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里第一次提出了“法治”的定义。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就大致包含两个意思:其是关于法治的形式方面的,即法治的条件。其是关于法治的内容方面的,其核心是严格依照良好的法律办事。
5、孟子名言警句及翻译
(1)、(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
(3)、(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4)、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解读)翻译:我知道在远处,倭寇居住的小岛就漂浮在那天边;因此我不敢忘记那些无耻的倭贼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要立志抗倭,不辜负自己的珍贵年华。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7)、“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9)、(感悟)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舍身取义”传唱千年,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道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不悔。
(10)、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视频+知识点+图文解读
(11)、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13)、(解读)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具体含义: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14)、(解读)出自清朝诗人黄遵宪的作品《赠梁任父同年》,其古诗全文如下:
(15)、(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16)、(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17)、2020秋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19)、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20)、(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1)、本诗为戚继光年轻时所写,他当时知道敌寇当前,写下此诗,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敌人的坚决。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2)、(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