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1)、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2)、从那以后,她明白了集中营绝无特别之处,没有什么值得让人惊讶的,而是某种命定的,根本性的东西,来到世上,就是来到它的中间,不拼尽全力,就不可能从中逃出去。
(3)、重,必然和价值是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4)、很久以前,一个人会惊异地听到自己胸内有节奏跳动,但从不去猜测那是什么。他还不能对人这样奇怪、陌生的东西给以辨识确定。那时的人体是一间囚室,囚室里的东西能看,能听,能恐惧,能思索,还能惊异。而人体消失之后所留存的东西,便算是灵魂。
(5)、 想摆脱功名、金钱、娇妻、儿孙之“重”的困扰,但生命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生世世在这个永恒的悲剧中重复,再重复。
(6)、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7)、爱上一个人,有时候是从一个比喻开始的,一个女人以一句话印在男人心里的时候,那是爱的萌发。但你永远无法知道这种爱的纯度有多高,因为爱中始终有二者实力的较量和无休止的欲望冲突。
(8)、特蕾莎认真地听着,专注得仿佛学生一般,不久她就在杂志社成功地发表了自己的摄影作品,并开始和杂志社的专业摄影师一起工作。
(9)、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10)、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11)、很多人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但读了几段能坚持看下来的人不多。我初次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被书后简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12)、“他们为彼此造了一座地狱,尽管他们彼此相爱。”特蕾莎在多年卖命演出的苦情又以死相逼的戏码中,终于彻底“砍断”了托马斯层出不穷向外鼓起的枝桠,完全拥有他了。但也就是在这一刻,她却觉得自己永远失去了这个男人。
(13)、也许萨比娜与托马斯是轻的代表,是有懂得的默契的。而萨比娜与弗兰茨却是不同的,在《不解之词》一章中,揭示了弗兰茨的一心奔赴和萨比娜的无常抛弃这个结局。
(14)、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15)、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着人类可能性的局限,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
(16)、我爱你并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我在你身边的时候我是谁。
(17)、第二次看这本小说了。第一次看得有点快,觉得小说其实不好看。第二次看得稍微慢点,还是觉得小说不好看。小说就是小说,是讲故事的,把一个故事讲得好听就是好小说。
(1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3000字作文
(19)、因此,她陷入了生命的困境之中,她在自我约束与苛责中艰难前行。她活得实在,也活得痛苦。
(20)、与希特勒的这种和解,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2、
(1)、永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是在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定有人会因为你的笑容而爱上你。
(2)、所以当特蕾莎带沉重的行李箱第二次到布拉格找他的时候,托马斯居然在她身边睡着了,这让他难以置信!
(3)、作者通过主人公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的感情生活为线索。展开了对忠诚与背叛,拯救与放逐、性与爱、轻与重、灵与肉等一系列的议论与思考。
(4)、如果说特蕾莎是托马斯的孩子,那么萨宾娜就是托马斯心里的一个纹身。他无论如何不会忘记的女人。
(5)、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它暗含了西方悲观哲学家们持久的坚持:存在即痛苦,若要不痛苦,须是不存在。
(6)、我可以说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7)、开始语:虽然每个人面临的磨难不同,但人生的乐趣就在于,无论你处在怎样的境遇,你都还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当你的意识足够强有力地朝着一个方向,并且努力地靠近它,最终,你将收获你最初的向往。
(8)、不要做太多的抗争,最好的东西总是发生在出乎意料的时候。
(9)、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10)、正因为历史的战争没有永无休止地重演,那些事不复回归,所以革命只不过变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而已,变得比鸿毛还轻,吓不了谁。
(11)、他领了箱子(那家伙又大又沉),带着它和她回家。
(12)、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去背负责任和重担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因为这种毫无束缚的轻松,而变得飘浮和虚空,变得没有了重心和方向,变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13)、特蕾莎拼命挣扎,却完全无法摆脱,对她来说,爱情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她深爱着托马斯,她也要托马斯全心全意的爱。
(14)、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何为轻?何为重?(上)。
(15)、所以当她的情夫、大学教授弗兰茨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来找萨比娜时,萨比娜选择了不告而别。
(16)、我们不能承受生命之轻,除非我们愿意承受生命之重。我们眼里不能只有自己所没有得到的东西,而应清楚,你所有的到底是什么,它们到底有多厚重。“命运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做一个“人”吧,灵与肉不分离,是一个完完整整的生命。
(17)、生命的初次排练就是生命本身。在这样一个宏观的永恒轮回的观念下思考生存的意义,昆德拉用“草图”形容生命,是的,所有人的生命都是草图,有的没画几个笔画就被迫仓促结束;有的一笔画错就揉碎了画纸;有的线条很长却笔画潦草;有的虽仓促结束却已有了美感,甚至可说是艺术品;有的人穷尽一切去创作,旁人却觉得俗不可耐;有的得不到旁人的欣赏、甚至自己也不觉得怎样,却有一天被人发现是稀世之作;还有的,终究没有被发现。
(18)、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19)、他不断回想起那位躺在床上使他忘记了以前生活中任何人的她。
(20)、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3、
(1)、在他十二左右的时候,一天,弗兰茨的父亲突然弃他母亲而去,母亲成了孤身一人。弗兰茨察觉到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但母亲为了不给他造成伤害,轻描淡写地隐瞒了真相。那一天,在他们一起出门要去城里走走时,弗兰茨发现母亲穿的鞋不成对。他很不安,想提醒她,又怕伤了她。他同母亲在街上走了两个小时,双眼始终不能从她的脚上移开。从那时起,他开始懂得了什么是痛苦。
(2)、而萨宾娜一直钟情的那顶礼帽,她喜欢赤裸着带着这顶帽子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女权对男权的赤膊相见,是对整个媚俗时代的反戈一击。如果她再有多一点的耐心,她和弗兰茨的词汇或许会像害羞的情人,慢慢地、怯生生地走到一起去,像一种旋律自然地融进另一首歌曲。或许在弗兰茨的真情感化下,她会重新成为一个自愿放弃攻击性的女人。
(3)、书,对特蕾莎意味着粗俗的对立面,是她精神与灵魂向往与逃避现实摧残的寄托与符号,她虽然没有经由读书完全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书作为导火索,是她第一次背弃,第一次背叛看到的灵光。我想,如果特蕾莎的灵魂能质问自己,那么她会对这条路懊悔吗?她会因为选择了去看见灵魂进而活得沉重后悔吗?当她从小镇一腔孤勇出走的时候,当她想要放弃忠诚的时候,书,这个信物,这个秘密暗号,于她,到底是轻,还是重呢?
(4)、永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是在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定有人会因为你的笑容而爱上你。
(5)、不久前,我被自己体会到的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所震惊:在翻阅一本有关希特勒的书时,我被其中几幅他的照片所触动。它们让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好几位亲人都死在纳粹集中营里。但与这张令我追忆起生命的往昔,追忆起不复返的往昔的希特勒的照片相比,他们的死又算得了什么?
(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600字5篇
(7)、这本书是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昆德拉从一两个关键词以及基本情境出发构成了小说的人物情节。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并初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昆德拉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拒绝得出结论,他认为是塞万提斯让人知道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对的问题。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而每个关键词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侧面。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本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陆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
(8)、人类之时间并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行。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9)、为了不让特蕾莎痛苦,托马斯娶了她,还给她弄了只小狗,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无法给特蕾莎幸福,他没办法放弃他的“性友谊”,而且俄国人的坦克占领了他的国家。
(10)、而不会照镜子、不寻求意义、每天重复几个简单动作就知足,遇到就会认定主人一生的动物,这种简单的二元论世界却可以有大把大把的幸福。而特蕾莎自己的一生,纵然一直为一个男人疯狂的费尽心机,辗转难眠,到头来真正完全拥有他的时候,却只能是坟墓那头的一堆尸骨。
(11)、他无法控制自己对女人的占有欲,而他也觉得这些艳遇对特蕾莎来说并没有任何的威胁,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放弃呢?
(12)、所以,梦里也知身是客。我们是自然的寄居者,我们是宇宙的过客,人类的感情归根结底,是那样无足轻重地虚无缥缈。
(13)、“人类的时间不是一种圆形的循环,是飞速向前的一条直线。所以人不幸福,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
(14)、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15)、作者是不按传统的模式来写的,什么情节,什么对话啊,不大考虑,小说中处处可见的就是思辨的光芒,对生命的议论,对性的议论,对爱情的议论,对共产主义的议论。作者无疑在书中思考灵和肉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否就是轻和重的关系?不过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强烈感觉到,作者最后鉴定的结果就是生命很轻,性是很轻的,爱情是很轻的,共产主义是很轻的,一切都是荒诞荒谬的,于是人生显得很虚无,这是不是也轻?所以一句话,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6)、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17)、这里讲了一段捆绑一生,纠结到死才互相放过的爱情,当然没有赢家;这里讲了一对情人互相追逐逃避,又始终无法忘却的性友情,当然没能相守;这里讲了一段漫长的婚姻,从开始就是错误虚伪,又用不堪的谎言维系到一个人走进坟墓的讽刺,当然没有爱情。
(18)、 我们身边的人生,那些为着庸俗的目的而挣扎的平庸的生命,为了“功名”,为了“金钱”,为了“娇妻”,为了“儿孙”,终生忙碌,义无返顾,到头来,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空幻,一切是一场“空”!
(19)、托马斯到底是怎样看待特蕾莎的呢?我们还得从那个梦里的篮子说起。这是一切的开始和结束。
(20)、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4、
(1)、我有理由怀疑作者没有说明白。因为他所写的关于生命之轻的思考,过分依赖于比喻,暗示,故事,意识流等等。这些描写是很含糊的,留下太多的空白。读者自以为是理解了,其实这些理解只是在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而已,把自己的理解当成作者的思想。也就是说,有人觉得自己理解了,可能从头到尾都是误解。说好听点,就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
(2)、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3)、看一看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他一直都以为是使命的东西。生命中还能剩些什么。
(4)、为了确保“性友谊”不发展成为带侵略性的爱,他与关系长久的情妇们见面,也讲究轮换周期。期间他总是不被理解。对他最理解的算是画家萨宾娜了。
(5)、最后,昆德拉说明“人不是自己的主人”,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6)、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五年前,可以说一遍阅读下来人是浑浑噩噩的,可能跟年纪和阅历有关,从此这本书被我放进了柜子。这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打开了这本书,这次的阅读的体会和第一次大相径庭。所以我非常认同一些人的说法:米兰·昆德拉的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可能是我的水平不够,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了两遍还是不能完全体味到其精髓。说来有些惭愧,尽管如此,还是想写一篇文章来对所看所想的内容进行一次整理总结。
(7)、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8)、萨比娜移居到了巴黎,背叛让她激动不已,使她一想到眼前铺展开的崭新的道路,是又一次叛逆的冒险,便满心欢喜。只是一旦道路走到了尽头,又会怎样呢?一个人可以背叛亲人、配偶、爱情,但当这一切都没剩下了呢?还有什么好背叛的?
(9)、有时候,我情愿看些能消磨时间而且有趣的不大用脑子的小说,精神之欢喜,好过思辨之无聊。看类似于这样的小说,人容易变得神经兮兮,自以为是深沉,看透人生,其实只不过看了本怪小说而已。
(10)、道歉,有时并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因而感到歉意。而是为了想挽回一些可能会造成遗憾的事所做的努力。
(11)、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后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早以前就读过。当时看到这样的书名,立即就引起了我所有的兴趣。尽管当时看得很努力,但是我相信除了这个书名,书里到底讲了写什么,还是有些困惑,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却深刻地刻在了心里。
(12)、当萨宾娜把特丽莎向周刊杂志社的人一一介绍时,托马斯知道,他从未有比萨宾娜更好的情人。
(13)、这种评价是不准确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哲理小说,或者说是一部存在主义哲理小说。昆德拉本人深受尼采、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昆德拉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评价是:“那两位伟大的哲学家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暧昧”,这本书以尼采对永恒轮回的论述开始。小说讲的是“亲密关系”的问题。萨宾是路,轻,分离为主,互不干扰,绝对不粘在一起;特蕾莎是另一条路,沉重,以爱为主,融合在一起,相互依偎。
(14)、「为何我坐在你的墓前,却因为一条狗而流泪」
(15)、其实,他们很清楚,这座奇特的建筑,总会因为那根唯一的圆柱而彻底垮塌。不过既然小说多次提到“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种没有轮回的世界里,毁灭就是重生。她遇到他,是六次偶然的结果,每一次偶然,都把宿命的一部分写进了结局。
(16)、“同情”一词的意思是,我们不能看到别人受难而无动于衷;或者我们要给那些受难的人以安慰。近义词“可怜”意味着对受苦难者的一种恩赐态度。“可怜一个女人”,就意味着我们比她优越,所以我们要降低自己的身分俯就于她。这就是为什么“同情”这个词总是引起怀疑,它表明其对象是低一等的人,这是一种与爱情不甚相干的二流感情。出于这种同情去爱一个人,意味着不是真正的爱。
(17)、但凡识字的人,总得读一本米兰·昆德拉的书吧。出版近40年中一直享有盛名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这本披着情色外衣的小说其实很认真的在讲一个漫长又悲伤的爱情故事,顺便抛出了一连串的人性拷问、哲学概念、政治批判、道德伦理……这些概念像冬日狂风的列车外,无心擦过且却尖锐锋利的落叶,摧毁人的面具盔甲,让他们忽然像群体裸奔一样可笑尴尬。
(18)、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19)、就像我们问自己:人是自己的主人吗?也许我们还会垂死挣扎般虚弱地回答“是”,但是谁能保证在“是”字出口时,说话的人不会泪如雨下呢?
(20)、迷途漫漫,终有一归。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
(1)、追求众多女色的男人差不多都属两种类型。其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存在于他们一如既往的主观梦想之中。另一类,则是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里无穷的种种姿色,他们被这种欲念所诱惑。
(2)、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这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小国家,在1918年~1992年期间为联邦制国家,原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后更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3)、没有比较的基点,因此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检验何种选择更好。
(4)、这是一部引人思考的哲理小说,书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对生命及悲欢离合的展现。
(5)、我没有去想,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是轻还是重,我比较消极地认为,这是多少选择不了的伪命题,因为这唯一一次的奔赴,我们都是带着原生家庭,带着生命之初你还不可能自我掌控就被既定的烙印来的,所谓和解与自愈,活得轻或是重,差不多是身不由己的。
(6)、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得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大学里随口乱喷的亿万言。
(7)、第六天:为什么每个人都离不开被注视的目光
(8)、既然这样,为什么看呢?呵呵,人是虚荣的。看这本可以显示自己有品位,显示自己阅读兴趣非凡,显示自己的思想达到某种高度。许多时候,阅读有时候是种炫耀。如暴发户炫耀他的钱,读书人炫耀他所看过的书。尤其说自己看懂了,多么荣耀。
(9)、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10)、也许上帝让你在遇见那个合适的人之前遇见很多错误的人,所以,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你应该心存感激。
(11)、于是,他接受了在学术会议上认识的一位苏黎世医院院长的工作邀请,带着特蕾莎去了瑞士。他和特蕾莎都以为离开了这个熟悉的环境,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12)、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我看见他站在公寓的窗台前不知所措,越过庭院的目光,落在对面的墙上: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