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二章ppt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切,恳切。近,当前。其,这。而,表并列,可以译为“并且”。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5、勤学好问、志向坚定、关注时弊
6、饭疏食饮水(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7、译文: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8、今丘也拘(坚守)仁义之道,以(因为)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因此)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灾难),于丘其幸乎!”这番话之前从没有人说过,之后就成为了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被他们用各种方式实践着。而这些人也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zǐyuē:“xuéérbúsīzéwǎng,sīérbúxuézédài。”《wéizhèng》
1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文章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
13、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5、译文: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6、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
17、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曲,弯曲。其,这。
19、(3)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出来)
20、zǐyuē:“zhīzhīzhěbúrúhǎozhīzhě,hǎozhīzhěbúrúlèzhīzhě。”《yōngyě》
二、
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译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爱在里面了。
3、《述而》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5、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6、治学态度:善学善思,时时温习旧知
7、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
8、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论语》以孔子为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另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比如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路的率直鲁莽,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12、(3)总结:孔子真正的魅力源于他高尚的人格以及坚韧的个性,他坚守理想,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弟子们在他去世后定居在他的墓地周围,后人们也因此将他视为“万世师表”。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他伟大的精神力量。
1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4、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15、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6、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7、主旨: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18、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行本《论语》全文共20篇。《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19、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不亦君子乎?)(今)对别人的尊称。
20、安贫乐道、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理想信念的人生观 子曰:“贤哉,回也!
三、
1、(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现在常有“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等说法,出处就是这一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4、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其中。
6、(2)结合具体故事,深入浅出,理解各章含义。
7、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8、译文: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9、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导入:(故事导入,化深为浅)
12、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处世方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或穷困或改变。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18、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9、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
20、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四、
1、(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2、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过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3、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三:(古)表示多,虚指。(今)表示确数。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新,新的见解。可以,可以凭借。为,成为。而,表示先后关系,可不译,也可译为“就”。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zǐyuē:“sānrénháng,bìyǒuwǒshīyān。zéqíshànzhěércóngzhī,qíbúshànzhěérgǎizhī。”《shùér》
9、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老师说这乐曲就叫做《文王操》啊。”
10、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11、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引申为“实习”“练习”“温习”“复习”。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3、他的学生们都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尽礼而去,唯有子贡守了整整六年方才离去。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孔子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的名誉。
14、译文: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5、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7、zǐyuē:“wúshíyǒuwǔérzhìyúxué,sānshíérlì,sìshíérbúhuò,wǔshíérzhītiānmìng,liùshíérěrshùn,qīshíércóngxīnsuǒyù,búyújǔ。”《wéizhèng》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9、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20、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五、
1、补充材料:孔子周游列国时,屡遭打击,他的学生虽然也有过怨言,但没有一个人离开他。孔子也很欣慰,不时地赞赏过他的这些学生们。
2、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3、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4)这一章分成三段话,表面上看讲了学习方法,交友原则和个人修养,但核心却只有一个,是什么?(表达对道德的追求)这是修养人格的最重要内容,这一修养使孔子的人格完善,并且能够影响远人。孔子如何修养自己的人格?(永不松懈)这是人格修养的基础,那么,孔子及他的学生们又围绕这一点补充了哪些原则呢?(学生列举相关语句,老师指出其中的关键字含义)
6、(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参考书目:《论语》、《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
8、所选十二章,主要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①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章;②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1章。
9、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10、(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12、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3、《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士人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
14、“思”字从篆文来看,是由头与心组合而成的,在古人看来,头与心均能诞生思想,是什么可以自头脑至心,贯穿不绝呢?(人的想法)
15、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7、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8、(1)配合音乐,读出古文韵味。
19、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20、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心欲,不逾矩。”
3、(2)结合注释,自学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4、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6、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7、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8、译文: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9、(2)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可结合具体的故事来说)
10、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11、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12、(3)“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而”需要翻译为“却”,语义发生了转折。他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他的追求与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丧失这一道德,他就不会生气,也唯有具备高级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13、《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6、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
17、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8、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材料。
19、(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却”。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这章经文的主旨是,礼的运用尚和尚中,以无过无不及的中道为最后。但是在具体过程中,一味的求和气,不用礼来节制,这也是不可行的。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