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教育启示
(1)、故事感悟:想起我们的高三学生高考后撕书减压,书本被撕碎漫天飞舞犹如下雪一般,教育不光是一味灌输,也要给孩子留个宣泄的出口,让长期压抑的感情得以抒发。
(2)、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就看你有没有发现。郁梓铃很自由,屁股老坐不住,上课爱插嘴,画画乱涂一气。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对她有了新的发现。一次彩红屋时,她第一个画好,贴好。我及时表扬了她:“郁梓铃,真能干啊!第一名哦,厉害!”老师的赞美和同伴的掌声给了她莫大的鼓励,渐渐的,我发现她上课爱举手了,画画、手工进步很大。
(3)、学生做错事情,为什么做错?把这原因找出来。
(4)、宽容,给你希望:即使你身处绝境,即使你有种种缺点,但良好的教育者总会让你从绝望中看到希望,自有一种指引你前行的力量。
(5)、所以,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许多事情,可以不必在意结果如何,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可以了。
(6)、为此,社会应该动员一些社会要素,屏蔽那些不良社会现象,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同时,积极倡导儒家思想,让“仁”、“礼”等观念深入孩子骨髓!
(7)、陶行知先生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室去。
(8)、其次,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艺术。对打人的王友,不是斥责,而是表扬;不是处罚,而是奖励。他没有简单地对待打人的学生,不是简单地从大人的角度,严厉地指责了事,而是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与孩子达成共识,然后再契入教育。陶行知先生能够科学地对待打人的同学。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不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急于去批判、挞伐、惩处,而冷静地对待,用爱心与智慧给学生一个走出错误与尴尬的台阶,呵护他的自尊,让他感受到教育的宽容与善良。须知,班主任能育出一棵参天大树,也能毁掉一棵幼苗。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有一丝的希望,也要尽万分的努力,要千方百计去教育、去拯救;要从孩子们的一生前途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千万不能图一时的痛快、一时的意气用事。须知,毁掉一棵幼苗,容易;把幼苗、尤其是病残的幼苗培植成参天大树,难。正因为难,更能显示一名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与工作水平。
(9)、凡此种种,充分说明孩子就是家庭的复印版,家庭就是个复印机
(10)、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11)、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如果家长选择了对孩子进行打骂镇压,那么孩子表面上可能会迫于家长的权威被迫认错,但是孩子内心往往并没有对家长真正信服,所以他们也不会去反思自己的过错,甚至认为自己只是与家长意见不同而已并没有过错。
(12)、在社会、家庭、学校对孩子的不同影响中,家庭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最大。社会因素咱小百姓左右不了,能够把握的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是亡羊补牢,因此!天下父母心,不应该重点关注孩子,尤其应该特意关注的是:
(13)、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每一个成年人都明白信任对自己的重要,有人甚至把信任看得比生命都来得可贵,可实际上,孩子对于信任的企盼不会比成年人少,甚至有时他们比你更渴望得到大人尤其是老师对于他们的信任。
(14)、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俗话说:“师徒如父子”,这是旧社会里师生之间的关系。既然老师和学生是父子关系,那老子打儿子,岂不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现在是新社会,新时代,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不同的是老师的年龄比孩子大几岁。孩子和老师都享有相同的权利,孩子的权利不受侵犯。孩子不会背书,老师要找到其原因:是孩子的基础问题,还是孩子的智力问题,或者是孩子不用功造成的。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体罚孩子。毕竟孩子年龄还小,爱贪玩,要和孩子谈心,给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想通了,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背书就快了。即使他背书慢一点,那又有什么关系,不要着急,慢慢来,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对孩子多一点耐心,他今天不会背,明天不会背,后天可能就会背了。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
(15)、作为教师,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伙伴,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不搞师道尊严,不做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违法犯罪的事情。
(16)、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17)、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物质匮乏的局面得到巨大改善,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新的社会因素,如网络游戏、暴力影视、黄色网站等等,这些社会因素都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稳定性格的形成。
(18)、从陶行知先生的这个小故事里,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两点启示。
(19)、他看到这个学生跟同学打架,手上拿一块砖头,这还得了,这会出人命!被他看到了,立刻制止,告诉这个学生,半个钟点之后到校长室来见他。这个学生离开了,校长再问别人,他们为什么打架?是为了对方这个学生欺负一个女同学,他打抱不平。这么个原因他知道了,这个人很有义气。半小时之后他回到校长室,看到学生站在外面门口,掏一块糖给他吃,也没有骂他,学生感到很惊讶。他说这块糖奖励你,我叫你半个小时来,你准时来了,你很守时,这应当要奖励你。然后再说,我去调查,知道你这个事情做错,你还很有义气,打抱不平,这是很好的行为,再赏一块糖给你吃。学生就感动了,立刻就承认错误,受感动。校长又掏一块糖给他,奖励他,你能够忏悔,你知过能改,这很难得,这很不容易。没有责备一句话,没有任何处罚。学生感动的跟校长说,以后决定不会再犯这个过失。校长第四块糖给他,勉励他。再问,没事了,你回去。这是中国爱的教育,神圣的教育,没有一句责备的话,没有一句批评的话。
(20)、 其实,对“问题孩子”一味的打压更会加剧孩子的抵触情绪,使他们顽固的坚持错误,不愿改正。所以,我认为对经常犯错的孩子,我们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点宽容,少一份斥责。
2、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的启示
(1)、随后先生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2)、努力奋斗是第三条,家庭教育不是说教,是引领,是榜样!说的好影响一会儿,做的好影响一生!
(3)、在大人的心里,总想要求孩子听大人的,但一味的听话有意义吗?我们能找到孩子的闪光点,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把学生的人格和自己放在同一水准,我们这些父母高高在上,怎么不好好反思呢?
(4)、人生的诀窍就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教师的长处就应该是拥有教育智慧。
(5)、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6)、那是陶行知先生创办了乡村学校并当校长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一个男孩正用石头砸另一个同学,急忙上前制止,并要求这个男孩去他的办公室。当陶校长处理完其他事情回到办公室的时候,那个男孩已经在那里等他了。
(7)、孩子听到这儿,终于泪流滚滚的哭着说“校长,我打人总是错的吧”,陶校长接着又说“你看孩子,我早就给你准备了第四颗糖。不瞒你说,从我第一眼看到你,就坚信你这个孩子一定是知错必改的好孩子,看来我的眼光是一点都没错的。”孩子手里捂着的四颗糖,泪流满面的走出了校长办公室。
(8)、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
(9)、孩子毕竟也是人,很容易被征服,只要孩子真正的信服你,你的话可能就是“圣旨”,那个时候我想说,许多事可能就变得容易了。
(10)、其次,要适当运用处理的技巧。陶校长用糖果奖励“问题学生”,詹校长则用沉默淡化矛盾,最终都感化了“问题学生”。
(11)、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12)、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13)、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14)、陶行知教育孩子既讲方法还有分寸,处理的恰到好处,多么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呀。
(15)、读完几则故事,睿妈不由生出这样的感悟:其实教育好比是一种信仰。
(16)、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17)、也正因如此,内心充满恨怨仇争、分别评判的人,可以传授知识,但,做不了教育。
(18)、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就生动地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19)、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20)、萤火虫一听蜗牛答应了,又向蜗牛靠近了一些,说:“哦,您能帮我的,其实很简单,我的孩子就快要出生了,我想将它放在您的小房子里托养一阵子,您知道,我每天还要去到那些没有光亮的地方帮别人照亮,风吹雨淋的,所以没办法总将孩子带在身边。而您的小房子里又遮风又避雨,我想,在我的孩子刚出生的这个阶段,把它托附在您这里,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3、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启示
(1)、 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是啊,哪个孩子不犯错?哪个班没有“问题孩子”?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由于心理、个性、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总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记得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要用放大镜把别人的优点争取来,不要用显微镜去观察别人的缺点。”诚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善于发掘孩子的长处,不要斤斤计较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即使再调皮的孩子,在他们内心深处,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学习好、行为好、受老师喜欢的学生。只是他们缺少了一份自制力和恒心,经常受批评,使得他们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所以,负有教书育人责任的我们,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和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去爱护,去关心,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找回信心,重新认识自我,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个集体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2)、当时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当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说完,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3)、育才小学校长陶i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4)、获得心灵的平静,最终获得重生:人总是能从信仰中汲取智慧,得到心灵的平静,最终如获重生般得以升华、改变。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经过良好的教育,我们在物质和社会地位上实现了改变和提升,更重要的是,教育让我们摆脱心灵的枷锁,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豁达,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有着让一个人活得重生般的现实意义。
(5)、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6)、陶行知再掏出第四块糖,说你是好孩子,你知错就改,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7)、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陶行知的“四块糖”》,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8)、你让他管别人的背诵,它自己不背下来,肯定不好意思管别人;你让他检查别人的作业,它自己不写作业肯定不好意思检查别人;你当众表扬他好的地方,他想不做个好孩子可能都不由他等等。
(9)、这个男孩子拿了三块糖就哭了,说陶校长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打人了。
(10)、我在很久以前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脑海中只蹦出来两个字:漂亮!
(11)、见到男孩后,陶校长掏出一块糖递给男孩说:“这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守时”。没等男孩从惊异中反应过来,他又掏出了一块糖说:“这块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就住了手,这说明你很尊重老师”。男孩刚想开口,校长又掏出一块糖说“据我了解,你打那个同学的原因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其他同学,你打抱不平,这说明你有正义感,所以这一块也给你”。这时候,男孩感动的掉下了悔过的眼泪,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用石头去打他”。陶校长微微的笑了,然后又拿出第四块糖说:“应该再奖励你一块,因为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在以后的学业中,这个男孩表现的特别优秀。
(12)、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这说明积极的教育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就看你有没有发现。我教的孩子中有一个很自由,屁股老坐不住,上课爱插嘴,画画乱涂一气。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对她有了新的发现。一次活动时,她第一个做好。我及时表扬了她:“真能干啊!第一名哦,厉害!”老师的赞美和同伴的掌声给了她莫大的鼓励,渐渐的,我发现她上课爱举手了,各方面进步很大。
(13)、这个孩子眼圈通红,有一点撑不住了,哪知陶校长又变出了一颗糖果,还要奖励他,第三颗糖让孩子彻底的懵了。他问陶校长“我打人,哪有这么多优点?”陶校长告诉孩子“我已经了解过,你打的那个同学是因为他在欺负女同学,说明你身上有一种正义感,在打抱不平,难道不应该奖励第三颗?”
(14)、故事感悟: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改变的,看到孩子的缺点便是教育者的机会。生命有缝隙,阳光才能照进来。
(15)、因为我们也被自己的情绪牵着鼻子走,做了奴隶,那么,你是半斤,我是八两,那么我们又怎么去教育他人呢?我本身就如此匮乏,我希望你具备的品质我一个都没有,我能教你些什么呢?
(16)、蜗牛回头一看,是萤火虫发着亮光在和自己说话,就答道:“不是在找什么,是今天夜里太黑了,我只有一边探路一边走了。”
(17)、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迟疑地接过糖。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18)、如果我们的情绪被激发了,我们所作的一切,就是扛着“教育的大旗”在发泄情绪,本质上也无非就是“条件反射”,根本谈不上是教育。
(19)、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信仰,都具有如下特征:宽容,给你希望;激励,使你向善;让你获得心灵的平静,最终获得重生。
(20)、第二年,钱文忠考了上海文科高考第二名,如愿以偿考入北京大学。
4、陶行知三颗糖的启示
(1)、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教育故事被传为佳话,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作为教师,我更能感受到它无与伦比的教育艺术魅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教育故事中蕴含着发人深思的教育原则。
(2)、有一天,陶校长看到一个男孩子在打另外一个男同学,他上前去制止打人的那个男同学,说“请你下午三点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第一次迈进的可是校长室,男同学一进屋就傻了,做梦也没有想到,校长和蔼可亲地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说“孩子,首先我要奖励你一颗糖。三点整你准时来了,说明你这个孩子时间观念强。”陶校长还要奖励第二颗糖,孩子蒙了,还有什么好奖励?“你看,我上午叫你别打那个同学,你马上住手,说明你懂得尊重校长。其实,我这个校长也非常渴望得到尊重。”
(3)、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4)、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2)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3) 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4)
(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拥有一颗对“问题学生”的爱心,两位校长处理方式虽然是一热一冷,但都包含了对“问题学生”的爱。
(6)、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有问题的。这种情况多数病根在家长。要么由于家庭的不和谐造成的,要么是家长放任管理的教育无为造成的。
(7)、陶校长的那“四块糖”,虽然很渺小,也很微不足道,但是,让那位男孩吃在了嘴里,更甜在他的心里。
(8)、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9)、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这说明积极的教育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10)、赏识是雨露,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应该充满赏识。
(11)、从上世纪初开始,挪威高中毕业生在最后一学期有一场重头戏:拉斯节(Russefeiring),直译是“俄罗斯庆典”,他们从高一开始就为此攒钱、等待。
(12)、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许每一种不合理行为背后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不合理而抹杀了其中合理的因素,承认其中的合理成分。
(13)、其看到孩子的所谓不良行为以后,我们这些做老师当家长的一定不能简单粗暴的做出感性反应,打孩子、卖孩子、指责孩子,训斥孩子,而是应该理性的制止不良行为后,仔细的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客观、冷静、全面、公平的去处理事情。那种感性的粗暴反应往往会冤枉孩子,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而且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结果只能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14)、孩子出生本是一张白纸,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从而避免孩子性格畸形,形成健康稳定的性格?
(15)、面对王友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众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
(16)、温和的教育胜过训斥。反观陶行知在案例中的表现,至始至终没有训斥、没有大发雷霆。鲁迅先生说得好: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陶行知善于从被批评者的错误中,挖掘出闪光点,即以肯定,没有因为一件事而否认孩子的人格,没有上纲上线。这正是孩子能够诚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关键之一。
(17)、然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男生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更奇怪了。
(18)、“如果我去学梵文,将来就我一个人懂了?”郝老师听后哭笑不得。
(19)、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20)、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你已经认错了,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5、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1)、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犯错的孩子。是啊,哪个孩子不犯错?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由于心理、个性、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总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记得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要用放大镜把别人的优点争取来,不要用显微镜去观察别人的缺点。”诚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善于发掘孩子的长处,不要斤斤计较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即使再调皮的孩子,在他们内心深处,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学习好、行为好、受老师喜欢的学生。只是他们缺少了一份自制力和恒心,经常受批评,使得他们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所以,负有教书育人责任的我们,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和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去爱护,去关心,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找回信心,重新认识自我,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个集体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其实,对他们一味的打压更会加剧孩子的抵触情绪,使他们顽固的坚持错误,不愿改正。所以,我认为对经常犯错的孩子,我们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点宽容,少一份斥责。
(2)、在摆正我们自己教育心态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再谈谈关于这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了,根据本人多年当教师的经验,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3)、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4)、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推行平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并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中。
(5)、用平常心看待个别老师体罚学生。全体教师通过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大多数的老师都知道了要保护儿童,热爱孩子,爱护自己,都不去触碰体罚学生的这一条红线。但仍有个别老师,还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把体罚孩子不当一回事,也许他的心情是好的,为孩子好,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意无意地就体罚了孩子。俗话说:“久站河沿没有不湿脚的”,把孩子身上打淤青了,甚至把孩子打伤了。这样的老师不仅要受到学校的处罚,严重的要扣发绩效工资,甚至开除公职。还要给孩子的家长道歉,还要给孩子包骨养伤。也不知道,这些老师图个啥?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有个别媒体人,如果采访到老师体罚孩子的,像捞到了狗头金,如获至宝,大肆宣传,教师本来就是一个弱势群体,结果把全国的老师都弄得抬不起头来,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似的。家长更是起来,群起而攻之,恨不得把老师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现在,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不敢问,不敢管。长此下去,势必毁了教育,害了孩子。老师体罚学生,只是个别现象,不必刻意放大。
(6)、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
(7)、尤其是想要扭转一个差生时,它不仅仅需要的是教师的智慧,更需要教师的耐心!
(8)、因此,即便到了今天,以至未来,在“如何教育”这件事上,这“四颗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9)、对孩子来说,容易被孩子所接纳的教育即为好的教育,家长的最终目的也不过是希望孩子能够听取自己的意见,让自己成长得更加优秀,善用“南风效应”,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去引导孩子。
(10)、王老师心理咨询热线:0318-2105115
(11)、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12)、“哦,好吧,你说吧,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尽力帮你。”蜗牛说。
(13)、 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中的亮点。陶校长竟然能从那个“问题学生”身上找到四个亮点;詹校长也能从骂他的信中看到“问题学生”对他的信任,而在有些求全责备的校长或老师眼里,可能看到的是更多的问题。
(14)、起初,这个黄色的萤火虫卵对蜗牛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它很小,而且也不用去照料。但这个卵越长越大,它已经长出了脚,嘴,还有牙齿。“怎么那只萤火虫妈妈还不来接它的孩子呢?是因为它的工作太忙了吗?”蜗牛心里想着。
(15)、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16)、作为国内少数几位专研梵文、巴利文的学者之钱文忠传承了季羡林的学术薪火,成为一位明星学者。
(17)、可是,这只萤火虫的幼仔理都不理蜗牛,还是一口接一口的咬着。蜗牛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就大声叫着那只萤火虫妈妈,希望它能飞过来,接走自己的孩子。
(18)、恩爱和谐的夫妻,孩子自信、快乐、有爱心,有探索精神。
(19)、16岁,性格一旦基本形成,做父母的会因为孩子不稳定的性格受尽煎熬,因此,做父母的要先学会怎样做父母!不要让无辜的孩子成为咱们无知的牺牲品!
(20)、 (本文原刊于《校长》2021年12月号下)
(1)、季羡林弟子、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先生在读高二时,还只是个学业平平的普通孩子。
(2)、其实,我们可以从故事中提炼出很多关键词,“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发现优点”、“赏罚分明”等等……
(3)、用“爱”去唤醒孩子求善的良知。我们还记得陶行知四块糖的教育故事吧!一般情况下,当学生犯错时,学生是有心理准备的。
(4)、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5)、第一个共同点是当事一方都是校长;第二个共同点是当事另一方都是所谓的“问题学生”;第三个共同点是两位校长都有一颗包容之心,只不过两位校长的包容方式有别:陶校长是以热情的奖励代替惩罚,而詹校长则是用冷静的沉默消减愤怒。
(6)、可是,没有人回应它,蜗牛用尽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也没有叫来那只在它的房子里产下幼仔的萤火虫妈妈。
(7)、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