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愈的诗晚春二的讲解
(1)、杨花:指柳絮。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才思:才气和思致。《后汉书·文苑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2)、草cǎo树shù知zhī春chūn不bù久jiǔ归guī,百bǎi般bān红hóng紫zǐ斗dòu芳fāng菲fēi。
(3)、 林徽因痛恨陆小曼,张爱玲晚年为何跳蚤缠身,三毛又为何选择用丝袜自缢?
(4)、赏析 韩愈说,于是它们都各尽所能,花样百出,红的,紫的。。。在春天最后的日子里,斗起了芳菲。
(5)、杨花榆荚无才思, 。
(6)、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7)、《晚春》唐代韩愈,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9)、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10)、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11)、所写之事:从题目看是写晚春景色,所以诗歌应该是写暮春时分郊游所见。不过诗人用拟人手法,从写草木争奇斗艳,杨花榆荚漫天飞舞留春惜春,别有趣味。
(12)、(解析) 考查对诗歌写景特点的理解。一二句意思是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表现了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13)、简答的话如下 将花草树木拟人化,诗人通过草木有“知”,花有“斗”,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的美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4)、《晚春》唐代韩愈,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5)、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16)、(解析) D.“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错误,应是: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故选D。
(17)、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18)、赏析 韩愈说,可是杨花和榆荚花怎么办呢?它们没有才思啊。
(19)、 ,百般红紫斗芳菲。
(20)、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2、韩愈的诗晚春拼音版
(1)、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2)、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图。
(3)、芳菲:形容花的芳香。杨花榆荚:杨花就是柳絮,榆荚,榆树的荚又叫榆钱。
(4)、《晚春》 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句诗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杨花榆荚漫天飞舞的情景,抒发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6)、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7)、杨yáng花huā榆yú荚jiá无wú才cái思sī,惟wéi解jiě漫màn天tiān作zuò雪xuě飞fēi。
(8)、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注释不久归:将结束。杨花:指杨絮。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才思:才华和能力。
(10)、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11)、《晚春》作为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12)、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13)、(2)诗的四两句意蕴深刻,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14)、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15)、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16)、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17)、写作特色:诗歌一反常见的感时伤春,运用拟人写法,想象奇特,推陈出新,不落俗套。写景和言理结合巧妙自然,不留痕迹地表达积极进取之意。
(18)、这首诗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⑶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斗芳菲:争芳斗艳。
(20)、 十首有“颜色”的诗词,每首都好听好看
3、韩愈的诗晚春毛笔字楷书
(1)、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2)、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3)、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m.taiks.com)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4)、一个“知”字,一个“斗”字,采用拟人手法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5)、 读懂《红楼梦》才知道,什么是中国真正的贵族精神
(6)、参考:“杨花榆荚无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
(7)、《晚春》的第一二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描写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8)、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9)、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10)、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11)、(1)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12)、诗歌主旨:诗歌写春游所见,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应抓住时机,有所作为,创造美好未来。
(13)、⑷杨花:指柳絮。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14)、惟解:只知道。漫天:满天。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15)、 词中之帝李煜诗词全集: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句句写透人生的本质
(16)、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图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敬意与感谢!
(17)、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此处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18)、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19)、更多“中考诗词鉴赏”,请点击下面链接阅读,欢迎转发分享
(20)、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4、韩愈的诗晚春其二
(1)、(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2)、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3)、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5)、作者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6)、(唐诗三百首音频)有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全集,唐诗三百首诗词,唐诗三百首朗读,可以让孩子学古诗,让你做个饱读诗经的美男(女)子。
(7)、拓展资料: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出自中国唐代诗人韩愈《晚春》,意思是时不我待,应奋发进取。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8)、(答案) 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9)、参考:“杨花榆荚”虽然朴实无华,无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吐露芳香,但是它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而是加入了“百般红紫”的“斗芳菲”行列,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
(10)、诗的后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11)、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12)、(答案) 这首诗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喜爱之情。(或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意思符合即可。
(13)、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14)、C.本诗既表达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又具有活泼幽默的情趣。
(15)、(解析) 此诗颇富奇趣,寥寥数笔,便给人满目春光的印象。 诗人将草树拟人化。草树竟能“知”能“解”还能“斗”,甚至有“才思”高下之分。春将归去,似乎所有的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连缺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因风起舞,化作雪飞。真是满目春光。
(16)、 自古文人爱做梦,白居易的梦让人心都碎了
(17)、惟解:只知道。漫天:满天。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18)、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19)、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
(20)、(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5、韩愈的诗晚春二首其二的插图
(1)、 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却用这书,让唐朝诗人风光了1000年
(2)、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3)、 评选史上最厉害八大诗人,你会选谁?清朝有一人上榜
(4)、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5)、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6)、参考: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7)、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8)、韩愈,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
(9)、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
(10)、 我们前面说,这首《晚春》与《春雪》颇有“渊源”,而且我猜测这《春雪》原本就是韩愈的得意之作,不想,这后来的《晚春》更是登峰造极。另外,这《晚春》可能也跟韩愈当时的工作有关,我们看一下韩愈的时间表:(806年(元和元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808年(元和三年):韩愈正式担任“国子博士”。)什么是“国子博士”?:即“国子学博士”,就是工作在“国子学”的高级教员。(唐代“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等六学)可见,韩愈当时是经常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像这种站在白纸面前而无才思的情形,恐怕是司空见惯了。
(11)、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12)、(答案) ①fēi ②yú jiá
(13)、赏析 韩愈说,于是它们只得把自己的花散向天空,竟然化作了那漫天的飞雪。
(14)、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15)、字词典故 “杨花”:杨花是白色的。“榆荚jia2”:也叫榆钱儿,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才思”:指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语出《后汉书文苑传祢mi2衡》:“(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16)、参考:开头两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离去,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色。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17)、中考诗词鉴赏|七下《竹里馆》深度解读+考点揭秘
(18)、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代古文运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9)、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20)、韩愈《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两句是: , 。
(1)、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2)、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场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3)、D.“漫天”一词写出了杨花榆荚随风飞舞、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
(4)、 “灵魂转世”大才子是什么样的人?敢骂《水浒传》后五十回
(5)、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场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6)、(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百般红紫斗芳菲”,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方设法竟相争妍斗艳。所以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7)、 《晚春》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8)、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9)、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这勇气非常可爱。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10)、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此处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11)、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12)、(解析)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此诗选取“草树”“杨花”“榆荚”来写的。
(13)、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
(14)、(解析)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主要是拟人、比喻修辞手法。两句意思是: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人的才华和思想,却知道(“解”是懂得、知道的意思,这是个描写人的比拟词)化作飞雪,来展示自己的魅力。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15)、B.本诗寓理于景,启示人们要珍惜并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
(16)、此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人全用拟人手法,糅人与花于一体,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堪称平中翻新,颇富奇趣。
(17)、 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吗?
(18)、译文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19)、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的,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20)、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
(1)、 18个男人写了本女子图鉴,里边有500个心动的瞬间
(2)、所言之理:诗歌写惜春之情,在最后却借杨花、榆荚含蓄表达要抓住时机、勉力作为的进取之意。
(3)、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4)、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此处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5)、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6)、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7)、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8)、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9)、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0)、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11)、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12)、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13)、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14)、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之约作于元和十年(815)之后。因十六首诗非一时所成,故仍以单篇视之。此诗为人所称道者有二:一是巧妙的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人晚春郊游,即景名篇,通体采用拟人,草木因“知”而“斗”,因“无才思”而少“解”,轻快诙谐,颇有动感。暮春时节的沉重情调皆烟消云散。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