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风俗又是什么
(1)、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到了唐代,中秋節發展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明確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炎黃子孫的主要的節日。
(3)、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4)、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风俗习惯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秋节的十大风俗习惯,看看你了解的有哪些?
(5)、“八月十五杀鞑子”也是如此!元末群雄纷争,仅江南一带,在朱元璋独当一面时便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北有蒙元士兵,形势险恶。合理借用谶语或各种“预兆”,是谁能问鼎中原、一统天下的便捷路径,在民间提出这种口号,纵使不能将鞑子杀掉,但至少增强了民众对鞑子的仇恨心理,也让蒙元士兵感到四面楚歌,使他们军心涣散。
(6)、 八月半的时候,在我俫这还有个偷瓜摸秋的习俗,这个实际上是个求子的风俗。在我俫这里的有些地方,八月半中秋节的夜里,那些结了婚多年没有伢儿养的女的,在半夜的时候,请姑子就是丈夫的姐妹,或者就是自家的姐妹,或者就是自家的好朋友,请这些人一起儿陪了,到别人家田里去偷瓜偷豆儿。因为俗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儿得豆儿”,没伢儿的人,也就觉得偷瓜得瓜,偷豆儿得豆儿,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摸到金瓜的,实际上就是南瓜,说的是就能养男伢儿,说是南瓜的“南”和男伢儿的“男”谐音。说的是摸到扁豆的就养女伢儿,说的是扁豆也叫“娥眉豆”,说的是女伢儿。
(7)、嫦娥奔月的傳說家喻戶曉。(Pixabay)
(8)、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9)、中秋月圆、佳节思亲、远隔天涯、举目有亲、心愿、祝愿、如愿、情缘、了愿。祝你幸福快乐!
(10)、八月中秋舂糍粑,糍粑是川渝地方的一种为中秋佳节制作的食品,主要原料是糯米,因为要用木棍杵打,俗称“打糍粑”。
(11)、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12)、相同,两人便相认,如两相情愿,就可以交友成亲。不过,现在已变成表演节目。
(13)、究竟是甜月饼好吃还是咸月饼好吃?一年一度的南北甜咸月饼之战又开始了……
(14)、中秋前夕,时常能在一些老字号的门口看到买鲜肉月饼的长队,在网购和外卖服务发达的时代,老一辈人对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从未减少。
(15)、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时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因此,中秋节又称八月中秋节的别称较多,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6)、 我俫这里主要的还是苏式的月饼,就是外头有一层层的脆酥皮的,上头贴了一张小方块纸,现在写的是什么品种的。就是这个小方块纸还有个传说故事,说的是元朝末年的时候,农民起义的领袖张士诚用老百姓在中秋节互相送圆饼的机会,在饼儿上头贴了个纸条儿,上头写的“八月十五夜杀鞑子”,鞑子就是元朝的士兵,老百姓看见了饼上的字条儿,一传十传百,就约定在这一天起义杀鞑子,后来起义胜利了,家家就吃圆饼儿庆祝,还把这个中秋节吃的圆饼儿叫了变成月饼,一直到现在,做苏式月饼上规矩的人家,现在还在上头贴一张效方块儿纸,也就是这么来的。
(17)、你们知道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18)、 一般的人家都是去偷的瓜,想要养个男伢儿,还有就是瓜里头有籽,有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意思。这一天夜里,长瓜的人家被偷了也不骂,反而觉得高兴。摸秋偷了瓜的女的,把瓜拿回家去抱了在怀里,说的是就能怀上,这个也是寄托美好的愿望。假如说的是偷瓜偷了之后怀孕养了伢儿,就要到被偷的人家去送红蛋,有的客气的人家还请了吃满月酒。
(19)、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一切逝去了的方知可贵。祝您中秋快乐!
(20)、新闻综合频道(1号台):18:00 22:40
2、八月十五有什么节日和风俗
(1)、大家都知道,元朝是由蒙古人靠武力建起的,被汉人称为“鞑子”。蒙人视汉人为下等人种,向来随意摆布。有些汉人便主动反抗,跟踪独自出行的鞑子到某个僻静之地偷偷杀死。甚至采取了被动的反抗,就是生子不养。
(2)、中秋时节,北方干冷气流南下,空气中水汽降低,天空中的云雾少了,因而出现秋高气爽、夜空如洗的天气,这个时期月亮显得格外皎洁,使人容易产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觉。皎洁的明月会给人带来美的感受,适合全家人坐在一起欣赏交流。而拜月的习俗自民间而来,拜月由祭月而来,中国的祭月仪式从周代起就有,祭月时间是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中秋拜月,是向月神表示敬意,中秋无论能否看到月亮,都可以拜月。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祭拜即可。
(3)、文字:田会会 | 编辑:胡楠 |审核:欢乐
(4)、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人們燃燈以助月色,逐漸成為一種風俗。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更添喜慶。
(5)、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过节要玩花灯。中秋玩花灯大多集中在南方。中秋玩灯主要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花灯包括各式各样的彩灯,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子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6)、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7)、 公司在多年不懈发展和运营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肯定,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尊重,多次被评为“广东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明星企业”称号,并连续数年被评为“重质量守信用企业”,“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中国装饰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质量AAA级单位”、“中国最具投标实力建筑装饰企业100强”、“广东装饰行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
(8)、兔儿爷流行于北京、天津等地区,又称“彩兔”。传说古时候,老北京城闹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病人,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嫦娥看到此情景很是难过,便派玉兔到人间为百姓消灾治病,玉兔为了给百姓治病,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直到瘟疫消除,为了纪念玉兔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人们便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玉兔——“兔儿爷”,以祈中秋顺遂吉祥。
(9)、但无风不起浪,正是一些北兵的暴行引起了民众的愤恨,才有了“月圆杀鞑子”的内心渴望,也就产生了青丝红丝的美好传说。
(10)、直至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了。
(11)、医保异地结算已实现,只需4步,一分钟看懂到底怎么办
(12)、此后,太阴星君就较普遍地为民间供奉。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太阴星君祈求团圆。
(13)、生活服务频道(2号台):13:45 20:30
(14)、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15)、中秋举家欢聚之时,不妨和家人一起来玩“飞花令”吧!
(16)、 还有,就是老百姓觉得八月十五在秋季里,也在八月的中间,民间就叫了中秋。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所以又叫“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了月亮来的,所以民间又叫八月半、秋夕、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还有就是这天月亮是满圆的,象征了团圆,又有祈求团圆的希望和相关的一些民俗活动,所以说八月半又叫团圆节。
(17)、在这种毫无法度的政策下,遇到这些毫无人性的鞑子,百姓们的生活暗无天日,纷纷揭竿起义,朱元璋就是这个时候参加义军的。
(18)、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19)、另外類似的傳說是月餅內藏一條紙,內寫〝八月十五夜殺韃子〞,大家切月餅時看到這一張紙,大家一起把韃子(蒙古人)殺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今天的中秋節,人們傳承了許多習俗,最重要的便是賞月和吃月餅。
(20)、但在西半球的加拿大、美国和秘鲁等部分地区,就看不到最圆的中秋月。
3、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1)、 在古代道教很多宫观或各地百姓人家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作为中秋节俗的拜月活动大体形成于唐代,但秋夕礼月则是古之有之。秋夕礼月即是在秋分的晚上祭月。民间信仰以月为月神,称月神、月姑、月亮姑娘。道教尊称月神为“太阴星君”,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大宫。农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圣诞。是月夜月升时,道教宫观要设坛祭月。
(2)、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提一下八月十五必备的食品——月饼。
(3)、这时刘伯温出了个主意:大家都对鞑子恨之入骨,不如借民众之手除掉他们,一来百姓能免遭鞑子之辱,二来可以帮义军扫除障碍,一举多得。
(4)、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5)、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6)、临近八月十五时,大街小巷都是化妆成商人的士兵,每人抱着一箩筐月饼沿街叫卖。
(7)、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8)、 十几载风雨历程的沉淀和学习,公司现已发展壮大为一家具有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贰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贰级、施工劳务不分等级资质的综合性建筑企业。
(9)、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10)、在古代,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时节,太阳、月球、地球几乎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是观潮的最佳时机。
(11)、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2)、中秋佳节,民间有吃团圆馍的习俗,陕西长安、河南豫西等地区家家户户中秋节要做团圆馍吃。团圆馍是在面饼上雕出各种花纹,精美的花纹体现出妇女的心灵手巧,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夹着芝麻。上层用大老碗拓一个圆圈,象征月亮。圆形的饼寓意着团圆,全家分食象征着福泽全家,是中秋节含义最深刻的食物。
(13)、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
(14)、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的说法,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记载,后来的贵族和文人学士也效仿起来,在中秋节,对着天上的月亮,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慢慢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中秋节在唐代被定为固定的节日,盛行于宋朝,明清时期已与元旦齐名,成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15)、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16)、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千萬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下。
(17)、在北方的很多地方,有一种中秋节的饮食和月饼的地位可谓说是相同的,那就是团圆馍,意味着团圆。团圆馍一共有两层,一层是顶一层是底,中间夹的是香香的芝麻,味道香,口感脆。
(18)、元末的暴政,引起广大农民、包括朱元璋、刘福通、陈友谅等的奋起反抗,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
(19)、八月桂花香,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20)、 八月半中秋节的时候,除了吃也是有文化在里头的,传统的有中秋拜月和赏月的习俗。在我俫国家,老早的时候,皇帝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说法。在民间,以前的一些大户人家,也有八月半拜月的风俗。月亮是属阴的,老早就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拜月是妇女的事情,三国的时候,貂蝉拜月就是女的拜的,也说明了拜月的风俗由来已久,时间长了。
4、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风俗
(1)、可以看出这些北兵丧失人伦的暴行,令人发指。他们把幼童绑到高处,射箭取乐。派往各处的“甲主”,对于看上的女子随意凌辱,以致一些女子被迫屈身为妓。
(2)、服藥後,嫦娥立即身輕如燕,騰空飄向月亮。嫦娥進入廣寒宮,成了月神,稱為〝明月之神〞或〝太陰娘娘。〞
(3)、来历三: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4)、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除了以上这些例子,你还能想到哪些带“秋”和“月”的诗词呢?赶快来挑战一下吧!
(6)、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7)、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节。一轮满月,一壶清酒,几个老友,一盘大闸蟹,这种滋味让神往。
(8)、所以说,聪明的朱元璋,及时利用民众对鞑子的仇恨心理,杜撰出这样一个口号来,也未可知。
(9)、八月十五中秋赏月由来:中秋赏月是由秋分祭月演化而来。
(10)、来历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11)、另外,《元史》及其它史料也有士兵对百姓泯灭人性的摧残、凌辱有所描述,所以蒙元士兵对江南百姓的残暴统治,是不争的事实。
(12)、中秋宴俗,古时以宫廷最为精雅。明代宫廷中秋讲究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13)、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关于月亮的神话由来已久。
(14)、曾经问过大人,这月饼馅里的美食到底是什么做的,又为啥是青色红色夹杂着呢?大人没给出答案。
(15)、走月亮简称“走月”,又称作“踏月”“游月”“玩月”等。中秋节天高气爽,女士们结伴乘着月色,尽情畅游于街市或郊野阡陌,或进出尼庵,摆设香案,望月展拜,或唱歌跳舞,弹琴吹奏,通宵达旦。南京过去“走月”还有一种特殊风俗,凡没生育的妇女,要去夫子庙,随后跨过一座桥,有的要走过更多的桥而不许重复,这就不仅动体力,还需动智力,传说经过“走月”的静沐月光后,不久将能怀孕。
(16)、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17)、元朝时期,红巾军首领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胜利的那天刚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而当时起义的指令,就被藏在了一种带馅的小圆饼中。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吃这种小饼,以示纪念。
(18)、在福建,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説。
(19)、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农历九月为秋季,其中八月叫“仲秋”,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常言道“月到中秋分外明”,是因为一年之中,只有这时,天高气爽,月亮显得又圆又大,特别明亮。中秋之夜皎洁美丽的月亮,引发人们遐想连翩,创作出许多与月亮有关的动人故事和赏月的民俗活动,中秋便成了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节日。
(20)、但关于“月圆杀鞑子”一说,史书并无任何记载,所以我个人认为无据可考,只是人们出于对鞑子的痛恨,口口相传所形成的美好向往吧!
5、八月十五有什么节日风俗
(1)、歌舞贺月始于唐朝末年。那时李隆基当皇帝,号唐玄宗。他有“风流天子”之称,在宫中设有“梨园”,养了“三百歌女,三百乐手”,亲自作曲写词,导演歌舞,可以说是中国首创的大型歌舞团。后人称“梨园子弟”,就是指舞台演出工作者。中秋之夜,唐玄宗就大摆歌舞宴会。以后,民间也流传在中秋之夜,在明月之下且歌且舞的习俗,有的地方还上演大戏。
(2)、中秋节吃梨意思是把要把“分离”吃掉,表示永远团圆不分离的意思。而且中秋节前后正是梨上市的季节。
(3)、鲜肉月饼其实是苏州人的发明,属于苏式月饼。吃的时候需用一只手接住往下掉的细碎酥皮,内馅则全是鲜肉。
(4)、元惠宗末年,为了对百姓进行控制,防止串联和反抗,便出台了一项政策:派一些士兵居住到各家各户,没收这家的各种铁器,监视百姓的一举一动。
(5)、天亮时,大家在大街上互相打听,倘若偶尔一家因为特殊原因没有杀死鞑子,大家便一齐拥向这户,众人合力惩治一个没有防备的鞑子,轻而易举地就把他了结了。
(6)、农历八月十五日为太阴圣诞,是日月升时,道教宫观设坛祭月。民间以月亮为月神,称月神、月姑、月亮娘娘,俗称老母儿。人们以月亮圆象征团圆,出门有外的人都要赶回家中过团圆节。民间拜月的方式很多,或者向月亮跪拜,或供月光神杩,还有以木雕月姑为偶像者,但都是把神像供(或挂)在月出的方向,设供案、摆供品,拜祭之。《帝京景物略》、《帝京岁时纪胜》、《梦粱录》等古籍均有拜月风俗的记载。至清代,拜月仍是一项国家祀典。
(7)、 月饼在全国各地有很多的做法,有广式的,就是皮薄松软、颜色金黄的、上头有花纹,有清爽的图案,图案中间还有字,写好了是什么品种,里头的芯子有椰蓉的、水果的,高档的还有莲蓉蛋黄的。
(8)、至于添仓节,顾名思义,寓意仓库丰收的寓意。人们煮好高粱米饭,用青秸秆编织好小木马的形状,然后插入饭盆中,置于仓库高位,祈盼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即每年正月二十五日。
(9)、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10)、怎么办呢?是这样忍气吞声地将就下去,还是团结起来,想个办法惩治一下鞑子呢?
(11)、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
(12)、除了吃月饼、赏月、举家团聚,中秋节有哪些习俗保留至今?关于中秋节,这些知识你了解吗?
(13)、如今,《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综艺栏目也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用于两个选手之间进行对抗。
(14)、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15)、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在八月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又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16)、福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因此时鸭子肥壮。多以槟榔芋与鸭子一同烧,味道独特。中秋宰鸭也是台湾高雄的风气,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食水鸭公加菜。广西、云南的仫佬族,在八月十五买饼杀鸭,欢度佳节。
(17)、中秋赏灯在南宋已有记载,《武林旧事》说:“放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漂浮水面宛若群星降落”。有些街市,商铺门口明灯高悬。在广州还有“树中秋”,各家挂灯笼,有果品灯、鸟兽灯、鱼虫灯、字灯、悬挂于门顶高处。现在有些公园或旅游景区也举办各种中秋灯会,供人观赏。有些地方还把谜语写在灯纸上,叫做“猜灯谜”。
(18)、月亮最圆时出现在10月6日2时40分(望),中国各地不仅可观赏到最圆的中秋月,而且目睹到月亮的视直径更大,原因是月亮距离地球更近了。
(19)、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
(20)、地址:郑州市经开区第四大街64号(郑州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院内北三楼)
(1)、农历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亦称仲秋节、端正节、团圆节、月夕等。道教有拜月、祭土神等活动。拜月称祭月、礼月和供月,为礼拜月亮的信俗。秋夕拜月古亦有之,唐代于秋分的晚上祭月。道教尊称月神为太阴星君,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天宫。
(2)、到了子时,有的鞑子早已入睡,有的虽在饮酒,但也毫无防备。这时,各家各户纷纷拿着木棍、绳索、农具等,或者对着住在自家的鞑子脑袋上猛击,或者挽好绳套往鞑子脖子上一套,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家伙便一命呜呼了。
(3)、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5)、如今,兔儿爷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插画奖短名单入围者熊亮创作的绘本《兔儿爷》描写的便是这一文化习俗,中秋假期不妨找来和家人一起读一读哦!
(6)、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始于魏晋,盛于唐宋。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
(7)、但是中秋节跟春节、端午节一样,是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在汉传佛教中,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一天,恭逢月光菩萨圣诞。
(8)、傳說遠古時期,有窮國的國王後羿,生性暴戾,不恤民間疾苦,天下民不聊生。後羿想長生不老,從昆侖山找來長生之藥,準備擇日吞下。嫦娥為體恤子民,免受後羿殘暴統治之苦。搶先將此藥吃下。
(9)、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桃子、葡萄等供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状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或者排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10)、在中国民间,至今仍保存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一般以月饼、瓜果、豆腐作为供品,一些地方在祭拜时还要念《太阴经》和《太阳经》,以祈祷月神保佑全家兴旺平安。
(11)、〝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中秋節與其他節日一樣,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仿效祭月,並逐漸流傳到民間,即為中秋節的雛形。
(12)、是夜,人們仰望朗朗圓月,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13)、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14)、无锡一带有烧斗香祀月的习俗,也称“点天香”、“烧天香”或“上天香”。斗香是一种大香斗,四方,上大下小,形似量斗,因在香上加糊纸斗,故称“斗香”。据老人们所说,“烧天香”的目的是祈求月里嫦娥赐给人间太平安宁,保佑亲人永不分离。因为无锡地区一般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基本都是妇女儿童拜月。烧天香后,大人就将月饼、干果分给孩子吃,一写顽皮的孩子还会从村头跑到村尾,向邻居讨些自家没有的果品尝尝。
(15)、赶紧看!这个长假青海自驾去哪里?干货来袭!
(16)、0371-60291633/18838095080/赵老师
(17)、其中,五仁月饼是没有南北之分的,传统的五仁包括:杏仁、桃仁、花生仁、芝麻仁、瓜子仁,成本不低,用料实在。
(18)、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节日。
(19)、周时已有秋分祀月之说,秦汉前后有中秋敬老的活动,还赐以糍粑饼。赏月、祭月、敬老习俗汇合起来,经过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益,就成了后世的中秋习俗。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20)、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佳景,美不胜收。为了点亮这等美景,便有了“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1)、“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许多亚洲国家,也和我国庆祝同样的中秋节。虽然节日称谓各异,习俗各种各样。
(3)、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後世清代袁枚在《隋園食單》中記載了當時月餅的做法。
(4)、月亮又有“月下老人”之称,即媒人之意。以前未婚青年男女,在中秋之夜三更,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撮合成婚。有些地方,以前还有中秋之夜抛帕招亲的习俗。在广场搭台,布置成月宫,设玉兔、桂树,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将绣花的手帕向台下抛去,接得手帕的男仔,如手帕的绣花图案与抛帕姑娘留在手中的
(5)、中秋吃月饼始于宋朝,苏轼诗中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说月饼中有馅。到了元末,统治者残暴腐败,引起群众反抗。农民起义首领朱元璋在中秋时,将中秋起义的时间写在纸条上,夹在月饼里,送到各家各户。人们掰开月饼见到纸条,就纷纷拿起菜刀、锄头、铲刀等工具,聚众斩杀驻守在当地的元朝统治者。以后人们就有“月饼传信息”的讲法,吃月饼又有了纪念推翻元朝残暴统治者的意义。
(6)、江浙一带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7)、中秋之夜,除了宴饮,到了深夜,明月当头,各地还有隆重的祭月(又称拜月)活动。祭月的祭品很多,除了月饼,在广东还有芋头仔、田螺、柿子、苹果等。多是摆在能见到月亮的地方,如天台、阳台、门口、晒谷场等,边吃边赏月。现在青年男女还会驱车到野外风景区去赏月。赏月还延至十六日晚,称为“追月”。
(8)、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表示合家团圆。
(9)、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該日,土地公廟要演戲酬神,農夫們在田裏插用一根竹子,上端綁以金紙,作為〝土地公枴杖〞;這種竹杖是給土地公走路時作枴杖用,並祈求明年會有更好的收成。
(10)、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