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志摩的故事1500字
(1)、在他追求“爱”与“美”的一生中,纵有遗憾,纵有异议,却彰示着人生之绚烂与美好。
(2)、因为有人懂,孤单时有人相陪,无助时有人安慰。
(3)、从结婚到出国留学,他和张幼仪结婚将近3年,相处的时间加起来却只有4个月左右。用张幼仪的话说,“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4)、直到此刻,张幼仪才知道徐志摩爱的是林徽因。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后,张幼仪以在新婚之夜没能用上的坦荡目光正视着徐志摩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5)、1921年9月的一天早晨,徐志摩告诉张幼仪,他的一位女朋友当天来访。张幼仪误以为是徐志摩喜欢上的人,事实上那个女孩是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毕业、即将回国的27岁的袁昌英。
(6)、徐志摩无畏地追求神圣的梦想之境,经历过残酷的失败,依然不曾完全绝望。他对我们说:你们不能更多的责备。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是好的。他曾形容自己不到呕血不住口,“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
(7)、徐志摩留学期间正是欧美国家战后发展的快速时期,在1918年11月第一次时间大战结束后,徐志摩的留学生涯也算刚开始。徐志摩的大量创作是从美国开始的,《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草上的露珠儿》、《偶然》,这些诗反映出徐志摩对爱情和理想的追求。在英国求学期间,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桥》,是徐对康桥的离别伤感,始终隐约闪现着美妙的意境。
(8)、1921年春天,张幼仪来看徐志摩。当她乘着船满怀希望地到达法国马赛港时,一眼从人群中认出穿着黑色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白丝巾的徐志摩。“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张幼仪的心立刻凉了一大截。
(9)、于是徐志摩的压力就更大了,他不仅负责赚钱,还要抽时间回上海看望陆小曼。
(10)、有朋友可能会问,现在读诗的人也不少啊。是的,真的不少,但是,都是一扫而过,真真读诗的人已经没有几个。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写出的诗歌,散文不是散文,诗歌不是诗歌,就是分行文字的堆积。更有一些作者把诗写成了垃圾。写成了下半体,人活着不能没有下本身,但,诗歌中可以没有。那些下半体的分行文字,真实厕所的石头,牛粪上的蚊子。很多人也没有了底线,为了出名,什么话都敢说,什么诗都能写。
(11)、但他不同,对别人是谦谦君子,唯独对她,那种冷酷到骨子里的残忍不仅让人心碎,更是对自身价值的极度怀疑与全盘否定:自己果真如此不堪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吗?自己没有别的出路吗?
(12)、实际上,陆小曼守寡之时,即1931年11月19日,陆小曼父亲陆定已经过世一年了。而他留下来的家产中的一部分早已捐给了同盟会,有小部分就给了妻子吴曼华,其他的钱(后期包括吴曼华的部分)都被宝贝女儿陆小曼败光了。对,这就是陆小曼守寡后过得穷困潦倒的主要原因之一。
(13)、只做徐家媳妇她告诉志摩,她怀孕了,当时的他只顾着自己的爱情,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对她说了一句,快去打胎,她懵了,当时的医疗水平比较差,说不定会一尸两命,他却坚持要她打胎,一点不顾自己的死活,在这个家里,她一退再退,而他却得寸进尺,她独自去柏林,生下了彼得,这时的他也按捺不住了,向她正式提出了离婚,她答应了,也许对她来说这段婚姻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她很快就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在白天,她自学德语,在晚上,她照顾彼得,可彼得因腹膜炎,永远的离开了她,命运就是这么残酷,可也让她一夜之间更加坚强,她重拾破碎的心辗转德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眼神也愈加坚定,一无所惧,回国后,她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很多人为她不值,这么好的女人,怎么就遭丈夫如此对待,她一笑致之,或许也是志摩让我真正成长起来的吧,偶尔,她也会去看看志摩的父母,徐老先生含泪拍着她的手说:“幼仪,是我们家对不起你啊”言语间满是愧疚,她笑着安慰两个老人家,看着他们青丝中的白发,她呆呆的想,志摩他可曾有一丝后悔,一丝愧疚。她知晓他是个自由主义者,厌恶封建礼教,追求新思想,可往往越桀骜的人越无情。
(14)、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志摩后人每次回海宁,都极为低调,不愿惊扰他人,不由让人想到志摩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直来保持低调神秘的徐志摩后人,这次集体亮相——他们的精彩人生构成了重新布展后于此年9月28日试开放的徐志摩故居一个新增展览板块。 志摩嫡孙——徐稘、徐放、徐行和徐善曾,他们的合影笑容灿烂,他们的才情让人惊喜。 这是志摩后人的首次“高调”亮相。
(15)、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一句“乡下土包子”就将嫌弃之情溢于言表。说实话,张幼仪出身名门望族,仪表端庄,知书达礼,也是张家第一个没有裹足的女人,并不是徐志摩想象中那种传统的旧式女子。其实,徐志摩口中的土气,说的并不完全就是扮相,而是张幼仪循规蹈矩的闺秀风范,让他觉得枯燥乏味。
(16)、徐志摩欢天喜地地向张幼仪道谢,并提出要去看看刚出生的孩子。他在医院育婴房的玻璃窗外看得神魂颠倒,但“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这个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17)、张幼仪: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同时又是徐志摩的父亲、徐氏家族大家长徐申如疼爱的儿媳兼养女。
(18)、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19)、徐志摩后遇已婚的名媛陆小曼。陆小曼的丈夫王庚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出过国的军人。王庚离婚后,因战事死于埃及。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的婚礼上,证婚人是梁启超。梁启超在婚礼上,对徐陆二人,有微辞。
(20)、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徐志摩的小故事简短
(1)、 这些话题为以后我与他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在此次研讨会上,善曾先生还做了WHYISEARCHFORXUZHIMO(为什么我要追寻徐志摩)的发言。他严谨而不乏深情地说,自己66岁了,已退休在家,现在全世界行走,寻找祖父足迹。小时候的美国家里有幅祖父的像,每天他从这幅像前走过,穿着中式服装的祖父与周围穿着西装的人们是那样的不同,让他感受特别明显。他说寻找祖父的最大驱动力在于童年世界中缺少了祖父的音影,而他最大的遗憾是自己不能讲中文。他的祖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以及巨大影响力,是他慢慢感受得到的。在长大后,他不断地听到周围的学者提到他祖父。于是他也慢慢意识到祖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他从俄国、印度寻找到中国,从上海、北京、南京、海宁再寻找到济南,他感觉到:自己离祖父越来越近了。
(2)、但是,随和潇洒的诗人对待自己不爱的结发妻子,冷漠残酷极了。
(3)、当时,拍卖公司对于这本签名本是这样描述的:“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三一年八月初版本,徐志摩签赠给新月派成员孙大雨,称孙为“大雨元帅”,自称“小先锋”,既见证两人的友谊,又可见徐志摩的诗人性情,弥足珍贵。”
(4)、此时,也没有办法,姐妹俩正在想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事情却闹得沸沸扬扬,而且刚好一位警员路过,就将二人当场抓获。最终,送到县上以后,县长以“贪欢误杀,情有可原”,判处姐妹俩七年牢狱之灾。
(5)、可能张幼仪也承认,以前的她存在着缺陷,是离婚,让她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修正了它。
(6)、所谓"聊得来"的深层含义其实是:读懂你的内心,听懂你的说话,与你的见识同步,配得上你的好,并能互相给予慰藉、理解和力量。
(7)、徐志摩对感情是负责任的,但只针对他认可的感情,他在感情的世界里追求的很热烈,抛弃的也很彻底。
(8)、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国民政府元老,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更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一来二去,这两个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9)、徐志摩做到这个份上,我想,也算是尽到了一个男人该尽的责任了。
(10)、为了让她嫁得风光体面,在夫家获得足够的地位与重视,她的娘家人用心良苦,特地派人去欧洲采办嫁妆,陪嫁丰厚得令人咋舌,光是家具就多到连一节火车车厢都塞不下,是她神通广大的六哥安排驳船从上海送到海宁硖石。
(11)、徐志摩欢天喜地地向张幼仪道谢,并提出要去看看刚出生的孩子。他在医院育婴房的玻璃窗外看得神魂颠倒,但“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这个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12)、现下,在你我眼前摊开的这本徐志摩《猛虎集》的签名本,与孙大雨所写的一通信札的相逢,即是这般的神奇。
(13)、徐志摩是现代诗人,金庸的表哥,父亲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当地首富,家庭条件非常好,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毕业于杭州一中,后来又去了多所名校就读,在1918年的时候,前往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几年之后又前往英国留学,一生留下了很多的著名作品,最让人争议的就是他的私人生活,徐志摩和张幼仪结婚后,徐志摩对他没有太多感情,婚内徐志摩精神出轨,曾经追求过林徽因,后来又痴迷陆小曼,和张幼仪离婚,徐志摩前半生的生活非常潇洒惬意,而后半生因为陆小曼过得并不算很好,最终在1931年死于飞机失事。
(14)、孙大雨信札中手写的自我简历 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藏
(15)、凌淑华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父亲凌福彭曾经是顺天府尹,与康有为是同榜进士。此后凌淑华的美术老师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画师,文化老师是辜鸿铭,书法老师则是康有为。
(16)、作为文人,徐志摩的做事风格令人不齿。游学欧洲时,原配夫人大家闺秀张幼仪陪读在侧,两人已育有子女。可是在伦敦,徐志摩一见到林徽因,就情不由己坠入爱河之中,疯狂地追求林徽因,并且迫不及待地与张幼仪离婚,最后追林未果。回国后,徐与陆小曼夫妇相交,陆的前夫是当时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到南方处理军务时,将陆小曼托付给徐志摩照看,没想到这一托付,就将夫人托到徐的怀里,最终反倒成了徐的妻子。徐志摩与陆小曼这样的爱情故事或许有可歌可泣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可悲。徐志摩违背了做朋友的基本原则:朋友妻不可欺,也违背了中国人做人的传统道德。
(17)、就是这架飞机,因大雾影响,触山爆炸,结束了一代诗人年仅36岁的生命。
(18)、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陆小曼从小家庭富裕,接受的也是西方的教育,在她的观念里,是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终究逃不过包办婚姻的魔爪,对方是青年俊才王赓。王赓年轻有为,在军中小小年纪就已经是少将,未来可期。
(20)、谁相信这样的一个人,这样忠实于“生”的一个人,会这样早地永远地离开我们另投一个世界,永远地静寂下去,不再透些须声息!
3、徐志摩的故事简短20字
(1)、1909年毕业,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名为杭州一中,历经沿革为今日之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厉麟似是同学)。
(2)、一个情场刚刚失意,心有忧愁,一个婚后生活乏味无聊,所遇非人。
(3)、在嫁入徐家几年之后,张幼仪从仆人口中得知,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就嘴角向下一撇,充满鄙夷地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
(4)、 而留洋和科举制度的差异,类似于现在的海外名校与国内顶尖大学——北大与清华之间的关系一样:从高考的难度上来看,考虑到国内的竞争性,显然是后者更难,因为名额实在有限。科举制度的废除,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阶层的分化。
(5)、1917年,经过张君劢、蒋百里等人的引荐,徐申如以1000块大洋的代价,让徐志摩拜在梁启超门下,成为入室弟子。1918年,张幼仪生了儿子阿欢,即徐积锴,这个徐家长子长孙的诞生,标志着徐志摩已经为家族初步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在恩师梁启超的建议下,他于1918年8月前往美国,自费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
(6)、如果翁瑞午不外遇不破产,陆小曼的晚年应该也还能过得下去。但偏偏,晚年的翁瑞午有了新欢并破了产。这时候的陆小曼才知道:男人靠不住,于是乎,老年的陆小曼,只得迫于生计出来找工作了。图为晚年陆小曼
(7)、直到42年著名的史学家、敦煌学家向达前往敦煌亲自考察才目睹了这痛心疾首的一切。张大千虽然在损坏了那些壁画的外层时留下了自己的临摹,但那些临摹都是他个人的画迹,原来的那些壁画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办法还原。并且因张大千个人对朝代的偏见,把宋元时期的壁画直接大刀阔斧的砍烂,只剩下满地的支离破碎的画片。除了那些被破坏的壁画外,他还是一个“小偷”,他没有经过任何人的同意下带走了大量的敦煌文物。(于右任先生努力修补被破坏的壁画)
(8)、在孤零零的沉默中,时间悄然滑走了三年。三年后的某一天,徐国卫馆长前去上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发现一通孙大雨写于1981年11月份的亲笔信。已逾古稀的孙大雨彼时仍陷在命运的困顿之中,因凌仁(未考证出身份,但应当是当时上海的文化界人士)将一本《新文学史料》’81年第四期带给他看而引出的这通信中可看出他当时的艰难处境。可艰难困顿之中,偏偏清正耿直的性子一如既往,于是,这通信的内容也就颇为冗杂,往事与今事,故交与“旧敌”,皆拿来说一说或骂一骂。令人意外惊喜的是,孙大雨在此信中竟然提及了徐志摩,说自己是徐的好友之而且徐送他的《猛虎集》也被他拿出来述说了一番。
(9)、而陆小曼在他死后素服终身,再不出入社交场,整理徐志摩的文章,致力于徐志摩全集的出版。“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10)、有了家室的徐志摩遇到了才貌双全的林微因,于是决然的抛弃妻子和孩子,执意要追求他所爱的女子林徽因。然后林徽因就这样成为了第三者,让徐志摩和张幼仪离了婚。
(11)、通过这次的学习交流,让我对徐志摩的印象有了一个极大的改观,也是让我反省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是否有失偏颇。从这一次的分享开始,我要努力学习放下自己的傲慢和偏见,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
(12)、即便这样,也压根儿不够陆美人花销啊,于是,徐志摩一次次地接受好友、陆小曼私人医生翁瑞午的馈赠。
(13)、而对于陆小曼,他深爱过,倾倒过,也深深地失望过。
(14)、他喜欢色彩,虽然他自己不会作画,暑假里他曾从杭州给我几封信,他自己叫它们“描写的水彩画”,他用英文极细致地写出西边桑田的颜色,每一分嫩绿,每一色鹅黄,他都仔细地观察到。又有一次,他望着我园里一带断墙半晌不语,过后他告诉我说,他正在默默体会,想要描写那墙上向晚的艳阳和刚刚入秋的藤萝。
(15)、徐志摩有能力,父亲断绝了他的经济,他靠自己的能力也能过得风生水起,任由陆小曼挥霍;
(16)、一次,在狂风暴雨中,徐志摩拉着朋友就往门外跑,边跑边说:“我们在桥上等着。”
(17)、说起陆小曼的败家,就得从她的十口镶金大衣箱说起。旧式的名媛,包括唐瑛等,都是有家什的,家什是什么,就是名媛的行头。这上海滩头号交际名流陆小曼的行头,那可不是一般的,每一口箱子里装着的,那都是名贵至极的家什。在这些之外,陆小曼家里更加不得了,光裘皮大衣就挂满了大橱;她最喜欢的一件旗袍,上面镶满了红宝石和金丝线。这些都不算,陆小曼家里,那是有专配裁缝的,但凡法国贵族小姐所有,她一样不缺……
(18)、在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期间,张幼仪给徐家二老写信,告知自己已怀孕并想读书,徐申如从此按月给她300块大洋。在德国,张幼仪用这笔钱支付学费连同生活费。她雇了一名40多岁的维也纳女子当保姆,并在保姆的帮助下,申请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19)、那里没有劳累,奔波,困顿,诗人闭上了沉重的双眼,永远地活在了云端。
(20)、我不该在这里语无伦次地尽管呻吟我们做朋友的悲哀情绪。归根说,读者抱着我们的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的请柏雷一样,要从我们口里再听到关于志摩的一些事。这个我明白,只怕我不能使你们满意,因为关于他的事,动听的,使青年人知道这里有个不可多得的人格存在的,实在太多,决不是几千字可以表达得完。谁也得承认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世间便不轻易有几个的,无论在中国或是外国。
4、徐志摩的趣事小故事
(1)、怦然心动是多么华美干净的词语,当它遇上徐志摩,就全都化成了诗。
(2)、可是徐志摩不死心啊,几乎是天天尾随这一对小情侣,感觉要把自己给掏空了。手里有把手枪,或许会立刻把梁思成给做了,把林徽因给抢走。
(3)、1925年3月,辞去北京大学教职。3至5月,与陆小曼赴欧旅游。
(4)、被老师骂,被父亲断了财源,也要和有夫之妇陆小曼结婚。
(5)、03一边追求凌淑华,一边找到了未来的媳妇儿陆小曼。凌淑华在徐志摩的人生履历当中,并没有那么著名。那是因为这个女人和徐志摩之间,并没有陷得那么深。
(6)、作为诗人,徐志摩无疑是才华横溢,激情飞扬,独树一帜的作文风格,值得人们推崇。
(7)、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虽说陆小曼有着许多寻常女子所没有的美貌才华,但是她也缺少了许多寻常女子应有的贤良淑德,她醉心于交际场所,热衷于高档消费,即使二人在上海避难期间她也要租住豪宅,家里的佣人就多达14个。
(8)、不管学什么专业,不要害怕转专业,自学才是王道:徐志摩,1918年8月(21岁)赴美留学,入克拉克大学历史系。1919年9月(22岁)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1920年10月(23岁),赴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922年3月(25岁),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同年10月回国。1923年3月(26岁),发起成立“新月社”,同时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
(9)、徐志摩回国后不久,就搬到了北平石虎胡同7号,负责处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新月社的英文信件。工作之余,他就带着皮包四处投稿,逐渐在新文化运动后群雄割据的格局中打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10)、1916年春,从上海浸信会学院退学。同年秋,转入国立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科预科。次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
(11)、但我就是喜欢,喜欢他乐衷的捕捉心理,描刻真实的爱恨。志摩的心理是幼稚的,他的身体里始终有个孩子,任性且又倔强,因为生活的不幸福,所以任初恋的痴念缠绕一生。环顾他的一生,你无法原谅他把一手无敌的好牌打的超烂。他的人生被情所困,诗歌同样被阴郁笼罩。评说一个死去的人总是不太地道,哪怕我们真的认为很事实。文字是可以伪装和修饰的,他人的评论更是带有各人喜好,如果他不按我们想要的方向生长,便说他错,说他不该,但谁又去想过他当时的境遇,当时的心理?
(12)、徐志摩张幼仪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夫妻,他们的婚姻源于张幼仪的四哥张公权对于徐志摩的欣赏和看重,两个年轻男女在没有渊源和情感的情况下,仅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
(13)、陆小曼生于一九零三年,一九六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陆小曼江苏长州人,民国时期著名女画家,写作也非常棒。
(14)、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陆小曼花销巨大,徐最多时当过北京4所大学的老师都入不敷出。陆小曼因流产身体不舒服,总是疼,而认识了后来同居的懂按摩的翁瑞午。
(15)、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16)、陆小曼和徐志摩疯狂恋爱之余,果断选择堕胎,解决王赓的孩子。此后王赓表示愿意离婚,陆小曼这才和徐志摩正式在一起。
(17)、作为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家世显赫,父亲是上海宝山县巨富。大哥张君励是励志社首脑之政界风云人物,被称为“民国宪法之父”。二哥张嘉森与梁启超结为挚友,回国后担任《时事新报》总编。四哥张嘉璈二十八岁即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是上海金融界的翘楚。
(18)、徐志摩第二任老婆陆小曼:商场上打出一片天地
(19)、他离平的前一晚我仍见到,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次晨南旅的。飞机改期过三次,他曾说如果再改下去,他便不走了的。我和他同由一个茶会出来,在总布胡同口分手。在这茶会里,我们请的是为太平洋会议来的一个柏雷博士,因为他是志摩生平最爱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儿的姊丈,志摩十分的殷勤;希望可以再从柏雷口中得些关于曼殊斐儿早年的影子,只因限于时间,我们茶后匆匆地便散了。晚上我有约会出去了,回来时很晚,听差说他又来过,适遇我们夫妇刚走,他自己坐了一会儿,喝了一壶茶,在桌上写了些字便走了。我到桌上一看——
(20)、樊登书友林海良:在一个风寒的冬夜,即使裹紧大衣,手束口袋,出行也是透骨的冷。但闻说聊徐志摩,心便嬉痒着。
5、徐志摩故事求简短
(1)、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体现了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直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2)、作为一名诗人,徐志摩是浪漫而多情的,但我认为给他贴上“渣男”的标签还是不可取的,因为他不是一个用情不专玩弄别人感情的男人。他爱过的女人都让她痛苦,抑或心累,而最爱他的,偏偏又是一个他不爱的女人,也许,倒是老天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3)、1927年初,张母去世,张幼仪带着阿欢回上海奔丧并留在上海。她先在东吴大学任德语教师,随后开办了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她的公公加养父徐申如。
(4)、如今,书与信都已渐渐老去,两位诗人皆已走入“月明和星子中间,一去不再来的茫茫长途”。幸运的是,承载着的不同笔致写下的相同称呼的书与信,却奇妙地选择了相逢,走过了颠沛流离,跨越了时空阻隔,如同两位老友的隔世重逢……
(5)、在他一生之中,他的离婚和第二次结婚是遭人批评最甚的两件事。但是对于一个诗人,我们是不是不能以简单的世俗标准来批判,以理智去衡量,以成败论结果。胡适先生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汇合在一个人生里。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6)、康桥就是剑桥。1920年到1922年,徐志摩曾在建桥学习了两年的时间,之后便回到国内过起了为生活奔波的劳累生活。六年之后,当徐志摩再次回到英国,回到剑桥的时候,看着眼前的校园,新生出了无尽的留恋之情。但终究还是要离去啊,在回国的路上,徐志摩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再别康桥马上就要离开自己思念的校园,临别之际,徐志摩向着康桥挥手作别,徐志摩运用了明亮的色彩,金色鱼,表示留恋的物品柳树,并充满创意的将金色洒在柳树。
(7)、 徐善曾先生虽不是社科人文方向的学者,却也是一位文质彬彬、温良和蔼的长者。由于他久居海外,不会中文,而我的英语水平也是“蹩手蹩脚”,在一时没有翻译的情况下,交流起来也是口忙嘴乱的。但基本的沟通还没有太大问题,提议与他合影,他愉快地答应;请他写几句话向济南与山东诗人、读者问好,他也积极地配合。由于我的名片上没同时印有英文,他刚开始以为我是《中国日报》的记者呢。 他提到,在这次短暂的济南之行中,除了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他还与家人一起专程去济南长清祖父遇难处进行了悼念,颇为难忘。问及对济南的印象,他说这是第一次来济南,对这座城市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一路之上的看与听,感觉济南不是一个特别现代化的城市,但也颇具规模,发展前景是远大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济南会成为一个更具有国际水平的美丽的城市。 善曾先生是耶鲁大学的工程学博士,是志摩第三代后人中唯一的男丁。他表示对祖父没有直接印象,但却相当推崇,“祖父也许不是一个家庭式的男人,没有太多时间留给自己的家人,但是他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却相当坚持。”善曾先生表示希望亲自感受祖父的文学,数年前他特别对祖父的生平做了一些研究,但因为有关徐志摩的英文文献缺乏,所知有限,于是他又去了欧洲,特地到祖父留学过的地方走了一趟,如伦敦、剑桥大学与巴黎等地,追踪祖父的足迹。虽然徐善曾的中文能力有限,但他的心愿是写一部以徐志摩为故事背景的小说。
(8)、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徐志摩死后,这位昔日上海最耀眼的名媛从此过上了平淡而清贫的生活,陆小曼半世灿烂,半世孤独,我认为她把女人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陆小曼是个敢爱敢作有真性情的女子。
(9)、她真是个隐忍的好姑娘,可是,婚姻并不因为她的“好”而变“好”。
(10)、徐志摩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真我,也任性。
(11)、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等人提出要建立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的“好人政府”。于是在吴佩孚的支持下,法学家王宠惠、北大教授罗文干等人入阁,但财政总长罗文干的被捕让“好人政府”如昙花一现。
(12)、临行前,张学良通知他,他因事改期再走,让搭乘飞机的徐志摩等两天。
(13)、徐志摩父母觉得门当户对,加之对贤惠老实的张幼仪颇为满意,所以他们完婚了。
(14)、真的吗?如果世间事如此顺理成章,又何来张幼仪的苦痛?
(15)、林徽因成就了徐志摩的诗情,但她注定成为诗人情史上一个完美的背影,在往后的岁月中也会因为愈加迷离而愈加思念不已。
(16)、徐志摩不顾娇妻幼子,远赴海外求学,还与名媛林徽因相识相恋,甚至在妻子张幼仪怀有身孕的前提下,向妻子提出了离婚。隐忍坚强的张幼仪毅然同意,并在生下次子彼得后与徐志摩办理了离婚手续。徐志摩张幼仪成为了民国首对采取西式方式离婚的夫妻。
(17)、可惜,所有的努力都无法让他爱她,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
(18)、可问题是,徐志摩这边和别的女人谈着恋爱,还不忘回来和已经来到英国的张幼仪同床共枕,于是乎两个人又怀上了一个孩子。
(19)、在我们眼里,这样的做法是违背道德的,两人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妥。不过两人都是极度浪漫的人,根本没有顾及那么多,徐志摩直接抛妻弃子,陆小曼也选择和王赓离婚,就这样两人不顾世人的眼光,走在了一起。
(20)、张幼仪是一边抱着刚刚出生的彼得,一边听着徐志摩离婚的理由:林徽因快回国了,他等不及了。一边含着泪签字离婚。
(1)、婚姻的神奇之处在于点金成石,温柔被经年的婚姻一过滤便成了琐碎,美丽成了肤浅,才华成了卖弄,浪漫成了浮华,情调成了浪费,很难见到夫妻多年还能够彼此欣赏相互爱慕,即使恋爱炙热如徐志摩陆小曼,婚后一语不合也烟枪砸脸。
(2)、但是徐志摩是爱情至上的人,他要找的人,一定是心灵相通,才情浩渺的人。
(3)、“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4)、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情受到家人的反对,周围人的白眼,徐志摩的父亲更是看不惯陆小曼,他说如果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徐志摩的所有开支就会断掉。
(5)、张幼仪到法国后,被学业繁忙的张君劢安排到乡下朋友家里。那一段时间,张幼仪反躬自省,发觉自己的很多行为表现,的确和缠过脚的旧式女子没有两样。“经过沙士顿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领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而不能回徐家。我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
(6)、1928年2月,兼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10日,与闻一多、饶孟侃、叶公超等创办《新月》月刊。
(7)、 徐志摩还有两次来济南,很少有人知道,而这也正是徐善曾特别关心的。据陈忠考证,第一次是1914年8月22日,“这一年志摩君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他的父亲徐申如送他赴京。22日3时,他和父亲乘坐的火车抵达济南,当志摩君看到那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火车站时,被它那特具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圆柱形钟表楼的宏伟壮丽惊住了!”“还有一次,是在1923年7月,”陈忠说,这一次是应好友王统照之约,和瞿菊农等人一起来的济南。“这天晚上,他们品尝了黄河鲤鱼。饭后又去逛大明湖。”对此,王统照还专门写作了《悼志摩》一文予以记述。文中如此说:“那时虚空中只有银月的清辉,湖上已没有很多的游人,间或从湖畔的楼上吹出一两声的笛韵,还有船板拖着厚密的芦叶索索地响。志摩卧在船上看着疏星明月,口里随意说几句话,谁能知道这位诗人在那样的景物中想些什么?不过他那种兴致飞动的神气,我至今记起来如在目前。”之后,他们一行还去了泰山,看来一路游兴颇浓。“此后,志摩君的足迹再没有踏上过济南,但他并没有和济南断了联系。”陈忠最后说,“当担任过山东大学校长的赵太侔,在1929年被任命为山东省立实验剧院院长时,赵太侔曾聘请志摩君和洪深、梁实秋等人一起任通讯导师,剧院就设在济南,志摩君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聘请。”
(8)、1953年,53岁的张幼仪和苏纪之在东京举行婚礼,之后共同生活了20年。1972年,苏纪之因肠癌去世。张幼仪搬到美国,住在儿子附近。1988年,她以88岁高龄逝世于纽约,安葬在市郊墓园,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4个字。
(9)、这样的家庭用一句时兴话形容,那就是:典型官二代加富二代啊。按道理,这样的家境,陆小曼又是独女,女儿守寡后,不说让她过着大富大贵的生活,保障她衣食无忧是完全没问题的啊!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偏偏,陆小曼在守寡后过得穷困潦倒,一度只能靠情人翁瑞午变卖家产才能勉强度日,这到底是为何呢?
(10)、徐志摩民国时期的一位浪漫诗人,徐志摩感情方面不如意,徐志摩听从父命娶了张幼仪,张幼仪长相平庸,徐志摩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怎敢如此接受命运安排呢?当他遇到了建筑学者林徽因,他疯狂的爱上了她,他不顾妻子苦苦挽留,纵身离去。
(11)、朋友们,我们失掉的不只是一个朋友,一个诗人,我们丢掉的是个极难得可爱的人格。
(12)、徐志摩一结完婚就立刻离家读书去了。事实上,七年光阴,她与徐志摩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四个月,七年婚姻生活中徐志摩也从未与张幼仪有过深切交谈。张幼仪眼里,丈夫在任何社交场合都受人喜爱,个性迷人。徐志摩跟朋友在一起总是兴致盎然、眉飞色舞,与张幼仪的兄弟们,也相处甚好、无话不谈。然而徐志摩对于她始终是鄙视和冷漠的,完全没有一点爱的影子,连履行婚姻生活也不过是为了遵从父母心愿,传宗接代罢了。“徐志摩从没正眼瞧过我,他的眼光只是从我身上掠过,好像我不存在似的”。当她怀孕了,他不假思索,让她立刻打胎;此后不辞而别、杳无音讯,唯一的诉求是,他要离婚。当时“五四”新潮袭来,旧俗土崩瓦解。徐志摩更是慷慨激昂地宣称:他要成为第一个离婚的男人。“……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间事矣……无爱之婚姻无可忍,自由之偿还自由,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在徐志摩的再三要求之下,张幼仪终于在协议上签了字,选择离婚,但仍然将孩子生了下来,他们成了中国历史上协议离婚的第一人。对于这一段经历,张幼仪自述, “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张幼仪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去德国之前,一个是去德国之后。“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事实上,张幼仪确实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自己。”没有想到的是,离婚之后,他们反而交流更多,相处轻松起来,成了朋友,而徐志摩对朋友,向来是友善而活泼的。
(13)、 至于为什么会想到阶层固化问题,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月18日上午,19大报告中做出上述重大判断。
(14)、徐志摩的一生不羁且风流,在民国那样的时代,他不向现实妥协,不爱就离婚。他的原配张幼仪是一个很温婉的人,享受平凡的生活,照顾家庭,为徐志摩生儿育女。但徐志摩却是一个浪漫的人,跟追求平常生活的张幼仪道不同,最后徐志摩提出离婚,离婚在当时的民国可谓是震惊了国内。
(15)、他和陆小曼结婚,因此被证婚人梁启超大骂,也在所不辞,也是因为他追求自己的爱情。
(16)、在上海时,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王赓答应与小曼离婚,让小曼重得自由。从此,小曼与志摩的感情突飞猛进,俩人与1926年结婚。
(17)、1917年,经过张君劢、蒋百里等人的引荐,徐申如以1000块大洋的代价,让徐志摩拜在梁启超门下,成为入室弟子。1918年,张幼仪生了儿子阿欢,即徐积锴,这个徐家长子长孙的诞生,标志着徐志摩已经为家族初步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在恩师梁启超的建议下,他于1918年8月前往美国,自费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
(18)、一天早晨,徐志摩的朋友黄子美前来敲门,说是带来徐志摩的口信。黄子美问道:“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徐志摩给出的离婚理由是:“小脚与西服不搭调。”黄子美离开后,张幼仪向正在巴黎访学的二哥张君劢求助。张君劢在回信中劈头第一句却是:“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然后告诉妹妹:“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
(19)、徐志摩来接刚下船的张幼仪,她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他,但完全不是因为爱,而因为他是人群中最不耐烦等待的人。
(20)、此时,刚好曹汝霖正在这个地方游玩儿。曹汝霖当时正是大律师,也是非常八卦的一个人,听到这件事后,觉得很莫名其妙:这么漂亮的一对姐妹花,怎么会因这件事坐牢呢?如果有我在的话,他们根本不会遭此罪。
(1)、林徽因问他怎么确定会有彩虹,他说:“完全是诗意的信仰!”
(2)、再也不见那个如精灵般有灵气的女子,再也不见她的诗情画意。
(3)、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相识相爱后,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双双成为我们著名的建筑师。
(4)、1927年初,张母去世,张幼仪带着阿欢回上海奔丧并留在上海。她先在东吴大学任德语教师,随后开办了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她的公公加养父徐申如。
(5)、他一生见识广泛,情真意切,对爱情尤为重视。他和张幼仪离婚,和有了心仪的人肯定有关系。为了要离婚,张幼仪怀孕了,他也坚持要离婚。
(6)、1931年,志摩在一次飞行中逝世,小曼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决定改过自新,戒掉鸦片。她开始写文章,翻译外国名著。1965年4月,小曼病逝。
(7)、云裳时装公司开办不久,张幼仪接受时任中国银行副总裁的四哥张公权的提议,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独当一面,才干突出。
(8)、和那些他爱的女子不同,她或许不够有趣,却诚恳务实;她或许不够灵动,却足以信赖;她或许不够美丽,却值得托付。
(9)、即便林徽因已为人妇,又如何?徐志摩原话“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10)、可是这样的婚姻并不是陆小曼想要的,她希望有一个浪漫的婚姻生活,自己的另一半充满着情调,生活是诗情画意的。但是王赓是一个闷葫芦,带兵打仗是他的强项,长期接受专业的军事训练让他变得不怎么会讨女孩子欢心。但是王赓却十分在意陆小曼的感受,所以给他介绍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就是徐志摩。
(11)、她家世显赫,兄弟姐妹十二人。二哥张嘉森在日本留学时与梁启超结为挚友,回国后担任《时事新报》总编,还是段祺瑞内阁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和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四哥张公权二十八岁即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
(12)、徐志摩的诗词《再别康桥》非常著名,特别是其中那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3)、不得不说,徐志摩在处理前一段感情上确实是有欠缺的,这也是理智的林徽因拒绝他的原因之一。不少网友也正因此而对他有所诟病,认为他“不负责任”,但至少,这也并不是建立在“玩弄别人感情”的基础之上的,就此而认定他是“渣男”也实在有些牵强。
(14)、在夕阳的康桥下,波光粼粼的柔波中,徐志摩遇见了让他怦然心动的女子。
(15)、1931年,11月上旬,陆小曼因为难以维持在上海的排场,催促徐志摩回家。
(16)、对于徐志摩,在中学里就曾学习他《再别康桥》
(17)、总结:徐志摩到底为了谁而丧生?徐志摩的死,是一场悲剧。当时有两种传闻,一种是说徐志摩赶着去北平听林徽因的一场演讲,还有一种是徐志摩赶着去上课挣钱。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