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战争题材的诗有哪些
(1)、杀人亦有限,列(一作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2)、本书选择《诗经》中公认的名篇一百二十余篇,按婚恋、祭歌、史诗、燕饮、役行、农事、牧猎、怨刺、祝颂、杂感十个专题编排,有精要的注释,有精到的讲评,有精彩的集评,更有问题讨论、文化史拓展、文学链接诸栏目,供读者朋友们品读欣赏。
(3)、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4)、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年),秦国针对西部入侵,出兵征伐西戎。这些战争反映在《秦风》中。比如《无衣》:
(5)、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
(6)、又姚际恒《诗经通论》论《采芑》云:“二章言军容之盛;三章言节制之严;四章归功于大将,而谓其北伐之声灵可以不战而来服也。”
(7)、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8)、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____马戴《出塞词》
(9)、(重点字、词、句注释)⑴小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渐(chán)渐:借为“巉巉”,险峭的样子。
(10)、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____李梦阳《秋望》
(11)、这些记载所记事实虽不相同,但都贯串着一个共同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修明文教,崇尚德义为治国之本,恭行此道则不劳征伐而万民归服,天下自然臻于至治。
(12)、对《诗经》战争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历来学者大都持肯定态度,认为宣王时代,“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汉书·匈奴传》),周朝兴师,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13)、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14)、战争诗中不去直接写战争,而以大量篇幅写这些,使之成为篇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显然在宣扬王师军威,以其威慑力量使敌人不战自屈,是我国古代所向往的“舞干戚而有苗平”的具体化而已。
(1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16)、天色渐暮,鸡儿回巢,牛羊缓缓走下山坡,仿佛是一幅静谧的田园晚景,但女主人的一声长叹——“曷至哉?”为这晚景抹上了黯淡的忧郁与惆怅。望着已归的家畜,妻子惦念着不知身在何处的丈夫,希望他在外面千万不要挨饿受冻啊!
(17)、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南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18)、下面这首也是表达妻子对役政不满。没错,它来自《秦风》。
(19)、君已富士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20)、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诗经中战争题材的诗阐述审美价值
(1)、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昌龄(出塞二首)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____李白《从军行》
(4)、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5)、如以战争主题来衔接,在选择扩读篇目的过程中选择后边其他时代的战争主题的诗歌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对战争主题诗歌表达的情感的整体的一个把握,以及同样战争主题下不同情感的疏理,这样有助于学生面对战争主题诗歌时能够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而如果选择重章叠句的共同点来进行衔接,在分析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分析字词变化上要更加的详细,讲得更加的清楚。
(6)、中国从最早的诗歌作品《诗经》开始,以战争为题材的诗篇就层出不穷。
(7)、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8)、“镗镗”的鼓声震耳欲聋,将士们有的在为城池进行加固防御,有的已经厉兵秣马准备远征。战士们将在公孙文仲(字子仲)的率领下,即将开拔去征讨郑国。
(9)、战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如果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还不如说是制造战争。
(10)、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11)、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12)、明确:如每章相对应的词“同袍”、“同择”、“同裳”是相同的,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戈矛”、“矛戟”、“甲兵”是一致的,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同仇”与相对应的“偕作”、“偕行”也是一致的,“偕作”,即同作,一起行动;“偕行”,即同往,一起出征;“同仇”,即同伴,一起从军。这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的精神;这样,诗歌由第一章的结为同伴、一起从军,到第二章的一起行动、一起准备,再到第三章的一起出征、共赴战场,步步加深语意,加强语势,从而产生了感情层层递进的艺术效果。
(13)、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14)、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15)、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治愁容。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16)、爱情说好理解,这战友说呢,也就是,战友之间许下诺言,什么诺言呢?
(17)、作者:郭天民,银行职员,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小说近百篇。
(18)、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9)、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____杨炯《从军行》
(2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诗经中战争题材的诗句有哪些
(1)、“我的丈夫是国中豪杰!”此诗以妻子的炫夫开始,却紧接了一个哀伤的转折——因为丈夫太优秀了,就被派出去打头阵,留下妻子独自一人思念成河。“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女为悦己者容,面对丈夫离家远戍,妻子无心整理妆容,天天蓬头散发,念夫怀远,看着很是让人心痛。
(2)、在专题论述中,《诗经的文化精神》分别讨论了《诗经》农事、宴饮、战争和婚恋等题材中的精神内涵,认为诞生于中国文化趋于定型时期的“三百篇”,是中国文化精神传统根干基本成形的标识。在农事诗篇中,可以看到人与大自然建立的“亲和”关系,正孕育着后来“天人合一”命题的基本因素;在宴饮题材的诗篇中,可以看到崇尚“上下和谐”的社会生活准则的重要取向;在战争诗篇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文化人群对战争征服之事的基本评价,以及显露在这评价中的善良的文化品性;在婚恋诗篇里,可以看到婚姻在封建关系中凝聚不同族姓人群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野性婚俗”中所显示出的情调,等等。
(3)、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
(4)、这些诗篇,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来反映战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5)、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6)、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7)、直为怀恩苦,谁知边塞情。刘长卿(代边将有怀)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8)、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9)、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10)、 燕飨诗。《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此类诗歌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的反映。
(11)、例如最为著名的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激励昂扬,李白的“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则有谏言之意、杜甫的“古来白骨无人收”则极言战争之惨烈!甚至还有描写战争细节的“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等等!
(12)、《尚书·武成》:“武王·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13)、喓々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14)、唐代非著名诗人陈陶,对战争有独特的感受,他写了四首反映战争的《陇西行》,其中第二首写得最好,入选《唐诗三百首》,从而使他有资格与唐代诗坛的巨擘们,留下一张合影。
(15)、沙场碛路何为尔,重气轻生知许国。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
(16)、现在,我们再回到公元前719年的这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如何呢?
(17)、当然了,中国人不好战,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怕死,中国人其实也有不怕死的尚武精神,但那是在特定的前提之下。
(18)、《大雅.江汉》记叙召穆公奉宣王之命平定淮夷。
(19)、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杂曲歌辞·采桑)唐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
(20)、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4、诗经中战争题材的诗的背景
(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关于战争的名言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2)、(参考译文)山峰险峻层岩峭,高高上耸入云霄。山重重来水迢迢,日夜行军多辛劳。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3)、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
(4)、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刘长卿(相和歌辞·从军行六首)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
(5)、以上《国风》中的战争诗,无一例外表达了离愁别恨与厌战的情绪。只有《无衣》是鼓励人上战场的,回到《无衣》。
(6)、欲采兰兼蕙,清香可赠谁。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9)、这四句,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血腥场面,却勾勒出战后混乱不堪的景象:战友们被冲散了,连战马也在混乱中迷了路,在树林里惊慌地寻找着主人。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战城南去年战,桑干原.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以而用之.前出塞九首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11)、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
(12)、女主人公好不容易在梦中和远方的丈夫相会,却被树上黄莺鸟的叫声吵醒,气得她把黄莺鸟打跑了。
(13)、一身事征战,匹马同辛勤。末路成白首,功归天下人。
(14)、赫赫南仲,玁狁于夷。释义: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前军列队静侯在都城郊外。
(1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6)、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17)、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9)、西周时期,荆楚子孙不断扩大土地,造成独霸南方的形势。昭王、穆王都曾加以征伐,均无大的战果。东夷原是殷代贵族残余,由于反对土地的封建收夺,后来转徙盘踞在徐、淮一带,继续反抗周朝的新秩序,仍保持着与周族对抗的局面。
(20)、我军飞鸟旗帜扬,白色飘带鲜又亮。我军兵车有十乘,先行冲锋勇难挡。
5、诗经中战争题材的诗PPT
(1)、你这愚蠢不开化的荆蛮人,胆敢跟我泱泱大国作对头。尊贵的方叔元老英雄人物,老当益壮操劳国事善筹谋。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抓捕审讯万千俘虏竞授首。
(2)、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3)、《诗经》中的战争诗呈现出以上两个特点并不是偶然的,其创作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我国古代关于战争的特殊思想观念——崇德尚义、“胜残去杀”。
(4)、表达征夫思乡情的有:《击鼓》篇、《扬之水》篇、《魏风.陟岵》篇、《豳风.东山》篇等
(5)、其他几首,《六月》赞周宣王臣尹吉甫奉命出征猃狁,师捷庆功;《江汉》是写宣王命召虎领兵平定淮夷,班师回朝后册命召虎,赏赐他土地、圭瓒、秬鬯等;《常武》赞美宣王平定徐国叛乱的战役,突出了军队阵容之整齐、气势之盛大以及宣王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
(6)、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7)、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
(8)、如果用这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豪的观点来看,中国古代的征夫们的儿女情长,岂不是这世界上最早的“迷惘的一代”!
(9)、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朴,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0)、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1)、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12)、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13)、州吁当了卫国国君之后,当年夏天就准备去攻打郑国,因为郑国两年前曾经打过郑国,他扬言要报仇雪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打来打去是常态,而周天子早已经名存实亡,根本没有能力节制诸侯。大概是急于通过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君临卫国的实力,州吁又联络了宋国、陈国与蔡国一起,大举伐郑,卫国派出的大将叫做公孙文仲,也就是诗中提到的“孙子仲”。
(14)、彰显爱国精神,如《秦风·无衣》。尽管战争总是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当敌人入侵,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人民也意识到只有用战争的手段才能消弥战争,只有付出必要的代价才能赢得和平和安定,此时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统一的,所以他们积极的投入战争,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换取战争的胜利。如,秦风中的《小戎》《无衣》等,表现了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精神。如《无衣》:
(15)、在课文分析中,对于重章叠句中字词变化的赏析还需要更具体一些,个别的字词的变化的规律未能够讲得清楚。本节课课前未能安排学生预习,学生当堂才开始看课文,在自主分析时时间不太充分,未能很好使用所学方法分析进行知识迁移和自主鉴赏,课堂结尾稍显仓促,可见教学不只是在课堂,还需做好课前准备。如果再上一次本课,我会可修改为设计填空题或者连线的方式让学生上台滑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6)、例如汉乐府当中的《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没有人愿意打仗,尤其是像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以农耕为主。农耕文化更加追求稳定与和平,因为只有稳定才能够让土地和劳动力发挥最大的效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17)、我不得已随孙子仲进行外交任务,出国调停,我对无法履行对妻子的承诺感到伤痛!《击鼓》
(18)、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19)、灞水方为别,沙场又入冬。曙雕回大旆,夕雪没前峰。
(20)、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2)、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3)、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____虞姬《和项王歌》
(4)、齐鲁足兵甲,燕赵多娉婷。仍闻丽水中,日日黄金生。
(5)、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边笛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
(6)、撰文| 赵运涛 责编|廖玥
(7)、《诗经》中关于民族之间战争的诗歌主要反映周天子和诸侯的对外战争。周王朝自从经过厉王的放逐,王室的统治力量大为削弱;而各地的诸侯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倾向于各自为政的局势,于是便引起了围绕在中原四周的各部族都向华夏族进攻,造成了长期而剧烈的种族斗争。
(8)、赵良澍《读诗经》论《常武》云:“身归日来,心归日同,以徐戎之叛服无常,非有惠南国,省三农之盛德,何以怀之?其曰“天子之功”,功在王猷,不在王旅也。而诗顾以《常武》名篇者,岂谓对致治以文,拨乱改以武欤?亦欲其战胜于庙堂,如古圣人之神武而不杀也!”
(9)、“怎么说你没衣服穿,把我的内衣拿去穿吧。”
(10)、爱情原本就是诗歌中最永恒的话题,爱情与战争的混合,更加为爱情增添了一份传奇的色彩。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一作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一作事)在人间。
(12)、卫国大军将要出征的消息,很快就传遍街头巷尾,全国上下都投入到了紧张的战争气氛中。这首《击鼓》诗就是以一位卫国士兵的口吻,描述他在这场战争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诗的前八句就是描述备战状态和士兵的情绪:“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13)、宴请吉甫喜洋洋,终得天子多重赏。从那镐京回家乡,出征日子实在长。
(14)、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并序)兄卓荦经奇,与予读书罗浮,有扶风、越石之志。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
(15)、故不烦一镞一矢,但城朔方而边患自除。非“赫赫南仲”上承天子威灵,下同士卒劳苦,何能收功立效之速如是哉?不但此也,方议回军,复事西戎,故以得胜王师加诸一隅亡虏,更不待衄刃而自解矣。此尤见南仲恩威并著,谋国远略有非他将所能及者。”
(16)、所谓战争诗是指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而展开叙写的诗歌。战争诗是世界各国文学史上的共同现象,很多古代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战争诗。
(1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____曹操《蒿里行》
(19)、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20)、边角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1)、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____张籍《没蕃故人》
(2)、而这首诗最能打动人的,关键是后面两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怎么说你没衣服穿,把我的袍子拿去穿吧。”
(4)、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____许浑《塞下曲》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关于《诗经》篇章创作历程的研究,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做了大量有益工作,李山也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
(7)、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8)、课前请准备好相应画材:大号兰竹毛笔、生熟宣纸、墨、墨盒、白色盘子(调和水、墨)、毛毡、笔洗。
(9)、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10)、第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默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11)、周宣王时,他们乘着中原正当大灾旱和共和政变之际,纷纷向华夏进攻,其间以玁狁的声势来得最为浩大。于是在公元前8826年,宣王便展开了四面八方的战争,使尹吉甫伐玁狁,使秦仲伐西戎,使方叔征荆蛮,使召虎平淮夷,自己亲征徐戎。
(12)、朱熹论《常武》末章云:“卒章反复其辟,以归功于天子。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非独兵威然也。”对于《无衣》,他虽不无微词,但对秦人同仇敌忾、抗敌御辱的精神还是肯定的,他从当时的民族关系、政治形势以及“定都立国之计”出发,肯定秦人是为正义而战。
(13)、对平民百姓而言,除非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之外,相见以兵刃,全都是肉食者谋之的神仙事。肉食者偏偏把受苦受难卖命送死恩赐给小民百姓,能不有怨尤吗?看看中国古代的诗史,诉说征夫怨妇哀愁的歌诗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蔚成奇观。这足以说明神仙打仗百姓遭殃的悲剧实在大多了。
(14)、春秋时代,周朝平王(前770—前720年)在位期间,因天子的权威削弱,诸侯国逐渐崛起。周平王的母亲原是申国人,当时申国常受楚国的侵扰。周平王为了母亲故国的安全,就从周朝抽调部分军队,到申国驻守。这些周朝士兵远离故乡,心中的思乡之情,不平之鸣,唱成了这首《扬之水》。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