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
(1)、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7)、(释义)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这个句子中,我们接触第二个重要的文言虚词——以。“以”用在文言文中的词性有两种:介词和连词。作为介词的时候,“以”可以翻译为:把、拿、用、凭借、依靠、因为、按照等意思;作为连词时,其意义和连词“而”是相同的,只是,比较常见的文言连词“以”,通常用来表示目的、修饰和并列关系。
(11)、先生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翻译:只学习不思考,容易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很危险。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1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1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16)、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17)、译: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1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1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20)、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论语中孔子的名言有哪些呢
(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9)、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
(10)、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1)、译文: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12)、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13)、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4)、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16)、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7)、(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18)、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论语中孔子的名言有哪些三年级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3)、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4)、听,全国劳模檀德亮&董汉俊、郑松刚、温全在润千秋讲商业传奇
(5)、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8)、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大家厌恶他,必须仔细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也要认真考察。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10)、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论语》
(13)、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1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论语》
(15)、我想,在那样一个时代,很少有一个成年君王是真正的很傻。所以他们应该明白孔子所陈述的理想社会的确是可以让百姓和乐国家齐心的良策。然而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动乱不已的年代,比起大同社会,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国家和国家之间相互倾轧攻伐,没有物质、民力、军队,国家连基本的存在都无法保证。君王作为国家的主人,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呢?但在那个时代,国家强盛最外显的条件就是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存在力的强弱。而要从这个角度提高国家的力量,必定涉及孔子所言的礼乐崩坏。那时候人们大多关注自己自己的生存,当我们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层面上时,秩序和文明难免受到践踏。说是君王们愚蠢到不倾听大师们的言论,倒不如说是时代的车轮从所有人身上强行碾过了。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学而》。我每天都多次的反省自己,为人家做事情是否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守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熟练掌握。
(18)、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9)、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0)、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既欲其生,有欲其死,是惑也。《论语》
4、孔子论语上的名人名言
(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论语》
(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4)、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6)、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7)、(语意)“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件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件愉快的事?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
(8)、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9)、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论语》
(1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13)、(释义)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4)、我们来看看教材为我们选择的《论语》是哪些。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16)、译: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1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1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0)、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论语》
5、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有哪些
(1)、译文: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2)、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论语》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译文)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马上到来的忧患。
(5)、"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论语》"
(6)、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7)、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同样出自《论语·里仁》,讲孝顺父母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10)、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1)、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1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14)、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15)、(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6)、《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格高尚的人吗?——孔子《论语》
(1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论语》
(20)、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2)、翻译: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3)、先生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身,四十岁就能做到没有疑惑,五十岁就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就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但是不越过法度。
(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7)、“事父母幾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18)
(8)、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10)、出自《论语·颜渊》。内心中没有愧疚,那还有什么好担忧与害怕的呢?
(11)、(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
(12)、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作为人,而不讲信用,实在是不知道他会怎样处世。
(13)、 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14)、中原崛起、中华腾飞,泰威地产为你量身打造了北美风情公园生活特区
(1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1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18)、 前因后果是,孔子的一个弟子在向老师讨教。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19)、 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这样是不对滴。另一个例子是,孟子的名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这句话意思是。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2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出处:论语
(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作者:孔子
(3)、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