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下一句是什么
(1)、我有幸成为“小小文物守护人”,来到五大博物馆听老师们的讲解。在杜甫草堂,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和背诵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畔独步寻花》、《客至》、《蜀相》、《绝句》、《春夜喜雨》等耳熟能详的的诗句。在诗歌中,我们慢慢感受狂夫诗圣,感受天府文化。
(2)、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
(3)、杜甫撰《杜工部七言诗选直解》二卷,清雍正范氏稼石堂刻本,此书中收有杜甫给岑参的诗作
(4)、唐制规定,接到朝命即刻动身,不得耽误。岑参强颜欢笑,在中军帐中为武就置酒送行。觥筹交错之间,胡琴声、琵琶声、羌笛声交响于耳,至于奏的是什么乐曲,他已无心去辨。因为,别人的欢歌,是自己的哀鸣。
(5)、而王维,安史之乱中还当过叛军的官,但是他的亲弟弟王缙是平叛的功臣,就用自己的爵位保住了哥哥,王维得以躲过朝廷的清算。就连王维最后都做到了尚书右丞,是正四品的官,岑参岂能不心酸?
(6)、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7)、高仙芝因失败而回到了京城,然而他的部队仍然驻扎在西域,在那里留守的官员叫封常青。这位封常青本是高仙芝的节度判官,然而此人颇有头脑,他在天宝十三载平定了大勃律,终于让唐军从失败的情绪中解脱了出来。第二年,封常青回朝,被封为御史大夫,而后又任权知北庭都护、充伊西节度等使,从而整个西域地区都归他管辖。当年岑参在高仙芝的军营里就跟封常青是同事,二人的关系不错,故此次封常青任边疆大将后,他提请朝廷任命岑参为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这是正八品上的职位。随后,岑参跟着封常青又再次来到了天山北麓的北庭都护府。这个地点就是今天新疆吉木萨尔。
(8)、起首两句由北风卷地引出八月飞雪。风是雪的前奏。用“卷地”来形容塞外狂风席卷一切的威势,犹嫌未足,又进一步用“白草折”加以突出渲染。“白草”即芨芨草,茎极坚韧,密集丛生。“白草”之“折”,正显现出北风之强劲猛烈。起句突兀而来,有横扫一切之势,次句斩截明快,突出八月飞雪的奇观,其中蕴含了对这种内地从未寓目的景观的惊叹和新奇感。
(9)、轮台:唐代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10)、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11)、岑参所说的“吾门三相”指的是他的曾祖岑文本,是唐太宗的宰相;伯祖岑长倩是高宗朝和武后时的宰相;他的从伯岑羲是中宗、睿宗朝的宰相,因此从唐朝开国到玄宗,总计六位皇帝,而岑家竟有三人任宰相。这就是岑参所言的“国家六叶,吾门三相”之意。
(12)、薛天纬:《岑参诗与唐轮台》,《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岑参没有赶上这些惨痛的经历,但他出生时,岑家已经彻底衰落了。岑参出生在润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市。十几岁时,父亲去世了,他靠着两个哥哥抚养,曾经在河南嵩山读书五年。20岁时,也就是开元二十四年,他来到了长安参加科考。而后连考十年,总算取得了功名。在长安的这十年,他结识了不少著名的诗人,比如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他们之间有很多唱和之诗。在这个阶段,岑参就渐渐表现出了自己在诗学方面的才能,比如他写过一首《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15)、在人生的跑道上,岑参和武就原本是以共同的速度在奔跑。但轮台一别,二人从此分途。
(16)、视频及文字资料版权归本频道所有,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
(17)、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18)、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19)、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20)、岑参跟着高仙芝在边疆作战两年,由于战略性失误,高仙芝的部队大败,而后岑参跟着高仙芝返回了长安。虽然岑参只是个文职人员,但他却有着高昂的气概,特别想立马横刀参加战斗,他在《送李副使赴碛西行军》一诗中写到:
2、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⑧中军,指主帅所居的营帐。归客,指武判官。
(2)、这首诗写得极有气势,受到后世广泛地评价。王渔洋在《唐贤三昧集笺注》中称:“第一解二句,余皆三句一解,格法甚奇。‘大如斗’者尚谓之‘碎石’,是极写风势,此见用字之诀。奇句,亦是用字之妙(‘马毛带雪’二句下)。其精悍处似独辟一面目,杜亦未有此。老杜《饮中八仙歌》中,多用三句一解而不换韵,此首六解换韵,平仄互用,别自一奇格也。”而张文荪在《唐贤清雅集》中也注意到了此首诗的用韵:“才作起笔,忽然陡插‘风吼’、‘石走’三句,最奇。下略平叙舒其气,复用‘马毛带雪’三句,跌荡一番。急以促节收住,微见颂扬,神完气固。谋篇之妙,与《白雪歌》同工异曲,三句一转都用韵,是一格。”沈松勤等在《唐诗研究》一书中,也是将该诗的用韵作为本诗最大的特点:“全诗又付诸句句押韵、三句一转的形式,节奏短促急迫,读来犹如回荡在绝域中的进行曲,陡健夭矫,大气磅礴。”
(3)、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4)、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5)、二人一前一后来到西域苦寒之地,成为关系较好的僚友兼诗友。大家都是来西域谋出路的,原本没有多大的不同的。
(6)、注释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著”。着:亦写作“著”。瀚(hàn)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惨淡:昏暗无光。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羌笛:羌族的管乐器。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7)、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8)、“中军”四句,写营帐内设宴饯别。“中军”是主帅所居营帐,这次送武判官归京,可能即由主帅封常清作主人,而作为幕府同僚的诗人则奉命吟诗相送。“中军”句见送别规格之高,场面的隆重,但对饮饯场景却不多作铺张渲染,仅以“胡琴琵琶与羌笛”一语带过。而这一意象重叠,似乎累拙的诗句却传出了浓郁的异域情调。这异方之乐给人的感受,诗人并不加以申说,却转笔写营帐外纷纷暮雪,洒落辕门和“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景象。天寒地冻,红旗上结满了冰,变成了一面冰旗,狂风猛烈地扯动着红旗,却始终不能使它飘扬起来。类似的景象,隋代虞世基的《出塞二首》其二中也出现过:“雾烽黯无色,霜旗冻不翻。”但岑诗这两句,不仅因白雪与红旗的相互映衬使军营雪景分外鲜艳夺目,而且因“纷纷暮雪下辕门”的气氛渲染,使雪景的描写中蕴含了惜别的感情。
(9)、二人年龄相仿,登上仕途的时间也接近,况且所处时代环境也相同,都坐上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滑梯。要说“时势造英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时势的红利。
(10)、这首诗中的咏雪和送别,既有密切相关的一面(后段),又有若即若离的一面(前段)。前段咏塞外八月飞雪、冰天雪地的奇观,与送别并无直接的联系,它本身自有独立的美学价值,从这方面说,是“离”;但也可以说,它为这场塞外军中送别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从这方面说,又是“即”。从咏雪与送别的这种关系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其表面的目的似乎是为了送别;但其内在的创作动因则主要是通过对塞外风雪严寒、冰天雪地奇观的描绘,表达对这种奇美壮观景象的惊奇、叹赏,抒发不以塞外军旅生活为苦,不以朋友的别离为悲的豪情壮采。诗人对武判官的归京有依恋与向往,却无感伤与悲慨,这本身就是豪情壮采的一种具体表现。对被送者来说,雪中送别的奇美壮观场景固然会成为终生难忘的记忆,朋友以“白雪歌”为临行的馈赠,更将成为永远值得珍藏的礼物,因为这里凝结着自己人生旅程中一段值得自豪和回味的经历。
(11)、至德元年(756年)七月,肃宗任命李岘为扶风郡太守。扶风是长安西北门户,地理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李岘上任后,就开始罗致人才,他上表荐武就为兵曹掾。
(12)、雪花与梨花,就其形似而言自不必说,但各自的意象内蕴给人的感觉却迥然不同。雪花,经冬而落,尽管洁白晶莹,却叫人不寒而栗,尤其是天寒地冻的塞北的雪;而梨花,开在春天,洁白烂漫,令人平添无限的温馨与欣喜,特别是对于经历塞北苦寒的中原人。显然,诗人将梨花喻飞雪,除了描摹出雪下得大而急遽外,更重要的是给送行的氛围增添了不尽温暖与希望。读罢全诗,尽管漫天大雪好像总在飞舞着,尽管裘冷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著”,“风掣红旗冻不翻”,但给人的感觉并不寒彻,反而觉得温馨备至,与“胡琴琵琶与羌笛”的宴乐场面相融相谐。化寒冷为温暖,足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比喻的神奇的艺术魅力。难怪《诗谱》说,“岑诗尚巧主景”。
(13)、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14)、⑬唐时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以北一带的山脉为天山。《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下·伊州》:“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自轮台归长安,须翻越天山。
(15)、③如,《全唐诗》作“然”,据《丛刊》本改。
(16)、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17)、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18)、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妇孺皆知,这句著名的诗句出自岑参的七言歌行体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正是他第二次在西域任职期间所作:
(20)、顾璘曰:写得出,末就题说送行好。(《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盛七古五》引)
3、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1)、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2)、①陈铁民《岑参集校注》谓此诗“天宝十四载八月作于轮台。据《吐鲁番出土文书》,天宝十三载八月武判官在安西,故此诗当作于天宝十四载八月。说详王素《吐鲁番文书中有关岑参的一些资料》(《文史》三十六辑)”。其时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此武姓判官当为其幕府同僚,名不详。
(3)、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4)、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5)、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6)、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7)、最后四句,写想象中送武判官雪中驰马归京的情景。诗系宴席上即景而赋,故末四句所写景象乃是悬拟的虚景而非实写,但却写得情景交融,极富韵味。在“雪满天山路”的广袤背景下,目送武判官骑马东归,山势回环,道路弯曲,武判官的身影终于随着道路的拐弯而消失在远处的山脚下,只见雪地上空自留下了一道长长的马行的印迹。这个结尾,既展现了以雪为背景的阔远境界,又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目送归骑,神驰天外的情景历历如绘,而在画面之外更蕴含了深永的情味。这空阔浑茫的境界,在电影中是一个情韵深长的空镜头。全篇就在这含蓄不尽的意境中自然收束。
(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其奇情壮景、格调高雅而流传于世。
(9)、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10)、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11)、梨花: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12)、孙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系年新证》,《文艺评论》2013年第8期。
(13)、“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
(14)、北风吹向大地,吹折了白草,不过八月,塞北就天降大雪。
(15)、岑参达到北地不久,另一个人也星驰而来。他就是武就,武判官,也是宪宗朝宰相武元衡的父亲。据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文书,天宝十三载(754)七月到九月,武判官在安西、北庭活动过。在他达到西州之前,岑参已经在北庭治所候着他了。
(16)、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17)、音频(格式MPMP时长不限。孩子和家长可单独或共同朗读、吟唱诗歌,老师和孩子可根据诗歌意境对朗诵形式进行改编和创作。)
(18)、在这些人的举荐下,岑参被朝廷任命为右补阙。这个职位是从七品。此后不久,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唐朝军队又借助回纥兵力,收复了长安与洛阳。岑参跟着肃宗又回到了长安。回京之后,岑参仍然在中书省任右补阙,在这个阶段,他跟王维又成了同事。
(19)、在长安的日子里,岑参没能找到出路。天宝十三年(754年),封常清任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思来想去,岑参还是决定重回北地。是年夏,他抵达封常清幕中,先后任判官及支度副使。直到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五月才东归凤翔(即扶风)。
(2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4、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用的修辞有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2)、关于诗题的读法,下列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3)、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4)、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出奔在蜀,肃宗在宁夏灵武即位新帝。
(5)、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6)、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7)、四两句,承上“风”“雪”,突发奇想,说纷纷扬扬、洒空积树的雪花,就像一夜春风,催开了千树万树梨花一样。梨花洁白似雪,前代诗人早有“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梁萧子显《燕歌行》)的形容比拟。岑参在另一首《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的七言歌行中也有“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的诗句。单纯从梨花与雪花二者之间形状、色泽的相似而生发联想,构成比喻,无论是以雪花喻梨花,还是以梨花喻雪花,应该说都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岑参的这两句诗却绝非对萧子显的“梨花落如雪”之喻的翻新,而是在自己生活体验和独特感受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全新意境。关键就在于诗人是在北风呼啸、白草尽折、八月飞雪、气候酷寒的条件下,想到了一夜温煦春风的吹送,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并用这种景象来比喻眼前的塞外飞雪奇观,这就不是单纯的设喻的新颖奇特所能解释的,在它背后有更本质更内在的东西,这就是诗人对塞外军旅生活,对边地奇异风光的热爱。如果视塞外为畏途、视酷寒的环境为难以忍受的折磨,就绝不可能由卷地折草的寒风联想到和煦温暖、化育万物的春风,不可能由胡地的八月飞雪联想到内地的万树梨花,不可能激发出如此鲜妍明丽、富于诗意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联想和比喻,正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透露出在艰苦环境中豪迈、乐观的精神。尽管客观环境艰苦严酷,但戍边将士心中却永远存在着春天。可以说,开头四句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笔法,赞美边地八月飞雪的奇景壮观,不但为下面的描绘、抒情提供了引线,而且为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8)、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9)、后台投稿:
(10)、玄宗天宝八年(749年)至十年(751年),岑参远赴西域,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职。唐朝中后期,很多文人都是通过入幕的方式寻求官运的。岑参原想在高幕觅得高枝,结果高仙芝因讨伐石国战败而被解除职务,岑参作为下属,自然没有好果子吃。他无奈回到长安,一切又要从零开始。
(11)、这是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怀乡思亲是中国诗歌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学母题。无论是亡国的君主,远嫁的公主,贬谪的迁客,还是出征的战士,逃难的百姓,漂泊的士人,都会触景(如春花秋月、归雁征鸿、笛韵羌声、猿鸣鹃啼、夕阳古道等)而生思乡之情。作为两度赴边的诗人,自然是难解思乡情结的。他第一次赴边时写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未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便是一首凄苦的思乡情歌。此诗中所蕴含的思乡之情也不难理喻。诗人从小生活在梨花之乡的中原,他对梨花是情有独钟的。在他流传下来的全部诗作中,以梨花入诗的就有11篇之多。并且,他多次把思乡之情寄寓在梨花之中,如“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登凉州尹台寺》)、“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河西春暮忆秦中》)。如今见武判官归京,乡情难免触动;乡情触动,自然而然便会想起故园的梨花。于是便有了梨花喻飞雪的联想。仅就这一点而言,诗人蓄意的一是祝福武判官即将脱离思乡之苦而投入故乡温暖的怀抱,二是希望武判官能传“诗”报平安。同时,诗的末尾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又与此绾合,暗示归心难留,唯愿乡情同往。真可谓蕴藉含蓄,用心良苦。
(13)、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14)、文章(有故事、人物、情节,需要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语言顺畅,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同时鼓励多引用经典用诗歌表达自己情感。)
(15)、这首诗中的“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成为了后世咏叹的名句。岑参当年的考试成绩很不错,他考得了唐天宝五载进士考试的第二名。而后分配工作,他的职位是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这是个九品官。这个职位的工作是掌管武官簿书,岑参当然对此没太大兴趣,他写过一首《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16)、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18)、⑩辕门,军营营门。古代行军扎营时用车环绕护卫,出入处将两车辕木相向交叉竖起如门状,故称。
(19)、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20)、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曰: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者,诚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中含郏后人竞学盛唐,能有此否?
5、岑参春天的诗
(1)、(学生)以短小精炼的文章讲述自己在学习诗词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或者在学习诗词过程中的感受收获等。
(2)、但那时的西北极其荒凉,行驶在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让岑参的胸襟既开阔又悲凉,比如他写了首《逢入京使》:
(3)、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4)、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5)、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6)、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7)、“瀚海”二句,转写军营之外笼盖天地的奇寒。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到处都结满了厚厚的冰层;浩广无边的天空中,凝聚布满了惨淡的愁云。“百丈冰”“万里凝”,仍用夸张渲染手法,但境界之壮阔却使这种铺天盖地的奇寒并不令人畏惧,而是感到无比奇美和壮观。这正是诗人夸张渲染所包含的真实感情,也是诗人所想达到的艺术效果。
(8)、这首诗十八句,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前段十句,专咏塞外飞雪的奇观;后段八句,结合咏雪送别。雪在诗中是贯串始终的歌咏的主体,而送别情景则仅于后段中加以抒写,且在抒写过程中始终不离咏雪。这是全篇内容、构思的基本特点,从中略可窥见诗人作诗时感情投注的重点。
(9)、岑参够不幸的了,他的祖上官至宰相,但经过武则天一朝的折腾,气运已大不如前。到他这一代,就只能靠自己了。
(10)、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11)、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12)、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13)、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它既是一首别致的送别诗,又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可每每读完之后,总觉得印象最深的既不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别情,也不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边塞风光,而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的奇妙意境。梨花喻飞雪,的确堪称妙绝,正如殷潘《河岳英灵集》所言:“语奇体俊,意亦造奇”。反复咀嚼,意蕴丰厚,情韵悠悠。
(15)、眼前所见的两座大墓,看上去已然整修一新,我向老乡打听这个墓旁原本有没有老的碑刻,他说没有,并且告诉我说,现在的两个大墓里面,其实什么也没有。这个回答让我有些意外,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修这两座墓呢?老乡说:“修个纪念嘛。”我不确定这位老乡所言是否真的如此,也有可能他并不了解实际情况,只是随口一说,但我宁愿相信是后者。墓地不远处还立有“岑彭故宅”牌,不知当年岑彭的故居是否就在这里,但无论怎样,我在这里却看不到跟岑参有关的任何文字性碑刻,总感觉这是此行的遗憾。好在还是看到了疑似岑参墓上的两个石础,也算是对这位边塞诗人的朝拜吧。
(16)、756年七月,一道朝命正星驰轮台。大约一个月后,朝命即到达北庭治所。此时还是八月初秋时节,纷纷扬扬的大雪就已将西域笼罩得密不透风了。
(17)、岑参在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此诗视作于此期。当时在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一共两次出塞。
(18)、周珽曰:胡地寒冱,风雪分外早见。前段因形容雪景,极凛冽。至“中军送酒”句,始入“送别”意。“轮台东门”句,又作一转语,俱不脱“雪”意。望君不见而寻其马迹,想出人思表。此等诗真鹤鸣天表,龙吟海底,奇致不从人间来者。(同上)
(19)、高适做官灵活,他跟着哥舒翰守潼关,被贼军打败,但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马上转头去抱玄宗的大腿。肃宗即位后,又受到赏识,官运亨通。
(20)、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1)、岑参回到长安后,住到了长安西南杜陵附近,当时杜甫也住在这一带,于是二人就有了密切的交往,并且成为了密友。后来岑参又到朝中任职,就是由杜甫推荐者。
(2)、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3)、岑参(约715年—770年),荆州江陵人,一说南阳人,后徙居江陵,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4)、刘学锴(1933—),浙江松阳人。1952—1963年就读、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顾问。曾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第二届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主要论著有《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2004年增订重排本)、《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0年重印本)、《李商隐传论》(黄山书社2013年增订重排本)、《温庭筠全集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重印本),分别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安徽省社科著作一等奖。另有《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温庭筠传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李商隐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再次修订本)、《温庭筠诗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等著述。
(5)、出自:(岑参)的诗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他说自己到30岁才考得进士,然而官运却一般,虽然如此,他想到了自己的家庭现况,感觉到这个小官也不能轻弃,唯一的遗憾就是为此而失掉了不少自由的快乐。然而孙映逵在《岑参诗传》中却认为“率府诸曹参军多半是些闲职”,因此岑参说自己因为当这个官而失掉了自由,孙先生觉得“这倒未必”。显然,岑参对这个工作不满意,只是以此发牢骚,果真,此后不久,他所看重的机会就来了。
(7)、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8)、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9)、⑤都护,唐代于安西及北庭设都护府,均各设都护一人,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旧唐书·封常清传》:“(天宝)十一载……以常清为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十三载入朝,摄御史大夫……俄而北庭都护程千里入为右金吾大将军,仍令常清权知北庭都护,持节充伊西节度等使。”则此“都护”当即指封常清。铁衣,即铁甲。
(10)、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11)、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12)、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13)、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夏之交东归。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14)、天下换了,在政治上将发生新一轮洗牌。如果自己的上司能一举荡平贼逆,那自己也能跟着沾光。然而,不幸的是,封常清和高仙芝因为不敌安禄山的骄兵悍将,被皇帝下令诛杀了!
(15)、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16)、夜幕慢慢降临,岑参和武就来到营门,再多的话语也道不尽离愁,看着武就坐骑消失在茫茫雪原,雪地上只留下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自怜弃置天西头”,在这大漠雪域,他就像一个天涯弃子。这场大雪从初秋下到来年春天,厚重得就像岑参的心情。
(17)、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18)、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19)、武就自从到了李岘麾下,成绩斐然。据《武就碑》云:“宣皇在岐,供待有劳,改永乐令,历河中府户曹。毂下求吏,转万年丞。建陵复土,推择充奉,拜醴泉令。朝廷嘉其才,擢为殿中侍御史。”死后,追赠礼部侍郎。
(20)、⑫轮台,唐庭州有轮台县(治所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属北庭都护府管辖。北庭都护府治庭州金满县(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在轮台县东北。
(1)、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2)、王寿昌曰:结句贵有味外之味,弦外之音。言情则如……岑嘉州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皆一唱而三叹,慷慨有馀音者。(《小清华园诗谈》卷下)
(3)、此次的二次出征,大约有三年的时间。这个阶段,岑参写出了许多名篇诗作,比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4)、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5)、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6)、(老师)以记录的手法,讲述孩子在学习诗词过程中品行、思想、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等感悟类文章。
(7)、岑参在边疆之时,安禄山在北京附近的范阳起兵,这时正赶上封常青入朝,于是跟唐玄宗商量对策,而后封出兵与安作战。然而安的反兵势如破竹,封与高仙芝退守潼关,而后宦官边令诚向玄宗进谗言,玄宗竟然将这两位边关大将杀掉。除掉这二人后,反军没有阻挡地就攻下了长安。玄宗逃到了四川,而后让位于肃宗。至德二载,肃宗进驻凤翔,岑参闻讯后,立即从边疆赶赴凤翔。此前杜甫已逃出长安,并先期到达凤翔,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岑参见到了杜甫,杜立即跟裴荐、韦少游向皇帝举荐岑参,杜甫给肃宗写了封《为补遗荐岑参状》:
(8)、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9)、而在八月的唐代,远在祖国西北边垂军营的岑参,送别归京使臣,切逢一场大雪,大地披上了白色的银装。“北风卷地白草折”,未及见雪,先闻风声。 “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折”又显风之来势之凶猛。“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的内地,正是天高云淡为,秋高气爽,而漠北已是漫天飞雪。“即”字惟妙惟肖地道出了,中原人面对漠北飞雪,突然到来时,那种少见多怪的惊奇感觉。
(10)、王夫之曰:颠倒传情,神爽自不容元白问花源津渡。“胡琴琵琶与羌笛”,但用《柏梁》一句,神采惊飞。(《唐诗评选》卷三)
(11)、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12)、我的妈妈是杜甫草堂的文化志愿者,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爱上了诗歌,我还特别喜欢画画。在暑假刚刚结束的杜甫草堂、武侯祠、成都博物馆等五大博物馆举办的“小小文物守护人”活动中,我画了杜甫草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宋刻孤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武侯祠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三绝碑、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犀,每画一幅画,我都能想到杜甫的诗句,《客至》、《蜀相》、《石犀行》等等。
(13)、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14)、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5)、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16)、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17)、这首诗是一首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感人肺腑的边塞诗。作品中既描绘了戍边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又表现了感人至深的真挚友情,同时还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在艰苦的条件下守卫边疆。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也正因如此,这首诗才能够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18)、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19)、范大士曰: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历代诗发》)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