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中秋节的五言古诗四句的有哪些?
(1)、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了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3)、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4)、释义: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7)、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8)、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9)、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10)、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讨来的不死丹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时,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丈夫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真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就由此形成。
(11)、宋·周紫芝《浣溪沙》近腊风光一半休。南枝未动北枝愁。嫦娥莫是见人羞。么凤不传蓬岛信,杜鹃空办鹤林秋。便须千杖打梁州。
(12)、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3)、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4)、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5)、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16)、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17)、中秋节古诗大全五言绝句,在我国中秋节是个传统的日子。不仅能够吃上美味的`月饼,还能够欣赏月光。接下来我整理了中秋节古诗五言绝句,大家一起看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8)、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
(19)、苏轼乐观豁达的精神,几乎无人不知,甭管经历多少苦难,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这首《西江月》词调非常低沉,字里行间充满哀怨,开篇就说“世事一场大梦”,感叹人生的虚幻缥缈,如同做梦一般,以及时间太过短暂,转眼间青丝变白发。
(20)、开篇四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被王夫之誉为“天壤间生成好句”(《唐诗评选》)。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真是一幅充满秋意的绝妙图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都在为第四句的“情”作铺垫:月光是引发相思之情的媒介;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
2、中秋节诗句古诗四句五言诗
(1)、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南斋玩月王昌龄高卧南斋时,百尺楼高水接天,林栖见羽毛,把酒问青天,风露发晶英。
(3)、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秋夜月当初聚散。
(4)、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5)、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
(6)、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7)、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9)、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情脉脉,意忡忡。
(1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1)、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12)、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上,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把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13)、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14)、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从范阳起兵南下,攻陷汴州,逼近洛阳,山东、河南等地都处在战乱中,杜甫的几个弟弟就分散在这些地区,战乱中音信全无,于是,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担忧和思念,便作下这首诗寄托自己的心情。
(1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16)、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17)、那人家、未掩香屏。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18)、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19)、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20)、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3、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四句五言绝句
(1)、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释义: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面对碧海蓝天,日夜思念人间。
(3)、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满院长夜漫漫。
(4)、由此开头,不难看出,诗人的这首写中秋的诗,不是写团圆欢庆的,而是一反常态,另辟蹊径,专写失意不愉快的。颔联诗人在这里举了两个中秋时失意的事例:一个是在边塞之外防守边塞的离人,他们长期戍守边疆,难得与家人在一起,不要说中秋时节不能欢聚,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一定能跟家人欢聚一次,这是久别的事例;另一个是新别离的事例。
(5)、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6)、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长相思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7)、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8)、这时,月亮好像经过什么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后,越发显得明亮澄圆。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奔腾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宫中的嫦娥。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0)、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念奴娇.中秋对月文征明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11)、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3)、天公意向人情满。灯月教同看。中秋虽是十分明。不比今宵处处有华灯。艳桃秾李歌阑后。更醉青楼酒。不妨饮尽玉东西。横笛声中春色、要君知。
(14)、儿女传杯兄弟会。此夜登楼。小谢清吟慰白头。
(15)、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16)、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17)、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18)、然而,权奸当道,他的进奏不被采纳,反遭弹劾、排挤、打击,直至削官罢职,被废闲居。
(19)、满意答案ˊ哪时埖开ゞ7级2008-09-15中秋夜唐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20)、之后,青年们会将偷来的瓜送到久婚未育的夫妇家中,放到他们的床上,一人学婴儿啼哭,一人说四言八句吉语祝辞,祝愿得瓜主人早生贵子。这一习俗就叫“送童子”,寓意“破瓜得子”。
4、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四句五言律诗
(1)、“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第第六句,诗人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忧虑心情。兄弟们四处离散,在平日里寄书就难以保证到达,更何况是现在战乱纷繁的时候呢,所以,亲人生死难料啊,言外之意,充满了诗人深深的担忧和眷念之情。
(2)、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3)、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4)、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群仙拍手度仙桥。惊起眠龙夭矫。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西兴渡口几魂消。又见潮生月上。
(5)、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6)、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7)、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8)、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9)、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10)、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11)、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12)、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13)、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4)、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15)、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16)、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来·中秋对月》
(17)、诗人在诗文的开始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一幅苍凉、孤寂的边塞景象,“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的更鼓阻断了人们的行路,天边的一只大雁在孤鸣。一只孤雁的鸣叫没有打破第一句的沉闷,反倒是以动衬静,反衬了这种沉闷的气氛,使诗人笔下的环境更加单调冷寂。“断人行”点明了社会环境,体现了战事持续久且频繁,所以道路都受阻。这两句诗烘托了悲哀凄凉的氛围,也点明了诗人写作的背景环境,这样寂寥的苍凉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离愁别绪。
(18)、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9)、这是白居易在八月十五写的一首诗,通俗易懂,犹如大白话,首联描写去年中秋节,颔联是今年中秋节,只是地点发生变化,从曲江池畔的杏园,到了偏僻荒芜的江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心境已经大不同,可谓是物是人非。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被贬到江州,暂时住在浔阳城。
(20)、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5、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五言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释义: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3)、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du中秋作》
(4)、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译文: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7)、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8)、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9)、尾联两句不仅点明题旨,令人感到中秋明月,毫无欢乐意趣,反而令人感到一片惨淡;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想到的,这是诗人立意高明之处。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