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山大学校训出处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贯中西,明德尚行
3、1938年11月1日,竺可桢在广西宜山的开学典礼上,作了《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在演讲中,他以王阳明的求是精神、遇险不畏精神、艰苦卓绝精神和公忠报国精神,激励浙大师生在艰危中奋发进取,并提出要以“求是”两字为校训,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求是”的优良传统,贯彻治学的精义。
4、“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5、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6、中国农业大学校训:博大精深
7、这个校训,是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通过广泛征集,才确定的。
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9、第孙中山把古代“笃行”发展为社会实践。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中国必须要有几十个岭南大学、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但是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富强”。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0、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11、华侨大学校训:会通中外并育德才
12、江西财经大学:信敏廉毅
13、朴:朴茂,朴真,朴实。“常保持一种‘朴茂’的精神,不要有铜臭,不可有官气”(刘伯明语);“须知一切学问之中皆无王者之路,崇实而用笨功,才能树立起朴厚的学术气象。”(罗家伦语)。
14、“校训”一词原本是一个由日本引进的舶来词,如同现代大学一样,是清末从西方引入中国的。上海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应该是中国近代最早厘定校训的大学,其校训为“LightandTruth”(“光与真理”)。民国时期的各类大学大都效仿它,确立了校训。
15、截至2017年底,中山大学有专任教师369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6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504人,具有副高职称127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含双聘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9人。
1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17、中国传统家训留给我们什么?
18、参考翻译:子张问(自己的主张)如何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敦厚恭敬,即使在蛮貊地区,也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为不笃敬,即使在本乡州里,能行得通吗?”
19、甘肃农业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0、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官网。
二、广州中山大学校训是什么
1、校训旨在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行与人生修养的熏陶。暨南大学校训具体何时由何人首先提出已无从考究,但早在南京建校时期即以“忠信笃敬”为校训。校友叶毓光在《南京暨南学校杂忆》中述及:“立身忠信,行笃敬,校训谆谆诲我曹。”校友郑文奎在《南京时期的暨南学堂》一文回忆:“校门‘暨南学校’及校训‘忠信笃敬’皆由清末状元张謇书定的。”南京、真如时期的《国立暨南大学校歌》中也包含校训内容:“言忠信,行笃敬,尚勉哉,先哲言,终身诵。”
2、孙中山可以说是将自己的精神同中山大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中山大学的每个校区都立有一个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中山大学的师生秉承的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将其发扬光大。
3、交大“思源”校训由此而来。
4、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后来又有了“务实求真”的说法。
5、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6、敏行:孔子的《论语》中曾多次出现"敏"和"行"二字。例如:"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敏"即敏捷,"行"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所谓"敏行"即勇于实践,快捷,抢抓机遇,善抓机遇。
7、敦笃:敦厚笃实。励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
8、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9、原中大五山路石牌校区南门
10、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11、上海水产大学:团结敬业求实创新
12、现在,人们熟知的中山大学牌坊是位于珠江南岸、中大海珠校区(即南校区)北门的那座。此牌坊建于2001年,是参照五山老牌坊复制而成的。由于五山老牌坊文字部分在文革时被水泥封盖,正反两面均刻上了“为人民服务”五字,原门额上镌刻的“国立中山大学”和反面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等字无从复制,六字校名是当年根据一张模糊的老照片模写而来,因此,2001年建的牌坊在造型、做工和文字上与老牌坊都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牌坊文字内容和字迹失真。
13、“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即包含原校训中“团结”的意义。合乎华中科技大学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语出《礼·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14、武汉理工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15、“求”追求、探究;“是”,真也。(《说文》)引申为真谛、规律、本质。“求是”在这里,即指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活动)的奥秘、规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d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今天,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学校整体,还是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6、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并承继至今。赵天麟任校长期间总结北洋大学近二十年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沿袭至今。
17、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最终战胜困难,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开阔胸襟与包容气度。
18、“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刚劲有力地不停运转,君子应当效法天地,奋发努力,永不停息。“厚德载物”出于《周易·坤卦》的《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9、山东大学的校训对仗工整。气有浩然,出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0、北京外国语大学:兼容并蓄博学笃行
三、中山大学的校训给我们启发是什么?
1、河北大学:实事求是,笃学诚行
2、第科学地发展学、问、思、辨和行的教育认识规律,孙中山强调在立大志的前提下发挥学、问、思、辨和行五者的辨证关系,表达了对教育认识规律的合理性,今天我们要坚持的是,在坚持教育基本路线前提下必须坚持广博的学识,独立的思考,分辨正确与谬误,批判抵制社会和国际的错误思潮,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
3、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就是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登攀,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
4、到了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并在1952年与金陵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南京大学,但是,曾经的精神和期许依然被沿袭了。
5、中国科技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6、吉林大学:励志图强,求实创新。
7、1913年,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李登辉先生打算为复旦制定校训,并委托了古汉语造诣颇深的复旦创校校长之马相伯先生一起帮助甄选。
8、“博学笃行”一语源自合并组建前的原广州大学校训,原广大校训又继承自民国时期创办的私立广州大学校训,私立广州大学的校训是从原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校训演变而来。
9、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11、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12、“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即为“人与人和,知与行合”。
13、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14、华南农业大学:修德博学求实创新
15、笃学:"笃"的涵义就是敦厚、诚实、忠信的意思。因此,古人一般将"笃"字与做人联系在一起,如"笃志"、"笃信"、"笃行"等等。为人要有人品,治学也要有"品格",这就是"笃学",究其意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学问。
16、“学无止境”出自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通论五古》:“学无止境,道无终极。”“学”,不仅要学习实用的知识技能,更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气有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110年校庆时改为“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价值取向更明确,更符合音韵平仄要求,读来更朗朗上口。
17、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8、明,左偏旁写作“目”,是明字的另一种写法。属于异体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金猴献瑞,吉星临门。祝你学系业进步,马到功成。
19、邹鲁题写的牌坊正反面字样
20、中大十字训词出自《礼记·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四、中山大学校训含义和出处
1、由校长张伯苓提出。允,即文言语首助词,这种用法源自《诗经》。允公允能,意思就是“既有公德,又有能力”。本意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
2、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4、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erudition,interrogation360问答,thoughtfulness,discernmentandpracticing
5、“弘毅”则来源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n.学习,研究;课题;书房;学问
7、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迁入新楼,启功先生为出版社写了“师垂典则,范示群伦”八个大字。
8、南京虎踞龙盘、民国旧都,人文荟萃、高校密集。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同源同宗,都可以溯源到1902年刘坤张之洞等人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另外,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是原来金陵大学的旧址,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是原来金陵女大的校址,由此两所大学又与历史上两所教会大学有了联系。
9、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0、1938年8月,毛泽东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为抗大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11、校训出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2、englishstudy英语学习
13、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4、高考,是每个高三d都要面对的一关,谁都想如愿考上自己心仪的高校。在高考结束后,考生接下来就要根据成绩填报志愿了,在入校之前,“你的大学”的校训先了解一下,到时候说不定能够在同学们面前炫耀一番。
15、empiricalstudy实证研究;经验研究
1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7、这八个字出自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即著名的十字训词。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山大学十字训词是国父孙中山先生于1924 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提写的。
18、“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是出自孙中山先生的手书,该墨宝至今仍保留在台湾(台北)中正纪念堂所保存。
19、杜克大学:追求知识,信仰宗教
20、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五、中山大学的校训
1、“海纳百川”取意自《庄子·秋水》,作为固定词语最早出自晋代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其言包含广也。”“有容乃大”则出自《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2、河南农业大学:团结勤奋严谨求实
3、——十九个挑战你世界观的西部故事
4、上海财大:经世济国
5、在励学敦行中屡践诚朴雄伟。
6、东北大学的第一任校长王永江先生,曾劝诫学生们对学业实事求是,少说话、多做事,因此题写“知行合一”四字校训勉励。
7、参考翻译:天的运行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8、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9、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0、黑龙江大学:参天尽物博学慎思
11、1905年,设在上海的圣约翰书院更名为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更名的同时,将“Light&Truth”(光与真理)确定为该校的校训。
12、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13、博大精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出自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14、“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英文:Studyextensively;inquireaccurately;Reflectcarefully;Discriminateclearly;Practiceearnestly
15、内容节选自中山大学档案馆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与中山大学》;
16、华中师范大学校训: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17、1949年之前的大学校训
18、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学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
1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博学、求索、笃行
20、中山大学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目前拥有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全面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学校现有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3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学科总体实力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
1、西点军校:职责、荣誉、国家
2、燕京大学:自由、博爱、民主
3、1921年,南高师改组为国立东南大学,首任校长郭秉文定校训为“止于至善”,取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后几经更迭。2002年百年校庆时复用“止于至善”。“至善,是最好的境界,不满足于较好,而是努力达到最好。”
4、南师大人站在既总结过去百年、又迈步未来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集思广益,反复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我校的传统和精神。在讨论过程中,许多师生建议学校在百年校庆之际能够确定既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又符合时代精神的南京师范大学新的校训。根据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弘扬南师大优良传统与校风,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遴选、推敲斟酌比较,学校决定将“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5、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追求真理的校训精神营除陆掌。他曾说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1944年,一直患眼病的陈寅恪完全失明,仍然坚持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开课。无法自己来自书写,便用口述的方式封促然风随,逐字逐句请助手记录,历经十余年,最终在75岁之际完成了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以如此坚韧的配方式笃行学术理想的诸多学360问答人,正是中山大学的风骨和灵魂。
6、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7、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8、译文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9、东南大学:止于至善
10、“海纳百川”取意自《庄子·秋水》,作为固定词语最早出自晋代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其言包含广也。”“有容乃大”则出自《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将两词连用的则是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1、1938年9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出训令,全国各校一律以“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校训,以行政命令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训强制统但是由于此时全面抗战已经爆发,该命令在各地贯彻执行的程度不许多学校并未遵从,或者沿用以前的校训,或者根据情况重新制定。
12、精勤:专心勤勉。求学:探求学问
13、长安大学(长大):求实笃学务实创新
14、中山大学坚持科研条件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依托优势学科,汇聚拔尖创新人才,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目前学校正在加快建设天琴中心、南海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子谱仪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面向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凝聚一批世界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创新驱动力。
15、understudy在研究中
16、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国父所题训词意思是,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乾卦·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中《坤卦·象传》
18、也是所有师生的精神寄托与人生目标,
19、“美美与共”一词出自该校已故名誉校长费孝通教授关于文化自觉的著名论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为不同民族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和谐的精神。“知行合一”仍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即为“人与人和,知与行合”。
20、1906年三江师范学堂更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后,当时学堂监督李瑞清提出校训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1920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制定了“诚”的校训。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以它的专修科为基础组建的东南大学,郭秉文校长提出“止于至善”的校训。1928年,江苏境内九所国立高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后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罗家伦校长确定了“诚、朴、雄、伟”的校训。
1、《中国教会大学史》,杰西·格·卢茨著,曾钜生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6月版;
2、《漫话校训》,金开诚,中华读书报2003年2月12日;
3、同济大学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4、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大学,是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等中国共产d早期领导人参与筹建的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发源地之一。中山大学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有着光荣的爱国奋斗传统,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办学传统。自建校以来,中山大学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民族共命运、与社会共进步,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大师、社会英才、国之栋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中山大学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深厚的学术积淀和文化底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各界所瞩目。这所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的大学,勇立潮头、勇担使命,正在建设一所让国家首先想到、让社会首先想到、让学界首先想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6、吉林大学校训: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7、出处:英文校训来自《以弗所书》,中文校训来自《论语》。
8、左为原东吴大学校门,右为在东吴大学旧址上办学的苏州大学,原先英文“UntoafullGrownMan”改为汉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有人会问,清华、南开、复旦、浙大、南大等名校的校训都说了,怎么没有说说北京大学的校训啊?实话告诉你,北大从来没有正式确立过校训(参见2003年2月12日《中华读书报》刊登的金开诚《漫话校训》一文)。
10、20世纪上半期是新、旧两种传统、文化相互激发、交流、碰撞的时期,体现在校训上,既有民主、科学等现代思潮的影响,更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校训大都从四书五经等典籍中选取,形式一般为偶句、对仗,在遣词用字上,“勤、敬、诚、朴、俭、德、公、信”等传统道德范畴用字较多,有的直接选取古籍中的成句。
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团结,简朴,唯实,创新。
12、同年11月5日,梁启超到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做题为《君子》的演讲,在演讲中,梁启超引《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句,给人留下深刻影响,时任校长周诒春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确定为清华校训。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