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读后感
(1)、只要距离我们足够远,只要今时今刻并不威胁着要侵入我们的门口,哪怕他在发出呻吟,发出压抑的呼喊,生命由此毁灭,即使由此带来几百万牺牲者,我们都会认为,这是完全可以忍受的。
(2)、《飘》(又名《乱世佳人》)Autant en emporte le vent, de Margaret Mitchell 玛格丽特•米切尔 (1900-1949) 上海译文1990年5月出版 陈良廷等 译
(3)、二十多天的时间,终于把这部当年的禁书读完了,期间停了好几次,说实话这不是一本小说,这是纪实性传记类型的长篇,厚厚的三大本,接近2000页,140多万字,群众出版社出版的,不过现在也已经绝版了,听说是当年“仅供内部批判阅读的”。
(4)、是时代给予他们深情的目光,这样的目光朝人性深处看去,朝社会残缺看去,朝时代弊病看去,唯独漏了自己。
(5)、玛格丽特·米切尔,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1949年,她不幸遭遇车祸而逝世。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飘》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6)、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突然人类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体——满怀希望却又危险的成为一体。
(7)、它们都有社会价值,但学科著作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重在实用;而文学作品则重于社会教化,重于审美。
(8)、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也在巴黎出版,这是一部自传兼特写性的3卷本长篇小说,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
(9)、索尔仁尼琴通过鼓掌这件事,让人们看到在极权统治下该做什么、说什么都变得那么无序和丧失自己,人人自危。永远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到了我,就像被老大哥这张照片死死地盯住一样,内心的恐惧是深刻的烙在意识渐渐变成潜意识中,那种状态我们没经历过的人永远只是自以为是。
(10)、只要有恶的受害者,那就一定有恶的实施者。索尔仁尼琴犀利的讽刺、精准的分析,让我们见识到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自我分析能力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11)、当时德国海军也穷途末路,只安排两艘鱼雷艇陪同它一起撤退。
(12)、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13)、而一个纯朴而又勇敢的人,所采取的简单的一步就是不参与虚假,就是不支持虚假的行动!在与虚假进行斗争中,文学过去总是取得胜利,而且现在也总是取得胜利!
(14)、《古拉格群岛》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共七部。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第l卷包括第1部(监狱工业),计12章和第2部(永恒的运动),计4章,列述所谓苏联法律的形成过程及介绍从逮捕到进入劳改营的各种方式。第2卷包括第3部《劳动消灭营》,计22章和第4部《灵魂与铁丝网》,计4章,专述劳改营的由来及发展,劳改营里的情况和囚犯的精神状态及—些人的所价命运。第3卷分第5部《苦役刑》,计12章,第6部《流放》,计7章和后来在国外写成的第7部《斯大林死后》,计3章,着重描写劳改营中的所谓反抗、暴动和逃亡事件,苏联流放地和流刑犯的情况以及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社会的法制情况。每一部都有历史概述、今竹对比,作者自述和各种议论。全书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15)、《审判》(又名《诉讼》)Le Procès, de Franz Kafka 弗兰兹•卡夫卡 (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 上海译文2012年9月出版 张荣昌 译
(16)、这一段写得太馋人了,书中还有许多这样关于吃食的描写,每每读到,都食欲大开,这也是我向往北京的理由之一。
(17)、时间是1945年1月,白俄罗斯第2和第3方面均150万人杀入东普鲁士,将柯尼斯堡包围。
(18)、因为这次受害的对象是德国纳粹,而且是战争灾难。
(19)、1974年2月12日索尔仁尼琴被拘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驱逐出境。离苏他后前往西德、瑞士。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后移居美国。
(20)、“我的一生被三种简单却又无比强烈的激情所控制:
2、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名言
(1)、普京在唁电中表示: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的逝世是对全俄罗斯的沉重打击。他坚强勇敢的精神和巨大的内在人格魅力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创作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及漫长而坎坷的生活道路将成为我们的学习榜样。
(2)、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但学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逻辑思维,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说话;而文学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
(3)、还有一股严厉的、陌生、盛气凌人的势力一连几个小时在住所里作威作福,这就是撬锁破门,从墙上扯下和扔下东西,从柜子里和桌子里把东西扔到地上,抖,撒,撕
(4)、夜间,“乌鸦车”在这条柏油马路上来回穿梭;白天,年轻人举着旗帜和花束,唱着欢快明亮的歌在这条马路上迈步前行。但是,那些以抓人为专职的捕手对被捕人的惊恐害怕早已见怪不怪了,因为他们对逮捕行动的理解更广泛。他们有一大套理论,你不要想得天真,以为这种理论是根本不存在的。
(5)、当然,我无疑诋毁和贬低《钢》的艺术成就与热情诚恳,只是在和《古》两相对照之后,《钢》中的这些名言让人感觉森森寒意,那些说教般的歌颂像被索尔仁尼琴不幸言中的嘲讽。是的,索尔仁尼琴的语调是一种揶揄的、讥讽的、调侃的,但这种解构的效果,正是因为他引述了许多类似《钢》名言般的“官方言论”。这些正义凛然的“革命话语”,成为了“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般绝妙的反讽,也正是这种对神圣的轻巧解构,揭示出了“无限正确”阳面遮蔽下的巨大的荒诞。
(6)、1945年2月,他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按他本人的说法,是因为在与友人通信中“批评斯大林”而“案发”被捕的。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1957年,终于宣布他“无犯罪事实”,被恢复名誉。此后,他定居于梁赞市,在一所中学里任数学教员。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他从事文学创作。
(7)、“优酷”网上,有一部《苏共亡d亡国启示》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是怀着前车之鉴、心有余悸的态度摄制的,纪录片以一种沉痛的口吻,总结了苏共消亡的历史教训,将之归结为对舆论、媒体的失控,归结为所谓“普世价值”的宣扬,归结为意识形态的沦陷,归结为西方“民主自由”思潮的侵蚀,归结为类似《古》文出版对政d形象的负面影响。
(8)、我们知道,财富的创造有几个要素,一是原材料,二是劳动,三是交换。苏联实行的是国家统一调配的计划经济体制,原材料全部是国有,可以免费使用,交换由国家统一安排,不存在交易成本,剩下的只要有人干活,就能源源不断产生财富。
(9)、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无论整个群岛,还是其无数岛屿中的任何一个,他们都毫无所知,毫无所闻。
(10)、属于你们的只是一个惊叹号!我代表一头踹出谷粒的黄牛向你们致谢!从此我将懂得,你们卡紧我的细瘦的脖颈全然不是由于匮乏,你们摧残我的生命并不单纯是出于贪婪——这都是根据那个正在到来的社会的光辉的原则!只是我在劳改营里看不到劳动者得食。我在劳改营里也看不到不劳动者——不得食。
(11)、此时的苏联社会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种极权社会,而在这种极权统治的高压之下,整个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怖之中,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古拉格”。
(12)、普京在唁电中表示: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的逝世是对全俄罗斯的沉重打击。他坚强勇敢的精神和巨大的内在人格魅力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创作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及漫长而坎坷的生活道路将成为我们的学习榜样。
(13)、在群岛土著的生活风貌面前,文学家的想象力实在惊人地贫乏。当他们想写出点儿有关监狱的最可谴责、最丑陋的东西的时候,总是拿便桶作为非难的对象。便桶在文学中变成监狱的象征,屈辱和污秽的象征。咦,全是无知妄说!难道便桶是囚犯们的灾难?它是狱吏们最仁慈的发明。一切可怕的情景是从监室里没有了便桶的那一瞬间开始的。
(14)、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等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15)、 《百年孤独》Cent Ans de solitude, de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7-) 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2011年6月出版 范晔 译
(16)、索尔仁尼琴把自己比喻为一条“深水鱼”、一头固执地去顶橡树的“牛犊”,为了“古拉格群岛”千万条冤魂,为了替俄罗斯保留一副不说谎的大脑,在地下,在深海,将自己囚禁窒息,然后冷冷地醒着,记录着。
(17)、 《秃头歌女》La Cantatrice chauve, d’Eugène Ionesco 尤金•尤涅斯库 (1909-1994)
(18)、比起德国,苏联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既没有机器,也没有技术,更缺乏资金和产业工人,而占据统治地位的农业,劳动人口多,生产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低,要想实现快速工业化,困难重重。
(19)、古斯特洛夫是一艘巨大的邮船,长达208米,排水量高达4万吨,在1937年下水是全世界最大的船。
(20)、这个世界不是平面结构,在每一片人类聚居的地方,都有着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受到社会文明和法制程度影响,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压迫与反抗。
3、索尔仁尼琴 群岛
(1)、作者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2)、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新世界》杂志发表了索尔仁尼琴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据《文学报》报道,它是“在苏共中央赞同之下发表的”①。著名诗人、《新世界》杂志主编特瓦尔多夫斯基为这篇小说写了“代序”,说它“意味着一个新的、独特的并且是完全成熟的巨匠进入了我们的文坛……它说明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领域或现象不能给予真实的描写”②。赫鲁晓夫也夸奖这部小说是“从d的立场反映了那些年代真实情况的作品”③。小说即刻轰动了整个前苏联,在文艺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继它之后,前苏联文坛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流放地。囚车和监狱的作品便大量产生。索尔仁尼琴也于1963年连续发表了3部这类主题的中短篇小说:《克列切托夫卡车站事件》《马特辽娜一家》《为了事业的利益》。1963年,他加入苏联作协。
(3)、那些去担任警卫的人,通过兵役局征召才能进去。
(4)、原因之一是难度太高,西伯利亚越靠近北极圈就越是永冻土,其土壤硬度不亚于水泥混凝土,1955年美国CIA曾有报告指出,苏联使用的是美国发明的“灯芯绒铺设法”,先挖2米深的永冻土,把原木混入麝香等厌氧物质埋入坑中盖上灯芯绒,最大限度的隔绝空气使其减缓腐烂速度,然后再铺上砾石与土壤。
(5)、索尔仁尼琴是谦逊的,他歉意地表示无法“看到一切、想起一切、猜到一切”,但他几乎超越了个人讲述的极限。他热切、激动、愤怒,最重要的是,他冷静、理性、严谨,他通过缜密的思辨,严丝合缝的逻辑推理,雄辩地堵住了所有企图逃避罪责、企图翻案、企图辩护者们所有退路。他在用一本书,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以及制度所有的帮凶,所有沉默的纵容者们宣告:忏悔吧,你们所有人都是有罪的,也包括我自己。
(6)、 《岁月的泡沫》L’Écume des jours, de Boris Vian 鲍里斯•维昂 (1920-1959) 译林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周国强 译
(7)、一个人没有了神性的照耀,就很难有真正的人性觉醒。把本能当做人性,是我们最常犯的错误之一。
(8)、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专业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1日,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
(9)、在这个世界上虚假能够抵御许多东西,但就是不切实际能抵御文学。
(10)、无力回天 不到40分钟,“古斯特洛夫”号船艏向下,沉入距海岸30公里、44米深的海底。 海面上到处是漂浮的人头,当时的海水水温约4°C,但当天气温只有-18~-10°C,水面漂着浮冰。 距该船只有15分钟距离的“吕韦”号鱼雷艇立即投入救援,但它实在太小,只捞起472人。
(11)、苏联领导人也很清楚自身经济的弊端,但为了早日实现工业化,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他们采取了极为激进的经济手段:剥削农民。
(12)、当时潜艇缺乏夜视能力,在夜晚攻击成功率很低。
(13)、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1945年因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萨克8年,此段经历后来成为他作品的主题。
(14)、是这本书,才真正的让西方欧洲国家认识了索尔仁尼琴;
(15)、但是,糊涂了的脑子不能理解这种天崩地坼的变化,我们中间最聪颖和最愚拙的都一概不知所措,于是在这一时刻只能从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中挤出一句话来:
(16)、在一个极权社会中,统治者描绘出一幅理想化的社会蓝图用以麻痹人民,把人的思想禁锢在统治者所圈定的牢笼之内。在他们反复洗脑下,最终所有人“信以为真”,甚至所有人认为即使他们“被奴役”,但他们依然生活在最幸福的国度。
(17)、早在1941年11月,苏联“亚美尼亚”号 医院船被德军鱼雷机击沉,估计有5000人死亡,只有8人幸存。
(18)、苏联不缺原材料,不缺人口,缺的是资金,那会也没有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跨国银行,想要获取发展资金殊为不易,只能依靠自己。于是斯大林将农民全部赶入集体农庄,以温饱为生活基线,其他时间全部免费劳动。用农产品出口的利润来换取先进的机器,用多余的农产品免费供应城市发展,与此同时,在工人阶级中刮起一股“义务劳动”风,说白了,就是把人当机器,用低廉的工资,换取超额的劳动。
(19)、致敬劳动者|优秀校友、杭州湾跨海大桥总工吕忠达与他的大桥故事
(20)、索尔仁尼琴以他特有的"俄罗斯精神思维"认为,他的作品从来就不是以文学性见长的,他的写作,既不是为了取悦读者,更不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凡以这二者为指导思想的写作者不过是"无根基"的浅薄文人"混饭吃"的行为,是不配做俄罗斯的精神传人的。实用主义的泛滥早就遮蔽了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的东西出现,迎合了凡夫俗子的人自己也就是"一俗人",是不可能理解追求精神升华的救赎性重要意义的,满足了市场的人就等于取消了自己内心追求的人,是那些抵抗不住现代理性工具诱惑的人,功利主义的写作不过是西方"文化垃圾策源地"贩卖过来的"舶来品",随波逐流的"世俗"生活,根本就不是他们这些想要体现人类命运的"苦难者"所要考虑的内容。与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样,索尔仁尼琴是把自己的整个写作过程看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愿赴难"的体验。在他看来,《红轮》既是为俄罗斯寻找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也是为自己寻找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4、古拉格群岛高尔基
(1)、男孩对着高尔基讲了一个半小时,当高尔基登船离开后,这个男孩立刻被枪毙了。
(2)、在这一波达运输中,苏联潜艇击沉14660吨的德国豪华客轮“冯·斯陶本”,死亡4000多人。
(3)、艇长亚历山大·马林涅斯科少校判断这是一艘德军大船,推测是油轮,决定发动攻击。
(4)、另一个原因是严重低估了预算,导致施工后箭在弦上只能偷工减料!
(5)、二战以后,纳粹德国遭到毁灭,德国人从废墟中重建,此后他们兢兢业业,专心做好产品,最终成为欧洲工业的代表。而苏联却一条道走到黑,继续在计划经济的老路上狂奔,最终被美国拖垮。
(6)、德国人认为,古斯特洛夫上10600人中死亡人数高达9343 人。
(7)、在我们生活的漫长曲折的道路上,我们时常沿着一些围墙,围墙,围墙——烂木头做的,土坯做的,砖砌的,混凝土的,铁的,……那里正是古拉格之邦开始的地方。
(8)、 《人生拼图板》La Vie mode d’emploi, de Georges Perec 乔治•佩雷克 (1936-1982)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 丁雪英 连燕堂 译
(9)、索尔仁尼琴的一生是不幸的,他被逮捕,被流放,被封杀,被批判,被驱逐。
(10)、如果要获得进步就要看励志的书,自古英雄出少年。要学习古人成功的经历,失败的教训。这才行。然后取得进步。这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看书不可明白的道理啊。看书一切有意义的书都可以看。有句话说行万里路,看万卷书。就是这个意思。看书要多,但是我觉得要精读,而不要泛泛的读,精华的读才能获得精华知识。大家说对不对啊。
(11)、慕尼黑的幽灵决非已退却到过去,面对着一种突然复活的无耻暴行的猛烈进攻,胆怯的文明除了让步之外,并没有找到什么可用来进行反抗。
(12)、“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巡洋舰也载着1500名难民,海因斯特舰长接到了望哨报告有鱼雷攻击后,救起564人后匆忙离开。 附近的德国舰船纷纷赶来,无奈都是些小船。
(13)、在这没有尽头的时间里,犯人们的大脑和灵魂总不能一直是不活动的吧?!从远处看,从群体上看,他们活像一堆蠕动的虱子,但是他们毕竟还是万物之灵,对吧?他们的内心不是也曾在某个时候引入过微弱的上帝的火种吗?现在它变得怎样了?
(14)、 《海的沉默》Le Silence de la mer, de Vercors 维尔高 (1902-1991) 上海文艺出版社 99读书人 2013年10月出版祝一舒 李焕中 译
(15)、 《愤怒的葡萄》Les Raisins de la colère, de John Steinbeck 约翰•斯坦贝克 (1902-1968) 上海译文2004年3月出版 胡仲持 译
(16)、这种夜间逮捕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无论是周围的房屋里,还是城市的街道上,都看不见一夜之间到底带走了多少人。这种夜间逮捕吓坏了街坊邻居,对于较远的住户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就像它们没有发生过似的。
(17)、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18)、卫国战争时期,他应征入伍,当过炮兵连长,并因作战有功,两次获得勋章,后升至大尉军衔。
(19)、最后引索尔仁尼琴的一段话结尾,让这段沉重的历史再次冲击到你,让你时时刻刻想着“老大哥”盯着你的眼神!
(20)、住宅里的所有人在听到第一下敲门声时就被吓破了胆,而且逮捕对象是从热被窝里拖出来的,他还完全处在半睡不醒的无能为力的状态中,神智不清。所以行动人员在进行夜间逮捕时,在力量上占有优势:他们作为武装人员来对付一个裤子都没有穿好的人;并且他们在收拾东西以及进行搜查时,门口不会聚集起一群为受害者打抱不平的人。于是他们就能按次序不慌不忙地今天去第一家、第二家,明天再去第三家、第四家。这样,编内行动人员就能得到合理的使用,而且能够把多于这些编内人员几倍的城市居民关进监狱。
5、索尔仁尼琴 古拉格群岛
(1)、 《等待戈多》Enattendant Godot, de Samuel Beckett 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1906-1989)湖南文艺2013年12月出版 余中先 译
(2)、关于作品的内容简介到此为止,我的观点是,凡能通过“百度”了解的事情,再来转述和引用是一种多余。不炫渊博,不炫博闻强记,我尝试把原著也丢开,只说阅读中的“活思想”。
(3)、传统的逮捕——不幸的人被带走以后,还有一股严厉、陌生、盛气凌人的势力一连许多小时在住所里作威作福。这就是——撬锁破门,从墙上扯下和扔下东西,从柜子和桌子里把东西扔到地上、抖、撒、撕,——于是地板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堆积如山,靴子在上面踩得咯吱作响。而且搜查时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也没有的!在逮捕机车司机莫诺申的时候,房间里停放着一具他刚死去的婴儿的小棺材。司法人员们把婴儿从棺材里扔了出来,他们在那里也进行了搜索。还把病人从被窝里拽出来,还解开绷带。而且在搜查时什么都不可能被认为是荒唐的!古物爱好者切特维鲁被抄走了“若干张沙皇谕旨”——那就是:关于结束同拿破仑战争的谕旨,关于组织神圣同盟的谕旨,以及祈求祛除一八三O年霍乱的祷文,我国优秀的西藏通沃斯特利科夫被查抄了珍贵的西藏古代手抄本(过了三十年,死者的学生们好不容易才从克格勃手中把它们抢救出来!)。在逮捕东方学家涅夫斯基时,拿走了唐古特(西夏)人的手抄本(过了二十五年,为表彰对这些抄本的译释,给死者追授了列宁奖金)。卡尔盖被抄走了叶尼塞流域奥斯恰克人的文献档案,他所发明的文字和字母被禁用,于是这个小民族就始终没有文字。用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切话就长了,而民间关于搜查是这样说的:什么没有找什么。
(4)、我对《古拉格群岛》印象最深刻的章节是第十一章——思想纯正分子。
(5)、当然,德国经济也不是没有隐患,军工产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长期来看却不能产生实际收益,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只能通过对外扩张掠夺。希特勒发动战争,是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6)、有时,逮捕好像是一种游戏,在这上面用了多少过分多余的奇思巧想,花了多少吃饱了没处消耗的精力,其实,不这样做遭难者也不会作什么抵抗的。是否行动人员想这样来显示自己的工作,来为其众多的人数进行辩解。其实看来只需给所有预定要抓起来的家兔们分送去传票就够了——他们自己就会在指定的时刻带着小包裹走进国家安全机关的黑色铁门,以便在给他们预定好的牢房里占有一席之地。(对集体农庄庄员正是这样逮捕的,难道还需要夜间穿过荒郊野地上他家去?把他叫到村苏维埃去逮捕起来就行了。粗活工人一般是叫到办公室去逮捕。)
(7)、在20世纪以来的俄国作家,可能还包括20世纪以来的整个俄国知识界,索尔仁尼琴都可以列入影响最大的人物之列。他以作家成名,其《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病房》、《第一圈》等作品无疑是苏联赫鲁晓夫时代"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当年他也因此成为苏联作家协会成员。他后来获得的是诺贝尔文学奖,而非卢图利、萨哈罗夫、曼德拉、昂山素季这类人权活动家与异见人士获得的和平奖,也表明了他的这种成名身份。
(8)、 《罗杰疑案》Le Meurtre de Roger Akroyd, d’Agatha Christie 阿加沙•克里斯蒂 (尼罗河惨案作者 1890-1976) 新星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常禾 译
(9)、《巴黎圣母院》作者:(法国)雨果。因这本书而了解巴黎圣母院。在此不免想起了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的烧毁,就文化和历史意义而言,是人类巨大的损失,本来还想着以后有机会能去看一看,实在是可惜!
(10)、家里有一间屋子专门藏书,但也早已放满,楼上的阁楼更是层层叠叠的堆满了各类书籍。有时被迫放弃一些书籍也是颇为无奈。藏书的目的在于积累和传承“财富”!这种财富不同于金钱,是一种可以传承有序的财富,是一种别人无法侵占掠夺的财富。哪怕你的书全部丢失,但藏书的精神还会传承下去,影响到你的子女和后辈。这种财富是家庭无法计价的财富,值得每个家庭去珍视。
(11)、在文化上,更是加紧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控制,使整个社会文化处于贫乏状态,科学停滞。之所以热衷于意识形态的控制,无非可以起两种作用,一种是作为一种象征,一种是作为一种理论。
(12)、原版《古拉格群岛》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来自7个盟国的囚犯和数不清的德意俘虏(苏联官方没有记载),被全部打乱后随机组队分散在501和503铁路沿线,沿途设有数千个临时营房,分不同工种和施工阶段逐一往前进发。
(13)、对于逮捕后留下的人,日后将是漫长的被搅乱了的空虚生活,尝试去递交东西。但从所有的窗口听到的总是狗吠般的声音:“名单上没有这个人,”“没有这个人!”在列宁格勒大逮捕的日子,要走近这样的窗口甚至得排上五昼夜的队。只有经过一年半载,也许被捕者本人会发出点回音,或许从里面会传出一句话:“该犯没有通信权。”而这就已经意味着——此生休矣。“没有通信权”——这几乎无疑地是说:已遭枪决。
(14)、古斯特洛夫严格意义上也不是商船,上面有机关炮等武装,击沉它是合理的。
(15)、坦白说:巴布什金为起义者运送武器,他知道他是在冒什么风险,即使他最终因此遭到枪杀。然而这也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16)、沿着铁路往西北方向走了大概5公里,所过之处都是一副锈迹斑斑的破败之景,我忍不住问向导:这么多铁轨就这么扔在这里不要了吗?得到的回答是:90年代有92公里铁轨被拆掉,送去维护西伯利亚大铁路,剩下的如今就算想用,也不大可能了。
(17)、1945年1月30日,古斯特洛夫号搭载着10582人出海撤退。这 艘核定载客量1865人的船上,登记在册的乘客就有173名船员(海上武装部队辅助人员)、第2潜艇训练师的918名海军官兵、373名海军女护士、 162名伤兵、4424名难民,共计6050人,加上根本来不及登记的4000多难民,平民中估计有4000名儿童。
(18)、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作为一战战败国,德国经济在战后趋于崩溃,魏玛共和国时期,通货膨胀高企,生产滑坡,马克沦为小孩子的玩具,加之29年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德国上上下下岌岌可危。
(19)、到了晚上19:30分,古斯特洛夫被一艘苏联潜艇盯上了。
(20)、而当这样的缄默,使得整个历史不再被人从整体上予以理解时——就将是整个人类的灾难。
(1)、说实话,160万字、卷帙浩繁的《古拉格群岛》,在写作和叙述技巧上并不高明,反而有些笨拙。罗列式的事件与“太史公言”的个人评论交叉进行,结构有些凌乱甚至重复,被作者在文章中加了注点和粗体的段落,也让我阅读有种被牵着鼻子的感觉。作者在副标题上写着“1918—1956文艺性调查初探”,但更准确的或许应该叫做“苏联集中营制度资料实录和报告文学”之类吧。我吃惊的是,正是这种貌似笨拙的笔法,既对苦难细节完成了还原,也对苦难全貌完成了全景展示。
(2)、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红轮(第二卷全三册)》,
(3)、被苏联潜艇击沉的德国客轮“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死亡人数高达9343 人。
(4)、到了4月26日,柯尼斯堡沦陷迫在眉睫,必须进行最后撤退。
(5)、国家安全机关挨个的检查和阉割国内所有图书馆,一连搞了几十年,可是却忘了翻翻自己怀里。所以在这里,在这个老窝里,到可以读到扎米亚金、皮利尼亚克、潘捷列伊蒙-罗曼诺夫的作品以及梅列日科夫斯基全集中的任何一卷(有的人开玩笑说,我们被称为死人,所以才让看禁书。我则想,鲁宾卡的图书管理员根本不懂得给我们看的是些什么东西——懒惰加无知。)
(6)、在伏尔加鞑靼向导的建议下,我们直到天气转暖后才走访了其中一座遗址,营地以砖结构为主,分别有起居、食堂、仓库等空间,每间起居室内设16-20个高低床。然而,向导却嗤之以鼻的讽刺道:当年的集中营可没有这么舒坦。
(7)、《蓝莲花》(丁丁历险记)Le Lotus bleu, d’Hergé 埃尔热(1907年5月22日-1983年3月3日)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王炳东 译
(8)、 《伪币制造者》Les Faux-Monnayeurs, d’André Gide 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 (1869-1951) 上海译文2010年6月出版 盛澄华 译
(9)、《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的家》、《第一圈》、《古拉格群岛》、《在转折关头》。
(10)、他的才华在早期的两部小说中表现较为充分。索尔仁尼琴以其檄文似的小说触及了敏感的政治问题,试图揭开一页沉重的历史。他成功地扮演了思想家和批判家的角色,力图超越时代,审视现实,针砭时弊,反思历史。而后期则较为平淡。
(11)、本书作者写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里的各个病人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作者写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实际上是社会悲剧的写照。一个个知识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干部被捕、流放、劳改的事实,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产生这些悲剧的缘由。本书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
(12)、高尔基点头,并要求除了这个孩子外所有人都回避。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