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阳明名言十句
1、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2、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取自《传习录》)
3、感悟:抛下杂念,享受当下,安静地吃饭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4、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5、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6、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7、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8、人须在事上磨,方立的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9、感悟: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10、善与恶的区别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天与地的区别。知善知美,这是圣人,知恶知丑,这是恶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来自于你的内心。就像互联网上,喷子无处不在,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其实就是为自己种下的恶果的体现。
11、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12、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13、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4、原句: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15、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16、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17、点题: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
18、“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
19、释文: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20、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二、王阳明的名言名句
1、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无需钱。
2、知行合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
3、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4、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
5、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6、大意:用言语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7、感悟: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道理要懂,行动上也要去做。
8、原句: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9、王阳明名言七:“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0、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1、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2、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13、山里的贼看得见,可以对付,但心里的贼藏得很深,很难破。人的心中有4个贼,大概是名、利、权、色,藏得很深,难以根除。
14、与朋友相处,懂得谦让很重要
15、“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16、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
17、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18、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19、王阳明名言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0、▲《明朝那些事儿》书中对王阳明先生生平做了一个精彩的介绍,笔者也是从此书中第一此接触先生
三、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无善无恶
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
2、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
3、《王阳明全集卷·20》。历史上各种圣人都是浮光掠影,只有心中良知乃真正是吾师。
4、▲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一代大儒,受万世敬仰。
5、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6、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7、大意: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8、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
9、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0、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11、▲王阳明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仙暇山庄内
12、(译文)善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扩充它;恶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制止它。
1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4、王阳明: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立什么样的志,成什么样的人。
15、出自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16、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
17、▲阳明授学图,阳明先生的心学发扬广大跟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分不开关系
18、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19、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20、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四、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
1、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3、所谓“道”,乃天下之公道;所谓“学”,乃天下之公学。公道公学并不是朱子的私有财产,也不是孔子的私有财产。天下之公道公学,人人得以言说议论。
4、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5、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7、王阳明名言九:“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8、他的弟子告诉他,本来老农要卖的就是这块地,王阳明后悔了,但他又说:“我怎么会生出‘后悔’的想法呢?”于是他闭目冥想,过了一会,睁开眼说:“刚才的私欲已经被我克掉,我的心情又回归愉悦了。”
9、当王阳明没有看到那块地时,他的心没有动,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看到地之后,生出了“风水宝地”的想法,这是“有善有恶意之动”,当他发现自己有后悔的念头又感到羞愧时,是“知善知恶是良知”,最后克服了私欲,心情复归于平静愉悦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10、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11、“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故事背景: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的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周积无声的下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2、感悟:美丽并不只是源于外表,还有充实饱满的心。
13、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
14、(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可以真实站得住脚;才可以做到于静中能稳定,在动中也能稳定。
15、原句: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6、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19、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20、至诚之心,是心之本体。《大学》倡导的诚意,也是此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唯有至诚之心,方可无敌于天下,方可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方可做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
五、王阳明十大名言
1、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
2、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3、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4、“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5、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6、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7、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8、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9、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10、感悟:所谓对症下药,正是在摒除私欲上下功夫。
11、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2、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13、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14、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选自《传习录》。及至在龙场驿三年期间,颇能领会其中意思。乃知天下事物本来就无法用格物工夫穷尽的,格物工夫只能在自己的身心上着手,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以实现的,便自能有一种担当精神。这层意思,却要告知诸位朋友知道。
17、反而是王阳明这种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18、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19、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2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释文:悔悟是祛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中,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2、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3、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像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
4、四句话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6、谦虚其心,宏大其量。《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7、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8、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28岁考中进士,一生仕途坎坷,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明隆庆元年(1567),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从祀孔庙。
9、 源于《知行录之传习录上》。(译文)用事实记叙的叫做史,用大道理记叙的叫做经。
10、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11、感悟:做事才是最靠谱的磨练。
12、译文: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13、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
14、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15、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体。如果你真的认知到了,自然就会去执行,执行就是知道的真是体现。
16、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7、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18、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19、感悟:耽误人的其实不是诋毁,而是看不到自己的一颗心狭隘戾气,不够宽容和涵养,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诋毁上,那么就既在加剧心中恶疾,又没有时间精力去改善这种状况。
2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王阳明: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
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3、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4、王阳明注重内心修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能够审时度势,有主见,有定力,不人云亦云。而立之年被贬龙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仍然潜心学术,著书立说最终龙场悟道,为自己成为圣贤奠定基础。
5、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6、王阳明去后,抑抚并举,打击西部,几个月就消灭了湘、粤、闽、赣四省边匪,这些土匪猖獗了十几年,被王阳明这么搞了。
7、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8、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9、这四句话很简单,又很深刻。有个故事完美的阐述了这四句话,有位老农穷的吃不上饭了,找到王阳明卖地,王阳明看他可怜,不忍心买他的地,就先借钱给他。后来王阳明游玩时,看到一块风水宝地,他说:“这块地的风水太好了。”
10、大意: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11、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12、出自语录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王阳明格竹苦思圣人之道的失败,而格竹之法即圣人朱熹所传。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13、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