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名言及解释
1、(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2、(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3、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6、美国最高法院的官方网站上给出了为这三个人立像的理由:他们都是最伟大的立法者,孔子代表着“以仁慈调和正义”(TemperingJusticewithMercy)。
7、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8、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孔子《大学》
11、(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2、孔子说:可以和他一起学习的人,不见得可以和他一起追求真理;可以和他一起追求真理的人,不见得可以和他一起遵循坚定的原则;可以和他一起遵循坚定原则的人,不见得可以和他一起通达权变。
13、·吾道一以贯之。(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我的学说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建树;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
15、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1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中庸》
17、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卫灵公》
18、(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9、·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
20、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
二、孔子名言及解释搞笑
1、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
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5、误解: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6、释义: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7、礼之用,和为贵。
8、·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10、孔子说过这话?当然不可能。
11、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13、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4、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5、(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16、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7、所以以后再有人用这句话逼婚,你都可以噎回去了。
1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9、(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20、子曰,世界上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口语君可记得,这可是个老外说的!(注:本句出自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
三、孔子说的名言名句解释
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孔子《中庸》
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子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外国网友还原创了一句“一年种米”,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注:本句出自《管子·权修第三》)
4、敬事而信——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篇》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就应当严肃认真、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讲求信用,而不欺愚百姓;节省开支,不奢侈浪费
5、据《纽约时报》,这句话最有可能的出处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8、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9、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很少有人能做到啊。
10、·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非常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11、·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用心专一而不分散,就会达到神妙境界。
1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个人的习性却相距很远。
13、孔子语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见《论语为政》)。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16、(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8、子曰:“君子道者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20、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四、孔子名言及解释大全
1、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4、真相:我们来看原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朝闻道,夕死可矣。
7、(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8、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9、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0、前美国第一千金伊万卡,也曾因为引用了“中国古谚语”而遭到群嘲。
11、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12、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论语句子: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里的“以人为鉴”泛指:人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论语》中孔子的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里的“贤”与“不贤”是指:人的能力水平。而《论语》中另一句孔子的名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的“善者”与“不善者”,是指人依据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正是因为人的成功与失败,与自身的能力水平和自身的优缺点有关,所以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完全可以与《论语》中孔子的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以及“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联系。
13、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4、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16、首先,孔子通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直接强调了教师必须适时启发,即“必待”学生先学到出现“愤悱”后,教师才能去实施启发;其次,通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教师必须适度启发.同时还可看出,孔子提出适时适度的启发主张,强调的是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智慧、能力的发展.这两句都是阐明了他的启发式教学主张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1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20、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五、关于孔子的名言以及解释100句
1、(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2、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小不忍,则乱大谋。
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6、(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7、·君子忧道不忧贫。(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贫穷。
8、(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0、但神奇的是,在美国,流传着数不胜数的假孔子语录。以致于每个在美国的中国人都想替孔子说一句:子未曾曰过。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12、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13、直接解释孔子这句话的涵义,点明中心论点。
1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孔丘本人,“少也贱”,做过仓库管理员,放过牛羊,充当过吹鼓手,他的理想是恢复尧、舜、文、武时期的礼乐,绝对是一个有志青年。
1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