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光中绝色原文赏析
1、“人们的心灵也是在黑暗的冬天里,积累了对花朵满怀思念。”(阿尔贝·加缪)
2、能从金碧里拾起甚么呢?
3、我同虎子和咪咪都有深厚的感情。每天晚上,它们俩抢着到我床上去睡觉。在冬天,我在棉被上面特别铺上了一块布,供它们躺卧。我有时候半夜里醒来,神志一清醒,觉得有什么东西重重地压在我身上,一股暖气仿佛透过了两层棉被,扑到我的双腿上。
4、(美文)状物篇秋天里的植物
5、走近老屋,一阵犬吠惊得我连往后退了几步。是我曾经养的狗生的小狗。早几年大狗便不在了,如今小狗已经变成大狗了。我记得上次来时它还是不吠我的,这次回来却已不认得我的气味了。想是时间隔得真有些久了。祖父听到狗叫,出声制止:“小虎,都是自家人!”小虎听到祖父的声音,温顺地回到自己简陋的窝里趴下,像是最忠诚的守卫。祖父浑浊的眼里净是温柔,沧桑的脸上也布满了欢喜的橙色。
6、动也好,静也好。不论荣华与清苦,快乐与祥和的气息,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洋溢。
7、“冬天的人,像神祗一样走来,因为我在冬天爱上了你。”(海子)
8、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从嘴里不断发出声音,一边急速而无目的地在屋子中间转着圈。他转了两圈,站住,转过身又反方向转了两圈,然后冲到门口,猛地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了。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0、(散文)泰戈尔经典:美
11、您说过人间有一日再无我,人间又如何等得来您的第二次路过?哈雷上一次路过没有我,下一次路过没有您,20有谁幸得惊鸿一瞥呢?再下一次,那抹天光向前流逝,向着太阳继续它的轮回时,这人间会有几人吊唁吗?在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
12、这种视角的并置也出现在《旧元夜遐思》(1935年作)中:“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34)同样的情况还见于《投》(1931年作)一诗里,扔石子玩的小孩,自己可能就是一块命运交在别人手中的石头:
13、她摇摇头,走上台阶打开楼门。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这心情只有在他们五十年前约会时才有过。
14、(9)废名,《周作人散文钞》序,引自《中国新文学史》,3卷,司马长风著(香港:昭明出版社,1975),第1卷,页1
15、·在他的眼里,冬日温柔:
16、如今,狄马老师将以一以贯之的风格,带领我们进入《水浒》的世界。
17、《变形记》进入了卡夫卡迷宫,生活在了存在的遗忘中?
18、“天呀!”她想,“我真糊涂,跟他生活一辈子,怎么连他的脚印都认不出来呢?”
19、卞之琳的诗中充满了水的意象。它使人联想起时间的长河,而人的生命仅是其极为渺小的一部分。卞氏典型的手法是,把人类经验与水的某种形式联系起来,再回到水的意象来结束一首诗。例如,《水成岩》(1934年作)以说话者“想在岩上刻一点字迹”开始,然后展开一层层的回忆:从“大小孩”到“小小孩,”从“母亲”到她年轻时的照片。最后,诗以水的意象结尾:
20、(美文)迟子建|光明在低头一瞬
二、余光中的《绝色》全文
1、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著皓影
2、(散文)林清玄丨晴窗一扇
3、你是第三种绝色
4、“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茫茫东海,无处寻觅蓬莱。仙人安期生睹沧海桑田,千年一瞬。某日饮醉,遗墨于石上,石上便长出了绚烂桃花。
5、(散文)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6、意象的“层叠”和回旋,呼应第三章讨论的语义模拟和第四章的环形结构,这些技巧在卞之琳的作品里不止一次出现。在《无题三》(1937年作)里,卞之琳认为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对照》(1934年作)一诗里,诗人揭示经验的不可言传的本质,然后结束在:“懒躺在泉水里你睡了一觉。”(23)《芦苇船》(1933年作)里,诗人向被生命河上的芦苇船带走的童年时代告别。在《无题四》里,爱情的主题完全透过水的意象来表达:
7、梦的意象在《一个和尚》(1930年作)里也担任重要的角色。诗中的和尚过着梦一般迷茫的生活,机械刻板地念经敲木鱼。寺庙也以同样空洞的文字来描绘,它笼罩在浓浓的香烟中,暗示来念经上佛的善男信女也是梦中人,祈祷自己的美梦成真。《古镇的梦》和《一个和尚》主题非常相似,它们都暗示,不仅是那些平常人(如古镇的居民)生活在梦中而不自知,甚至那些自以为置身于梦境之外的人(如出家人),其实也在做梦。如果算命先生仿佛在梦中漫步,冀望宗教信仰能带来解脱的和尚也在做梦。(在当时中国的语境里,此诗可视为对传统宗教的批评。)又如在《纪录》(1930年作)里,“我”的白日梦被朦胧的暮色给惊醒,夜晚的降临却意味着它将带来更多的梦。
8、(美文)贾平凹:河在峰头流过
9、时间大河的永恒流动,对照世界万物无可避免的短暂命运。这主题有时候透过卞之琳作品中重复出现的梦的意象来表达。例如《古镇的梦》(1933年作)是这样开头的:
10、我第一次看到海,赤脚站在细软的沙滩上时,已是日暮时分。
11、学校东边有个蔬菜市场,平时特别喜欢到那儿转转。不买菜,只为看一看那久违的绿色。
12、浙江省平阳县浙鳌高中郑雪秋
13、人是愿意且善于捕捉美的事物的动物
14、昨儿雪夜喝了碗咸菜茨菇汤,颜色是混浊的暗绿,卖相不佳,味儿亦苦涩,我浅尝几口,皱眉,不愿再喝。
15、(散文)叔本华|论心灵的宁静
16、(55)周纬,《中国兵器史稿》(北京:联合出版社,1957),页10
17、(美文)赏析题丨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18、各色岁月尝一遍,暮深几时,青灯黄卷。
19、(美文)宅在家,像汪曾祺那样,尝试自己做美食
20、月光明净澄澈,竿竿绿竹翠色分明,从没有枝蔓纠缭,从来都是明净独立,有悠远的风轻轻掠过,月光下的翠竹枝节点点生光,幽雅的香气如丝如缕般扩散开来,汵汵的琴声像玉石相击,那人曼声长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那吟诵之声伴着幽雅的香气与清越的琴声传出很远,直传到人心里去。那么简单地表达,那么清明的心思,是君子独醒独行,独立人间的清醒与自持,那月下琅琅的翠竹从春天的破土而出到夏日的傲然独立,是君子由少年的锋芒毕露到成年的审慎自持,是顺应四时世事的成长与蜕变,所坚守的是一颗不随波逐流的心。
三、余光中绝色名句
1、积下了层叠的悲哀。(21)
2、尽管卞之琳的诗与西方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认为他并没有向象征主义——包括艺术永恒的信仰与艺术本质化(reification)——迈出最后的一步。第虽然圆宝盒容纳了全部的空间和时间,永远闪耀着珍珠、水晶和星星的光芒,它依然植根于流动的生命之中,而非其上或其外。第在天河、宝石、星星三个意象后面的问号,意味着诗人对艺术的超越性仍是有保留的接受。第诗一开头就明确宣称,这圆宝盒是他的“幻想”的结晶。诗人似乎是反讽的语气,因此降低了诗作为永恒艺术的主题的严肃性。最后,这个圆宝盒在卞之琳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以上的主题并不能总括他所有的作品。
3、曾国藩有言:“天道忌投机取巧,忌骄矜自盈,忌用心不专。”洞穴之路道阻且长,所谓”癖”无非用以唤醒人攀爬的潜能,除此以外,惟有我们,和我们永不停止的脚步。
4、出自《诗经·陈风》的《月出》中有
5、(30)卞之琳,《几个人》,同页
6、(美文)席慕蓉诗歌《回眸》
7、(62)吴汝纶,《诗乐论》,收入《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之清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同上,下册,页7
8、然而倪瓒,这个极喜洁净的画家,于对己、对人,乃至对世界的近乎苛刻自的洁癖,孕育了自己超脱脏秽俗世的深情,使他寻求到了起脱俗人庸客和丹青匠工的非凡上升力。他于中庭洗梧桐,于茅房铺鹅毛,用赤裸着的纯粹净洁眼光洞察世事风光――于是,这个感性的人物倾注其全部深切歆慕与爱恋到无限自然之上,他著《墨缘汇观录》,绘《树石野竹图》,墨染之下的寸纸寸金,都承载着他洁癖催生出的执着求索。
9、(散文)泰戈尔:路在脚下
10、其实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感
11、加入我们,一起重新回归经典,重获沉静的力量。
12、(57)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引自《全唐诗》,同第3卷,页14
13、或许是岁月,带走了温暖;或许是清风,带来了远方的呼唤;在记忆的深处,那美丽的油菜花开遍!
14、十六岁半。这是很好很好的年纪。
15、——已经够出色的了
1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7、《海的女儿》里不灭的灵魂是真爱?是永恒?是泡沫?
18、苏格拉底是一个幽灵,是我们走不出的背景。
19、本章的讨论显示,一九一七年以来的现代汉诗和中国传统彻底断裂的神话,是站不住脚的。虽然在理论领域里对现代诗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的认知有不少的困惑,传统依然是现代诗重要的灵感来源和意象、人物、母题的宝库。现代诗人运用传统的新角度新方法,在在证实了诗人与传统之间的深刻关系。传统可以影响(可能多半是无意识而非有意识地)现代诗人接受消化外国资源的方法和角度,像卞之琳那样。或者如杨牧、锺玲等诗人,在挪用传统材料的同时,往往用反讽和批判的眼光来考察传统。
20、(散文)贾平凹:地平线
四、余光中的绝色全文
1、世间几多繁华于喧嚣,未曾迷了你澄澈的心,愿你永为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2、卞之琳在作品中完成“非个性”的另一手法是将实证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交错糅合起来。试举《秋窗》(1933年作)为例:
3、(65)在后来一篇讨论《诗经·颂》的文论里,杨牧提及季子观周乐的典故:“应该注意的是,季札所听到的周颂,离开其创作期已有五百年了。周颂很可能已不完整,舞蹈的部分也已散失。”因此,诗歌、音乐、舞蹈的崩离应发生在孔子之前,而“后代儒家为《诗经》所配的舞蹈……应理解为恢复远古艺术合一的一种努力。”参考:C.H.Wang,“Ritual,”FromRitualtoAllegory:SevenEssaysinChinesePoetry(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1988),页
4、(美文)林徽因笔下的秋天
5、(39)卞之琳,《自序》,同页
6、leewrcn@1com
7、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他俩一向说得来,却渐渐感到在大庭广众之下有说有笑,在两人回家的路上反而没话可说了。两人默默地走,路显得分外长,只有脚步声,真是一种甜蜜的尴尬呀!
8、(美文)梁实秋: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
9、竟变得如此白净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