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中的成语100个
1、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4、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5、《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竟有100个之多!
6、(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温故知新、《为政》
8、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9、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0、一言以蔽之、《为政》
11、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12、斐然成章、《公冶长》
13、(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4、披发左衽(rèn)
15、⑧红楼梦⑨汤姆索亚历险记
16、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7、(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8、(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9、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二、论语里面的成语
1、(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d营私。
2、解释:敏:奋勉,慎:小心。
3、(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4、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
5、(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6、(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7、诲人不倦、哀而不伤、北辰星拱
8、(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9、心有余而力不足、《里仁》
10、(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12、(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3、解释:直:公正、正直。
14、闻一知《公冶长》
15、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6、(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18、(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19、择善而从:学习他们的优点.
20、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三、出自论语的成语
1、“爱读经”与你一起,感悟经典、品味人生
2、(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3、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4、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竟有100个之多!
5、(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6、(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7、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8、《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裘马轻肥、《雍也》《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11、温故知新:复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12、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13、三十而立子曰: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14、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
15、(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16、朽木不雕、《公冶长》
17、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18、(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9、15温良恭俭让、《学而》
20、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四、论语十二章所有成语30个
1、(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读精彩文章
3、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
4、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5、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6、0中考必备│100个高频易错的成语(下)。
7、乘肥衣轻、《雍也》
8、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9、(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10、语无伦次yǔwúlúncì(释义)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语出)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正音)语;不能读作“yù”。(辨形)伦;不能写作“论”。(近义)颠三倒四乱七八糟胡说八道条理不清(反义)井井有条井然有序有条有理有条不紊(用法)多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主谓式。(辨析)~与“颠三倒四”有别:~运用于讲话、写文章等与“语”有关的事;“颠三倒四”适用范围广;重于颠倒错乱。(例句)她~地向周围的人诉说了自己的遭遇。(英译)incoherentspeech
11、▌是可忍,孰不可忍
12、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13、(意思)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做事做人的原则,如孔子三十立于礼。现代则多指有所成就。
14、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15、(杀身成仁)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17、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8、(出自):《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9、巧言令色、《公冶长》
20、不堪其忧、《雍也》
五、论语好词100个
1、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3、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