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牛弹琴的故事
1、山上既没有人家,也没有灯火,他心里愈来愈着急,心里想着:不要急着找电塔,应该先找到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一切等天亮再说。
2、对牛弹琴战国时期,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弹得一手好琴。有一天,天气晴朗,公明仪带着琴来到郊外,远处有一头黄牛正在吃草,公明仪顿时来了灵感,他摆好琴,拨动琴弦,对牛谈起琴,听到这么优美的曲子,老黄牛一点反应也没有,只管低头吃草。公明仪以为老黄牛不喜欢听这首曲子,于是就换了一首,可是老黄牛还是低头吃草。公明仪将曲子换了一首又一首,老黄牛还是不理会。最后,老黄牛吃饱了,竟然慢悠悠的走了。公明仪失望极了,人们安慰他说:“不是你弹得不好,是老黄牛根本听不懂。”公明仪叹了口气,只好抱着琴回家去了成语对牛弹琴就来自于这个故事,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3、谜底请文末留言发至我们,随机抽取幸运嘉宾一位,赠送《万物了不起》童书随机一册,免费邮寄到家。
4、他懊丧地站起来,打算回去了。谁知,他收拾琴的时候,无意间碰到了一根琴弦,发出了有点像小牛“哞哞”叫的声音。
5、和中国儿艺的大朋友们一起
6、(成语故事)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7、(近义词)鸡同鸭讲白费口舌无的放矢
8、很久以前,有一个大音乐家叫公明仪。有一次,他看到一头牛正在吃草,就给牛弹奏了一曲深奥的“清角之操”。但牛毫不理会,只顾吃草。公明仪认真观察了一番,发现牛并不是没听到琴曲,而是压根听不懂这首曲子,所以才没有任何反应。
9、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无谓的方式,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行外人说内行话。对牛弹琴的故事4成语释义:
10、“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
11、而你是否记得“对牛弹琴”的下文如何?我们重温一下这个典故。《弘明集理惑论》(见注1):“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12、有一天,风和日丽,他漫步郊野,只见在一片葱绿的草地上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这清静怡人的氛围激起了音乐家为牛弹奏一曲的欲望。
13、“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14、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你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呢?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哦。
15、明确这点后,公明仪又弹了一首新曲子,听起来就像蚊子、牛蝇和小牛在叫唤一样。牛听到这首曲子之后,马上停下来,摇头摆尾地竖着耳朵仔细听起来。
16、这样想着,公孙仪就坐到牛旁边,使出浑身的解数,弹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拿手曲子。这琴声果然美妙极了,任何人听了都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可是那些牛还是静静地低着头吃它们的草,丝毫没有反应,就好像它们从来不曾听到过什么一样。公孙仪想了想,又重新弹起琴来。这一次曲调变了,音不成音、调不成调,听上去实在糟糕,很像是一群蚊虹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中间似乎还间杂有一头小牛“哞(mou)哞”的叫声。这回牛总算有了反应了,纷纷竖起耳朵、甩着尾巴,迈着细密的小步子走来走去地倾听着琴声。
17、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18、我们成年人在给小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要讲那些过于深奥的道理,否则孩子难以接受,简直是对牛弹琴。对牛弹琴的故事5(出处)
19、绘本故事《最爱我爸爸》|嘟嘟的睡前故事
20、(反义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对牛弹琴的故事视频
1、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出自 汉 牟融 《理惑论》。
2、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3、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十分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4、如果你喜欢《大龙哥哥的童话》就把这个故事转发到你的朋友圈,你的支持是大龙坚持的源动力。
5、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6、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7、每天三分钟,听一个故事,学一个成语。点滴积累,成长每一天。学完记得要运用,在文章最后的留言区写你的感悟或用成语造句哟。
8、于是,公明仪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蝇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小牛的哞哞哞的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9、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对牛弹琴的故事10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10、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对牛弹琴的故事对牛弹琴的典故:
11、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公明仪又用古琴模仿蚊子“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那头老牛便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
12、《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
13、公明仪是古代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弹得非常出色。每当他坐在自家窗口弹奏时,行人常常驻足聆听,邻居们也都从窗口探出头来,听得如痴如醉。
14、牛终于听懂了公孙仪的琴声,那是因为这声音接近于它所熟悉的东西。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地研究解决方法。
15、接着,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牟融向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16、每天一个绘本故事,帮助孩子成长!
17、我和女儿在相处过程中,点点滴滴,常常体会到说话、交流方式的重要。我跟女儿之间有很多称呼,其中有一个是“好姐妹”。在一次不经意的游戏中,我们扮作好姐妹,一起开心的玩耍,彼此体验到一种难得的快乐。从那次以后,我们经常以“好姐妹”的方式沟通交流:有时我们一起看场电影,比如《海洋天堂》,伤心处一起掉眼泪;有时我们一起看漫画书,比如经典的《父与子》,开心得一起哈哈大笑;有时一起做美食,体验劳动的乐趣;有时一起下午茶,共享休闲的时光;有时吵架,有时和好。春草、夏花、秋叶、冬雪,都印着我们共同成长的足迹,记录着故事的美好。
18、[近义词]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19、公明仪,战国时代人物。自幼有音乐天赋,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调铿锵殊妙。然而家境贪寒,买乐器不起,只好跳踢踏舞。后有宫庭乐师弥留之际,以为孺子可教,将毕生钟爱之琴馈赠于他。
20、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断提醒我们,平等交流是科学育子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科学育子这件大事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细节构成,而成长也渗透在这些细节中。孩子的心,有可能因为不当的交流方式向我们关闭,也有可能因为恰当的“曲调”而向我们敞开。
三、对牛弹琴的故事
1、在鸟声中醒来的朋友,探头一看,才发现不得了,原来他的车子停在一片公墓的中间,四周全是坟墓,坟墓上都是十字架。
2、乐不思蜀|塞翁失马|指鹿为马
3、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4、(反义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5、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6、请获奖者栗子文末留言,备注: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工作人员核实后,邮寄童书一册。
7、点击上方的绿色小喇叭收听
8、做笑容温和的男子,过冷暖自知的日子
9、◎我也知道这是对牛弹琴,他这样敷衍我欺骗我也不止一次了。
10、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11、牛终于听懂了公孙仪的琴声,那是因为这声音接近于它所熟悉的东西。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地研究解决方法。《对牛弹琴》翻译及阅读答案对牛弹琴
12、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13、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现也用来讥笑说话时不看对象。对牛弹琴的故事6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14、他首先弹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尽管他弹得非常认真,琴声也优美极了,可是那牛却依然如故,只顾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会这悠扬的琴声。
15、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16、道听途说|成语故事一粒金子要发光|儿童故事爱吃水果的牛|儿童故事两棵树|儿童故事小蓝鱼变红了|儿童故事鞋子的秘密|儿童故事公鸡的新邻居|儿童故事牙虫大搬家|儿童故事小猫咪的彩色世界|儿童故事鼠小弟的小背心|儿童故事小豆豆的假期|儿童故事自相矛盾|成语故事
17、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18、《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19、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小故事悟大智慧”,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20、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四、对牛弹琴的简短故事
1、(相近词)对牛鼓簧、白费口舌
2、duìniútánqín
3、于是,他就坐下来,对着牛弹了一首琴曲中动人心弦的《清角》。他弹得如此专注、用情,弹得自己心意彷徨、感动不已。弹完抬头一看,牛却无动于衷,甚至都不看他一眼。
4、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5、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孤独的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此时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了,这则寓言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
6、对牛弹琴,亦作“对牛鼓簧”。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出自汉代牟融的《理惑论》。原文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7、公明仪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可牛却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来回走着并听着音乐。
8、古代有一位大音乐家公明仪,他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弹得一手好琴,优美的琴声常使人如临其境。
9、公明仪又想,对牛弹琴,牛无动于衷,究竟是牛的错还是人的错?我能不能换一曲弹给它听呢?
10、他又弹了一种“孤犊之鸣”的曲调,模仿失群的小牛犊寻找妈妈的叫声。声音一出,就发现牛“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11、成语故事《熟能生巧》|嘟嘟的睡前故事
12、(近义词)对牛鼓簧、无的放矢、鸡同鸭讲、白费口舌、举措失当、牛嚼牡丹
13、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
14、点击上方绿标开始听故事
15、你的点zan和转发,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16、《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原文: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译文: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17、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对牛弹琴的故事8(成语拼音)duìniútánqín
18、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19、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牛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教施材。
20、对牛弹琴的寓意: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故事情节: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近义词枉费唇舌拼音:wǎngfèichúnshé。释义:白费言辞,不起作用。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妹子在姐姐跟前,断说不进去,我也不必枉费唇舌,再求姐姐,磨姐姐,央给姐姐了。”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白费口舌。例句:你这样说也是枉费唇舌徒劳无益。
五、对牛弹琴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嘟嘟的睡前故事
2、(反义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4、[典故出处]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吧。
5、点击右下角留言,用今天学的成语造句。
6、几年前,曾有相关报道:英国一家养牛场,聘用意大利歌唱家给奶牛演唱,牛开心,产奶多;另一则:钢琴教师刘海川在吉林梅河口市中和镇开办了一家养牛场,给牛弹柔美的曲子,牛健壮。
7、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8、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9、(成语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10、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对牛弹琴的故事。但是,故事并没有完结。
11、于是,他就坐在牛的旁边,轻舒十指,缓缓地弹了起来。弹了一会儿,他抬头看看牛,见它只管低头吃草,仿佛没听见似的。公明仪以为他刚才弹的曲子还不够动听,又换了首更感人的,弹得也更加认真。
12、小朋友们,学完今天的成语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你们会用今天的成语造句了吗?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告诉小树妈妈
13、弹了一阵,老牛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
14、栏目统筹、设计、排版/苏苏
15、住在维琴尼亚州的美国朋友,是一位电力工程师,有一天他告诉我一个故事。
16、“好姐妹”不只是一种称呼,也是孩子对平等交流的一种渴求,是彼此信任的一种肯定。
17、这回牛总算有了反应了,纷纷竖起耳朵、甩着尾巴,迈着细密的小步子走来走去地倾听着琴声。
18、(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19、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20、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