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尔克斯最喜欢的作品
(1)、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作品,一名广告推销员一昼夜的奇异经历,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穷困的大学生杀人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3)、啊,到了小编的真爱。“才女”这个词儿基本上就是为弗吉尼亚·吴尔夫量身打造的。她爸就是文坛领袖,本人呢没正经上过学,但是从小家里来来往往的都是各路文豪,加上天资聪颖,很快就独领一代风骚。她的许多作品都是极具开创意义的,这里不展开了。所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樋口一叶去世时二十四岁,创作巅峰仅十四个月;石评梅终年不满创作生涯仅仅六年。吴尔夫算是长的了。相比之下,红颜美人得善终者不在少数。并非红颜薄命,只是天妒英才。顺便说一下译名。流行的译名是“伍尔芙”,确实好听。问题是,人家原名叫弗吉尼亚·斯蒂芬,她丈夫叫伦纳德·吴尔夫,是结婚后冠的夫姓。她丈夫翻译成伦纳德·伍尔芙,不奇怪吗?
(4)、这似乎是一件让人现在想起来还会有些后怕的事儿——差一点,我们就看不到正版的《百年孤独》了。
(5)、沙特作家AbdelrahmanMunif作品,在国内被禁,讽刺了发现油田之后阿拉伯人和美国人的伪善。
(6)、▲ 1975年,马尔克斯顶着他最著名的的作品
(7)、如果从他的著书来看,无疑是想成为文学界的百晓生。他还写过这本:
(8)、有人问,非洲有文学吗?对这个问题,容小编问一句,中国有文学吗?中国有?那非洲也有。
(9)、狄老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人物自传的叙述方式,也是狄老惯用的一种经典模式了。这本书是狄老晚期的一部作品,比起《大卫·科波菲尔》要成熟很多了。原题名是GreatExpectations,意思是指一笔遗产,翻译译成“远大前程”是有讽刺意义在里面。这书还有个译名是《孤星血泪》,注意啊,不是《孤星泪》,那是《悲惨世界》的另外一个译名。翻译们也是醉了。。
(10)、本书为日本画家石黑亚矢子作品集。作品集精选了作者自出道至今发表过的各类绘画作品。
(11)、一沾上“哲学”,总容易让人觉得眉头紧锁、苦大仇深。其实伏尔泰的小说也是挺妙趣横生的。
(12)、女权主义并不是单一的思潮,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不同层面的权利斗争。比如问一位女性,早上照镜子的时候看到了什么?白人女性回答:看到一个女人。黑人女性则回答:我先看到一个黑人,其次才看到一个女人。
(13)、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古典文学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日本平安时代的风貌,揭露人性与宫廷斗争,反映了平安时代的宫廷生活。
(14)、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作品,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
(15)、编者脑袋里都是咖喱,编者脑袋里都是咖喱,编者脑袋里都是咖喱。
(16)、乔伊斯的炫技作。这种书小编有一个统称,“镇宅之宝”。只要你往书架上一摆,来人看见了,肯定给你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要问你写了啥?瞎编呗,反正全中国也没几个人看懂。不管你懂不懂,反正小编是不懂。
(17)、养育女主的德高望重、兼宗基督和非洲神灵的女仆,是一个令人敬佩、心肠极好的人物。女主的父亲,原是半死不活的典型土生贵族。与疯女的恋爱悲剧,更使他丧失了对一切的兴趣。女主的母亲,则是情绪旺盛,非常复杂的人物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些灰暗、难以理解的色彩。
(18)、上榜的唯一的中国小说。全中国看过《红楼梦》三遍以上的有4000万人。啥?你还没看过?买买买呀,就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
(19)、乔治·奥威尔作品,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
(20)、《维特》是小编的文学初恋。维特细腻、纠结、忧伤的情感,至今都滋养着小编。这么多年,小编自己也写了些小说,有的时候要给人物起个外国名字,小编从来不敢用夏绿蒂。因为夏绿蒂只属于维特。
2、马尔克斯获奖作品
(1)、老舍在《一九八四》刚出版的时候就看过。他的评价是“书里充满了惊险的幻想、阴森的谣言”。五十年代的时候,都要做集体工间操,陈梦家做着做着,突然来了句:“这是1984来了,这么快!”
(2)、有些作家把现实活成了小说,马尔克斯则泾渭分明,他把天生过剩的力比多宣泄在文学创作上,生活中则做个安分忠贞的丈夫,连诺奖访谈上都要撒把狗粮——要是没有妻子,我永远完成不了《百年孤独》。
(3)、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浮夸的一家人,一场扑朔迷离的血案,一出栩栩如生的众生相。
(4)、 ▲ 1962年,年青的马尔克斯在家中写作
(5)、一部绝妙的讽刺小说。和狄更斯的戏谑、马克·吐温的幽默、冯内古特的黑色幽默又都不同,哈谢克的讽刺是辣椒加芥末,让人在辛辣的嘲讽中甚至感到一丝荒诞。
(6)、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阿拉伯人是没有姓的,用的是联名制,西方人总是用自己的习惯给阿拉伯人“改名”,容易混淆。大家还是多向懂阿语的同学请教吧。世界上绝不只有西方文学,阿拉伯文学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7)、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作品,通过对斯佳丽与白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8)、这个题目就是如此,硬是把一个外国人和一个中国作家绑架到一起,并要求对其评头论足,这才是无端的上纲上线,没屁嗝喽嗓子。
(9)、就好像在他死后,我们还要再杀他一次。——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10)、一个以勤俭谦恭为美德的家庭,没有权利轻视命运的馈赠。——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11)、在欧化的创作道路上遭到挫折后,他又宣称要改行搞“东洋主义”,走到了全盘继承传统的另一极端。最终才从失败里寻找到东西方文学融合与沟通的桥梁,从而创造出属于川端康成自己的“东方之美”。
(12)、小说的结构,也是精心设计的。开头和结尾,两相对读后,方能深刻理解,有种侦探小说的意味在,只是这本小说并非以情节取胜了。作品的胜处,还在人物,在他们不知从何处生起的疯狂情感。或许,爱情真如瘟疫一般,极易传染。只是染病后,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还活着。
(13)、美丑固然重要,可当你每天醒来时,爱人都会变成一个年龄、国籍、性别与前一天截然不同的人,你又该作何选择呢?
(14)、这本书的21篇文章,特别值得一看的不过以下几篇:《我是如何走上创作道路的》《拉丁美洲的孤独》《致新千禧年》《我的朋友穆蒂斯》《敞开心扉,拥抱西语文学》。
(15)、我记得自己当时想,这样的悲痛只能是伪装,为了掩饰更大的耻辱。——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16)、实际情况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作家们集体阅读《百年孤独》的盛况。那时《百年孤独》在大陆最早的版本已经出现,于1984年8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首印48500册,定价60元,随后是《霍乱时期的爱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但都未得到作家授权。
(17)、她发现了潜意识里她爱他的原因。她说:他好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影子。
(18)、写作是技巧活儿,在马尔克斯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里面,他用丰富的笔墨,提到了年轻时候如饥似渴地读书,发疯似地学习写作技巧的故事。这部分的描绘非常有意思,同时也引人思考,成为一个大作家,一定要读那么多书吗?读书对于写作,作用在哪里?而在茫茫书本中,为何又一定要读经典呢?
(19)、“100个人中没有10个人能读完《尤利西斯》,在能读完的10个人中,又有5个人是将他当作艺术上的力作来读的。”
(20)、▶接连斩获1982年英语文学最高奖“布克奖”,1983年洛杉矶时报小说奖
3、马尔克斯作品排名第几
(1)、我可能不会说出我心中的一切所想,但我必定会思考我所说的一切。——马尔克斯《告别信》
(2)、马克吐温幽默、睿智,他还擅长以孩童的视角,去讲述和揭露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辛辣的讽刺政治的虚伪和丑陋。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等。
(3)、这当然和作家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关。马尔克斯曾说:“如果不是以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作基础,我可能一个故事也写不出”。但每个人都曾经历生活,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佼佼的明星。
(4)、有一天,在巴黎的某条街道上,还是报社小职员的马尔克斯正在闲逛,看见了街对面的海明威,海明威在当时已是功成名就的大作家。
(5)、库布里克1968年拍了《2001太空漫游》(话说马尔克斯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那段时间可真精彩),《2001》出来的时候,遭到了很多的批评,观众说,电影明明是“大众艺术”,你让我在电影院里看得这是什么东西,人类还没登月呢,库布里克到底在说什么,我就是看不懂啊。但是这些都不妨碍,50年后这部电影成为经典,就算放在500年后,我相信它仍然是经典。
(6)、话说回来,《悲惨世界》的缺点也很明显。法语创作者,比如雨果、凡尔纳、埃尔热,似乎都有资料收集癖,在作品里不把收集好的资料用光就不过瘾似的。《悲惨世界》的主线其实就六个字:儿女情,英雄血。而雨果把巴黎介绍得那个详细啊,生生搞出三大本出来。《巴黎圣母院》也是一样的毛病,跟个导游似的开篇先一通介绍(译本还有一大堆注释!),小编硬着头皮尝试了几次,还是把它归入“死活读不下去”榜里。
(7)、《小径交叉的花园》(小说集)是一本“关于无限的书的迷宫的书”,仅凭这句绕口令般的解释就知道它多么值得一读……
(8)、转载、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QQ2068464402
(9)、英国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展示了英国与其殖民地印度两个民族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充满辛辣的讽刺、优美的抒情、含义深远的象征和富有哲理的预见。
(10)、对想写小说的人,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是绝对不能不看的。看福斯特的小说,就琢磨吧。
(11)、原作名:Cienañosdesoledad
(12)、大了你就懂得了,茉莉是一种会走路的花。茉莉花和人一样,死了以后夜间就出来游荡。——马尔克斯《枯枝败叶》
(13)、比如说这本书著名的开头,据说花费了马尔克斯十五年的时间去构思,它是这样写的:
(14)、D.H.劳伦斯的代表作。小编现在有点摸清楚编者的意图了,丫八成是一个信教的老宅男。这本书能上榜,大概因为它是劳伦斯作品中不那么“黄”的一本。小编可是超爱劳伦斯。个人的思路是从阶级意识和生态主义来解读劳伦斯。劳伦斯是个非常可爱的人,所谓的“黄”,是重视人本来的价值,是对生存的尊重。对于人与人的对抗、人与社会的对抗,人与自然的对抗,劳伦斯天生持一种反对的态度,不要对抗,只要解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劳伦斯也是一个生存主义者。
(15)、法国小说家左拉代表作,以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矿工斗争为题材,是法国十九世纪文学中最出色、最重要的一部描写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杰作。
(16)、我心里明白,我永远也不可能把他想象成一个具体的人,在他身上我永远也不会找到某种坚实的东西。否则,一想起他我就会勇气百倍、毫不踌躇地说:“我去给马丁收拾一下那个房间。”——马尔克斯《枯枝败叶》
(17)、一位平平常常的小公务员,在某天早上醒来时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随后是一系列荒诞而“正常”的反应:家人从震惊、恐惧到冷漠厌烦;主人公自己绝望而悲惨的生存努力——一切都象一个梦,一个噩梦!然而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噩梦永远没有醒来的时候……
(18)、《秦腔》作者贾平凹。《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书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贾平凹称“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
(19)、《雪国》是一部唯美主义的代表之作,1948年出版,故事以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年轻女子的三次相会与感情纠葛为中心,所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20)、“名著”与“难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只是对读者,即使是对于我们的作家,这句话也不失为一个善意的忠告。
4、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
(1)、永远说你感到的,做你想到的吧!如果我知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看你入睡,我会热烈地拥抱你,祈求上帝守护你的灵魂。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看你离开家门,我会给你一个拥抱一个吻,然后重新叫住你,再度拥抱亲吻。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听到你的声音,我会录下你的每个字句,以便可以一遍又一遍永无穷尽地倾听。如果我知道这是看到你的最后几分钟,我会说“我爱你”,而不是傻傻地以为你早已知道。——马尔克斯《告别信》
(2)、多年以后,我为了认识自己,过了一段漂泊不定的生活。——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3)、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作品,剖析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心路历程,揭示二战后美国青少年一代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
(4)、最困难的是开头的段落。我花几个月的时间写第一段,一旦找到了,余下的就会来得非常容易。你在第一段中解决书里的大部分问题。主题确定下来,接着是风格、调子。至少我是这样,书的其余部分会成为什么样子,第一段便是样板。这就是为什么写一部短篇小说集比写一部长篇小说要难得多的原因。每写一个短篇,你都得重新开始。
(5)、此外呼吁大家千万不要买盗版书,小编在《简·爱》上有血的教训。曾经看过一个盗版的插图本《简·爱》,看完之后感觉花了一本书的钱看了三本:书里把简·爱画得跟李逵似的,还和《钢铁》拼成了一本;前一页是“简·爱深情地对罗彻斯特说”,翻过一页就是“同志们,冲啊!”
(6)、作品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作者相传是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7)、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作品,描写一群年轻人荒诞不经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空虚和浑浑噩噩的状态。
(8)、爱尔兰人贝克特的作品集,包含了《马龙之死》、《等待戈多》、《结局》,反映二战前后西方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9)、我不戴帽子,免得要在别人面前摘下来。——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10)、《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11)、作为一名公认的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最大的贡献大于为人类一个留下了虚构的、神话般的文学地域——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全县方圆2400英里,人口15000多,县中心是杰弗生镇。福克纳曾两次为这个虚构的县绘制地图,并骄傲地自称为它“唯一的主人和所有者”。
(12)、当然了,一个译名而已。还有把VirginiaWoolf翻译成“处女狼”的呢。。
(13)、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作品,刻画了捕鲸人与巨鲸搏斗的真实画面,人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的挣扎与考验。
(14)、他听别人说过,人不是该死的时候才死,而是想死的时候就会死,他是真的对妻子的预感上了心,甚至问过自己,真到了那个时刻,自己有没有勇气活埋她。——马尔克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15)、既然我们今天聊马尔克斯,肯定是不能绕开《百年孤独》。据说这本书在中国的外国小说排行榜中,长期盘踞销量前三的位置。许多人家里都有这本书,但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读过。
(16)、小编是直男,也是女权主义者(温和的说法是女性主义者,其实核心都是权利斗争,区别不大)。小编可是上过李英桃老师的女权主义课,从那时起,幼小的心灵就被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放在整个历史进程里看,凯特·肖班在时间上属于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领袖是沃斯通克拉夫特,她还有个身份是玛丽·雪莱她妈,主要争取经济、政治、教育等权利),但她的作品直指父权制,已经具有第二代女权主义的特点。
(17)、本期书榜特别推荐的《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就是一部非虚构写作的典范。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他最著名的作品《百年孤独》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外表下,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这一次马尔克斯抛去了魔幻的虚构,将笔触牢牢扎于现实之中,向我们展现了一起惊心动魄的绑架案的全过程。
(18)、想当初,阿谷君也这样做过。年轻时扯过的谎都和逼格有关,等到时间带走了浮躁,经典在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于是发现孤独不再是书籍腰封的关键词,而成了心灵深处的指向标。
(19)、雨果作品,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20)、《最蓝的眼睛》是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创作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讲述的是发生在1941年俄亥俄州洛林市某个黑人社区一个11岁的黑人小姑娘皮科拉的悲剧生活。
5、马尔克斯值得看的作品
(1)、在我看来,马尔克斯更擅长描写细节,被疯狂的现实扭曲的历史,被难以置信的传说弄得晕头转向的人们。小说笔法幽默风趣,细节生动活泼,又与人物和情节浑然天成。
(2)、她原本是幸福的,可她自愿放弃了幸福的生活。今天能稍偿所失,也算心满意足。——马尔克斯《枯枝败叶》
(3)、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和原书的排行有些出入,且解说部分似乎是用了某本苏联文艺观的文学教科书,比较粗俗。因找不到英文原书,不晓得作者本人的编排意图,小编斗胆自己解说几句,供读者诸君参考。其实像这种经典作品,内容都没啥好介绍的,主要就是扯几句闲嗑。才学有限,贻笑方家,见谅见谅。
(4)、其实宿命也就罢了,宿命感才是最恐怖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5)、写《百年孤独》时,频繁的修改、重写,让纸张的消耗成为一个大开销。全稿眷清时打字员带着这摞打字纸回家,下公车不小心摔了一跤,稿纸散落一地,刚好又遇雨,书稿沾上泥水凌乱不堪,多亏有乘客帮忙才把一页页的稿纸收起整理好,打字员把它们带回家用熨斗一张张熨平,因为她知道,这个作者已没有余钱再买打字纸了。
(6)、《我的名字叫红》是奥尔罕·帕穆克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16世纪末,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作品以貌似侦探小说的结构性线索展开故事,实则是在讲述一段古老的奥斯曼艺术史的往事,由冲突、痛苦、共存三个不同的层面入手,借古喻今,探讨生命与艺术的存在意义及信仰的冲突。
(7)、“我认为所有我们觉得是恶魔作祟的那些东西,都是黑人的习俗,是那女孩被父母弃之不管的情况下学会的。”
(8)、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奖。
(9)、这本集子展现了蒙田的智慧,且读者可从中见到他对自我、对人性的风趣的解读。这些元素都使得散文成为了文学形式的一种。
(10)、莎士比亚是文坛的宙斯,这是一个毫不夸张的赞誉,他的三十七部戏剧,部部皆佳,十四行诗,也首首经典,不过莎士比亚的作品,存在两个争议点,一是抄袭,二是“俗”。
(11)、许多年里,我们无法谈论其他事情。受线性习惯支配的日常行为,如今却突然围绕着同一件令人忧心的事情运转起来。拂晓前的鸡鸣敦促我们去梳理构成这一荒诞事件的一连串巧合。诚然,我们这样做并不是由于渴望解开迷团,而是因为如果不能确知命运指派给我们怎样的角色和使命,我们就无法继续活下去。——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12)、不管什么东西,没放在该放的地方就坏得快。——马尔克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13)、不是《好兵帅克》也不是哈金的那本,这书和这人小编真是一点都不了解。
(14)、开头那一句写道:“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15)、如果上帝赏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下,袒露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的魂灵。——《告别信》
(16)、捷克作家雅洛斯拉夫·哈谢克作品,这部讽刺文学名著是捷克有史以来的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是一本公认与《唐吉诃德》齐名的书。
(17)、“他越是去想她的坏处,记忆里的她就变得越是完美!”
(18)、拉美人对美国人又爱又恨,美国人来了,带来种植园、工业,把拉美大量物质财富运到外界,当地人成了美国人的打工仔,受美国人的压迫。美国人带来了酒、舞蹈,也带来了梅毒。他们憎恨美国佬。
(19)、对于中国的文学爱好者,有一个恒久的难解之问:爱米丽·勃朗特和简·奥斯丁,谁的成就更大,才华更高?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似乎简·奥斯丁更高些。但是,爱米丽·勃朗特是难以模仿的,是才情大于技巧的作家。她真挚、雄劲、粗犷、深沉、高朗,有一种莫可名状的静谧和神秘。建议和萧红对比着看,很有意思。
(20)、伊迪斯·华顿出身于大富之家,才气逼人,丈夫却是个平庸角色。她简直就是美国版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那个)。不光本身有钱,写的小说巨畅销(女性才是生产力!),比亨利·詹姆斯有钱多了,曾经买了辆豪车,拉着亨利·詹姆斯到处兜风(俩人之间是纯洁的友谊)。
(1)、广场上的杏树又落满了灰尘。又一个冬天过去了,但冬天悄悄的脚步声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马尔克斯《恶时辰》
(2)、若从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来说,莫言和马尔克斯完全可以并列,并驾齐驱的两位诺奖获得者。谁也不输谁,谁也不怵谁。
(3)、我将永远留在你的梦中,直到死神降临。——马尔克斯《恶时辰》
(4)、内容不介绍了,没看过的赶紧看去,这本是中国人绝对不能缺的。
(5)、人类集体的孤独感,造就出勇于反抗孤独的作家———他们在孤独的挤压下,成为一股与孤独敌对(而不是妥协)的势力。
(6)、▶改编自真实故事,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基尼利震撼人心之作
(7)、特罗洛普最有名的是《巴塞特郡记事》(网格本里确实用的是“塞”)。喜欢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同学可以看看。
(8)、英国作家马尔科姆-洛瑞作品,讲述了一位沉溺于酒精的英国政客的故事。
(9)、穆齐尔是被中国的主流文学史严重忽略的一位重量级作家。要说文坛的大腕儿都齐齐竖大拇指的,穆齐尔得算上一位。他引导了二十世纪小说的走向,从情节扭向内向的精神性内容。很惭愧,小编没看过《没有个性的人》。闻其大名,没敢挑战。。
(10)、柯南·道尔的杰作,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历险记。
(11)、其他诸如主教,修道院女院长,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其次,作品呈现了拉美的民俗风情、甚至拉美世界的命运。拉美与欧洲、亚洲不同,就是与非洲和北美又有明显的区别。这里至少有三种文化在此杂糅,来自西欧的基督教-希腊文化,来自非洲的文化,拉美土著印第安人文化,这三种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别致的拉美文化。拉美世界中的欧洲文化、非洲文化与欧洲、非洲本土的文化又有区别。
(12)、放这个图片是给大家看一下人文社的“网格本”是什么样的。它的正式名称是“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现在凑齐一套可难喽。
(13)、列夫·托尔斯泰作品,描写19世纪初俄国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
(14)、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以内布拉斯加州的大草原为背景,描述了一位波希米亚移民的后代安东妮亚在旷野上开垦荒地,艰苦创业的故事。
(15)、托马斯·曼的成名作。小编对这种家族史题材的作品不是很感冒,但不能否认这部繁复浩大的作品是一部牛掰的作品。最关键的是,托马斯·曼写出来的时候才26岁啊!小编26岁的时候还是个小编。。
(16)、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作品,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教士和中产阶级的生活,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内部的尔虞我诈和倾轧争斗,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多种阴暗面。
(17)、生活只不过是不断地给人一些机会,好让人能活下去。——马尔克斯《恶时辰》
(18)、男主人公德劳拉心灵世界尤其丰富,经历了信仰、理性和情感的激烈搏斗,他可能是小说正面描写的个性最为丰富的角色。女主、小萝莉谢尔娃的魅力,则是海伦式的,通过侧面烘托而呈现出来。
(19)、这是真正的世界文学作品,它的影响范围波及全世界,里面又大量的原型和元素供后来者发掘。
(20)、据一位老顾客说,直到本世纪初,餐厅里还挂着各式各样的假面具,供顾客选用。客人戴上假面具,就公然在大庭广众下蹲在院子里大小便。——马尔克斯《恶时辰》
(1)、比如说书里讲到,当他四年级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马尔克斯就受校长推荐读了《堂吉诃德》。他形容把这书从小学读到中学,一开始觉得“游侠骑士睿智的长篇大论根本看不下去”,后来开始“像一勺勺吃药那样,很努力地一页页啃”,仍然没觉出好来。直到朋友劝他把书放到厕所,方便时翻一翻,这才着了魔,从前往后,从后往前,反反复复地读,意犹未尽,直到能整段背诵。
(2)、狄老是小编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国内介绍老人家的时候,动不动就是“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啦,这个那个的,搞得没看过狄老的都以为又是一个苦大仇深的主。其实狄老的书那是相当地幽默,各种讽刺挖苦,各种恰当又诙谐的比喻,即使是沉重的内容也能让人喷饭。小编觉得,可能因为狄老是苦出身,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才能这么举重若轻。《荒凉山庄》是讲司法腐败、批判体制的小说。在处于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看看这部小说还是挺有意思的。(对!我们就是要批判资本主义的司法腐败!)另外小编觉得把这部书放在这个位置(狄老排名最高的一本),可能有点过高了。也许是排行榜编者偏爱吧。
(3)、“你的一切全都捏在我手里,”他说,“上面有命令,叫我们结果了你,叫我们设个埋伏杀死你,把你的牲口全部没收。政府要拿这笔钱支付全州大选的庞大开支。你也知道,别处的镇长可都照办了,只有我们这儿没照命令办事。”——马尔克斯《恶时辰》
(4)、不过这倒是真的,作家经常是一些夸大狂患者,他们认为自己是宇宙和社会良知的中心。不过最令我钦佩的就是把事情做好的人。
(5)、提起贝克特,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等待戈多》啦。一直以来贝克特就是荒诞派戏剧的代名词。其实他小说写的写挺多的,《莫洛伊》《马龙之死》《无名者》是三部曲,内容嘛,感觉和他的戏剧差不多,也没啥情节,净是内心独白。经常有人问,这现代主义、荒诞派啥的,是真的文学啊,还是“艺术家”们瞎扯淡呢?小编说一件未经证实的事儿,如果这事儿是真的,很能说明问题。说,八十年代的时候,《等待戈多》刚刚登陆中国,剧场演出完之后,所有人都没看懂。后来改在监狱演出,犯人们哭了个稀里哗啦。如果这事是真的,只能说咱们的文化积累还够不上研究荒诞派。(学者的力量是够的,普通民众是远远不够的。)
(6)、相比之下,《九三年》就恰到好处,个人认为是一部传世作。
(7)、马尔克斯的创作立足于拉美大地,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鞭挞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同情弱小,反对强暴,表达人民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渴望,揭示重要的社会问题,暴露形形色色的社会流弊等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
(8)、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JosédelaConcordiaGarcía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9)、《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83年。《钢琴教师》讲述40岁的钢琴教师埃里卡在母亲的监管下,身心都像个婴儿,她在自己的学生克雷默尔的追求下,想要摆脱母亲的控制,过一种正常的自由的生活。
(10)、▲ 2014年马尔克斯去世后墨西哥城内等待去向他致敬的人群
(11)、雪莱的妻子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
(12)、《黄金、香料与殖民地:转动人类历史的麦哲伦航海史》
(13)、在他的记者生涯中,他报道过一则非常重要的海难幸存者的故事,为了揭露真相,马尔克斯对这位海难幸存者,进行了二十天的采访,在报纸上连载了这个故事。因为写得过于精彩,报道立刻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甚至惹怒当局,引得报社不得不关门,马尔克斯也因此差点送命,最后只能流亡海外。
(14)、在之前的有史以来100部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中,有读者就在问为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算是非虚构,不也是编的么。因为老外们大部分时候把小说以外都叫非虚构,也许还是fictional这个词不好翻译的缘故,叫小说类非小说类就清楚多了。
(15)、托马斯·曼的代表作。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同样一轮又一轮地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挪威的森林》里直子居住的疗养院,整个就是《魔山》的翻版。
(16)、所以,今天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就来了,这是来自美国时代周刊的评选。
(17)、歌德的另一部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甚至还引发了一股自杀潮,不少人效仿书中的维特,选择为情自杀,有一个少年,为情自杀后,身边还放着一本《少年维特的烦恼》。作品有《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等。
(18)、欢迎来到闺蜜客厅,在相继邀请好友石头聊时尚,韩夏聊电影后,老竹也决定以专栏的形式,跟大家聊点什么有意思的内容。思前想后,决定不如以书迷的身份,聊聊我喜欢的文学大师吧。
(19)、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则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炒得奥热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文坛热度,越来越被认同和夸赞,可以看成是诺贝尔文学奖中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自然而然的,马尔克斯的名字就随了他的这部作品走遍全球各地,成为了一种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化现象,马尔克斯这个名字也充满了令人敬仰的味道,说起来目光兴奋起来,面色红润起来,热血沸腾起来,豪气昂扬起来。
(20)、美国作家索尔·贝娄作品,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苦闷与迷惘,追求与探索。
(1)、卡夫卡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突然被捕,申诉无门,辩论无效,最后被莫名其妙的审判致死。
(2)、糟糕的读者问过我,我写某些作品时是否吸毒,但这证明他们对于文学和毒品都是一无所知。要成为一个好作家,你得在写作的每一个时刻都保持绝对的清醒,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3)、意大利作家兰佩杜萨作品,叙述的是西西里一个古老贵族家庭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中经历衰亡的历史。
(4)、上榜的第一个黑人作家。看黑人文学(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这是绕不过去的一本,划时代的经典。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