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名句经典语录
1、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3、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5、(背景)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述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过人之节、其志甚远。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论语》
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译为:“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9、(《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0、(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1、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1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5、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16、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增广贤文》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不登⾼⼭,不知天之⾼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9、译: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0、文胜讬咏灵芝,怀寄不浅。
二、文言文名句经典语录大全
1、老来多忘事,唯不忘相思。——《白居易》
2、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论语》
3、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5、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6、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7、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8、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10、不塞不流,不⽌不⾏。(韩愈)
1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2、(2)扩大义:泛指多种事物的表面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4、北方极寒之地,一妇骑墙撒尿,溺未完而尿已冻,连阴毛结于石上。呼其夫至,以口呵之。夫近视而胡者也,呵之不化,连气亦结成冰,须毛互冻而不解。乃命家僮凿开,吩咐曰:“看仔细了下凿,连着直缝的是毛;连着横缝的是须”。
15、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曹雪芹》
16、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7、(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18、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以借境调心。——《洪应明》
19、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20、1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三、文言文名句经典语录摘抄
1、(2) 扩大义:泛指多条河流。
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论语》
3、春宵⼀刻值千⾦。(苏轼)
4、(《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8、一婢偶于主人面前撒了一屁,主怒欲挞之,见其臀甚白,不觉动火,非但免责,且与之狎。明日主在书房,忽闻叩门声,启户视之,乃昨婢也。问来为何,答曰:“我适才又撒一屁矣。”
9、(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0、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1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2、(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4、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 足。 《史记•苏秦列传》
15、(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6、(大意)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8、·最后一段用古今历史人物的正反事例,来证明“俭”和“侈”导致的不同结果: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
1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0、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四、文言文中的经典名句
1、杜甫: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2、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3、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8、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9、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0、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层。(王安⽯)
11、2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14、(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论语》
16、时人皆顾盼,痴爱染心意。——五言·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17、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9、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
20、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五、文言文句子经典语录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
2、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
4、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5、(背景)《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情景。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
6、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7、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8、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中庸》
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10、陆游:身是在家狂道士,心如退院病禅师。
11、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3、(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1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5、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6、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1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18、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古代文言文励志语录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0、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