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线阅读免费
1、人类的不幸恰恰来自对变化的渴望,而看不到重复的可贵。
2、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3、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4、爱上一个人,有时候是从一个比喻开始的,一个女人以一句话印在男人心里的时候,那是爱的萌发。但你永远无法知道这种爱的纯度有多高,因为爱中始终有二者实力的较量和无休止的欲望冲突。
5、背叛,在萨宾娜眼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背叛,当然是她以进为退的最好盾牌。因为我怕你离开我,我就先一步背弃你。“背叛,就是脱离自己原来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而萨宾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6、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tUdj5PrHevAuVDdwnbRgA密码:wpav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7、原作名:Nesnesitelnálehkostbytí
8、《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说:“我不埋怨你,我爱你,爱的就是这个你,感情炽热、生性健忘、一见倾心、爱不忠诚。”爱情可以是热烈的,一见倾心的,惊涛骇浪的,无可避免的,退无可退的,甚至也可以是爱不忠诚的。
9、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书的开篇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10、所以她是很多男人的情人,更是自己永远的情人,因为她一直在背叛,一直在脱离既定轨迹。每一个现在的萨宾娜其实都不是现在的她了。这种时刻的逃离,是一种更长久的奔赴。
11、“人类的时间不是一种圆形的循环,是飞速向前的一条直线。所以人不幸福,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
12、轻和重带有什么具体含义?
13、梅溪书院城市生活文化现场
1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15、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16、在这个故事中,萨宾娜是个独特的存在,她也是小说中最忧伤和难以理解的人。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她才是故事的主角。理解特蕾莎只需要本能,但是理解萨宾娜,需要智识。
17、看完这本书好多年过去了,生活中除了有如好姐姐这样相守的美好,更多的是会触情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之轻:轻轻一句话,一个转身,从此就可以相忘于江湖,这样的生命之轻,又该如何承受呢?
18、托马斯由轻变重的过程,正是特蕾莎不自觉由重变轻的开始。
19、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对面走来了一个女子,穿着也很普通,走路也很普通。如果遇见了她的熟人的话,他的朋友就会说你今天好漂亮哦,穿的衣服也很好看呢,你走路的姿势像蝴蝶似的。其实当着是赞美她,而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就是用比喻的方法来形容一种人的关系。
20、但是特蕾莎不一样,托马斯爱上了她,就因为六次的巧妙的机遇,他爱上了这个纯真的女人。他留她过了夜,并且和她生活了一辈子。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情是理想主义者的。她做爱时,“在她体内的喊叫,是为了表达她那幼稚的理想主义者的爱情,要消除一切的矛盾,消除肉体和灵魂的两重性,甚或消除时间。”
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全文免费阅读
1、情节剪切有不同:电影《布拉格之恋》中有的情节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都有,而小说中有的某些情节电影却被剪切去掉了。
2、这本电商常年打折的书,争议颇多。一派将米兰·昆德拉视为小资情调,对此嗤之以鼻,一派人觉得自己段位不够,看不懂。
3、然而昆德拉却认为,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
4、正如昆德拉所描述,大自然怀抱里的人类,“没有人能给其他人一种牧歌式的礼赠,只有动物能这样做”。”只要人们生活在乡村之中,大自然之中,被家禽家畜,被按部就班的春夏秋冬所怀抱,他们就至少保留了天堂牧歌的依稀微光。”
5、整本书中将媚俗执行得最彻底的莫过于萨比娜的第二任情夫弗兰茨,因为他参加了“伟大的进军”(柬埔寨内战结束后,法国、美国联合一支由知识分子、演艺明星、记者等组织的救援队前往柬埔寨被越南占领的边境地区“进军”),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6、托马斯看似追求轻飘飘的生活,但却被特蕾莎沉甸甸的爱牢牢的系在生命的长凳上。放弃了他所追求的不同女性的身体,放弃了他用来研究世界的“手术刀”,他与特蕾莎结婚(这在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看来都是及不可思议的),一路追随着她,跟随她去到最僻静的乡村,做了一名运输司机。连他自己都无法理解,“怎么能这么快就做出决定”“是不是在这决定背后,还藏着什么更深刻的、超出了他理性思考范围的东西”?
7、上官文露亲笔赠语➕签名
8、愿每一个人类都能如托马斯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定”,愿每一个人类的墓碑上都能刻上“**葬于此。Ta曾产下两个羊角面包和一只蜜蜂”,这样毫不媚俗的、牧歌式的墓志铭。
9、Einmal ist keynmal,意思是偶然一次不算数。两者是昆德拉对重和轻做出的形而上学的阐述。
10、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1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lyiUmPPb3BjpJYaeC9plg提取码:1wrw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pBAyxbRXv9NsmlREcm6Cg密码:r0p2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3、她终其一生都在背叛,她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和羁绊,她逃离了亲人、配偶、爱情和祖国,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快乐地过一生。
14、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15、“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
16、所以,梦里也知身是客。我们是自然的寄居者,我们是宇宙的过客,人类的感情归根结底,是那样无足轻重地虚无缥缈。
1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4dGtQEegonc8Pl2dRknkg提取码:t2vx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8、那个改变了托马斯生命轨迹的女人,就是特蕾莎。
19、02 轻与重:责任是重的,自由是轻的
20、可以这么说,托马斯可以“背叛”任何人,但是他绝对不会对自己的感受不忠,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特蕾莎,“轻”这个词在托马斯心里便显得不够那么纯粹!
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免费
1、弗兰茨和萨比娜之间的感情是爱情吗?
2、你想要自由吗?你认为人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而活?
3、我被打动并进入的那刻是从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开始的。这一章很奇妙,没有它,小说依然完整,但是有了它,你觉得自己竟在小说中有了角色。
4、首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本哲学小说,更确切说是一本存在主义哲学小说,而非一些人认为的小资情调,更不是言情小说。昆德拉本人是深受尼采、海德格尔形而上学,还有存在主义哲学影响的。昆德拉评价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那两个伟大的哲学家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模棱两可”,而且本书就是以尼采关于永恒轮回的论述开篇。
5、最后,愿我们拥有卡列宁和梅菲斯突般超越种族的友情。
6、书中花了很大篇幅描写特蕾莎的噩梦,其中有目睹托马斯与萨比娜亲热的噩梦、猫挠皮肤的噩梦、游泳池受威胁的噩梦、躺在棺材里的噩梦……
7、卡列宁是特蕾莎养的一条狗。它在临死前,和我曾经养的狗狗一样,那么让人心碎疼惜,又无能为力。原来太过懂事,真的会在对方心上凿一个洞,而那些强扭着要占有一切的,只是对方心上司空见惯又懒得拂去的尘埃。世界上狗和狗的差异比人与人的不同真的小太多了。
8、结婚归结婚,托马斯还是出轨,但是这一点儿都不影响他对特蕾莎的爱,因为他有一种灵肉分离的“特异功能”,在这种“特异功能”中,性和爱是毫无关系的。所以他可以和二百个女人达到肉体高潮,但他的精神高潮只属于特蕾莎一个人。特蕾莎经过了层层选拔,经过托马斯大脑的最终考核,成为了托马斯唯一挚爱。
9、越往西,就离她的出生地——波西米亚越远。她不愿死后被困在棺材里埋葬于美国的土地下,因而立了一份遗嘱,死后火化并抛洒骨灰。“托马斯和特蕾莎死于重之征兆,她却想死于轻之征兆”,死得比空气还轻。
10、特蕾莎从小就在“灵与肉”的夹缝中挣扎,她是小镇上唯一读书和听贝多芬的女孩,她厌恶自己的母亲,渴望自己的“灵魂”,她热爱和尊重一切“灵魂”,哪怕一只狗、一只猪、一只乌鸦的,就像1889年的尼采,抱住被马夫鞭打的马,大声痛哭,他从此与人类决裂。米兰·昆德拉认为,尼采是在为200多年前的笛卡尔对着所有的非人类的灵魂道歉。(笛卡尔否认动物有灵魂,称所有的动物为“动物机器”)
11、茫茫宇宙,人类其实是茫然的。尽管人类自诩;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但在科学技术带来了奇迹的同时,这“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却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他既不是自然(它正从这个行星上一点一点地消失)的主人,也不是历史(它已经从他身边逃开)的主人,又不是他本人(他受自己灵魂中无理性力量的引导)的主人,那么究竟谁是主人呢?这颗行星正在没有任何主人的情况下穿过虚空。这也许正是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轻,生命其实无所依托。
12、弗兰茨是可爱的,他的可爱在于他将重和媚俗贯穿于生命始终,至死都不曾怀疑过。
13、我们常常听到人们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责任、世俗、规矩等负担,总是感叹生命中有太多不能承受之重,因此都想快快卸掉重担轻装前行。
14、这种对生命的绝对认同可以解释很多东西,绝对认同事业的人,破产或失去工作后可能走向自杀;绝对认同权利和升学率的校长,随意缩减学生们的放假时间;绝对认可麻辣烫的人,你把他的那份吃了他就活不下去。我们回到正题,为什么昆德拉如此反对媚俗:你如此认同被灌输到你脑子里的那些价值观,那么你自己的思考在哪里呢?
15、她因为弗兰茨(萨比娜的第二任情夫)是已婚男人而倍感激情,却因为弗兰茨与妻子离婚,想要和萨比娜生活在“透明的,没有秘密和谎言的玻璃房子”里而落荒而逃。
16、世界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肉体集中营,一具具肉体彼此相像,而灵魂根本看不见的。
17、“因为我们在飞机上,星星在什么下面。”“哦,对。”
18、当“伟大的进军”在一种荒诞不经的,乌鸦掠过般的死寂中结束时,弗兰茨并没有从媚俗的美好中清醒过来,他依然认为是已经离他而去的萨比娜在指引着他,来到这远离舒适的蛮夷之地,她的目光投射到勇敢的他的身上,最终,他死于一场毫无意义的对劫匪的武力反抗。
19、但是在这样的生命之轻中,最终压倒他的,却是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20、托马斯向往自由,向往生活的“轻”,而灵与肉的统一则意味着他必须承受起生活的“重”,这对他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
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线阅读免费许钧翻译
1、而萨比娜的轻要糟糕一些,在背叛完亲人、家庭、爱情与祖国后,她的周围一片虚空。也许她背叛的东西都没有什么意义,这种背叛本身也没有意义;但完全认识到这些,也就深陷于存在主义哲学“世界本无意义”的论断,是最本质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幸萨比娜还不算坏,她还有她的艺术创造,身边还有私人的交际圈子。
2、正如张爱玲也这样说,历史挟裹着人往前走,半点不由人。
3、有一本叫的书,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翻译者写的,可以去看看,也许会有收获2005年出版的
4、重者厌恶于重者。在人性中,我们总是乐于去接受那些新鲜的观点的,不满足于现在所处的环境,宁愿背叛现在的自己而去追求一些于自己而言更加虚无的东西,于是偏见和媚俗便由此产生。人是乐于去折磨自己的,就像弗兰茨和他妻子的相处,这点在重者的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5、他说他一共有个两百多个女人,并且解释道:“我和女人大概打了二十五年的交道,用两百除以每年差不多八个新的女人,这不算多。”他对女人坚持“三”的原则:“可以在短期内去会同一个女人,但绝不要超过三次;也可以常年去看同一个女人,但两次幽会间至少得相隔三周。”
6、生与死之间或许不是灵与肉的分离,而是重聚。曾经抓不住的一切,在死亡面前,你都可以永久持有。这是轮回的重还是轻呢?
7、PPS:卡列宁是全书我最喜爱的角色,只有它的部分让我落了泪。话说很久没有看书看到落泪了,米兰·昆德拉的笔触真的很神奇。他特别擅长把意识形态的东西描绘得具体而真实,让人感同身受。例如他描绘特蕾莎对自己灵魂的渴望,“渴望在自己的脸上看见从船肚子里出来的船员,重见天日时闪现的灵魂”,她遇见托马斯的那一天,“盘子里的啤酒压得她身体弯曲,她的灵魂蜷缩在胃里或胰腺中”,因为托马斯的一声呼唤,特蕾莎感到她的灵魂“从每一根毛细血管和毛孔中飞冲到表面,要让他看一看”。又如他描写媚俗的批评家,“这类人全都长着比中指稍长的食指,说话时专用来指戳对方”,妙绝!
8、无所谓爱情,遇见了,喜欢了,就格外用心去爱。没有理由没有缘由,相识相爱相忘都是这般合情合缘。见识过的短暂,其实也不觉得那些短暂有什么不好,紧锣密鼓的当下,总能以短暂的振奋和欣喜,带来爱的永恒纪念和忘却,而不至于无法承受。“时间”这个维度,永远是生命和爱情的不能承受之轻。
9、因为他发现他无法承受的是自己给特蕾莎带来的痛苦,特蕾莎的所有情绪都牵动着他,令他无法起飞。
10、他本是一个生命之轻的人,为了给自己一个自由的空间,他始终标榜着自己的一套生活理念,他不需要为谁付出多少,也不希望别人向他索要,他在肉体上放纵,不愿被家庭束缚,甚至不愿意对儿子承担责任。
11、音频制作:上官文露声音工作室—昊泽
12、第二个女人是萨比娜,她比托马斯还要“轻”。萨比娜也有许多情人,对她来说,每个情人都不过是过客,当然也包括托马斯。
13、爱与做爱,灵魂与肉体,拯救与放逐,忠诚与背叛,昆德拉把一个个的矛盾摆在面前,“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重与轻不再是物理上的简单对立,而是如昆德拉所说:“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14、不为任何决定所困,一辈子都飘在半空,活在一朵幻化而美丽的云里。
15、新加坡早报也不好好说话,一位作者这样评价小说的男主人公托马斯
16、读罢全书,大概有不少读者会爱上萨比娜,因为她代表着真正的自由,毫无负担的轻。她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的女托马斯,一个自始至终都没被责任捆绑住的人。不过她也只能成为理想,无法成为现实,因为现实就是沉重的。
17、这段答案来自——《小说的艺术》。可是扪心自问,那种透彻心扉的虚空,感觉到的是无力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答案。
18、“媚俗让人接连产生两颗感动的泪滴,第一滴眼泪说:瞧,这草坪上奔跑的孩子们,真幸福啊!第二滴眼泪说:看到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真美啊!
19、卡列宁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一成不变,象征着重复就是幸福。
20、卡列宁是本书的第五主角~
五、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免费阅读
1、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媚俗那绝对的巨大吸引力,因此不可能完全摆脱媚俗。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虚伪的影子,甩也甩不掉。有的时候我们只能接受它,接受媚俗,是拒绝媚俗的前提。
2、托马斯和特蕾莎都如此深爱卡列宁,他们有更多的理由,还有时间去深爱对方。
3、“永恒轮回”是尼采“最沉重的负担”,是尼采哲学世界的钥匙。
4、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5、我们为什么不轻松加愉快呢?
6、车祸的前一夜,托马斯和特蕾莎,同村子里的朋友们在一个小酒馆里纵情歌舞。特蕾莎对托马斯诉说,是她造成了他的不幸,放弃一切和她来到乡下。托马斯说,你难道没发现我在这里很幸福?他说他获得了最终的自由和解脱。而特蕾莎也因她爱的人终于化身为童年小屋里的那只野兔,她把它捧在手心,在脸颊摩挲,终于摆脱了所有的恐惧和忧虑,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7、读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看这本书一定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8、小说在人物的安排上还是很有意思的,正好两个轻者两个重者,对于轻重两种生存方式的不断交融以此来激发矛盾,他们不同的方式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结局,即使他们是同种属性的人也会因为际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局。无可否认,这里“轻”与“重”都是自然的生存方式,但是除去只是对立面的关系外,或许它们在人性的层面上还有其他的一些联系。
9、我猜,每个人的必读书单里都有那么几本“如雷贯耳”的书,一直说要读,却一直没有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对我来说就是其中一本。
10、所以时常,我都认为爱情是厚重的,是可以承载生命的重量的。人活着,都是要承载一定重量的,至少得承载我们自身的重力,它让我们能够坚实地踩在这片大地上。
11、「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相爱相杀」
12、喜欢我们就点“赞”“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1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或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从字面上来讲是令人迷惑的,这也许是我一直没能鼓起勇气也好,下定决心也好,去翻开这本书的原因。为什么“轻”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为什么会是轻的?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有这样的领悟?彼时,年少的我自认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慢慢的,我发现,答案似乎一直潜藏在生活的轨迹里,藏在那些不易察觉的生命的“褶皱”里。
14、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15、灵与肉,是爱情的两大代表,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爱情产生之时并不完全靠性冲动,它靠着灵魂与肉体的共同吸引。也许在恋爱初期,肉体还能对爱情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到了后期,则几乎全是灵魂的作用。
16、萨比娜把媚俗视作她一生的敌人,她的各种行为都充满了挑战意味。但她心中唯一曾有的媚俗想法,是像大多数人那样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除此之外,这是一个不能用常理推断的女人。
17、就像我们问自己:人是自己的主人吗?也许我们还会垂死挣扎般虚弱地回答“是”,但是谁能保证在“是”字出口时,说话的人不会泪如雨下呢?
18、四个人身上都带有或轻或重的特质,但也不能忽视书中人物性格的转变。在本书的结尾,特蕾莎已经看到自身的软弱而开始学会释然;而循规蹈矩的弗兰茨在遇到萨比娜之后,竟也轻率地选择了放弃一切,开始新的生活。原本打算与爱情绝缘的托马斯,遇见特蕾莎之后也毅然承担起了责任。他们的重和轻也都是相对而言的。
19、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这本书以六十年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下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对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20、其实,他们很清楚,这座奇特的建筑,总会因为那根唯一的圆柱而彻底垮塌。不过既然小说多次提到“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种没有轮回的世界里,毁灭就是重生。她遇到他,是六次偶然的结果,每一次偶然,都把宿命的一部分写进了结局。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