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国藩名言慎独
1、常常提其朝气为要。——曾国藩
2、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3、苏轼一生充满智慧的20首诗词,不读懂不足以谈人生
4、是日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5、俗话说,“盛不过三代”,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繁盛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而这其中,曾国藩留给后代的四条遗嘱功不可没。
6、有人说他少年天才,有人说他三十岁之前只是一个庸人。
7、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8、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曾国藩
9、英名百战总成空,泪眼看河山,怜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慧业几生磨不尽,痴心说因果,愿来世再为哲弟,亦为纯臣。
10、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11、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曾国藩
12、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13、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14、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15、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16、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18、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19、勤勉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安逸无能的人会被抛弃。
20、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二、曾国藩家训 慎独
1、是故光焰不发,珠玉与瓦砾同观。藻绘未扬,明光与布葛齐价。
2、三个高概率交易案例解析(豆油/橡胶/甲醇)
3、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4、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曾国藩
5、意思是,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首先就要富贵他人。大家都得到发展,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6、《挺经》的第一章“内圣篇”,曾国藩便讲解了自己修身养性的秘诀,他说:“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由此可见,曾国藩之所以能如此优秀和成功,也是因为他经常在这四个方面下苦功夫!我们若能熟记曾国藩的这段话,继而做到知行合也可以至臻至善!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这段话中包含的四句修身箴言的意思!
7、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
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曾国藩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帮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礼记·大学》
10、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1、“慎独”,即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妄取、不苟为、不放纵。在儒家学说中,“慎独”乃是修身的最高境界。宋明理学家最重视的也是人独处时的态度。在曾国藩的日记中随处可以看到他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针对内心深处“一闪念”的某种错误想法或某种不为人所觉察的不道德行为,对自己所进行的反省、自责、鞭笞,甚至辱骂。
12、晚清重臣曾国藩,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那么关于曾国藩读书的名言你又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我整理了曾国藩读书名言,欢迎欣赏。曾国藩读书名言集锦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13、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俗话说:“盛不过三代”。
14、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15、梦泛扁舟镜湖月;身骑瘦马剑关云。
16、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7、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18、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19、那么,他是如何做到“慎独”的呢?
20、办大事者,以选替手为第一要义。
三、曾国藩名言慎独则心安
1、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初八的日记中,曾国藩记下了他和九弟国荃关于“为人之道”的一段讨论:“夜与沅弟论为人之道有四知……四知之目即《论语》末章之‘知命、知礼、知言’,而吾更加以‘知仁’。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道也。立者足以自立也,达者四达不悖,远近信之,人心归之……我欲足以自立,则不可使人无以自立;我欲四达不悖,则不可使人一步不行,此立人达人之义也。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诸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故吾于三知之外,更加‘知仁’。愿与沅弟共勉之。沅弟亦深领此言。”
2、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这是一个令曾国藩悲痛的日子。15年前的今天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了,当天,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他对纪泽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
3、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4、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5、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6、曾国藩强调“主敬”,实际上突出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庄敬日强,安肆日偷”。人要自强、自信、自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庄敬严肃,持这种态度的人,必定会事业有成,生活充实;反之则精神萎靡、缺乏自信、处处傍人,必定是事业无成、生活空虚,即便是身体也不会好。
7、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50条
8、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9、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10、而古代的圣君贤相,也无不以勤劳自勉。
11、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