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格拉底创建了什么哲学
1、后来听到阿那克萨哥拉讲“奴斯”,觉得很高兴。
2、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对话雕塑
3、如一老师展示出刘延球老师预习作业中提出的疑问:
4、“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强调了人的重要,相比于自然派哲学家,开始关注人。但他们的思考止于不同人的不同的现实需要,没有进一步深思其中的共性。路建勋老师发言:“智者将判定正确与否的标准建立在了人的主观意见上,这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谁最善于辩论谁就是正确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使人们玩弄辩论的技巧,而不是探求真相。”
5、我们之前说到,在约公元前450年,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到了一个拐点。此前的早期哲学家属于“宇宙论时期”,关注的是外在于人类自身和意识的“自然”。而到了这一时期,面对对世界本质似乎永无休止的争论,哲学家开始怀疑人类究竟有没有能力认识真理和善,思考的对象转向了人类理性和社会道德。此时兴起的智者派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上均持怀疑主义,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真理和善,人类当然也不可能认识它们。
6、欧:也是在不正义一栏。
7、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
8、面对二人的对立,恩培窦可里斯进行了中和,他认为“没有任何事情会改变”并没有错,但我们也需要相信感官体验,承认大自然的变化。赫拉克利特与帕梅尼德斯观点的差异,是因为他们认为世间万物是由一种基本物质组成。恩培窦可里斯则认为,世间万物不是由一种基本物质组成,而是由土、气、水、火四种元素组成,世间发生的事是这四种元素的分散聚合。
9、柏拉图的对话是苏格拉底从古代生存下来的最全面的叙述之苏格拉底由此开始以其在伦理学和认识论领域的贡献而闻名。现实中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在对话中对苏格拉底的刻画之间的区别仍然存在疑问。
10、苏:再假设一个小孩需要药物,但是又不肯吃,他的父亲欺骗他,使他相信药是好东西并吃了药,从而救了他一命。这一欺骗行为怎么样?
11、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古希腊哲学最重要的三位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想必是对哲学稍有兴趣的朋友都非常熟悉的。他们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巅峰,是几千年西方思想的源泉。小猫哲学课堂将在介绍他们生平和思想的同时搭配原著选读,让我们共同和那个人类还年轻的时代最伟大的灵魂对话,共情人之为人追求真知、真理、至善的初心。
12、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13、欧:那样做当然完全正确。但是我想你是在谈论欺骗或者虐待朋友。
14、西方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爱琴海岸,在那里产生了一批“爱智者”,古代世界最早的哲学家。其中,以古希腊黄金时代的三位大哲学家最具盛名: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5、留言区留下你的脚步吧~
16、我们说过,苏格拉底认识论的目的指向伦理学。他最关心的是人们如何过上善的生活,而他对真理的信念也包括相信可以找到指导人类道德生活的普遍理性原则。智者派举出不同文化中的许多不同习俗,以此证明关于正义和善的观念都是相对的。苏格拉底并不同意,他认为,每个人在具体特征上的差异(如外形、体力、智力等)并不能抹杀人之为人的普遍本质,不同社会道德规则的具体差异也不能否认正义和善的普遍概念。
17、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
18、这个问题,对中国的一些思想家影响也比较大。比如钱穆先生,虽然他不太认同用西方哲学来概括中国的古代思想和学术,但他也认为哲学是研究两类问题,一类问题叫宇宙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类似我们用科学角度来解释这世界是什么。还有一个大的问题,人生是什么?即哲学在很大范围内,是要探讨人生哲学。
19、在《西方哲学史》中,罗素说:他(安纳克西曼德)还认为万物都出自于一个“元质”,“元质生万物,万物湮灭后又复归于它,这是命运使然,万物按时间顺序,他们彼此间因为不正义而互相补偿。”
20、苏:如果他拿走这个敌人的财物或者用策略欺骗他,这些行为怎么样?
二、苏格拉底创立了什么哲学
1、他们创造了哪些核心概念术语?
2、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有一种支配力量,它使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并且是最好的,这个支配力量就是“好”(“善”)。
3、帕梅尼德斯的观点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只承认理性的存在,并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任何真正的变化。
4、如一老师解答:“不要想着一下子走到所谓的真理,知识是死的,知识的历程是智慧。哲学史的目的是重走人类的智慧思考之路,不是一下子抓到所谓的真理。谁又能说现在的知识就是真理?”“我们先共情的走进那时哲学家们的思考,要意识到他们思想的不一般。”
5、在诸多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资料来源当中,色诺芬的著作似乎是最为可靠的。因为色诺芬综合了两个重要的因素于一身:一是他与苏格拉底关系甚笃,二是他通过行动证明了他能够并愿意成为一个历史学家。(Strauss,p.127)色诺芬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著作主要有四部:《回忆苏格拉底》、《家政学》、《会饮》和《苏格拉底的申辩》(后两种与柏拉图的著作同名)。色诺芬的其他著作主要是关于波斯帝国缔造者居鲁士的。可以说苏格拉底和居鲁士构成了色诺芬作品的两极,代表着两种人格典范——哲学家的典范和统治者的典范的对立。在这种对立中,色诺芬刻画了一个深谙政治事物和领袖技艺的政治教育家的苏格拉底形象。
6、苏:那么虚伪怎么样?虚伪应该被放在哪一栏?
7、他们提出了哪些基本问题?
8、最后一位伟大的自然派哲学家是德谟克利特,他认为构成万物的是原子(atmo意为“不可分割的”),即不能再分割的最小单位。原子是永恒不变的,但大自然中原子的数量和形状无穷无尽,不同的原子构成不同的事物。
9、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10、苏格拉底企图将哲学从天上拉到地下,他对形而上学不感兴趣,他真正的兴趣是伦理学。苏格拉底虽然相信神,但和孔夫子一样,他反对人们研究神,认为这是对神的大不敬。讽刺的是,苏格拉底最后被处死其中竟然有一项罪名是亵神。
11、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 的信条直接影响了他的高徒柏拉图, 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 比如说, 柏拉图的学院 (Academia) 在当时以培养大批数学家而闻名. 亚里士多德更是发扬了苏格拉底的说法, 提出了 人活着只有沉思 (contemplation) 才是最有价值的活动.
12、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芝诺
13、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14、③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周老师对待迷恋电脑游戏的小张,以电脑的组成原理出发点让小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硬件产生兴趣,对待淘气聪明的小赵则以幽默打油诗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待语文水平高却略浮躁的小黄,以文言评语帮助他踏实认真对待学习。
15、(人物宝典)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16、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目的论。
17、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头。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九成的学生举手。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学生坚持了?”有六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了同样的问题,通过举手表明坚持下来的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
18、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研究自然本身转到注重研究社会伦理和人。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19、所有的科學目標都是探索真谛,這不多是由每個人確定的。蘇格拉底的貢獻是,他提出哲學或科學思維必須是建立在概念思維的之上。查看原帖>>
20、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三、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
1、苏:好吧,现在假设我们将讨论限定在朋友上面。设想一个将军所带的军队士气低落,组织混乱。假设他告诉士兵们预备队即将到来,欺骗他们接受这一信念,使他们摆脱沮丧,并赢得了胜利。这个欺骗朋友的例子怎么样?
2、所有的科學目標都是探索真谛,這不多是由每個人確定的。蘇格拉底的貢獻是,他提出哲學或科學思維必須是建立在概念思維的之上。
3、周老师总是认真给学生写评语,把它作为教育学生的途径。
4、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出现了另外两个视角,一个是着眼于变的赫拉克利特,另一个是着眼于不变的帕梅尼德斯(巴门尼德)。
5、在道德问题上,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如何,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具备有关的知识。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和什么是恶时,他才能趋善避恶。由此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在他看来,既然知识是后天人们通过教育所获得的,那么以知识为基础的道德也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
6、苏格拉底,这位站在西方哲学起点上的巨人,似乎用自己悲壮的人生预示了哲学的命运。对一切现实的权威毫不畏惧,正是因为心底对真理和至善的敬畏与执着。反思一切的精神或许永远为当代所不容,但用暴力压制思考和表达的结果,只能是使代表真理的声音亘古弥新。
7、苏格拉底借用德菲尔神庙中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扭转了希腊哲学的方向,把希腊哲学从天空拉回人间。他看到以前的自然哲学家在说明世界本原之前,没有首先审观自己的心灵,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找到这些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去规定外部世界。可以说,“认识你自己”的原则不仅拓展了哲学研究领城,而且改变了哲学研究的途径。
8、苏格拉底的这套主张,看到了人类的一个根本特点: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他的任何研究活动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并能给自然以巨大影响,这是哲学研究的新突破。但是,他进一步推论到,整个世界都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按照思想的要求被改造、被设计,却颠倒了物质和思维的关系,走向了唯心主义。
9、想了解哲学肯定要从古希腊开始。古希腊重要的哲学家有很多,苏格拉底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西方文化、西方文明、西方哲学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精神面貌,与苏格拉底有很大关系。
10、安那西梅尼斯提出新的想法,将万物之源归为“气”,气有抽象性,也有变化性(水火土之间的转化)。
11、(人物宝典)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12、米利都学派的安纳克西曼德是否持“世界一元”的观点?
13、欧:我想我们不得不将这一行为放到正义一栏中。
14、正是基于上面的观点,施特劳斯认为现代政治哲学对古代思想的“成功”替换,就整体而言不是进步,而是后退。这尤其表现在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和精神家园的日渐萎缩上。因此,施特劳斯主张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用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来诊治现代性的痼疾。(参见施特劳斯,2008年,第155页)
15、古希腊自然哲学有最早的物理学家,有最早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的化学家,最早的生物学家,最早的原子论研究者德谟克利特等等。后来的自然科学分支,都能够在古希腊自然哲学里找到源头,这就是自然哲学。
16、综上可见,阿里斯托芬意在向哲人宣战,告诫哲人生活方式的不自足性,警告哲人应关注政治事物,关注人类事务,否则将会面临城邦迫害。因此,阿里斯托芬笔下的苏格拉底不应看做是单纯的攻击或控告,同时也应理解为一种提醒和警告。从后来苏格拉底被审判处死的事实可以看出,阿里斯托芬的警告的确有先见之明。这源于阿里斯托芬抓住了政治与哲学、习俗与自然冲突的本质:对自然的哲学研究被认为有“窥探诸神之秘密的傲慢企图”,因而是与城邦的权威意见相冲突的一种理论活动。所以,苏格拉底学园的焚毁不过是苏格拉底遭受政治迫害在阿里斯托芬那里的一次理论预演。而这也是色诺芬、柏拉图极其重视阿里斯托芬喜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17、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本性是恒定的,这个本性总是追求着自己好的生活,即“使灵魂尽可能地善”,也就是追求幸福。人们选择去做的事情,即使是一般意义上的“坏事”,做的人也一定认为是能带来幸福的。比如小偷在行窃的时候,也是希望以此获得幸福,只不过这种对幸福的理解是错误的。这就是一个真知的问题,只有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真正符合人性,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也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18、善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说明事物“为什么”的原因。
19、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
20、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四、苏格拉底的哲学
1、小黄阅后,心服口服,决心踏下心来,坚持勤奋读书。
2、据题干描述所知,考查小学数学课程和中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编排的组织形式。其中,螺旋式排列主要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故本题B正确。
3、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69年出生于雅典,活了70岁,公元前399年被雅典城邦处以极刑而死。我们已经多次提到,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以后,随着希腊战胜古波斯帝国,雅典成为海上霸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和辉煌,古希腊文明在各个领域均走上了巅峰。苏格拉底成长于雅典文明的“黄金时代”,即希波战争至伯罗奔尼撒战争之间。这一时期,在伯里克利治下,雅典民主制得以发展,经济高度繁荣,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科学等诸多领域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孕育了苏格拉底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似乎也非偶然。同样,当他在垂暮之年见证了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失败和衰落,这个城邦似乎也不再能包容他实践哲学的反思,终于以“腐化青年”的罪名将他处死。
4、小黄语文水平高,但有些浮躁,周老师给他写了如下评语:“汝生于书香门第,通达明理,开朗乐观。时有非常之事,亦曾处之泰然,好学善守。然汝时有蹉跎之意,散情谴甚。若不熟读圣贤之书,以致学识浅薄,泯然众人,岂不衰哉,痛哉!”
5、苏格拉底:那么我一定尽最大努力,因为有可能赢个大奖。我给图形下的定义是:立体的边缘。
6、第二个是色诺芬,他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还是一位将军和历史学家。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中承前启后的哲学家
8、苏格拉底与人们讨论的话题涉及方方面面,但主要是道德问题,比如什么是正义、节制、勇敢等等。这正是他做哲学的方式,如黑格尔所说,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他在讨论中谦和有礼、机智幽默,“同任何人谈话,都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己,充分保证并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但却会在循循善诱中尖锐揭露出很多人们既有的或社会流行观念的错误。苏格拉底的谈话正是古希腊哲学精神的完美体现:不以灌输结论为目的,又不盲从任何权威和“主流”,在自由、平等的讨论中践行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9、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
10、其实「哲学」这个概念就是来自于西方。后来我们把中国古代的思想、学术都叫做哲学,实际上中国古代文献里并没有哲学这个概念,哲学就是来自古希腊。
11、(注:本文写于2001年,是我本科大一时候所作,首发于我跟几个同学创办的校园刊物《鹰隼》第1期,这个刊物总共只发了两期就因经济问题关门大吉了。现在网上很多转发未注名原作者。)
12、许多赛跑者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几步。
13、在希腊哲学中,自然哲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宇宙论衰落之后,自然哲学仍然构成了希腊哲学的重要内容,例如在亚里士多德留给我们的著作中,有百分之八十是自然哲学方面的著作。
14、苏格拉底可以说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古代希腊的哲学家都偏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体的研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等,对于人生并不多加注意。苏格拉底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他将哲学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他引用德菲尔阿波罗神庙所镌刻的那句神谕来呼吁世人“认识自己”,旨在希望人们能通过对心灵的思考关怀而追求德行。可以说,苏格拉底把哲学的领域扩展了,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和宗教,乃至社会和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为基督教的欧洲化奠定了人文基础。
15、综上可见,施特劳斯以回头而非前进的理论取向为现代性问题寻找药方的理路,是不彻底的回归之路。由于其思想底色里涌动着的现实关切,使他不可能客观地理解古人,从而也就无法在古人那里找到解决现代性问题的药方。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虽然不能指望用回归的方法解决现代西方文明的危机,但是这种回到源头的哲学努力却为我们提供了反观自身、反思现代政治设计方案的一个对照视角:在这个视角的参照下,我们可以重新估价政治哲学古今之变的意义和限度,可以更清楚地厘清现代性叠进的学理线索,可以对现代方案的诸多“理所当然”保持冷静、克制的态度。这恐怕是我们应该不断回到起点、重新思考古典哲学的根据所在。
16、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
17、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18、早期哲学家=早期科学家≈部分宗教首领•Milesians(米利都学派):Thales泰勒斯;Anaximander阿那克西曼德;Anaximenes阿那克西美尼•Pythagoreans(毕达哥拉斯、毕泰戈拉学派)•Xenophanes克塞诺芬尼•Heraclitus赫拉克利特•Parmenides巴门尼德andtheEleatics爱利亚学派•Empedocles恩培多克勒•Anaxagoras阿那克萨戈拉•TheAtomists(原子论者):Democritus德谟克利特
19、个人以为, 王阳明实际上是在讲epistemology, 所以他才会与朱熹形成驴唇不对马嘴. 从这点上去想, 心学中产生徐光启这样学习欧几里得几何还编写农业技术书籍的人就不足为奇了.
20、苏格拉底:现在轮到你讲了,我已经提供了范例。
五、苏格拉底创建了什么哲学思想
1、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2、古希腊哲学的起源是什么?
3、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4、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
5、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周老师面对出不同问题的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收到了颇好的教育成效。
6、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
7、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起源于水”,因而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相比于神话用超自然的方式去解释自然万物,泰勒斯的话意味着“用理性去思考万物的本质、探索万物的起源”的开始。
8、早期的自然派哲学家,一方面探究万物的构成材料,一方面又探究这些材料运动的力量。他们的思考使人类对自然万物的认识脱离了神话的范畴,从而拥有了理性主义的色彩。同时,他们朝着科学推理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因此成为了科学的先驱。
9、曼诺:美德是获得美好事物的希望和能力。
10、科目二大题技巧/备考不走弯路
11、欢迎大家再次来到小猫的哲学课堂!
12、哲学:离生活最近的猫头鹰
13、古希腊哲学系列讲座第一讲
14、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
15、苏格拉底嚷道:你就是用这样的办法蒙骗我,我们刚才不是说正义、节制等等是美德的组成部分吗?你现在却告诉我:具有一部分美德的表现就是美德,这有什么意思?”
16、这一方法的起点是对一切观点的怀疑。苏格拉底认为,任何未经仔细审视的观念都不值得拥有,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人们头脑中经常存在很多模糊、混乱、空洞的思想,可能来自某种权威或流行观点,也可能只是偶然进入了我们的观念,必须通过问答将它们澄清。问答往往从看似最显而易见的方面开始,最终迫使谈话人得出清晰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自认为确信的、简单的观点中自相矛盾之处往往暴露无遗。
17、“前苏格拉底哲学”释名
18、他们是人类最早进行理性思维的人吗?
19、▎苏格拉底的学术传承:柏拉图、阿里斯托芬与色诺芬
20、苏格拉底的一个最核心, 或者说最基础的命题 (moral theorem) 就是: 知识即美德. (Knowledge is virtue.) 展开来讲, 就是说一个人具有美德归根结底就说他有知识. 反过来说, 一个人没有美德, 去作恶,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没有知识.
1、因为 知识即美德, 所以才有后世西方的道德哲学 (moral philosophy) 和认知论 (epistemology), 也才产生了经济学, 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 早期古典经济学家, 比如斯密, 边沁, 约翰斯图尔特米尔, 马克思等, 也都是道德哲学家的底色. (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伊壁鸠鲁.)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