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颐
1、程颐(1033年9月11日—1107年10月5日),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府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世称伊川调真超绿小免花微延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为程颢之青适自官爱司适效角甲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马国曾书。程颐与其兄程杀提硫开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减好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圆晚介呼严赵室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纸待上重斗雷于至鲜置胞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
2、一天,大家都有空,便一起去游颍州的西湖,持国特意要子侄们同行。行走中,子侄们就打闹开了。于是乎“伊川回视”——想那一视绝对不是“一笑百媚生”,因为糙话立刻就喷薄而出:
3、二程儒学后来由朱熹发扬光大,在明朝成为官学,称为程朱理学。明代徐必达刊行有《二程全书》。清代涂宗瀛校有《二程全书》。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孝鱼《二程集》校本,包括《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共计5万字。
4、 苏东坡画像
5、由于二程的思想十分接近,生活经历大体相同,一般学术史和评价对他们的学术思想亦很少作分别介绍,笔者谨从旧例,将他们同列一传。
6、老师摆起了老师的架子,对尚在幼儿园的小皇帝学生说:
7、“九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君子有九件值得用心思虑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有所得到时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8、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9、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10、程颐《明道先生墓表》:“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侯;无360问答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千四百年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天下慭遗,哲人早世。乡人士大夫相与议曰:道之不明也久矣。先生出,倡圣学以示人,辨异端,辟邪说,开历古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后明,为功大那回考富矣。于是帝师采众议而为之称以表其墓。学者之于道,知所向,革整断弦明跑绝战然后见斯人之为功;知所至,然后李正沉粉见斯名之称情。山可夷,谷可湮,明道之名亘万世而长存。勒石墓旁,以昭后人。元丰乙丑十月戊子书。”
11、追求富裕的生活,是人的正常欲望。假如与义相符合,虽然使自己受委屈也可去追求;如果与义不相合,就要守住贫贱以保持心志。这样做不是以贫贱为乐,而是因为义不可舍弃呀!
12、脾气很坏,也随便举一个例:宰相韩持国(维)二程关系好。他就想延引二程为子侄们的老师,于是亲力亲为,修了一个读书的所在。
13、程颐由是心灰意冷,退居洛阳龙门以南把楼山下(今嵩县程村)。三年后,程颐复职为宣义郎。大观元年病逝。程颐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还有《遗书》、《文集》、《经说》等。
14、程颐以辅养圣德为己任,兢兢业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启发皇上的机会。
15、吾儒从里面做,岂有不见?佛氏只从墙外见了,却不肯入来做,不可谓佛氏无见处。
16、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17、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8、苏东坡在奏状中说:我素疾程颐之奸,未尝假以辞色。
19、程珦为官清廉。在汉州做知州时,州府拥有自己的竹园,历任知州都将竹园的收入作为自己的私财。但程珦却一毫不取,他对家人说,“竹园是公家财产,我岂能中饱私囊?”
20、他说:害也。玩物丧志。
二、程颐程颢
1、正行动着,就见从远处飞来了两只金色的凤凰。两只凤凰飞近了之后,一直在程夫人身边盘旋。过了一会儿,直直的扑向程夫人的怀中。程夫人虽然吓了一跳,但是下意识的将两只金凤牢牢的搂在怀中。程珦见状大笑不已,程夫人一下子被惊醒了。
2、他与程颢的著作,明代后期合编为《二程全书》。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3、“二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理学的重要创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学说,甚至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
4、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用来调侃好友张先在八十岁时迎娶十八岁小妾。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指的是白头发的丈夫,而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被程颐称行为不端。
5、再后来到了哲宗绍圣四年三月,新d上台,旧d被贬,程颐也属旧d中人。哲宗皇帝跟其他大臣说:“程颐妄自尊大,至欲于延和讲说,令太母同听。在经筵多不逊,虽已放归田里,可与编管。”看来,皇帝一直记着程颐在宫中教育自己的事情,所以他就借这个机会把小程监管了起来。
6、他的弟弟程颐,却和他相反,总认为读书没啥意思,经常逃学,到山上、河边玩耍,对读书之事不甚了了。
7、暮春时节,宋哲宗在程颐的陪同下在御花园散步。微风吹过,杨柳依依,尚在青春年少的宋哲宗便随手折下一根柳条玩耍。程颐见状,马上因势利导劝谏,“物亦有情,圣人万万不可伤情。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正是草木生长之时,不可摧折。”程颐进而说,“倘若将仁心推及四海,则是天下大幸!”
8、左谏议大夫孔文仲的上奏更是把二程子的种种言行一一批揭。
9、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立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一同跟从程颢学习的人。
10、对于佛氏之徒无君无父,二程子还举了例子,卷十五:
11、清廉为政遗子孙博文约礼垂青史
12、佛逃父出家,便绝人伦,只为自家独处于山林,人乡里岂容有此物?大率以所贱所轻施于人,此不惟非圣人之心,亦不可为君子之心。释氏自己不为君臣父子夫妇之道,而谓他人不能如是,容人为之而己不为,别做一等人,若以此率人,是绝类也。至如言理性,亦只是为死生,其情本怖死爱生,是利也。
13、程氏兄弟带了几箱子书到凤凰台来,有一天,乘着大日头,搬书到外面的一个土台子上晒。突然,天空打了个响雷,乌云密布,顿时大雨倾盆,要想收书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程颢提笔在纸上挥了一个“一”字,程颐叩头将纸焚化,只见一缕青烟升起,直达上空,把正顶的一朵乌云冲散了,现出了青天。到处都在下雨,唯有晒书的土台子上点滴不落。
14、莫不孝二亲;莫弃本逐末背毁师长。
15、畏四知①为人仁义。远五刑②莫犯刑戮③。
16、二程所说的“异端”,其实就是指的佛、老,尤其对佛教,二程有着坚定的批判。但在二程的观念中也吸收了一些佛教宗派的思想,尽管他们坚定予以否认。卢连章在其专著中为此做出了一定的比较,比如天台宗智顗在《法华玄义》中称:“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与之相类者,《二程集》中有这样的话:“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而智顗此话所言在先,由此也可看出二程对此的继承性。
17、在我看来,侯氏的这种“等贵贱、爱众生”的思想,实在难能可贵!“身教”给孩子的,则是一种长期的悲天悯人的情感和“仁恕宽厚,不异诸庶”的道德发展及完善。难怪程颢后来总结母亲的“身教”之功,说:“颢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恶言骂人,非天性也,教之使然也。”母亲确实在关心他人和淡泊物质方面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18、二公过矣。“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谓杀不辜以私己。武侯以天子之命讨天下之贼,何害?
19、宋诗,程颐、朱熹尊崇《大学》,春为〔初学入德之门〕尊崇《中庸》,奉为〔孔门傅授心法〕,因而大《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经书
20、(《会昌九老图卷》局部,还是可以看到因为读书养成的面貌)
三、程颐程颢的简介
1、是,程颐是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与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
2、公元1093年,一个冬日的午后,一对求真求实的学友来到这里,他们就是游酢和杨时。
3、神奇的是,不久之后程夫人就怀孕了,先后生下了程颢和程颐两子。程颢和程颐长大后,都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后世人对两人十分尊敬,明朝年间有人为他们塑亭,为纪念两人取名“双凤亭”。
4、程颢是程颐的兄长,两人相差一岁,都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5、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6、程颐还相当重视教育,是颇有成就的教育家,曾与兄长程颢一起四处讲学。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圣人,以伦理道德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另外还主张学习需要自我思考。
7、程颐是北宋著名唯心主义理学家。字正叔,号伊川。生于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7年),河南洛阳人。程颐幼有高识,非礼不动。与胞兄程颢受学于当时著名学者周敦颐,同成为北宋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由于他与程颢曾长期于洛学聚徒讲学,因而其学被称为“洛学”。
8、程颐从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和兄长程颢两人拜著名的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师。与程颢一样,程颐也自小就深受家学的熏陶影响,年少时就已胸怀大志,在政治思想上也因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9、此时,一场大雪不约而至,游酢和杨时就静立于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
10、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
11、大理学家程颐、程颢曾名动天下。兄弟二人出生在世代簪缨的清廉之家。其祖父和父亲的思想、官德对“二程”影响很大。
12、“二程”十分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程颐曾说:“天下之治,治家为先,家正则天下治。”因此,在继承祖宗立下的九思立德家训的同时,程颢还将祖上传下来的家训予以细化,写下了他对于后代的要求:“人有小过,以量容之;人有大过,以礼责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崇诗书,习礼仪,训子孙,宽奴仆。”
13、程颢、程颐的父亲程珦,在黄陂做县尉,看中了凤凰台的环境幽静,就把这两个儿子送来读书,程氏兄弟在楼上发奋勤学,白天不下楼,每晚熬到三更。到了大年三十夜晚,俩兄弟还不休息。这时候,进来了一个素衣女子,上前道福。程氏兄弟问她:“你来做么事?”女子含笑道:“奉太阴真君嫦娥仙子之命,特来给两位文曲星君掌灯。”说罢,用手指在粉壁墙上画了一个圆圈,顿时放出光华,清亮无比,照着弟兄俩夜读。附近的人都传:凤凰台,三十夜里出月亮,称为“夜月楼”。
14、(佛学)本是从利心上得来,故学者亦以利心信之。庄生云“不怛化”,意亦如此也。如杨、墨之害,在今世则已无之。如道家之说,其害终小。惟佛学,今则人谈之,弥漫滔天,其害无涯。
15、苏东坡十分气恼,不顾程颐的反对,率领大家进了门。每个人都站在灵柩前面行礼,在离去之前都依照习俗以袖拭目。苏东坡一看司马光的儿子没出来接待客人,问过别人,才知道程颐禁止,说是于古无征。于是苏东坡在全体官员之前说道:“伊川可谓糟糠鄙俚叔孙通。”大家哄堂大笑,程颐满面通红。这句评语极为恰当,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不论程颐或苏东坡自己,对这句挖苦话都是毕生难忘,谁也不愿一生背着这个标签。在苏东坡和二程这一派之间,这粒仇恨的种子算播下了。
16、某家治丧,不用浮屠。在洛,亦有二人家化之,自不用释氏。道场之用锣钹,盖胡人之乐也,今用之死者之侧,是以其乐临死者也。天竺之人重僧,见僧必饭之,因使作乐于前。今乃以之为之死者之前,至如庆祷,亦杂用之,是甚义理?如此事,被他欺瞒千百年,无一人理会也。
17、也许我看上去还不像歹徒,所以未受盘问和登记。进院不远,就走上了向上攀登的路,虽然不是台阶,但也是有一定角度的坡道,步行上山约走一公里,在山半腰的路边看到了一个面积巨大的广场,从这里的石牌坊看,前面应当是二程祠。
18、程颢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中世代为官,儒学气氛浓厚,因此程颢、程颐两兄弟从小就对儒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也是他们两人在日后成为第二次儒学复兴重要人物的原因之一。程颢出生在北宋年间,除了理学之外,他还是一个诗人和教育家。在北宋神宗年间,得势的是王安石,主张变法,但是从小受到传统儒学熏陶的程颢不同意王安石变法的意见,因此不被当时的皇帝神宗重用。政途失意的程颢便潜心研究学问,将自己放空在儒学经典中。
19、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流矢湖。这种鱼叫做箭杆鱼,为了顺口,干脆叫它“杆鱼”了。直至今天,黄陂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习射箭落湖,竹箭变成鱼,先有流矢湖,后有箭杆鱼。”
20、地开绝境,天留斯文。在良好的家风家训熏陶下,程氏后人和弟子中,人才辈出。
四、程颐简介
1、当程颐先生结束冥坐之时,落雪几乎淹没了游酢和杨时的脚踝。
2、可能是天气好的原因,这里的游客较多,这些人边拍照边嬉笑打闹,一片欢快景象。我也不明白他们来这里游玩的目的,换句话说,他们是否了解这座祠堂的主人是怎样的身份,尤其那程颐,他连皇帝都敢教训,并且已经正经到了没有朋友,如果知道这些的话,游客们还敢于此嬉笑吗?
3、程颐和程颢,人们习惯于将他们合称“二程”。
4、两人学说的基础都是理或道,都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并且理先于世间万物出现;认为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都是由天理所定,违反秩序或违背道德都是违逆天理;与此同时,程颢程颐两人还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为善,在后天才有了善恶之分;他们还认为天道与人道应该相统也就是宇宙自然与社会之间相统一。
5、对于自己的贡献,一向谦虚谨慎的程颢曾这样说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6、整个儿缺乏赏识教育,老夫子心理有阴影吧?
7、那个和杨时一起“程门立雪”的游酢问二程子:佛戒杀生之说如何?
8、自此以后,程颢治理的境域内,再也没有发生过勒索焚舟的事件。
9、(看这幅宋代女人面貌的《瑶台步月图》,觉得她们的审美跟现代人特别近。)
10、二程子的这个故事是说,城中失火,兵士抬着僧人去作法灭火,二程子出了一个馊主意:直接把僧人丢到火里,他有法力就可以灭火,养僧千日,用僧一时,正是该他发挥作用的时候。二程子的内心不可谓不叵测也。
11、宋徽宗登极后被赦免,回到洛阳。在流放的十多年中,他完成了《伊川易传》,接纳罗从彦为弟子,讲授《易》学。
12、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3、程颐发愤读书,后来也成了名。他收了很多弟子,在伊川书院书院就叫伊川书院
14、苏东坡参加了太庙的庆典之后,急急忙忙地赶去悼念。司马光不用说是学者的典范,所以沐浴过他的光辉的人都想在哲人亡殁之后表达自己的哀思。
15、程颢程颐:兄弟大儒九思立德
16、证明二程子读书不过硬的,还在于他的逻辑。
17、程伊川一日见秦少游,问:“天若有情,天也为人烦恼。是公之词否?”少游意伊川称赏之,拱手逊谢。伊川云:“上穹尊严,安得易而侮之!”少游惭而退。
18、B解析程颢、程颐是理很就口意名曲是现验汉导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的内容最有可能是理学方面的知识,故选B项。A项是佛教主张;C项是道教主张;D项是王守仁的思想。
19、对于释氏之出家出世,二程子更是不屑,卷十八:
20、程颢出仕之后,奉行家训,将“视民如伤”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悬挂于大堂之上,奉为自己从政的座右铭。所谓“视民如伤”,意为把百姓视为需要小心呵护的伤病之人,由此可见程颢的为政之德。
五、程颐和张载
1、小程提出的另一个过分要求,则是皇帝在宫中的一切,包括吃饭和言行都要随时报告给他,以便让他掌握皇帝的各种举动,这让他在教育皇帝时能有的放矢。按照原来的规定,在夏天暑期内,皇帝可以罢读,就有如现在学校的放暑假。但小程认为这也不行,他两次给皇太后写信,要求改变这个规定,在暑期内也要给皇帝授课。
2、事实上,看程氏一门,早夭的,横死的,也有,电筒只照别人,偏了。
3、就这样,不管水涨水落,程氏兄弟稳坐书台读书。从此这里传说这样一句口语:“十八鲤鱼沿台走,把得凤桥锁住口。”
4、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5、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6、A(解析):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距且握陈群失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7、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8、这一家训为“二程”的远祖,晋朝的程延所确立。
9、穿过祠堂,进入后院继续寻找二程墓。果真,在后面找到了墓园,在这个墓园内,看到了一字排开的四座墓。细看之下,均非二程。在祠的西面似乎还有几座墓,然而用铁栏杆相隔不能穿行,走出祠堂向门口卖饮料小食品的妇女打问,其告诉我从西侧倒塌的墙可以进去,按其所指从破墙内进入里面三座大墓,果真是二程所在。原来正在扩建二程墓园,重修神道,故隔开封闭修建。
10、结果,韩持国一怒之下,“皆逐去之”,一场美好的旅游估计在盛怒和哭哭啼啼中化为齑粉。
11、李中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2、伊川文化研究院院长宋赞斌:
13、一个在最基层的教书先生,一旦被选取做崇政殿说书,做新小皇帝的老师,心理一定会发生一些扭曲吧?
14、后来,有人说,孟夫子与梁惠王谈话时,梁惠王说自己有“好色”、“好货”的毛病。孟子说,只要与民同享,好色、好货均无妨害。而现在在程夫子面前,皇帝连柳条也折不得一根,程夫子是不是也太迂腐了些。
15、东汉时有个典故,某学者曾讥笑神童孔融,“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这个典故也被侯氏用于教育孩子了。小时候的程颢和程颐,兄弟俩一个比一个聪明,也常因别人叫他们神童而骄傲,母亲侯氏就经常告诫他们,神童是最终难成大事的,要想将来有大出息,就得养成好读书、勤读书的习惯。
16、小程的这一系列要求,一条也没能实现,并且让皇太后、皇帝以及宫中的各类工作人员都对他大为反感。而小程在具体授课时,依然不改他的这些规矩。《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三中称:“尝闻上在宫中起行漱水,必避蝼蚁,因请之曰:‘有是乎?’上曰:‘然,诚恐伤之尔。’先生曰:‘愿陛下推此心以及四海,则天下幸甚。’一日,讲罢未退,上忽起,凭槛戏折柳枝。先生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上不悦。”
17、儒家不惧怕死生,不怕鬼神,真正的儒家在死的时候该是怎样的面貌,二程子记录了二人的好友、另一位重要的哲学家邵雍去世的情况,可以作一喜剧性的证言:
18、程子是排佛的,现在来看算是条例清晰的部分。
19、程颐程颢不是程朱理学的开山鼻祖,程颐朱熹才是程朱理学的开山鼻祖。
20、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
1、程颢、程颐来到湖边,一看,竹箭果真不见了。湖里本来是没有鱼儿的,眼前倒出现了一群形似箭杆的鱼儿,悠悠游动,原来,箭都变成了鱼。打这以后,程家兄弟射的箭就百发百中了。
2、程颢书院是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程颢所创办的学堂,创办于公元1065年,程颢出任泽州晋城令的时候。程颢非常重视教育,因此创办了七十二所乡校、数十所社学。程颢书院就坐落于晋城市的古书院社区,是程颢创办的第一所书院,曾因战火而遭到毁坏,现在看到的书院是明清时期在原来的基础上重修的,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有宋一代,虽然医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达,妇产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在系统的理论支持下有了相当成功的实践,但是,婴幼儿的成活率依旧不高,帝皇之家如此,士庶门第亦然。
4、德与善一天天积累,福和禄就会一天天自己到来。
5、伊川(二程子)所戴帽,桶八寸,檐七分四直。(外书卷十二)
6、曾见韩持国说,有一僧,甚有所得,遂招来相见,语甚可爱。一日谒之,其僧出,暂憩其室,见一老行,遂问其徒曰:“为谁?”曰:“乃僧之父,今则师孙也。”因问:“僧如何待之?”曰:“待之甚厚。凡晚参时,必曰此人老也,休来。”以此遂更不见之,父子之分,尚已颠倒矣。
7、它外表古朴、简陋,却记载着这样一段佳话:
8、据史书记载,程颢治下的数年间,几乎没有强盗及斗殴致死者。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就更信赖程颢,每当程颢奉命调离之时,就会出现民众因难以挽留其继续留任,而哭声震野的感人景象。
9、侯氏教育孩子不掩过、重节俭。她常说,“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她生子六人,只有程颢程颐活了下来,自然十分喜爱,然而并不溺爱。程颐刚学会走路时,有一次跌倒了。家人赶紧上前扶抱,恐其惊啼。侯氏却让他自己起来,并说,“你若慢慢走,怎么会跌倒呢?”侯氏在吃饭时,常让“二程”坐在身边,当他们要吃好饭好菜时,便呵斥制止说,“小时候就讲求吃喝,长大会怎么样?”所以,兄弟二人平生于饮食、衣服不挑三拣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10、前面提到的“宋初三先生”,他们复兴儒学的方式,仍然是探讨“文”与“道”的关系,到了二程这里,他们进一步地将此提升为探讨“经”与“道”的关系,这就是二程所说的“经所以载道也”。
11、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失也。······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其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
12、程颢上任以后,立即派人将这伙人的首领捕获归案。经过审理,又抓获五十余人。程颢看他们是为生活所迫,就既往不咎,让他门在河沿分散居住,以当纤夫为业,而且令他们维护沿河的治安秩序。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