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倨后恭
1、他先前那样不可一世,现今却前倨后恭,判若两人。
2、由于这个巧妙的调虎离山计,削弱了敌人大本营的兵力,使他顺利达成了这次进击的任务。
3、倨:傲慢。形容对人态度前后截然不同。
4、另:该书荣获201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一等奖,项目编号139
5、对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不能心慈手软。
6、但没想到回到家以后,家人也都看不起他。妻子不给他缝衣服,嫂子不给他做饭吃,连父母也仿佛不愿意与他说话。而且,嫂子和妻子还在背地里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惯都是打理产业,从事工商贸易,追求获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那些传统行业不做,却去做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是活该嘛。
7、前襟后裾 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8、家里的人,见苏秦这样狼狈地回来,父母懒得同他讲话,妻子只顾织布,看也不看他一眼,他要求嫂子给他弄点吃的,嫂子不但不给,还数落了他一顿。苏秦非常伤心,立志苦读,一定要争口气。他日夜用功,研究兵法,研究各诸侯国的形势,认为说服六国采纳“合纵”的策略以应会秦国是可行的。
9、(近义词):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10、近义词:前慢后恭、前倨后卑
11、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比喻对人的态度改变。
12、他那种前倨后恭的模样,我真看不惯。
13、(近义词):死不改悔、罪大恶极
14、(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15、前倨后恭(qiánjùhòugōng)(解释):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晚认绿欢商露可”《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示例):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语法):来自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出处明·吴承360问答恩《西游记》:“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例句这个售货员刚才对我大声喝斥,现在却热情有礼,~,令我大惑帮同不解,仔细一看,原来是检查工作的领导来了。
16、✦关注这个公号,变成别人眼中博学多才的人✦
17、拆西补东、坐耗山空、十发十中、鼠迹狐踪、锥出囊中、原始察终、烈烈轰轰、以莛撞钟、见惯司空、睡眼惺忪、......
18、出自西汉·刘向编订《战国策·秦策一》: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19、合纵联盟成立后,苏秦便启程返回赵国,以便向赵王汇报。诸侯都派出使者护送,他们的座车、辎重车以及随从人员,组成一条长龙似的队伍,那声音就像帝王出巡一样壮观。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赶快找人为他清除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
20、这则成语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二、前倨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1、受到不速之客惊扰的老鹰呼啸飞腾,一直巡弋在我们营地的上空。
2、拼音:qiánmànhòugōng
3、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
4、(前复后戒)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5、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而钻研它。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缔,找到与国君相合的门道,激动地说:“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
6、他先前那样不可一世,现今却前倨后恭,判若两人。
7、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8、也许是人性的弱点吧!社会上像他那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人还真不少。
9、可这位不速之客没那么好说话,依然在教室里旁若无人,翩翩飞舞。
10、这些不速之客在列车上除了不遵守乘客守则喜欢调皮捣蛋外基本是无害的。
11、(反义词):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12、(qián jù hòu gōng)
13、前倨后卑 倨:傲慢。卑:谦卑,恭顺。先傲慢后恭顺。亦作“前倨后恭”、“后恭前倨”。
14、前街后巷 ( qián jiē hòu xiàng )指各处的街巷。
15、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16、前倨后恭:先前傲慢,后来恭敬。多用来指以貌取人或特别势利的人,对人接物的态度前后不一。倨,傲慢;恭,恭敬。我这里为大家带来了前倨后恭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17、前倨后恭,汉来自语成语,拼音是qiánjùhòugōng,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成语360问答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讨建据间免这稳材垂营装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白话释义《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前倨而后降低了。’”扩展资料:近义词前慢后恭,汉语成语,拼音是qiánmànhòug磁将向够顶次朝热ōng,意思是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成语出处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6章:“知制诰与翰林学互服飞答士,相去几何?此而谓其前慢后恭见利忘义,何深文之甚?”白话释义梁启超《王安石传》第十六章:“知制浩与翰林学士,从生到死相去几何?这就对他的前慢后恭见利忘义,为什么对文章的很?”
18、(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19、对发达国家而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是水到渠成,而对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未期先至的不速之客。
20、前瞻后顾 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同“瞻前顾后”。
三、前倨后恭是什么意思
1、前挽后推 ( qián wǎn hòu tuī )形容前后都有人帮助。
2、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求父亲给他新皮袍和百两黄金,前去秦国游说他的政治主张,没有成功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嫂子连饭都不给他吃。他并没灰心,闭门读书,甚至用锥刺股来提醒自己,后来他成为六国的丞相,回家时嫂子跪地不敢抬头
3、前思后想 往前想想,再退后想想。形容一再考虑。
4、为了不让他碍事,大伙决定用调虎离山计把他支开,好让计画顺利进行。
5、等他追赶一段路段,才警觉这是贼人的调虎离山,急奔返家,桌上宝物果然已失。
6、前倨后恭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7、朱老巩明白过来,是调虎离山计,一时气炸了肺。
8、有一回,他到赵国去游说。他对赵王说:“燕、赵、齐、楚、魏、韩六国的土地合起来,有秦国的五倍大;六国的兵卒加起来有秦国的十倍多。假如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去攻击秦国,秦国必定被击破而听从我们的摆布。否则,秦国必将把咱们各个击败,那咱们六个国家,一个个都得服从它,向它称臣。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击破别人和被别人击破,统治别人和被别人统治,那就大不一样,岂可同日而言呀)?”
9、前倨后恭(qiánjùhòugōng)。
10、(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