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1、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2、牛郎织女: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3、·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4、·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5、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后,女娲用泥捏了人类。后女娲登基了皇位,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祝融迎战。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将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窟窿。
6、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7、“夸父逐日”这个成语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8、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9、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10、兴风作浪: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11、欢天喜地、漫山遍野、丰衣足食、兴国安邦、呼风唤雨、改头换面、改朝换代、粉身碎骨
12、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13、夸父这人吧属于闲得难受,干点什么不好,我们看看这段时间其他神话人物在干嘛?
14、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
15、结草衔环、人神共愤、盘古开天地、杜鹃啼血
16、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17、sānhuángwǔdì
18、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19、天衣无缝,涸辙之鱼,海市蜃楼,太公钓鱼
20、炼石补天: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二、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100个
1、吕洞宾灵机一动,说:“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拿出各自的法宝,踏浪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看好不好?”众仙都齐声说:“好!”铁拐李第一个过来。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往东海一抛,拐杖像一叶扁舟,轻轻浮在海面上,铁拐李往上一跳,稳稳当当落在上面。众位仙家一看,齐声赞道:“好本领!”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里的响鼓也说道:“看我的!”随手也把响鼓扔进了海里,他盘腿坐在鼓上,一副老僧模样。张果老笑咪咪地说:“还是我的招数最高明。”只见他掏出一张纸来,折成一头毛驴,纸驴四蹄落地后,仰天长叫,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向众仙挥挥手,踏浪而去。
2、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3、今日主题: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4、古代神话中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5、中国神话:《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这是中国神话的代表,集中在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的《山海经》“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都出自于西汉刘向及其门人所编辑的《淮南子》中。
6、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7、还有很多成语也是出自于神话故事的,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八仙过海、女娲造人、鹊桥相会、点石成金、鸡犬升天......
8、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9、·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0、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11、远古时期,和创世有关。人类产生初期,渴望英雄,与神有密切联系。
12、仓颉(jié),造字,教人民文化,造出文字,这个贡献太大了!仓颉造字、夜有鬼哭,说文字里隐含天机,鬼神都要哭泣......
13、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14、改革开放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15、·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16、(解释):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17、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18、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19、人民日报:小学生练字标准攻略
20、☞小学必背古诗词分类汇总(9类全),值得收藏!
三、神话传说的成语大全
1、其实呢?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传说,其中也有不少鬼怪的形象。和帅气的鬼怪大叔相比,这些鬼怪形象就有点恐怖啦(大过年的就不放图了,自行脑补)~
2、巫山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3、(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4、(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5、历史故事成语: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讳疾忌医、 卧薪尝胆、杀妻求将、惊弓之鸟、高山流水 神话故事成语:百发百中、半途而废、杯弓蛇影、鞭长莫及、宾至如归、病入膏肓、伯乐识马、不耻下问、出尔反尔、出奇制胜 寓言故事成语:开卷有益、博而不精、百发百中、捕风捉影、必恭必敬、百感交集、兵贵神速、杯弓蛇影、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自量力、不拘一格、不可多得、不堪回首、不可救药、别开生面
6、含近义词的成语:
7、松乔之寿,巫山云雨,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烛邹亡鸟,涸辙之鱼,月里嫦娥,
8、名列前茅、料事如神、博古通今、出类拔萃、誉满天下、学贯中西、博大精深、神机妙算、宽容大度、义正辞严、赤胆忠心、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临危不惧、铁面无私、大义灭亲
9、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郭翰很有礼貌地问:“小姐,您是谁?从哪来?”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
10、古代希伯来神话来源于《圣经·旧约》,本书所选四则故事《世界最初的七天》《亚当与夏娃》《诺亚方舟》《巴别塔》全都取材于《旧约》第一篇《创世记》。
11、产生时间最晚。这一说法是很早就有,但是在古汉语里面没有专门的语用,相反用的是典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段子或者桥段。一直到白话文的大规模推广,成语作为汉字中保存的最好的古代汉语被大量应用,于是就有了成语字典,成语故事。也就是成语的流行是建国后。
12、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13、且说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游来,献出了自己的腿。女娲过意不去,将自己的衣服送与它,从此龟游水不用腿而用鳍了。
14、广寒仙子、牛头马面、金马碧鸡、乔松之寿、瑶池玉液
15、传说炎帝神农氏有个小女儿,名字叫女娃。有一天,女娃独自一个人离开家,来到东海边玩耍,没想到在此溺水身亡。她死后化作一只小鸟,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足爪。这只小鸟心中充满了怨恨,整日整夜地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给她取名叫作“精卫”。精卫不甘心自己的死,她终日不停地在东海上空盘旋、啼叫,她既恨东海夺走了自己的生命,也担心再有其他人在东海里淹死,于是每天不停地从西山衔来一条条小树枝、一粒粒小石头扔进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
16、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17、夸父逐日: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嫦娥奔月: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精卫填海: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18、·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9、景色宜人、美不胜收、赏心悦目、诗情画意、玉宇琼楼、天工巧夺、蔚为壮观、光彩夺目
20、日积月累,变化看得见!
四、写出四个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1、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2、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画龙点睛、广寒仙子、南柯一梦、杜鹃啼血、刻舟求剑
3、(解释):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4、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5、·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夸父追日: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7、白话文:“井底之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8、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9、(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10、神话故事,伏羲fúxī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11、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天衣无缝女娲补天海市蜃楼大禹治水天女散花
12、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13、神话故事的成语:开天辟地 八仙过海 火眼金睛 人神共愤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天女散花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女娲补天
14、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以下是我整理的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你知道哪些呢?
15、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天衣无缝、百鸟朝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火眼金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结草衔环、盘古开天地、杜鹃啼血、叶公好龙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井底之蛙天衣无缝涸辙之鱼女娲补天海市蜃楼补天浴日东兔西乌十日并出
16、春意盎然、阳春三月、春回大地、春山如笑、盛夏酷暑、骄阳似火、烈日当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秋色宜人、秋高气爽、雁过留声、雪兆丰年、寒冬腊月、三九严寒、滴水成冰
17、从三皇五帝到今天,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努力奋斗。
18、(出处)《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9、·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20、金童玉女是道家的成语。道家谓少年修道的的童男童女。汉族民间祭祀中亦以纸糊制的童男童女作此称。按道教的说法,凡神仙所居洞天福地,皆有金童玉女伺侯。道教的玉皇大殿、三清殿等神殿中神像的旁侧,常塑有金童玉女像。金童玉女大量出现在宋元以来的戏曲中,成为神仙戏的重要角色。现今主要是指文艺、体育等领域青年男女演员、运动员等的最佳搭档或组合,包括电视娱乐节目的一对青年男女主持人、影视节目中一对青年男女主角,或某一体育赛事中参加同一比赛项目的一对男女运动员等等。词语(词汇)金童玉女(注音)jīntóngyùnǚ(释义)①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②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出处)唐徐彦伯《幸白鹿观应制》:“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
五、中国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以四字为主,有固定的语法和意思,而且可能有多种意义,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2、伏羲氏,根据河图画了八卦,创造了汉民族的一种文化理论体系,顺带为大韩民国设计了国旗;
3、他用女娲补天般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
4、做事、学习、认真的成语
5、钻木取火百鸟朝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夸父逐日
7、夸父逐日撞断天柱的共工猛志常在的刑天精卫填海铜头铁额的蚩尤伏羲发明八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中国古代神话伏羲的传说劈山救母月下老人的传说杜鹃啼血二月二龙抬头钻木取火的传说东海龙王塌东京龙女拜观音三戏海龙王什刹海的传说周穆王西游神农尝百草湘妃竹的由来生肖的传说
8、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9、不折不扣、百发百中、十全十美、半信半疑、一心一意、人山人海、不明不白
10、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11、(出自):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12、擎天之柱: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13、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14、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15、女娲用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两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女娲补天后,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地定位,普天同庆,人们在天台山迎女娲归朝,女娲也十分欢喜。到天台山后,大家看天下的儿女们生活安然,高兴地吹起了笙箫。
16、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17、望洋兴叹杞人忧天愚公移山滥竽充数郑人买履
18、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门庭若市、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比肩继踵、项背相望、座无虚席、济济一堂、摩肩接踵。
19、故事很凄惨,教训也很深刻:学会游泳吧...
20、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kuāfùzhúrì),释义: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嫦娥奔月(chángébènyuè),释义: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女娲补天(nǚwābǔtiān),释义: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精卫填海(jīngwèitiánhǎi),释义: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愚公移山(yúgōngyíshān),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