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典故
1、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2、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3、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4、(解释)生花:长出花朵。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5、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6、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7、(公孙布被)宋·苏辙:“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宋·陆游:“公孙布被久有味,子敬青毡暖无匹。”成语典故11典源出处
8、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9、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也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大显身手。
10、(像鱼得到水,比喻得到适合发展才能的条件或十分重要的助手。例﹔在这个公司里﹐他感到如鱼得水﹐很能够发挥﹐所以别的公私以高薪来聘请他﹐他也不愿意换职。)
11、(孙弘被)明·陈子龙:“独指孙弘被,仍污庾亮尘。”
12、西汉时期有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和扬雄都是以词赋见长,司马相如是汉景帝时期的人,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辞藻华丽;扬雄是汉成帝时人,作品有《甘泉赋》《河东赋》,主张修政。唐朝文学家韩愈评价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13、大家对成语典故了解多少?下面是我整理的成语典故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14、宋宏又说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君子之行岂能喜新厌旧乎!
15、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成语典故(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成语典故篇1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16、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17、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18、(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19、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20、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二、成语典故20字左右
1、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2、(释义)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3、这位曹髦是魏文帝的孙子,原先被封高贵乡公的爵位,如今做了皇帝,倒想有一番作为。那知,司马氏控制了整个朝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自封天下兵马大都督,处处挟制高贵乡公,篡权的野心日益显露,以至天下无人不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就出自此处。眼见司马昭的专横,曹髦是恨在心里,但又怕司马昭的权势,只好作《潜龙诗》一首,以泄不满。诗曰:
4、后来,“江淹梦笔”这一典故,用来比喻文才卓著,笔力不凡。成语典故篇9唐朝宣宗时,年轻书生卢渥到京城参加考试后,带着一个仆人外出游玩。他俩偶然经过后宫外面的一条小河时,卢渥突然发现小河中有一片漂浮的红叶,叶上隐隐有字,顿时发生了兴趣,马上让仆人把那片红叶捞了上来。
5、(餐脱粟)宋·苏轼:“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6、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7、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8、(十斛秋萤)清·黄景仁:“一片景华宫下土,有深宵,十斛秋萤葬,光照见,香魂荡。”
9、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成语典故篇11“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此典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11、(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12、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13、你可能还喜欢以下几篇文章
14、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15、而竹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纪的东晋。
16、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17、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18、(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19、(提示)指用心专注意力不分散。
20、《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三、成语典故
1、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2、(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蔺相如与廉颇,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社稷,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3、(鸡栖车)宋·苏轼:“坐令鸡栖车,长载朱伯厚。”
4、(任侠刘生)南朝梁·元帝:“任侠有刘生,然诺重西京。”成语典故9典源出处
5、小孟轲见娘生这么大的气,吓坏了,连忙央求说:“娘,我错了!我一定改!”
6、荆轲和秦舞阳二人到了秦国,买通了秦王左右为他们引见,秦王很高兴,就在咸阳宫接见他们。在登上宫殿的台阶时,秦舞阳紧张得发抖,荆轲就把他留在外面。
7、孔子在河边感叹说:“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息地奔流。”这话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
8、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之一。成语典故篇3滔滔不绝
9、可是,事与愿违,人们见了她那种怪模样都避得远远的。后来人们用“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成语典故篇16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10、人们常在成语“草木皆兵”前面加上“风声鹤唳”四个字,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11、(释读)孟于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释义意思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成语典故篇5(人面桃花)
12、(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13、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成语典故篇3开诚布公
14、丽娟听了汉武帝的话,立即让侍者取来黄金一百斤,作为买笑的钱,让汉武帝高兴了一天。
15、(任侠刘生)南朝梁·元帝:“任侠有刘生,然诺重西京。”成语典故篇11典源出处
16、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有: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17、(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8、(成语释义)指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楷模:榜样。
19、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
20、村子里还有一个女子名叫东施,模样长得非常丑陋,她看见后,认为西施那种样子非常好看,于是就模仿着西施,也捂着心口,皱眉蹙额地走在村庄里。
四、成语典故800个
1、东汉南阳人冯良,年三十时,奉命去迎接督邮。他耻于做这工作,在路上毁车杀马,撕破衣帽,逃到犍为去从杜抚求学。妻子去找他,见路旁草中的死马败车和破衣服,认为已为虎狼盗贼所害,就为他发丧。过了十来年,他才学成回乡。见《后汉书周燮传》。后用为藏身匿迹的典故。宋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恭有怀子由弟》诗二首之二:"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2、刘秀听了这话,摇摇头说:“我乐于这样,不感到疲劳。”成语典故篇9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历的禁酒令。
3、江淹少年时,家里很穷,十三岁那年,父亲死了,他靠上山砍柴来供养母亲。但他读书十分刻苦,二十岁时便学有所成,踏上仕途,担任宋孝武帝刘骏第十一子刘子真的授业老师。孝武帝死后,刘宋王朝内部爆发了一场争夺帝位的斗争,结果湘东王刘彧获得了胜利。刘子真被杀,江淹便转投到建平王刘景素门下。
4、破釜沉舟(项羽)
5、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成语的典故篇3后生可畏
6、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成语典故篇4与羊有关的成语典故:歧路亡羊
7、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8、从那天开始,楚庄王振作起来,认真治理国家,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最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成语典故篇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9、(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10、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哪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把它放了吧!”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祭钟吧!”这个故事里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成语典故篇6牛角挂书
11、(隋苑飞萤)宋·刘筠:“梁园休赋雪,隋苑漫飞萤。”
12、(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成语的典故篇7小心翼翼
13、薛蟠在酒席上调戏柳湘莲,遭到柳湘莲的一顿毒打后,觉得没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与手下员工一起外出做生意,请示薛母,母亲没有主意,宝钗认为应该让他去试一试,如果旧病复发也没办法,如果彻底改变同性恋倒也是好事。
14、这头大驴子所以会送命,是因为它虚有其表,没有真本事。贵州小老虎所以能得胜,是因为它在貌似强大的对手面前,既不胆怯,又不莽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5、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6、(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17、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18、典故顾名思义是指经典的故事,一般来源于史书记载的富含哲理的代代相传的小故事。
19、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成语典故篇8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20、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成语典故篇12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五、成语典故是什么意思
1、(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2、揠苗助长的典故和故事
3、(相近词)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4、古代有以《刘生》为题的歌曲,传说刘生是一位任侠豪放,四处周游的侠义的人。后用此典称任侠豪放的人。
5、晋朝时候,朝廷上有个左将军叫王敦,他的长史官是谢辊,他俩常在一块议论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对谢辊说:“刘隗这个人,奸邪作恶,危害国家,我想把这个恶人从君王身边除掉,以此来报效朝廷。你看行吗?”
6、(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7、“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8、(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9、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10、可是,事与愿违,人们见了她那种怪模样都避得远远的。后来人们用“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成语典故篇7“城狐社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11、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12、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3、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4、(出自)《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15、中国的成语大半是具典故性,有内涵的成语也数不胜数。介绍一本《中华成语大全》给你,自己慢慢看、细细读、好好记。
16、(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
17、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18、历史故事: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曹刿论战、晏子使楚、卧薪尝胆、商鞅变法、庞涓与孙膑、屈原投江、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苏武牧羊、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玄武门之变、空城计、安史之乱、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郑和下西洋、虎门销烟
19、姜太公整天钓鱼,家里的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但马氏认为他在说空话骗她,无论如何不相信。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
20、(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