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为什么不好
(1)、「主题」B01| “经”与经典——现代儒学百年之争
(2)、养生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治国上,反过来,治国的方法也同样可以用在养生上。从根本道理上来讲,两者是差不多的。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得了病,常常是因为阴阳失调、气血不通。拿这样的道理来分析国家,社会如果不稳定出了问题,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阴阳失调、气血不通。两极的分化,就是一种阴阳的失调。上下不沟通,就是气血不通。所以,同一个原则既可运用到养生上,也可以运用到治国上。宋代学者范仲淹说过,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也说明治国和养生是相通的。实际上,不仅治国和养生相通,治国和“炒菜”也是相通的。古人称宰相的工作为调和鼎鼐。鼎鼐就是做饭的锅,意思就是宰相治国就如同做菜一样。和西餐不同,中国饮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各色味道给调和起来,做成美味佳肴,而炒菜本身就是一个调和、中和的过程。不但有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杂陈,还要有五色配合。宰相的工作和建筑工人也是相同的,周总理就曾说过“总理就是八级泥瓦匠”。
(3)、萧三匝:你希望儒家与政府之间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比较合适?
(4)、1912年,袁世凯下令“尊崇伦常”,然而知识群体的观念已逐步更新,政令无法统一意识形态而使儒家重返巅峰。数年后,“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响彻全国,“德先生”“赛先生”和“民主共和”成为一种知识潮流。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等人则不赞同“打倒孔家店”对儒家的全盘否定,当然也同意袁世凯的“尊崇伦常”,而对传统儒学报以同情的态度,在中西学融合中谋求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出路。他们在20年代正式形成现代新儒家群体。
(5)、等公车太久没来,你刚叫上滴滴,公车就来了;
(6)、受李耀仙影响(任剑涛认为他是四川的中国思想史研究高峰),任剑涛在大学期间对中国思想史也产生了兴趣。不过他此时并未进入儒家思想领域。
(7)、新儒家发展到今天,经过了三代两传,讨论的问题基本上有连贯性,这就成为了传统。当代儒学的复兴为什么力量比较大呢?因为这三代人存在连续性。
(8)、受辱定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就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就藐视她,如果能藐视它也不能,你就只有受辱了
(9)、计算机没情趣,我有时候下围棋,一定找比我技术差的人下,就是找乐趣。如果被人家杀得痛苦,何必呢?所以会战的真正高手没有情趣,我生气是好不容易搞起来了,被他拦腰砍断,我会生气、会输。做企业也一样,你如果动不动发员工的脾气,甚至对竞争对手深恶痛绝,你的企业是做不大的。
(10)、「主题」B05| 从汉至晚清民初走上神坛,走下神坛
(11)、而且儒家思想的“仁”和“有教无类”让更多人变得接近平等,儒家的发展也为科举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到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儒家也教给了我们“中庸之道”,即坚持自己的道路不偏不倚的走下去。
(12)、很多人会背后议论这些人,说他们靠阿谀奉承,拍领导马屁混上去的。
(13)、而一旦人们掌握了知识,有了思考的目光,始皇的诡计就成为了可笑的伎俩,成为浅薄的笑柄,而失去了其鼓吹与挑唆能力。而始皇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其阿房宫的倒塌也就是必然的了。
(14)、同样的道理,帝王也要做一个讲“道理”的帝王,用“仁政”来治理国家,即所谓“明君”。
(15)、当下,我们既要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防止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特别是伪装过的糟粕,如前阵子有专家提出的所谓"一妻多夫"制等逆历史文化潮流的荒谬言论。
(16)、用西周的礼仪制度约束各层级!在封建帝制时代,这种约束作用,是对皇权的合法保护,尤其是后来董仲舒结合天人感应之后,儒家思想备受青睐,自此成为中国正统思想!
(17)、任剑涛: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一位很有影响,现在却不太提的学术散文家赵鑫珊,当年他写《科学哲学艺术断想》说的就是你说的问题。为什么今天在大学里学科学的人不会去读欧几里得几何(除非是研究科学史),学文史哲、政经法的人却要去读《理想国》呢?
(18)、杜维明:他走出来的这条路,有他的独一性。我和牟先生虽然亲近,但是牟先生基本的观点,比如说从中国传统中开出民主、科学,我都不认可,我认为这根本是在西方启蒙哲学的大框架下所提出的问题,意思是说,如果儒家不开出民主、科学,儒家的现代意义就没有了。他没有问这样一个问题:基督教没有开出民主、科学,天主教绝对是反民主的,为什么它在宗教世界里的影响力还是最大的。另外,你要开出民主和科学,隐含着的问题是以民主、科学为绝对、唯一的价值,但是你对民主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呢?是不是只有选举和多d坐庄算民主?公共理性的扩大算不算民主?
(19)、谈话定律: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一是从来不停下来想想,另一种是从来不想停下来
(20)、未来的企业拼的一定是创新的能力,而创新的能力当中,知识很重要,但文化变得更重要。如果你觉得未来不行,是你的想象力不够,如果你认为未来就这个样子,也是因为你想象力不够。所以MBA该怎么样?企业该怎么样?你今天的选择奠定了未来三十年,未来的三十年很多行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2、你为什么喜欢儒家
(1)、萧三匝:我想问一个比较宏阔的问题,当代中国为什么需要儒学?
(2)、商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两个之间如果不结合,麻烦就大了。这是我的一些看法,所以我希望大家思考未来的企业,一定不是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未来的企业一定是数据时代的个性化、定制化。
(3)、「主题」B07| 大陆新儒学他们关注的是古今问题
(4)、心灵愚昧的人是最好统治的,由于心中无智慧、脑中无思索,因而极易被始皇的花言巧语欺骗引导,成为其工具、其奴仆,而且经常成为其同盟,虽然在表面上他们与皇帝是截然不同的。
(5)、他们能做到那个位置,必是有过人之处,尤其对人性和关系的认识非常深刻。
(6)、1905年,清末局势全面紧张,张之洞、袁世凯、刘坤一等人上书变法,推广学校教育,以儒家经典为考试核心内容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儒学失去了作为“经学”一统天下的制度依托。传统儒学寿终正寝,现代儒学的时间就此开启。阆中清代考棚也很快闲置了。
(7)、而孔子时期人群:尚墨翟崇诡道,因而墨子可平两诸侯争战,战为诡道全套用者;而卑儒者,所以民围斥述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认,且有小儿象陀摆城拦路成孔子师,周游列国求官遭斥遑遑如丧家之犬。
(8)、杜维明:太多了。第一个要转化的就是鲁迅笔下所描写的国民性。鲁迅认为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全部腐化了,这是不对的,主流文化就是孔孟之道,就是讲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现在主流文化应该回来。不过,它要经历一个创造性转化的过程。早在1968年,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讲的是仁和礼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张力,仁是人内在的道德性,礼是外在的规范,内在的道德性需要通过礼来充分体现,所以礼需要具体化,这个具体化过程就是转化过程,这就是所谓知行合一的问题。
(9)、杜维明: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有一个长处,它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就是“觉”,觉悟的意思,要不断提高觉悟。儒家相当宽容,开放而多元,它也非常注重对话。
(10)、到了清朝,满清鞑虏入关,儒家又是带头投降,跑去俯首称臣,帮他们“管理”百姓,人们的骨气和血性被逐渐消磨。
(11)、杜维明:儒家毫无疑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力最广的思想,是对塑造中国人的伦理世界、精神世界最全面、最深入、文化基础最强的传统。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只要是政治、社会各方面风气比较好的华人的社会,儒家的形象都是光辉灿烂的,只要是弄得糟的地方,儒家的形象都是阴暗的,而且儒家会成为戴罪羔羊。
(12)、在如今的时代,儒家思想仍然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孔子文学院也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这一传承千年的璀璨文化。
(13)、关键点:读懂人心 君子与小人 好心也要讲方法 遵从规律内心管理 多视角的看问题
(14)、萧三匝:你把这个世界得救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影响力能不能逐渐扩大上,在一个物质主义的世界,你认为先知先觉者的影响力能扩大到足以变一代之风的程度吗?
(15)、事实上,这种可笑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很久,尤其是明清之后,当国家将绝大部分事务性工作“伦理化”之后,每一个职业官僚,就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而只需要进行伦理道德的评断,就能够完成一切纠纷的解决。
(16)、谁都是你的对手,小有小的对手,中有中的对手,大有大的对手,国家有国家的对手,时代有时代的对手。在竞争过程中,如果你越来越痛苦,对手越来越高兴,这一定是你做错了;如果对手越来越痛苦,你越来越高兴,那就对了。竞争是要思考的,但你如果担心竞争就不要做生意,担心失败就不要做生意。谁能保证你一定不会失败?你要担心死就不要活着。
(17)、在不了解之前,不要预设立场,以能否有助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为准绳。
(18)、萧三匝:不过后来你对牟先生的一些提法也并不是很认可,比如说从儒家传统开出民主、科学的学术路向,比如他有名的“良知坎陷”说。整体上来讲,现在你如何评价包括牟先生在内的台湾新儒家?
(19)、举个例子,比如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具体的行为是,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但是这和其它动物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孔子说最重要的是其中的内在精神,是敬,就是你要敬重父母。这其实是一种提炼,这种提炼后来就形成了儒家经典。这种变化按照西方的发展轨迹,相当于从《旧约》到《新约》。《旧约》记载了很多具体的东西,跟《礼记》很类似,但是《新约》其实是在提炼《旧约》中具体的礼仪行为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从犹太教到基督教是有变化的,犹太教很拘泥于具体的礼仪形式,比如犹太教说不能吃猪肉,基督教就是要整体解释这句话,就是“不要跟猪一样脏的人来往”,所以基督教是吃猪肉的,它不拘泥于那些具体的规矩,把它精神化了、原则化了。
(20)、萧三匝:你把儒家当成重建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但是你也提到德治的问题,儒家在当代中国政治重建中有何可为的地方?
3、不喜欢儒家
(1)、 江阴原本已降,清朝都派了县令。民愿交税而不愿剃发,于是血光之灾大起,阖城百姓,明朝遗官,“咸以先死为幸,而无一顺从者”——此句出自康熙十二年状元韩菼所著《江阴城守纪》,大砍大杀了三天,被屠杀者达17万两千人,未死的老小仅有53人。江阴这小小的城池,抵抗清兵达80多天之久。在嘉定三屠后,当满清统治者“如愿以尝”的将“削发令已行”的旗幡插上城头的时候,满城已是白骨累累,史载:在满清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
(2)、(盛洪,男,西历一九五四年生于北京。一九八三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九八六年和一九九〇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相继获得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现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著有《为什么制度重要》,《治大国若烹小鲜》,《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经济学精神》,《盛洪集》,《分工与交易》,《为万世开太平》,《寻求改革的稳定形式》,《以善致善》,《旧邦新命》,与陈郁合作译校《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等。)
(3)、但是,为什么儒家的治国理念还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呢?
(4)、「文学」B09| 金宇澄夜色中,他坐在镇桥边看船
(5)、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说说:我为什么那么讨厌“文人”?
(6)、说到这,公司、单位里的这号人基本可以横着走了,不把其他人当回事,照样混得风生水起。
(7)、这两种说辞,在儒家的思想基本盘里,明明是“父慈子孝”,“夫义妇听”,讲求权责对等,绝非单向利益输出,以及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榨。
(8)、李斯是秦国的丞相,为始皇帝统一天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9)、“当英法联军攻打苏伊士运河时,英国早已拥有核子武器,但苏联一声恫吓,说要以飞弹轰炸伦敦,英国只好乖乖地收兵。中国再努力十年,也决计赶不上英国在攻打苏伊士运河时的核子成就,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有何用处?还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10)、本文整理自2018年9月12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B03版。撰文:新京报记者罗东;编辑:徐学勤、安安。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11)、张汤对于老朋友的子弟,照顾得特别周到;他去诸公重臣家中问候请安,不避严厉寒酷暑。
(12)、在八股文中坐而论道,其思维定势中保守陈旧,缺乏创新精神,如历史上出现的一些改革或变革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就是这个原因。几千年封建社会,其劳动和生产工具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科技极其落后,效率极其低下等也是这个原因。
(13)、如果按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说法,是因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古圣先贤揭示了一个此后2500年左右人类思想的核心问题,关于人,大写的人,构成了我们思考的一个古典源头。比如,今天已经朗朗上口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欧洲的斯芬克斯之谜。关于人的问题,是人类存在思考的核心问题。
(14)、《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照礼制来讲,各种形式、各种仪式和人的身份是密切相关的。春秋时的大夫季氏用八佾(八人一行,八行)舞,而这种舞蹈只有天子才能用。按照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而身为一个大夫只能用四佾。季氏现在是一个大夫却要行天子之礼,就僭越了。
(15)、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文化流派,为历代儒客信众推崇。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二千余年而不变,经历了孔子后学的传承和发展。
(16)、可惜我国我民不肯吃药,所以长在病中,只有莫奈他何之叹了!
(17)、杜维明:对。如果你说我是哲学家,我觉得是赞美,但是哲学家太狭隘了,我唯一不会放弃的就是思想,但不是空想的思想。我比较接近马克思的观点,哲学不是来反应客观事物的,哲学应该改变这个世界。当然,用改变这个词有些傲慢了,可以说我希望哲学能够有实际的效用。
(18)、说着说着,全部楚军已经渡河上岸,正在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抵挡一阵。要是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19)、儒术。 汉朝前,各学识兴称术,儒家改成儒术。
(20)、到了后来,礼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那些人们之间的不能用礼完全去解决的冲突,甚至还有一些刑事犯罪的问题,所以包括了“分争辨讼,非礼不决”。“春秋决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礼是代表了一种基本的社会秩序,这种社会秩序其实不分礼和法,不分强制性和非强制性,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法必然就是要引入礼所代表的道德价值和文化原则作为自己的原则,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春秋决狱”传递的是这个含义,礼就是法的资源,这两者是不冲突的。所以,近代经常把礼、法对立来谈可能就有问题。
4、谁反对儒家
(1)、“习”是犯错误,“习”是一种想象力,“习”是一种文化,所以教育、学习是两个概念,“育”和“习”是对文化而言的,“教”和“学”是对知识结构来说的,从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未来三十年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MBA也要思考这个问题,所有人类可以写清楚的事情,机器可以比你们做得更好。
(2)、萧三匝:你说过,儒学需要创造性转化,才可以成为21世纪的人文资源,哪些方面需要转化?
(3)、学佛的人常想走清高的路线,但是清高是不能成道业的。所以菩萨要入世,进入烦恼圈子去锻炼自己,才是佛道。
(4)、另外一点,唐先生有跟西方杰出的哲学家之间沟通的经验,牟先生没有,就是完全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发展自己的哲学,他又看不起康德以后的哲学家,所以他就受限制。我特别不接受“良知坎陷”说,我认为良知要扩大,要深化,要全面,不是坎陷的问题。
(5)、当时,牟先生不能进台大,因为台大哲学系都是五四以后的那些自由主义者的舞台,以殷海光为主,牟先生虽然是北大熊十力先生的学生,但他讲儒家,台大绝对不能让他进去。我听他课的时候他在师范大学中文系,所以到现在,在台湾从事儒家哲学研究而极有成就的一大批人是中文系出来的。后来,他到了一个刚刚成立的很小的大学,叫东海大学,他到那里是受徐复观先生的邀请,徐先生在那里做系主任。
(6)、关键点:有理不一定有道 正确地讲理方式 婆媳关系中的管理意义 领导者出现过错怎么办
(7)、可是,尽管秦始皇这么虔诚,腼腆的神仙们还是不肯亲临咸阳一露芳容。负责拉皮条的卢生,一看自己拉不来神仙,就在骗局即将被揭穿前卷着钱逃跑了。临走还把秦始皇大骂了一场,骂他心不诚(原话是“贪于权势”,意思是秦始皇整天忙着处理政务,不适合当神仙)。
(8)、儒家最开始是需要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而发展到最后,儒生变成了只知道读书的“腐儒”,他们变成了“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恪守着古板的教条,不知变通,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9)、当一个人讨厌知识时,他必定是愚昧的。当一个人甚至痛恨知识时,他如是一介平民,他极有可能成为暴徒,他如是帝王,他就必然被其倒塌的阿房宫埋葬。
(10)、萧三匝:你在海外研究儒学几十年,我不知道西方的学界对儒学的认识和兴趣有没有提高?汉学家傅高义先生对我们说,跟你接触以后,他对儒学的理解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1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得知自己被骗后大怒,所以下令抓捕并且审讯方士,并把抓获的460人都处死了。可见秦始皇坑杀的大多都是方士,或许会掺杂几个儒生,也因为他们包庇方士,甚至联合方士欺骗秦始皇才会被处死的。之所以会有秦始皇坑杀儒生的留言传出、也全是后人凭空杜撰的产物罢了。
(12)、“治人者”技巧的无限通用性极致化地排斥任何专业业务的价值,通俗地说,“当官”不需要懂业务,也就是最难的是当官,最简单的也是当官,人情练达即可,活明白最佳。
(13)、第由于礼不是由政府实施,而由民间实施,就确保了规则实施的中立性。礼作为人间秩序,比法有更优越的地方。
(14)、秦始皇勤劳政事之余,还富余了一些体力,于是就去干一些糊涂事:当他年逼两鬓生霜的时候,开始致力于登仙不死。大骗子徐福跟他要了一万斤黄金(当时的钱分两种,黄金是主币,青铜的“秦半两”是辅币。一斤黄金得一万枚“秦半两”),徐福带着几千半熟少年入海寻神药。神药没有找到,徐福和钱却没回来——似乎去了日本。现在日本三重县有徐福的坟墓和墓碑,和歌山县也有坟墓(他实在阔气,连坟墓都有两个)。总之日本人并不讳言徐福,徐福的碗还被当地名人望族世代传藏。日本有一百多处与徐福有关的遗迹和遗物。
(15)、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要尊崇儒家思想的理念,是因为那和皇帝的思想比较吻合,使得儒家思想显著发展。但到了元朝,接受更多的是塞北文化,没有儒家思想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16)、价值定律:当你拥有某一项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东西并不像你原来所想的那样有价值
(17)、来说做衣服吧,汉代织布速度,一匹在一日左右,幅宽0.5米不到,长度10米左右,一匹布大概只能做5件成人上衣,小编手工缝过汉服上衣,扣除正常家务,做一件简单的单层上衣,大约需要3~4天左右。
(18)、心中不应被蓬茅堵住,而应海阔天空,空旷得纤尘不染。道家讲“清虚”,佛家讲空,空到极点,清虚到极点,这时候的智慧自然高远,反应也就灵敏。
(19)、我走访过很多老兵,老兵很有意思,会告诉你要知道哪个位置有冷弹,哪个地方有地雷,你搞清楚,保存自己才能活下来。同样道理,我们也必须学习其它企业失败的经验教训,但是千万不要把MBA给神化了,MBA把你的公司战略各个方面做清晰了,这是一个工具,但你不要以为有了工具你就能成功。
(20)、有人说,民国多大师,可是民国恰好就是乱世。
5、儒家为什么被排斥
(1)、我自己和牟先生研究的路数很不同。牟先生从西洋哲学转过来,他完全认同康德,在康德思想上建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康德的三大批判,他全部翻译成了中文。我完全不是这条路,我走的属于体验的路,比较接近唐君毅先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