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晏殊诗的风格特点
(1)、越娥红泪泣朝云,越梅从此学妖颦。腊月初头、庾岭繁开后,特染妍华赠世人。
(2)、北宋大词人晏殊的作品就意境高远,而且风格迥异,其中有很多的名篇佳作,不仅脍炙人口,同时那份哲理也是呼之欲出,譬如这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写得很有趣,另外那份哲理也很深刻,无非就是要告诉读者,生命很短暂一定要尽时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整首词讲述了许多的大道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从这样的作品,只要能够感悟一那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是会有帮助,这也正是此词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看上去好像写得很普通,其实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
(3)、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4)、到晏殊这儿,他褪去了花间派的脂粉气,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以词集《珠玉词》传世,以其“珠圆玉润的品质”,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5)、露滴彩旌云绕袂,谁信壶中,别有笙歌地。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
(6)、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7)、如果说在词的题材内容的广阔上豪放派大大超出了婉约派,那么在艺术上,应该说两派各有长短。具体说来,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在丰富词的艺术表现方法上,不能不说是一大贡献。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无昂扬之气。
(8)、脸霞轻,眉翠重,欲舞钗钿摇动。人人如意祝炉香,为寿百千长。
(9)、惊鸿去后生离恨,红日长时添酒困,未知心在阿谁边,满眼泪珠言不尽。
(10)、因此当我们面对这些自然规律,就会显得无可奈何。但在晏殊的笔下,即使很多事物都会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但也会有着翩翩归来的旧时相识的燕子。“无可奈何”、“似曾相识”让词人所表达的意思,变得非常广泛且蕴含深刻的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我们无法阻止,但它们消逝的同时一定会有美好事物出现。
(11)、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飏欲来时。小屏闲放画帘垂。
(12)、歌敛黛,舞萦风,迟日象筵中。分行珠翠簇繁红,云髻袅珑璁。
(13)、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1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15)、写富贵,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的渲染。
(16)、晏殊是北宋第一位大量作词的文人,将小令的创作推向成熟。他以《珠玉词》里的136首词作,影响着宋词沿清丽婉约这一方向发展。
(17)、古来诗可以赠答,可词开始时没人用来做赠答之用,晏殊首先用它“赠歌者”,词在初起时,本是“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是交给歌伎酒女演唱的歌词,但现在晏殊写的却不再是交给歌者演唱的歌词,而是赠给歌者的一篇诗歌了,这正是从让歌伎酒女演唱到用于赠答之间的过渡性产物。
(18)、杨柳风前香百步,盘心碎点真珠露。疑是水仙开洞府,妆景趣,红幢绿盖朝天路。
(19)、追往事,惜芳唇,暂时间、留住行云。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到处里、觉尖新。
(20)、出身。晏殊,抚州临川人,其父晏固,据《五朝名臣言行录》记载,为"抚州手力节级",在当地县衙从事文书工作,虽职位不高,但也相当于是现在的公务员,比一般的家庭要好多了,况且晏殊的高祖晏墉,为江西东南晏氏第一世祖,唐懿宗年间己丑科进士及第,任江南西道观察判院。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当时称之为“登龙门”。江南西道,在唐朝属于监察区名称,江南西道治洪州(南昌市),领宣、饶、抚等19州,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观察判院,在唐朝是正五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干部。
2、晏殊词的艺术风格
(1)、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2)、雪藏梅,烟著柳,依约上春时候。初送雁,欲闻莺,绿池波浪生。
(3)、人人尽道黄葵淡,侬家解说黄葵艳。可喜万般宜,不劳朱粉施。
(4)、玉壶清漏起微凉,好秋光。金杯重叠满琼浆,会仙乡。
(5)、晏殊喜欢用“尖新”二字,在《凤衔杯》词中也曾有句云:“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到处里,觉尖新。”“尖新”是出类拔萃之意。下一句“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这个歌者有时偶然学唱当年念奴唱的歌曲,“念奴”者是唐天宝年间最著名的歌者。古人写歌者歌声之美,有《列子·汤问》所载“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所以说“有时高遏行云”是说唱歌的声调之高可以留住天上的行云。下面的“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是说每当这位歌者演唱后,就会得到很多酬赠,就是所谓“缠头”,白居易的《琵琶行》说:“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说那弹琵琶的女子每唱一支曲子,那些听歌看舞的少年就不知要争着送给她多少红绫的缠头。晏殊说那位歌者当年也得到过听众的欣赏,赠给她无数的缠头,而且是最好的丝织品——蜀锦。她觉得这才不辜负她的辛勤。
(6)、榴花一盏浓香满,为寿百千春。岁岁年年,共欢同乐,嘉庆与时新。
(7)、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
(8)、晏殊写细密的相思离情,常常能写出宏大的意境——
(9)、褰油幕,调清乐,四海一家同乐。千官心在玉炉香,圣寿祝天长。
(10)、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11)、这首词的上片起始两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可知晏殊对酒听歌的现状。对酒听歌,是古代文人也是晏殊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只是晏殊从现状,追忆起了去年对酒听歌的情形: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12)、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每一次离别都意味着再见遥遥无期,或者此生再难相见。晏殊一生,多次外放为官,他到过很多地方,也不断品尝离别相思的伤痛。个中滋味,都记录在了《珠玉词》里——
(13)、小槛朱阑回倚,千花浓露香。脆管清弦、欲奏新翻曲,依约林间坐夕阳。
(14)、家道中落之后,晏几道不善钻营,到了晚年甚至生活都成了问题。他混迹于青楼楚馆,与歌妓为伍,但他的心里对这些歌妓充满了同病相怜的同情。他也有一首《浣溪沙》,写的就是妓女们的生活:“家近旗亭酒易酤,花时长得醉工夫,伴人歌笑懒妆梳。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相逢还解有情无。”从表面上看,妓女们的生活热闹无比,但她们都是别人寻欢作乐的工具,并没有人地对她们动真情。一旦她们年老色衰,等待她们的只能是“借与青楼忍泪听”的悲惨结局。
(15)、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16)、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17)、绿杨芳草就如相思般一路蔓延,蔓延到离别的长亭,蔓延到离人远去的那条路。于是,一种怨悔之情呼之欲出,怨悔曾经年少无知,把离别看得太轻太易。只有无数次听过五更的钟声、看过三月的细雨之后,才明白当初的离别有多重、现在的相思有多难。这首词多用对偶,清丽工整,富有画意。
(18)、相比父亲,晏几道的词情真意切,凄婉得多。他善于将感情寄蕴在意境之中,虽然同样是借景抒情,但于父亲的风格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首《临江仙》采取的是一种倒叙的风格,从最初相见到后来的分别,以楼台高锁、帘幕低垂的清凉景象,让读者仿佛又见到了当年欢歌宴舞的盛况,用落花、微雨来烘托人物的孤寂,用双飞燕来暗示怀念的情郎,所以极美,也极凄凉。
(19)、琼脸丽人青步障,风牵一袖低相向。应有锦鳞闲倚傍,秋水上,时时绿柄轻摇扬。
(20)、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
3、晏殊的词风格特点是什么
(1)、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的闺思,晏殊用秋风吹落梧桐叶和紫薇凋零来营造一种淡淡的哀愁,这位少女喝了两杯淡酒,正在熟睡,也许她在梦中,见到了自己的情郎,正用春梦抚平自己的相思。这种感情是纯真的少女的闺思,淡到不仔细读都体会不出来。
(2)、神仙雅会,会此日,象蓬瀛。管弦清,旋翻红袖学飞琼。光阴无暂住,欢醉有
(3)、其中一个故事也就是他14随时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14岁的晏殊被地方官以“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不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考试。事情也十分凑巧,科考题目居然是他以前做过的。这样他就顺利高中了,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复试的时候,把情况如实告诉了皇帝,并且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目。皇帝与大臣商议后,出了一道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答卷非常优秀,又得到了皇帝的褒奖。
(4)、《珠玉词》里,有很多词句对仗工整,语意精妙,比如:
(5)、昨天夜里秋风凋零了碧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那远伸向天涯之路。想要给他寄上一封书信以诉相思,山川连绵不断,水面阔大漫无边际,却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
(6)、时光只知道每时每刻催人变老,却并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你看那长亭送别时,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
(7)、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8)、弱袂萦春,修蛾写怨,秦筝宝柱频移雁。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
(9)、晏几道的争辩,让蒲传正无话可说。但如果联系《玉楼春》全篇,尤其是结尾"相思无尽处"一句,似乎蒲传正的理解更为恰当。
(10)、晏殊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愁”这个字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次数很多,有“闲愁闲闷日偏长”、“酒醒人散得愁多”等许多佳句。但是这种愁只是富贵闲愁,是一种带着优越感的“愁”,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精神上的空虚和政治上的无所做为带来的颓废。
(11)、忆得往年同伴,沈吟无限情。恼乱东风、莫便吹零落,惜取芳菲眼下明。
(1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便是晏殊最为经典的词作之一。这首词虽然通篇看起来,是在描写伤春惜时,实则是通过伤春惜时,来感慨抒怀之情,又暗寓怀人之意。全词语言清丽自然,通俗易懂,却又蕴含着启人神智的哲理,读起来有非常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便来一起看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吧!
(13)、小桃花与早梅花,尽是芳妍品格。未上东风先拆,分付春消息。
(14)、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15)、菊花残,梨叶堕,可惜良辰虚过。新酒熟,绮筵开,不辞红玉杯。
(16)、而晏殊正是有这样安逸的大环境,才孕育了自己具有“富贵气象”的小环境。晏殊虽处事圆润,但为人诚实厚道,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俭朴,又乐于奖掖人才,结交名士。@蜻蜓漫语 觉得,晏殊的人生是成功的,既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又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晏殊是有“小资”情调的,闲暇之余,他喜欢喝点小酒,吟点小诗,感叹一下人生,是一种富贵闲愁。晏殊的词中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浣溪沙》。
(17)、红衫侍女频倾酒,龟鹤仙人来献寿。欢声喜气逐时新,青鬓玉颜长似旧。
(18)、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9)、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20)、综上,这首《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4、晏殊的词风格论文
(1)、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2)、春衫:春天所穿的衣服。此处指年少时穿的衣服,唐代张籍《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3)、帝城春暖,御柳暗遮空苑。海燕双双,拂飏帘栊。女伴相携、共绕林间路,折
(4)、碧水悠悠,天际渺渺。人这一生,不可能一直都是青春年少。所以不要吝惜开怀醉饮放声大笑。要知道,人间万事万物是没有终了的。
(5)、可见,晏殊的出身,还是比较好的,同时家中又几代文人,具备一定的文学氛围。好的出身意味着眼界开阔,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6)、斜阳下独自倚在西楼上,远山正对着帘钩。如桃花般的人不知道去哪里了,只有碧绿的江水依旧在向东流去。
(7)、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8)、须知一盏花前酒,占得韶光。莫话匆忙,梦里浮生足断肠。
(9)、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10)、“若有知音见采”,她说假如是有一个知音的人能够理解我,“见采”是被他知用的意思,中国古人所谓的“知音”并不只局限于音乐方面的知音,广意的是指“知己”,是一个真正欣赏、了解你的人,是一个能在别人的误解中认识你优点的人。如果我被这个知音者选择、采纳,那么,我将唱尽高雅美好的《阳春白雪》的曲子,把自己一切最美好的都奉献给他。
(11)、小鸭飞来稠闹处,三三两两能言语。饮散短亭人欲去,留不住,黄昏更下萧萧雨。
(12)、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13)、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窗户。
(14)、诗人的穷与达,大半取决于他们的性格,并没有什么“文章憎命达”“才命两相妨”的必然性。……晏殊虽出身平民,却凭着自己幼而好学、聪慧过人的真才实学得到了开明君主的知遇;又凭着他思力超群、明谋善断的将相之才而得以在朝中立足荣迁。应当看到,他圆融、平静的风度与他富贵显达的身世,正是他这样一位理性词人同株异干的两种成就。
(15)、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16)、出身。晏殊,抚州临川人,其父晏固,据《五朝名臣言行录》记载,为"抚州手力节级",在当地县衙从事文书工作,虽职位不高,但也相当于是现在的公务员,比一般的家庭要好多了,况且晏殊的高祖晏墉,为江西东南晏氏第一世祖,唐懿宗年间己丑科进士及第,任江南西道观察判院。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当时称之为“登龙门”。江南西道,在唐朝属于监察区名称,江南西道治洪州(南昌市),领宣、饶、抚等19州,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观察判院,在唐朝是正五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干部。
(17)、柳条花颣恼青春,更那堪、飞絮纷纷。一曲细丝清脆倚朱唇,斟绿酒、掩红巾。
(18)、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19)、环境。晏殊的年代真的是宋朝最好的年代,而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对待文人最好的年代。宋朝自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文官治国的方针。自此,文人在宋朝就逐渐兴盛,且宋朝不兴文字狱,文人们可以各抒己见,高谈阔论。在宋仁宗时期,其“仁治”更是弘扬到了最大。而仁宗对晏殊亦师亦友,极其信任。宋朝当时的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相对文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才诞生了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文学高峰-宋词。
(20)、晏殊的作品喜欢用春来秋去的燕子来烘托意象,无论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还是“日高深院静无人 穿帘海燕双飞去”,再或者“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都反映了他“要走的全然要走,生命总在消逝中虚无”的人生观,是他对时光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5、晏殊的代表词作
(1)、渔家傲:又名渔歌子、渔父词,至晏殊此词为正体,词牌名“渔家傲”源于这首词。
(2)、组绣呈纤巧,歌舞夸妍妙。玉酒频倾,朱弦翠管,移宫易调。献金杯重叠祝长
(3)、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4)、中国文学传统素有“诗穷而后工”之说,是说生活上所遭遇的挫伤忧患,常可以使诗人词人受到感发刺激,因而写出深挚动人的诗篇。
(5)、“雕鞍好为莺花住。占取东城南陌路。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木兰花》在生活困顿之际,晏几道也回忆起少年时的美好生活,这更增添了他对现状的悲愤。这时他的作品,凄婉低徊,感情哀伤浓郁,艺术境界远远超过了父亲。《鹧鸪天》就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在这首作品中,晏几道通过运用场景和时间的对照,烘托出了一种凄迷的心绪,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写到词中,写尽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是一首成就很高的抒情词。借用的工具不同晏家父子都是即景抒情的高手,都善于抓住鲜明生动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形神兼备的意境,从而给人美的享受。但是父子二人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晏殊的词下笔自然,语言精练,不着浓艳色彩,也没有雕琢的痕迹。比如他的《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6)、可以说,正是因了苏轼的大胆革新,才使词脱离了音乐的羽翼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7)、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炉烟起,断肠声里,敛尽双蛾翠。
(8)、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9)、而晏几道不愿别人说父亲"作妇人语",所以用白居易的诗来争辩,说"年少"是指"青春",与女子无关。
(10)、阆苑神仙平地见,碧海架蓬瀛。洞门相向,倚金铺微明。处处天花撩乱,飘
(11)、秦少游自会稽入京------(东坡)又问别作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十三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秦问先生近著,坡云:“亦有一词,说楼上事。”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在座云:“三句说尽张建树封燕子楼一段事,奇哉!”(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引)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苏轼与秦观,亦可推及豪放婉约两派在创作上的不同特色。
(12)、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13)、静对西风脉脉,金蕊绽、粉红如滴。向兰堂、莫厌重深,免清夜、微寒渐逼。
(14)、美人才子传芳信,明月清风伤别恨。未知何处有知音。长为此情言不尽。
(15)、首先,《珠玉词》的气质,自有一番"富贵气象"——
(16)、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的伤感。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1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18)、环境。晏殊的年代真的是宋朝最好的年代,而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对待文人最好的年代。宋朝自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文官治国的方针。自此,文人在宋朝就逐渐兴盛,且宋朝不兴文字狱,文人们可以各抒己见,高谈阔论。在宋仁宗时期,其“仁治”更是弘扬到了最大。而仁宗对晏殊亦师亦友,极其信任。宋朝当时的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相对文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才诞生了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文学高峰-宋词。
(19)、蒋勋称晏殊为“北宋词感悟的起点”,尽管荣华富贵一生,没有悲慨奋发的内容,也没有激言烈响的气势,写的是对自然景色节物的敏锐而纤细的感受,可这多情善感的诗心,同样令人心动,令人回味无穷——
(20)、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
(2)、凭朱槛,把金卮,对芳丛、惆怅多时。何况旧欢新恨阻心期,空满眼、是相思。
(3)、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4)、缓一缓罗衣上的带子,蕙香即将燃尽,残香萦绕,路途遥远比天还要长。垂柳只知道招惹春风,它什么时候能把那行人留住啊。
(5)、今朝祝寿,祝寿数,比松椿。斟美酒,至心如对月中人。一声檀板动,一炷蕙
(6)、晏殊直上青云,做过枢密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的人就以此认为像晏殊这样的人能写出好词吗?或以为他的词是“富贵显达之人的无病呻吟”。在晏殊的词中确实很难找到他人词中常见的牢骚感慨,抑郁悲愤,他的词集叫《珠玉词》,他的词表现得像玉一样的温润,珠一样的圆洁,没有激言烈响,而且无需挫伤忧患的刺激,他所流露和抒写的乃是他珠圆玉润的诗人的本质。
(7)、但是在晏殊的词集中有一首例外,那便是他的一首《山亭柳》,表现出了与他别的词不同的风格。
(8)、人生乐事知多少,且酌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萧娘舞袖回。
(9)、金鸭香炉起瑞烟,呈妙舞开筵。阳春一曲动朱弦,斟美酒、泛觥船。
(10)、彩笺长,锦书细,谁信道、两情难寄。可惜良辰好景欢娱地,只恁地、空憔悴。
(11)、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莲菂。
(12)、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
(13)、柳永(约987一一约1054)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今名,字耆卿:因排行第又称柳著名词人,作品在当时广泛流传于民间。著有《乐章集)等。
(14)、文字是有力量的,它可以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如鲁迅笔下讽刺尖锐犀利的文字,无一不是刺向麻木的看热闹的国民。它也可以是情绪宣泄的出口,天下无数文人墨客或无聊或悲愤的情感,真真假假以文字的形式流出。
(1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6)、芙蓉花发去年枝,双燕欲归飞。兰堂风软,金炉香暖,新曲动帘帷。
(17)、晏殊当时在这个筵席前,可能看到了这个老大伤悲、不得其所的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方的境遇的悲伤。而晏殊所托喻的是歌女,如就歌女而言,还有更深一层的悲哀,那就是歌女是“卖笑”的,是要以笑语欢歌博取人家的欢喜、人家的报酬,所以,内心即使有悲歌,眼中有泪水,也要“重掩罗巾”,不能让人看到。“重掩”,是屡次流泪,屡次擦干。屡次悲哀,而又屡次不能让人看到悲哀,强作笑颜,这是一种极为深重的悲哀。
(18)、昨日探春消息,湖上绿波平。无奈绕堤芳草,还向旧痕生。
(19)、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恼人天气又春阴。
(20)、玉不经过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晏殊对《珠玉词》的雕琢,一是追求内在精神气质,一是追求外在语言风格。
(1)、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2)、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蛾回舞袖。此时红粉感恩人,拜向月宫千岁寿。
(3)、这首词的激昂慷慨在他的词的风格和规律中是一种变调,作为一位理性的词人,他不应该写出像这首词中这样激动的感情,可晏殊毕竟是理性的词人,就在于他把这种激动的感情加了遮掩,借题发挥,利用这个题目加在了别人的身上。即便是在不得不暴露自己心灵上的伤痕的时候,他也不愿意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别人面前,而是将自己推远一步。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