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明借东风一一
1、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2、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比喻、拟人)
3、孔明的计策————神机妙算
4、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
5、古时天文学,分星象为二十八星宿,其中箕、壁、翼、轸为好风之星宿,而以月亮运行至星宿位置来判别。
6、翼:为南方朱雀七宿之有二十二星,十一星属于巨蟹星座,三星属狮子星座,另外八星不明,其星明亮。
7、之后周瑜与诸葛亮一起定下了火攻赤壁的计策,但是当时是冬天连着几天刮的都是西北风,这样火烧赤壁的计划就不能实施,火攻不仅仅不会烧到曹军,只能是伤到自己,周瑜心急之下,病倒了。诸葛亮前去为周瑜看病,开出了药方“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8、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了
9、再者,按阳时利客的原则,丁丑时为阳时,先动者有利,所以周瑜首先发起进攻,借助东南风,采取火攻,终于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
10、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11、不过《三国演义》本属小说,此段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一事,后世有两种看法:一方认为是书中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
12、正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战机打败了曹军,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宽广,与演义描写不同。
13、“哦?”孔明一愣,“都督的身体很好啊,怎么突然间患病了?哎什么病啊?”
14、此外,孔明家住赤壁不远,对当地风云也了如指掌。因此,他能准确无误地预报出这一天天气的变化。东南风起是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出的结论。那么,诸葛亮拨兵驻坛用意又何在呢?赤壁之战大破曹军之后,刘备派诸葛亮与孙权争要荆州,诸葛亮就提出:“若非我借东南风,周郎安能展半筹之功?”这也就解释了诸葛亮故弄玄虚的目的了,孔明就是要贪天之功,假借东风,成为日后取得荆州的借口。诸葛亮另一个目的就是要通过驻坛施法的机会摆脱周瑜的控制,迅速回到自己军中,调兵遣将,与周瑜争夺曹操失地。
15、周都督一听说,孔明先生有药房可以治自己的病,他赶忙一拱手,“愿先生赐教。”
16、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17、孔明拜诸葛亮————自拜自
18、吴军的统帅周瑜和蜀军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硏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先用反间计,诱使曹操杀死了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得力将领蔡瑁、张允。接着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19、诸葛亮吊孝——假的
20、“唉~~先生,不幸啊,周都督病了。”
二、孔明借东风一一歇后语意思
1、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2、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3、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战船上横槊赋诗、踌躇满志。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提备矣!”
4、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
5、鲁肃问孔明,“先生,您还要些什么呀?”
6、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7、孔明夸诸葛——自夸
8、《三国志·周瑜传》中说:“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这就说明当时是风借火势、火借风威,将曹军杀败。
9、为什么在数百年后的唐代杜牧的著名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也只是强调了东风给孙刘联军带来的有利客观条件,并没有提及诸葛亮;北宋苏东坡著名的《赤壁怀古》中,将赤壁之战的功劳都划在了周瑜名下,与诸葛亮没有丝毫关系;而到了元代集民间三国故事之大全的名作《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终于出现。与此同时,另一种流传于元代的戏曲表演形式元曲风靡华夏,元曲中也出现了“诸葛亮借东风”的剧目。
10、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11、跟诸葛亮学的本事————能掐会算
12、一阴一阳之谓道;乐天知命故不忧。体易道探索天地,察气机象合万物。
13、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14、第一天甲子日无风,第二天乙丑日,从丙子时末开始有风,到丁丑时即二十一日凌晨一点以后东南风大起。
15、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火烧赤壁。
16、孔明给周瑜看勃—自有妙方;对症下药————
17、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18、孔明背过身去~唰唰~写了两行字把这纸叠好了就交给了周瑜。都督接过来他展开这么一看~~~~这药方儿开的干净利索漂亮,只写了十六个字。写的什么呀?
19、这时周瑜都督传令让鲁肃,派五百精壮士卒,到南屏山,建坛。
20、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战机打败了曹军,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宽广,与演义描写不同。
三、孔明借东风一一巧用天时的故事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此时诸葛亮发话了,说到要破曹操必须用火攻,现在只欠东风,可见这三个人都同时想到了这一点,过了没多久诸葛亮就设坛做法,没想到一会风向就变了,直接替周瑜迎来了东风,江面上瞬间刮起了东南大风,周瑜火速派出黄盖带领一支队伍直奔曹操主营,其实他们是假装去投降,然后趁机行事。
3、拜风台又称武侯宫。在赤壁遗址的南屏山顶,为纪念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在此“设祭坛、借东风、相助周郎”而建的,传说是诸葛亮祭东风的七星坛遗迹。现存建筑系1935年重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哦,如此说来都督~您应该~~用点儿~凉~药,以解其病。”
5、而为何曹操没有防范呢,因为在当时的季节和气候条件看来,常规的情况,是吹西北风的,当然如果利用火攻,烧的肯定是周瑜自己,怎么可能是曹操呢.但是与大意失荆州一样,曹操还是大意失赤壁,没有全方位考虑一个问题,自己没有手机,无法知道最新的天气预报,当然自己也不熟悉长江水域的天气变化,按经验来推算是没有大问题。
6、易学中“十二辟卦”之说渊源很远,据悉在干宝注所引文字中,即有十二辟卦之说。也就是说,它与周易应属“同龄人”。而真正形成一套理论,是通过华夏上古先人整理留传下来的,亦称为“十二消息卦”。简单的介绍是:
7、为了验证一下建安十三年(戊子)、冬十一月(甲子)二十一日(乙丑)、丁丑时,赤壁一带到底天气如何,我们不妨再用直接源于《周易》的纳甲筮法测一测。
8、古人评价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写历史是“七分实三分虚”,即七分是事实,三分是虚构。火烧战船的时间写得如此具体详尽,而且与实际天气气象相符合,因此,我认为,单就时间和天气气象这一点上,罗贯中肯定是经过考证,言之有据的,并非凭空杜撰。至于诸葛亮借东风的细节描写,读者认为是虚构或是写实,那只好悉听尊便了。
9、QQ:41912867
10、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到近夜,天色睛明,微风不动。
11、“东南风,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12、按冬十一月二十一日乙丑,已在冬至节以后,符头为甲子,属冬至上元,应用阳遁一局来测算。丁丑时属甲戌旬,天芮星为值符,死门为值使。到丁丑时,值符天芮星运转到七宫,值使死门运转到三宫;天辅星到九宫,天英星到二宫;八将盘上白虎落三宫。
13、凡“消”“息”之卦共十二卦,称为“十二辟卦”。主一年之十二个月。对应如下:
14、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
15、第四第五数位为朱雀投江,水火不容,烈火烫伤之兆。
16、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17、《三国演义》曾写道: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分付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
18、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19、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生不如死
20、“哎,子敬,事有一万,万里有一呀。万一借不来呢~~不要让都督责怪于我。”
四、孔明借东风一一歇后语下一句
1、实际上诸葛亮自己并不会“借”风,但他通晓天文地理,通过勘察地态和生物的变化,早已经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东南风,因此自己到七星坛上装模作样地比划了几下。到了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当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2、查万年历,建安十三年为公元208年,年干支为戊子,冬十一月为甲子月,二十日为甲子日,二十一日为乙丑日,二十二日为丙寅日。
3、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4、复卦一阳息阴建子十一月
5、一千八百一十年前的今天——公元208年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正是冬至,诸葛亮正是在这一天为周郎“借来了东南风”。
6、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7、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
8、但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并且他常年居住在距长江不远的南阳,有能力预测长江中游一带的天气变化。所以东风并不是诸葛亮借来的,他只是准确预测了天气情况而已。因此孔明借东风的歇后语是巧用天时。
9、这坛下边儿还有二十四个人呢,手里边儿各持着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哇。
10、这样,船身就变得非常稳定了,而且他们还在船与船之间铺设了木板。这样也方便活动,曹操认为这也是个渡江的好办法,但是这样一来目标就会暴露的非常大,而且需要谨防刘备火攻,当然曹操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曹操认为,凡是用火攻必须借助风向的配合,所以就没有在意,周瑜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由于气候不适宜火攻,也是非常懊恼。
11、孔明借箭————满载而归
12、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曹操率军进攻荆州后,荆州牧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投降。刘备向南撤退,在当阳长坂地区被曹军精锐的虎豹骑打得大败。此时东吴使者鲁肃来到当阳,与刘备商议共同对抗曹操。为尽快达成联合,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拜会孙权。
1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也让周瑜发起愁来,这时,诸葛亮提议:“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诸葛亮与周瑜约定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时,凭天借到东风,果然在约定的时间,东风起,孔明用计让老将黄盖假作投降,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就是《三国演义》对孔明借东风的描写,那么又该如何解开“借风”之谜呢?
14、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
15、十一月甲子小.初一癸丑十四丙寅大雪
16、这时旁边儿站着的鲁肃先生才明白,哦~~~敢情都督这病不是真病啊,孔明先生来看病也是装模作样。二位刚才谈的那通儿病理病源呐~~~都不是那么码事儿。敢情所谈的都是军机大事。
17、“啊,咱们立~刻~起身。”
18、析论曹军屯兵西北,吴军兵居东南,谓东南与西北对峙之势,若乘借东风起势火攻铁锁连舟尚能之妙矣。
19、周瑜一看孔明先生这十六个字的药方~~他是又惊又喜呀。所惊者,是惊佩孔明先生的神机妙算,一下子,就猜中了自己的病源呐。所喜的呢,他既然能开出这样的药方儿来,说明啊~~他就有助~我~之策。
20、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
五、孔明借东风一一歇后语,谐音
1、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2、五月戊午小.初一丙辰.2号八日癸亥芒种
3、(观点一)诸葛亮被《三国演义》神化了,借东风的事情根本不存在,属于艺术虚构的。
4、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孔明伪言自己会医病,写了一张“病源”给周瑜,“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一看,病体豁然而愈。孔明自言能把东风借来。请周瑜为他在南屏山筑台祭风。至甲子日,东风果然大作。周瑜原已派将士埋伏山后,单等东风一起,就将孔明杀死。可是孔明见东风一起,却悄悄地逃到江边,那里早有大将赵子龙奉命备好船只,迎候孔明回转夏口。孔明借东风一一巧用天时。
5、主要内容: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诸葛亮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
6、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7、曹操一方面想做仁君,另一方面却又连小臣刘馥都容忍不了,在横槊赋诗时倚酒将他刺死。(仅因直言诗句不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如此类推,曹操还能听得进程昱、二荀的逆耳忠言吗?幸好三位谋士先知先觉,提前疏远了曹操,不然早已死无葬身之地。再类推,曹操一旦当了皇帝会怎么样呢?所以他的劝降战略不过是“王莽谦恭未篡时”。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