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兰昆德拉不朽名句
(1)、此刻,世界开始失去其透明度,开始变得昏暗,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它向未知飞奔而去;人,被世界抛弃之后,则龟缩进他的自我,耽于怀旧、梦幻、反叛,让自己内心的声音淹没而听不见任何外界的声音。但是,那发自内心的呼声对歌德却像一种不可忍受的噪声。
(2)、但又零碎的寻求感性的自我矛盾,并愿意把这一点展示出来
(3)、我们身上有一部分东西始终生活在时间之外;也许我们只有在某些特定时刻——大部分是没有年龄的时刻——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年龄。
(4)、一个人,或者椎而广之,一部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就其定义而论,难道不应该是个独特无匹、不可模仿的存在吗?那么,当我看到某人做了一个动作,这个与她有联系的动作,这个表现其特征、作为她个人魅力一部分的动作,何以同时又成为另一个人的内质、成为我的梦中所见呢?这,值得思考。
(5)、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
(6)、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意思来迷住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7)、ᴾˡᵉᵃˢᵉ ᵇᵉˡⁱᵉᵛᵉ ⁱⁿ ʸᵒᵘʳˢᵉˡᶠ
(8)、《不朽》是一本典型的“变奏形式”的小说,也有人称之为“道路小说”。它不计算读者的脚步,仿佛作者和读者都只乐于在沿路随停随欣赏,不赶路,而是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浪费”;它经常跳脱出主题,插入许多哲学“暂停”和偶然情节。而现代小说必有的“中心人物”在本书中也不复存在,文本之间的关系不是等级性的,而是主题性的、音乐性的,各种色彩围绕同一主题产生了协和和音、不协和和音以及无穷无尽的转调的可能性。这正是昆德拉作品中独特的美妙之处,昆德拉本人也承认与塞万提斯、狄德罗之间的某种亲缘关系,在他们的笔下,小说的想象都具有“在存在的森林中自由流浪”的特征。
(9)、一个体力不支的人看着窗外,只见到树木的顶端,他默默吟叨着这些树木的名字:栗树,杨树,枫树;这些名字与生命本身一样美好。
(10)、一个体力不支的人看着窗外,只见到树木的顶端,他默默吟叨着这些树木的名字:栗树,杨树,枫树;这些名字与生命本身一样美好。杨树高大挺拔,像运动员将手臂伸向篮天;或像烈焰腾空后凝固不动。杨树,同杨树。如果把不朽与这个垂暮老人所看见的窗外的杨树相比,那么,所谓不朽只是荒唐可笑的幻影,是空话,是用扑蝴蝶的网套兜风。行将就木的老人对不朽毫无兴趣。
(11)、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12)、要是爱你爱的少些,话就可以说的多些了。————简.奥斯汀
(13)、没有什么比装孩子气更有利的了:孩子天真烂漫,缺乏人情世故,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还没有进入一个将就礼仪的世界,还用不到非循规蹈矩不可;他可以随时随地暴露感情,不必考虑是否合适。
(14)、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15)、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16)、因为我知道,所有我做的事情,你都要把它们变成你手枪中的子弹。
(17)、你要你的自我发光,但你真的经得起不朽的审视吗?
(18)、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的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19)、悲剧的永恒是以什么为前提的?是理想的存在。理想的价值被认为比人生命的价值更高。战争的条件是什么?是同样的东西。人们强迫你死,就因为好像存在着某些比你的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战争只能存在于悲剧世界;从历史之初人类就生活在悲剧中,无法自拔。只有以轻浮对抗悲剧,这个时代才得以结束。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将只剩下为贝拉香水广告伴奏的那歌送欢乐的四个节拍。我并不因此感到羞耻。悲剧将像一个手捂着心口、用沙哑的声音背诵台词的蹩脚演员那样被逐出世界。轻浮是一种根本性的减肥疗法。各种东西将失去百分之九十的意义而变得轻飘飘的。在这种稀薄的大气之中,狂热消失了。战争将变得没有可能。
(20)、一切都是按他自己的意愿发生的;然而,看见自己的表戴在另一个人的手腕上,使他莫名其妙地感到不自在。他觉得好像重新回到世间,就像一个死人在二十年后起死回生,走出坟墓;他用一只失却了走路习惯的脚,却在他生命的残骸上不断绊倒:他看见他的裤子,他的领带穿戴在幸存者身上,他们理所当然地分享了这一切;他看到了一切,却什么都无法收回:亡人是卑怯的。
2、米兰昆德拉不朽
(1)、但是如果我们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卑贱,逃到哪里才能避开呢?只有逃向崇高借以逃避堕落!
(2)、只有当一个人上了年纪,他才可能对身边的人,对公众,对未来无所顾忌。他只和即将来临的死神朝夕相伴,而死神既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他用不着讨好死神;他可以说他喜欢说的东西,做他喜欢做的事。
(3)、1984年,昆德拉发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成为了昆德拉的代表作。
(4)、我在童年时代每星期日都到一个摩拉维亚村子去闲逛;据说这个村的村长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只没有盖盖子的棺材,在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的适当时刻,他便躺进这口棺材,想象着自己的葬礼。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躺在棺材里梦想;就这样,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艺术家总是坦白的。——昆德拉《不朽》
(5)、她就像一个旅者,面对着眼前无限美丽的风景却已疲惫之至实在无法欣赏;这爱没能让她感到一丝的愉悦,但是她知道这爱是伟大的,不应该失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6)、对呀,但说到底,我们决不是仅仅为给排除在外而悲伤,是因为我们由此可自由地哭泣。我们知道单凭过去并不能使我们的伤心显得有理,也不管我们隔着眼睛 和相片间的鸿沟狂喊。所以我只落得不可能有结果地为你哀伤——
(7)、死人和不朽是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谁的脸和死人的脸相似,谁就是不朽的活人。----昆德拉《不朽》
(8)、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假装快乐,一个真心难过。
(9)、肉体是囚笼,里面有个东西在看、在听,在害怕,在思索,在惊奇;这东西在肉体消失之后还在,还残存,它就是灵魂。
(10)、人可以藏在自己的形象后面,可以永远消失在自己的形象后面,可以离开自己的形象;人永远不是自己的形象。
(11)、他的四个妻子向人们诉说关于海明威的一切,说他所有不检点的往事。他乞求人们让他独自呆着,可是越求结果越糟。
(12)、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13)、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4)、5在今天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控制,都被记录下来,那些大商场到处有摄像机监视我们,人们摩肩接踵,接连不断,甚至连做爱都会在第二天被搞调查或做研究的人盘问。。。一个人怎么可能避开监视完全消失,连一点痕迹也不留下?(ch.1)
(15)、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感到一些奇怪:为什么主要情节和风格结构要放在一起写,这难道不是两个方面吗?对于一些封闭式的小说来讲,这必然,可对于昆德拉所秉持的“小路的艺术”观念,可以用一段文字概括全文的情节,甚至可以改编成电影、戏剧,无疑是对他小说的侮辱,更甚,是对“小说”这整个文体的侮辱。当然,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还是可以零零散散的列出一些基本故事和人物关系。
(16)、说回《不朽》,这本书以当代法国社会生活为背景,以世俗人生穷其心智追求的“不朽”为主题,揭示了其追逐者的功利与世俗。
(17)、恶落到一个人的身上时,这个人便将恶转嫁到别人身上。这就是所谓争执、殴斗、报复。但是弱者没有力量将落到自己身上的恶转嫁他人,他自身的软弱侮辱他、凌辱他,面对软弱,他绝对毫无防卫。他唯有自我毁灭,才能消除自身的软弱。
(18)、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彼此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19)、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生活,生活并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生活就是在这尘世中带着痛苦的自我。然而存在,存在就是幸福。
(20)、对父亲的回忆把她从满脑子的仇恨中解脱出来,慢慢地,那个拍打自己额头的男人恶毒的形象在她脑子中消失了。她突然想到了这么一句话:我不能恨他们,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把我和他们连在一起,我们毫无共同之处。
3、米兰昆德拉不朽 大的不朽和小的不朽
(1)、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
(2)、但却缺乏对应的实际能力;矫情的超过限度的表现自己在某方面的愿望而不是能力
(3)、ᴵᶠ ᵗⁱᵐᵉ ⁱˢ ᵈᵃʳᵏ, ᵗʰᵉⁿ ᵐᵒʳᵉ ᵉˣᵖᵉʳⁱᵉⁿᶜᵉ.
(4)、34这就是友谊的真正与惟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假如没有朋友对回忆无休止唠叨,这一形象就可能永远被抹去。(ch.12)
(5)、如果把不朽与这个垂暮老人所看见的窗外的杨树相比,那么,所谓不朽只是荒唐可笑的幻影,是空话,是用扑蝴蝶的网套兜风。
(6)、(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
(7)、我们一生下来并不是完整的,于是我们终其一生的时间寻找我们那遗失的另一半。
(8)、新闻记者不是提问题的人,而是掌握着提问题的神圣权利的人;他可以向任何人提任何问题。可是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有这个权利吗?任何问题不都是可以增进人们互相了解的跳板吗?可能是的。那么我再来把这个说法澄清一下;新闻记者的权利并不在于提问,而在于一定要得到回答。
(9)、在游戏中,人是不自由的,对游戏者而言,游戏是一个陷阱;假如这本不是一场游戏,假如他们是两个陌生人,彼此根本不认识,那么,搭车姑娘恐怕早就赶到自己受了侮辱,而且早就走掉了;但是,在一场游戏中,她就没有办法一走了事;在比赛结束之前,球队是不能离开赛场的,象棋中的小卒不能够离开棋盘上的方格,游戏场地的界线是不能超越的。
(10)、世界上所有的不朽都是和死亡相联系的。米兰昆德拉《不朽》
(11)、另一类女性形象——阿涅丝——则对自我产生怀疑,认为“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她脸上的皱纹就是那些匕首般的目光镌刻下的”。她拒绝不朽,并发现自我不再能是与人类脱离的所在,以至于对她而言只有一种脱离人类的方法,那就是:与自己决裂。使自己变得可见、可确认、可命名,使她成为“世俗的同谋”成为别人所折磨的那一切。成为自我的叛离者。
(12)、19):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3)、女人的肉体越是无用便越是作为肉体而存在:沉重和凸显;这个肉体就像一家决定要拆毁的旧的手工业工厂,可是作为一个女人的“自我”,不得不像个门房那样待在它旁边,直到最后。什么才能改变阿涅丝和她身体的关系呢?除了在兴奋的时刻再也没有别的了。兴奋,可以暂时赎回身体。
(14)、192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米兰·昆德拉出生了。他从小学习作曲,阅读名著,在大学选择了哲学系进修,最终将音乐、哲学都完美的融入了他的小说中。《不朽》是他的一部长篇小说,正如这部作品,昆德拉本人也是一个接近“不朽”的文学家:在这一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与结构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阐释。他对人关于“存在”的思考,也在反复无常的小说情节中再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15)、“我像你一样喜欢大仲马,”我说,“但是,我感到遗憾的是,几乎所有那时写出的小说都过于服从情节整一的规则。我的意思是说,这些小说都建立在情节和事件唯一的因果关系的连接上。这些小说酷似一条狭窄的街道,人们拿着鞭子沿着街道去追逐任务。戏剧的张力是小说的真正的不幸,因为这样会改变一切,甚至把最优美的篇章、场面和观察变为导致结局的一个普通阶段,结局只不过集中了面前所有情节的含义。小说被本身张力之火所吞噬,像一捆麦草那样烧光。”
(16)、当1920年贝蒂娜与歌德之间的原始信件公诸于世后,人们才发现,那些一向被当作真实事件的传记记载原来都是经过加工的,不真实的。
(17)、生活,并没有幸福可言。生活,就是带着痛苦的自我穿行在尘世中。然而存在,存在就是幸福。存在是变成一个喷水池,任由万物如温暖的雨水,倾落其中。
(18)、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19)、6她甚至都不能自杀,因为自杀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不愿意再等待下去,完全失去耐心。她将会一辈子都生活在一种无尽头的可怕之中。(ch.1)
(20)、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米兰?昆德拉《不朽》
4、米兰昆德拉不朽原文
(1)、歌德谈到不朽当然和灵魂的不朽毫无关系。这是另外一种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后有留在人记忆中的那些人的不朽。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可以有这个向往。我在童年时代每星期日都到一个摩拉维亚村子去闲逛;据说这个村的村长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只没有盖盖子的棺材,在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的适当时刻,他便躺进这口棺材,想象着自己的葬礼。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躺在棺材里梦想;就这样,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
(2)、菲利普·拉金的诗中既有强烈的日常逼真的情节,又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冷峻中带有自嘲,忧郁中饱含深刻的哲思,著有诗集《北方船》、《少受欺骗者》、《降灵节婚礼》和《高窗》。曾获女王诗歌金质奖章、美国艺术和文学学术院洛安尼斯奖、德国FVS基金会莎士比亚奖和W.H.史密斯文学奖等。在1984年秋天他被授予“桂冠诗人”,虽然他却拒绝了这一荣誉,但拉金仍被公认为是继T.S.艾略特之后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
(3)、迷途漫漫,终有一归。《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4)、感情很显然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而且常常是在我们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当我们“希望”去感受它,感情就不再是感情,而是感情的模仿,感情的炫耀,是通常所谓的歇斯底里。
(5)、小说中主要有两类女性形象,一类是阿涅丝、克里斯蒂安娜,另一类是劳拉、贝蒂娜。劳拉追求“小的不朽”,立于生活层面;而贝蒂娜追求“大的不朽”,立于依附在歌德的层面。她们将不朽的价值定位在他人的目光之下,认为“真正的生活在别人的思想里”。对她们而言,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众人注视下的不朽,否则毫无意义。
(6)、这是一种天真的幻想:以为我们的形象是一种普通的表象,在它的后面藏着独立于人们视线之外的我们的“我”的真正实体。意象学家们厚颜无耻的证明了事情恰恰相反:我们的“我”是一种普通的、抓不住的、难以描绘的、含糊不清的表象,而唯一的几乎不再容易抓住和描绘的事实,就是我们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最糟的是,你不是你形象的主人。你首相试图描绘你自己,随后至少要保持对它的影响,要控制它,可是没有用:只要有一句不怀好意的话就能把你永远变成可怜的漫画。
(7)、(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
(8)、一翻开你终于交出来的照相簿,我就给弄糊涂了。厚厚的黑纸上,是你各种年华粗糙和光洁的像!太多的糖果蜜钱,但太丰富
(9)、人们指望不朽,可是忽视了不朽与死亡一起才有意义。
(10)、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11)、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可笑地许可了。
(12)、总结了一下,以我自身的经历,多年阅读带给我的改变,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3)、说到不朽,人们自然又不平等。我们必须有所区别,一种是所谓一般的不朽,熟人之间对一个人的怀念(村镇父母官向往的那种不朽);
(14)、一个体力不支的人看着窗外,只见到树木的顶端,他默默吟叨着这些树木的名字:栗树,杨树,枫树;这些名字与生命本身一样美好。杨树高大挺拔,像运动员将手臂伸向蓝天;或像烈焰腾空后凝固不动。杨树,同——杨树。如果把不朽与这个垂暮老人所看见的窗外的杨树相比,那么,所谓不朽只是荒唐可笑的幻影,是空话,是用扑蝴蝶的网套兜风。行将就木的老人对不朽毫无兴趣。
(15)、如果我们的星球见过八百亿人,那么很难设想人人都有其独特的动作套路。从数学上说,这也根本不可能。毫无疑问,世上的动作要比人少得多。这便引出一个令我们吃惊的结论:一个动作比一个人更有个性。再说得简明扼要些就是:人多动作少。
(16)、人们指望不朽,可是忽视了不朽与死亡一起才有意义。
(17)、人在青年时代无法明白时间如同圆圈,他会认为时间像一条路,笔直把他引向总是不同的地平线。--昆德拉《不朽》
(18)、贝蒂娜在一封信中对他说:“我有永远爱你的坚强意志。”请仔细读读这个表面上很平常的句子。在“爱”这个词意外,还有更重要的“永远”和“意志”。我不会迟迟不作解答。这意味的不是爱,而是不朽。
(19)、两个人彼此靠近总需要超越某种相异性,而拥抱的一瞬之所以醉人就因为它只能是一瞬的时间。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20)、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不朽》
5、米兰昆德拉不朽名句原文
(1)、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心中留下了回忆,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心中留下了回忆。有些工作可以一下子使人得到大的不朽,当然这是没有把握的,甚至是非常困难的,但又无可争辩地是可能的:那就是艺术家和政治家。——昆德拉《不朽》
(2)、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3)、西方的形而上学一直把人看作理智的实体,人的本质是自然事物的一部分,人的特殊性只是因为人拥有知识,这是从知识的角度出发来说明人,而忽视了从人的角度去说明人自身。
(4)、“您知道,约翰,”海明威说,“我也逃不过他们无穷尽的指责。他们不是看我的书,而是写关于我的书。比如说,我不爱我的前后几任妻子;我对我的儿子关心不够;我对某个批评暴跳如雷;我不够真诚;我目中无人;我是个强壮汉子;我自吹在战争中受伤二百三十处,实际上只有二百零六处;我有手淫的恶癖;我对母亲蛮横无理。”
(5)、一个人的痛苦远不及对痛苦的同情那样沉重,而且对某些人来说,他们的想象会强化痛苦,他们百次重复回荡的想象更使痛苦无边无涯。
(6)、36照他的说法,广告就是在隔了很久之后完成这一诗歌目标。它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转化为诗歌。多亏了广告,日常生活开始变得如同歌曲一般美好。(ch.10)
(7)、我们身上有一部分东西始终生活在时间之外,在一刹那间,她那种不从属于时间的魅力的本质显现出来,把我迷住了。--昆德拉《不朽》
(8)、表面上是明白无误的谎言,底下却透出神秘莫测的真理。
(9)、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生活,生活并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生活就是在这尘世中带着痛苦的自我。然而存在,存在就是幸福。
(10)、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11)、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
(12)、幸福何堪?苦难何重?或许生活早已注定了无所谓幸与不幸。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就象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
(13)、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生活,生活并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然而存在,存在就是幸福。米兰昆德拉《不朽》
(14)、公路胜利地剥夺了空间的价值,今日,空间不是别的,只是对人的运动的阻碍,只是时间的损失。
(15)、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
(16)、三观没有标准,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也是罪。
(17)、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18)、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活着。
(19)、情色关系可以充填整个成年生活。但是如果这段生活太长,厌倦会不会在体力衰退之前,就扼杀兴奋的能力?因为在第一次,第十次,第一百次,第一千次或第一万次交欢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何处是这一重复行为变得刻板或是滑稽,甚至不可能的界限?如果翻越了这一界限,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的爱情将会如何?会消失吗?或是相反,情人会把他们生活中的性爱期当做真正爱情的野蛮的史前时期?回答这些问题,就如想象陌生星球上的居民的心理状态一样轻而易举。
(20)、我以为你是苦尽甘来,没想到又是给我上了一课。
(1)、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2)、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3)、古典音乐。昆德拉喜欢用一种谱曲的方式写作小说,为了将哲学、叙事和理想谱进同一支曲,他的小说格外讲求内容和主题之间的旋律配合。用欣赏古典音乐的方式读他的小说,你会发现他达到了不同要素间的平等和整体的不可分割,就像一支完美的赋格曲。
(4)、22):我离你很远,我没有什么可以跟你说的,可是我就在这里,而且我知道你在那里。--米兰昆德拉
(5)、对于米兰·昆德拉而言,小说叙述形式的选择是他痛苦的追求,也带给他创造的欢欣。应该说,他的这种追求是卓有成效的。他为小说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他的共时性叙述方式和复调叙述方式,分别从叙述者感知角度和故事主人公的话语角度,为文本故事建立了一个时序和逻辑框架。叙述语态和语式的各不相同,使得作品获得了一种形式和内容上的真实感。米兰·昆德拉梦幻叙述的灵感源于卡夫卡、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小说大师。但米兰·昆德拉对它的迷恋和熟悉丝毫不比他的老师们逊色。对它的机巧运用,使得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获得了一种朦胧的美学意境,也使他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小说找到了一条接近小说主题的捷径。因为似花非花既是一种含混的美学意境,又是一种存在主义者们眼中生存状态的模拟写真。
(6)、17):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7)、人生所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阿涅斯心想:生活,生活并无任何幸福可言。生活,就是在这尘世中带着痛苦的自我。
(8)、这本书有个很打动我的情节是主人公阿涅丝和洛拉对爱情的争论,这个话题本身我并不感兴趣,打动我的点在于我对这个命题引发的思考:所谓观念想法是否有对错。
(9)、“这就是不朽,有什么办法呢,”歌德说,“不朽是一种永恒的诉讼。”
(10)、您知道,我的观点是,应该接受原来样子的生命,它落到我们头上是什么样子就该是什么样子。这是第一位的诫令,在十诫之前。所有事情全在上帝的掌握之中,我们根本不知道它们变成什么。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接受落到我们头上的原来样子的生命,就是接受意外的生命。而一个孩子,就是意外的精华,一个孩子,就是意外本身,您不知道它会成为什么样子,它会给您带来什么,正是因为这样,才必须接受他,不然的话,您就只是活了一半,您活着就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浅滩上涉水,而真正的大海仅仅是在他边上,在他站不住脚的地方。米兰昆德拉《告别圆舞曲》
(11)、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2)、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13)、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思想来迷惑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14)、促使她行动的并不是对善行的热爱,而是想直接地、亲身地与上帝接触的愿望,她相信上帝化身在历史里。所有她那些对名人(其余的人她不感兴趣)的爱只是一张蹦床,她让自己的全部分量落在上面,然后弹起来,弹得很高,一直弹到她的(化身在历史里的)上帝存在的这片天空里。
(15)、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16)、用弗朗索瓦·里卡尔的话来说,这是一种“道路小说”的艺术,“满足于缓慢、绕弯,它经常离题,插入许多插曲和哲学‘暂停’,仿佛作者和读者都有很多时间可以浪费,从来不计算他们的脚步,仿佛他们只乐于随时停下来观察和欣赏沿路的风景。”
(17)、贝蒂娜原也是个普通女子,可是她执著地追求和结交名人,以名人传记的形式将自己的形象牢牢地粘贴在歌德的名声上,以此获得了不朽。
(18)、在人群身后,上百个手持麦克风的新闻记者你推我搡;全美国的大学教授,忙着分类,分析,并把点滴所得塞进他们的文章和专著中。
(19)、米兰·昆德拉小说非常注重故事视角和时间视角的选择。传统叙事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即使偶有第二人称语式的叙述,也只不过是前两种人称叙述的变异而已。米兰·昆德拉在叙述人称选择上与人别无二致。但是,米兰·昆德拉在用第一或第三人称讲述故事时,却能营造一种非常特殊的效果。故事的发生与作者的写作、读者的阅读同步进行,二者之间构成一种共时状态,从而使作品获得一种前所末有的真实感,有种切肤的“现场直播”式的“在场”感。
(20)、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1)、照理说,作者没有经历过歌德的时代,不可能知道歌德以及他周遭人物的想法。更遑论文中作者让这些闹绯闻的主角人物重新复活,对于「不朽」此一题目各有展开一番私密的诠释了。如果我们太严肃看待某些事情,可能就不会这么精彩的一部小说了。
(2)、而存在,存在即幸福。存在就是:变成一口井,一个石槽,宇宙万物像温暖的雨水,倾落其中。
(3)、随后她起身了,床对面有一台放在高脚架上的电视机。她把衬衣向它扔去,电视屏幕盖上了一层白色的织物。我第一次看到她赤身裸体;阿涅丝,我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她站在床边,她长得很美,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临了,她好像感觉到我的眼光,逃到隔壁房间里去穿衣服了。
(4)、明月皆无价,朋友皆有情。 ˢᵉⁿᵈ ᵃ ᵈᵉᵉᵖ ᶠᵉᵉˡⁱⁿᵍ ᵗᵒ ʸᵒᵘ ⁱⁿ ᵗʰᵉ ᵈⁱˢᵗᵃⁿᶜᵉ
(5)、已经是梦的尾端。最美妙的时刻,是一个梦尚在持续,另一个梦已经临近的时候,这时他醒了。那双抚摸他的手,就在他一动不动地站在群山背景之中的时候抚摸他的手属于另一个梦里的女人,一个他即将要坠入其中的梦,但是克萨维尔还不知道,因此在此刻,这双手只是单独存在着的,仅仅作为手;在茫茫的空间里一双奇迹般的手;两段奇遇之间的手,两段空茫之间的手;即不属于身体也不属于头的手。
(6)、仇恨的圈套,就在于它把我们和我们的敌手栓的太紧了,这就是战争的下流之处。两个眼睛瞪着眼睛相互刺穿对方的士兵亲密地挨在一起,血也留在一起。
(7)、杨树高大挺拔,像运动员将手臂伸向蓝天;或像烈焰腾空后凝固不动。杨树,同——杨树。
(8)、道路:这是人们在上面漫步的狭长土地。公路有别于道路,不仅因为可以在公路上驱车,而且因为公路不过是将一点与另一点联系起来的普通路线。公路本身没有意义,唯有公路连接的两点才有意义。而道路是对空间表示的敬意。每一段路本身都具有一种含义,催促我们歇歇脚。此刻,世界开始失去其透明度,开始变得昏暗,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它向未知飞奔而去;人,被世界抛弃之后,则龟缩进他的自我,耽于怀旧、梦幻、反叛,让自己内心的声音淹没而听不见任何外界的声音。但是,那发自内心的呼声对歌德却像一种不可忍受的噪声。
(9)、人们指望不朽,可是忽视了不朽与死亡一起才有意义。——昆德拉《不朽》
(10)、它同晾衣绳和豪尔胶面板两样,一些美中不足的瑕疵它没法子掩饰,却显出那只猫儿心不甘、情不愿,还分明地录下事实如此的双下巴,你的率直就这样给那脸大添优雅!这无可辩驳地说明了一点:是在真的地方把这位真姑娘摄下,在每种意义上,经验证明这是真的!要不,这只是过去?那些花、那扇门、那些雾萦蒙的停车场和汽车、只因曝光过度变得很不像样了——你过时的形象紧紧地捏着我的心。
(11)、一个人的窥视眼已由众人的眼睛取代,生活已变成一场宏大无比的狂欢,人人都参与其中。
(12)、一旦被拖上船,就别想下去了,即使你开枪自杀,死后还得呆在甲板上供人围观。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