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李清照本人的词学观念,一言以蔽之:贵族少女的词本位,即在雅化的前提下,保持词的本色,以求区别于诗。
(2)、"裘彩萍嗓音与言语听力交流群"学习摘要(1):通过数数练习发声
(3)、诗歌大意是这样的: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4)、(注释)1郑卫之声:指春秋时郑卫两国新兴起的一种长于言情的音乐,后来便用作淫靡之乐的代称。2“故有”句: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元宗乐府辞云:‘小楼吹彻玉笙寒’,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小楼”句见李璟《浣溪沙》词:“吹皱”句见冯延巳《谒金门》词。3“亡国之音”句:《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哀以思,悲哀而愁思之意。4张子野:张先(990——1078),字子野,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进士,工诗,尤擅词。其词语言清新工巧,颇有韵味。有《张子野词》。5宋子京:宋祁(998——1061),字子京,湖北安陆人。宋仁宗时,与兄宋庠同时中进士,人称大小宋。其词善雕琢,笔力工巧,今传《宋景文公长短句》。6沈唐:字公述,官大名府签判,有词见《花庵词选》。7元绛:字厚之,钱塘人,能词,但传世甚少。8晁次膺:即晁端礼,澶州清丰人。曾得蔡京举荐,诏至京师,适宫中嘉莲生,次膺效乐府体,填词进献,得到徽宗赞赏,授大晟乐律郎,未就任而卒。9晏元献:即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仁宗时宰相,卒谥元献。其词和婉明丽,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10欧阳永叔: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时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其文、诗、词皆工,其词疏隽婉丽,格调较高。今传《六一词》。11苏子瞻:苏轼(1036——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其诗、文、词皆工,他的词一扫五代柔靡纤弱之风,而形成豪迈奔放的词风,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今传《东坡乐府》。12王介甫: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神宗时宰相,进步政治家。其诗文均很有造诣。词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之风的影响。13曾子固: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能词,更善文。14晏叔原: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人。晏殊幼子。其词“工于言情”,多流露出惆怅、感伤情调。有《小山词》集传世。15贺方回:贺铸(1052——1128),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其词风格明朗雄健。有《庆湖遗老集》。16秦少游: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长于诗文,尤善词。其词以情韵见长,风格近柳永。有《淮海居士长短句》。17黄鲁直: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其诗影响很大,为江西诗派代表。其词亦颇有名气。有《山谷琴趣外篇》。
(5)、至于如何评价词本位,我觉得词本位对于辨体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如果以此为标准,是比较局限的。简单地说,较为契合词体特征是可以加分的,但也并不是所有特征都是必备项。判断词好不好的还要更重要的维度,比如“感情”、“寄托”等。回到李清照身上,她自己在南渡之后,也突破了她《词论》中的标准,正因为如此,才能取得现在的地位。如果没有南渡后的作品,她可能只是个闺秀词人、才女词人。
(6)、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7)、当然,天无绝人之路,宋神宗元丰二年,23岁的周邦彦来到当时的首都汴京,顺利的考上了当时的太学,而上太学,根据政府规定,优等生可以不用参加科举考试,直接授官的。
(8)、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唐、五代、北宋词的发展情况,创作经验,评论了词坛名家,肯定了成绩,批评了流弊。她非常强调词的音乐性,认为词必须能配乐歌唱,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要求词要合乐协律、富于情致、文雅、浑成、铺叙、典重、故实。其见解都是很富于独创性的。
(9)、晏殊、欧阳修、苏轼——不懂词律,写的词只是长短不齐的诗而已
(10)、在强调词的音律特点的同时,作者又针对具体词人词作的缺点提出批评,表现了自己对词作情调和表现手法方面的观点。她对柳永“词语尘下”颇为不满,批评张先、宋祁等人词作虽时有妙句警语,但却忽略了词作整体的完美,“破碎”不是“名家”。对于秦黄晏几道、贺铸诸人,指出其或“无铺叙”、或“少故实”、或“多庇病”,而“良玉有瑕”。从这些具体的评述中,申明了对词体特点的总的看法,即协律,高雅,浑成,逸重,铺叙,故实,为论述“词别是一家”的主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11)、李清照的词作很多, 她善于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其中她的《一剪梅》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篇。下面我们一起赏析一下:
(12)、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13)、在论述其对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时,李清照从晚唐五代开始,到宋初,及至其所在时代的词坛大家的词作优缺点入手,逐步阐释她所认为的词的特性。
(14)、李清照在《词论》一文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强调了词与诗的分野,强调词配合词牌所对应的曲调演唱的重要性,并在《词论》一文中通过对先前各家的评价中,系统的阐述了优秀词作的标准。
(15)、 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又有张子野(张先)、宋子京(宋祁)宋公序(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等人辈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象是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全都是不可再会雕饰的诗罢了,而作为词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
(16)、周邦彦的词,在内容上的硬伤就是题材单无非就是些男女的卿卿我我之类的事情,格调不高。这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他的词很少的原因。
(1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8)、残朱宿粉云鬟乱,最好是帐中见.......
(19)、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20)、原因很简单,李清照的词的标准,就是周邦彦的词的追求。前面我们分析了,周邦彦写词,注重词律,重视词用语的高雅。他的词作基本符合李清照对词的几点要求。
2、
(1)、周邦彦的贡献是,他制定了一些格律,即使你不精通音乐,但是按照他制定的这个格律来写词,就合乎音律。这样人人都可以填词了。
(2)、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唐、五代、北宋词的发展情况,创作经验,评论了词坛名家,肯定了成绩,批评了流弊。她非常强调词的音乐性,认为词必须能配乐歌唱,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要求词要合乐协律、富于情致、文雅、浑成、铺叙、典重、故实。其见解都是很富于独创性的。
(3)、这是一篇理论文字,同时也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秀散文,文章选材精审、构思缜密。全文有主有次,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各得其宜。其语言生动准确,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文中赛歌轶事一段,写得跌宕起伏,生动传神,饶有风趣。文章开头就引述这么一个故事,不仅能突出“词必协律”的重点,而且也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之妙。在下面的行文中无论是叙事、写入还是抒发议论,作者也都不是平铺直叙或空发议论,而往往采用贴切新颖的比喻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如说晚唐词风用“郑卫之声日炽”,讲五代分割局面用“瓜分豆剖”,评秦观、黄庭坚词时说一个是“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一个是“如良玉有暇,价自减半矣!”这些比喻都不仅生动别致,而且说理透辟,的确堪称传神妙笔!
(4)、他不在汴京的这十年,在大家的口中,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他的那篇吹捧文,已经圈粉无数。
(5)、.主情致,主要指出秦观和黄庭坚的缺点。“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6)、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7)、.词需要浑成,不喜欢那种只有一句出色,其他平平的作品,比如宋祁,张先(张先写得好的不就是三影吗?)等人。“有妙语而破碎”
(8)、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9)、因为杜甫对诗歌的格律化贡献大,周邦彦对词的格律贡献也巨大。
(10)、下文原名《论〈词论〉》,初稿完成于笔者32岁之时,后改题《细绎〈词论〉》发表于2016年第5期的《关东学刊》。如今看来,虽有若干不足之处(今已作了局部修订,尚未发表),但也不无参考价值,故公布于此,希望得到指正。
(11)、一词的雅俗问题;二词的音律问题;三词“别是一家”的解说。
(12)、及至本朝,各种典章礼仪制度已十分齐备。接着又孕育培养了百余年,便开始有屯田员外郎柳永改变旧曲,创制新调,还出了《乐章集》,并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大的名声。不过他的词虽然合音律,其语言却庸俗低下。接着又有张先、宋祁兄弟、沈唐、元降、晁次膺辈相继出现,他们虽然常常有妙语警句,但却不注意词的整体美,因而显得破碎而欠浑成,这怎能称得上名家呢。到晏殊、欧阳修、苏轼等,都是学海中才学极高的人,他们创作小歌词,就像在大海中取一瓢水一样,然而这些词不过都是句子长短不齐的诗吧了,还往往不合音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诗文分平声仄声,而歌词则分宫、商、角、徵、羽五音,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又分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律,又分清音和浊音、轻音和重音。比如近代的《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的,如押上声则协律,如押入声,就不能歌唱了。王安石、曾巩,文章像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那么好,若作一小歌词,那么人们必定会笑得不能自持,因为不能读啊!于是可知词是有别于诗文的另一类文学体裁。可是知道这一点的人却很少。后来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出现,才开始能知道这一点。但晏几道的词苦于无铺陈叙事,贺铸的词苦于不够典雅庄重,秦观的词专门著重情韵风致,但缺少典故、史实,就如同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极其美丽、丰满、飘逸,而始终让人感到缺乏富贵人家那种情态。黄庭坚重视典故史实,但又多有小毛病,比如良玉上有了赤色的斑点,其价值自然就减少一半了。
(13)、宝髻玲珑欹玉燕,绣巾柔腻掩香罗......
(14)、这首词又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15)、李清照在《词论》一文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强调了词与诗的分野,强调词配合词牌所对应的曲调演唱的重要性,并在《词论》一文中通过对先前各家的评价中,系统的阐述了优秀词作的标准。
(16)、她在《词论》中总结说“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这是非常典型的“词本位”观点,即突出词之为体,区别于诗的特征。结合李清照对北宋各名家吐槽点可见,她认为的词的必备特征包括“典雅、协律、浑成、有铺叙、有故实”等。
(17)、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李清照骂人骂的有多狠。她先用五代的词作开篇,说词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就已经很旺盛,例如李煜、韦庄等都是很好的代表,所以要说兴起,这个时代是不能绕过的。
(18)、《玉簪记.琴挑.朝元歌》:裘彩萍老师拍曲课程录像(上)
(19)、这个辩解也说明,苏轼的很多词,是不合声律的。当然不和李清照的要求,不是好词。
(20)、(裘彩萍昆曲课堂的特色)专业科班古法拍曲,按艺术规律培养艺术人才,学术态度严谨细致,学术风格规范深入!本期课程以工尺谱拍曲,规范字音腔格,培养科学用嗓習慣,强化控制气息技能,传授体现昆曲声腔艺术特点的抑扬、顿挫、虚实、吞吐、抗坠、攧落、徐疾、以及真假声转换等曲唱技法秘诀。一对一线上辅导。
3、
(1)、她是故意将不同的技巧,应用到不同的体裁之中。哪怕是断句,其韵味也全是盛唐杜公之韵,如”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如”南游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如果抛除作者和朝代,任何一个人无法分辩李清照诗的朝代和作者,大多数人会将之列为唐诗之中。
(2)、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糜之处、音节变化也更见烦琐。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3)、但是他的词在形式上却几乎近于完美。读起来抑扬顿挫,给人以特别的美的享受。
(4)、答:李清照《词论》,绝对diss的集大成者。相当于指着各北宋名家说“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5)、找到一个博学,通学如李清照的,翻开史书,真的没有!
(6)、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 时而明快,时而凝重,既平易无雕琢,又不失朴厚典雅,且回环曲折中,自有一番沉郁顿挫之妙。李清照的《词论》为什么没有提到周邦彦?我们首先看一下,李清照的《词论》是一本怎样的书?
(7)、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单以词而论,从晚唐到清末,任何词人的风格在李清照的词中都可以找到影子。任何风格,只要你能说得出,必然会在李清照词中找到相吻合的那一首。
(8)、"裘彩萍嗓音与言语听力交流群"学习摘要(2):习曲十四“覅”
(9)、年轻时候的周邦彦在乡间的名声不好,大家都觉得他“年少轻狂,恣意放浪”,就是一个不良叛逆性格的少年吧。因此参加科举考试时,政审就没过关,乡里没有开政审合格证,他就直接失去了考试的资格。
(10)、电脑。登陆www.51vv.com下载vv娱乐社区。
(11)、秦观——没什么典故支撑,像是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好看,谈不上雍容气度
(12)、及至本朝,各种典章礼仪制度已十分齐备。接着又孕育培养了百余年,便开始有屯田员外郎柳永改变旧曲,创制新调,还出了《乐章集》,并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大的名声。不过他的词虽然合音律,其语言却庸俗低下。接着又有张先、宋祁兄弟、沈唐、元降、晁次膺辈相继出现,他们虽然常常有妙语警句,但却不注意词的整体美,因而显得破碎而欠浑成,这怎能称得上名家呢。到晏殊、欧阳修、苏轼等,都是学海中才学极高的人,他们创作小歌词,就像在大海中取一瓢水一样,然而这些词不过都是句子长短不齐的诗吧了,还往往不合音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诗文分平声仄声,而歌词则分宫、商、角、徵、羽五音,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又分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律,又分清音和浊音、轻音和重音。比如近代的《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的,如押上声则协律,如押入声,就不能歌唱了。王安石、曾巩,文章像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那么好,若作一小歌词,那么人们必定会笑得不能自持,因为不能读啊!于是可知词是有别于诗文的另一类文学体裁。可是知道这一点的人却很少。后来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出现,才开始能知道这一点。但晏几道的词苦于无铺陈叙事,贺铸的词苦于不够典雅庄重,秦观的词专门著重情韵风致,但缺少典故、史实,就如同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极其美丽、丰满、飘逸,而始终让人感到缺乏富贵人家那种情态。黄庭坚重视典故史实,但又多有小毛病,比如良玉上有了赤色的斑点,其价值自然就减少一半了。
(13)、.首先诗歌要协律,这样苏轼这样以诗为词,不协音律的,就不行了。
(14)、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15)、在谈及晚唐五代时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冯延巳的"吹皱一池春水"之词,她认可语奇,但认为是"亡国之音哀以思",这是对词的思想性的认识。谈到柳永时,对于他“变旧声作新声”,所创作的多种慢词,在声韵上的贡献是认同的,但又批评其“词语尘下”针对的是他语言的“雅”的欠缺。再到对张先、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评价,或者批评他们的作品有妙语但缺乏整体词境,或者认为他们词作数量少,并且不协音律。对王安石、曾巩的评价更是戏谑之语。谈到离她时代较近的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时,也是清晰指出其优缺点。加上中间所夹的对词的音律性的看法,李清照将自己对词的特性的观点一一阐述清楚。
(16)、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17)、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18)、(今译)词是乐曲和歌辞并重的,在唐代最为兴盛。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个人称李八郎的人,以善歌唱名扬天下。当时新及第的进士在长安附近游览胜地曲江举行宴会,中榜的人里有一位名士先约请李八郎,让他更换衣服,隐去姓名,穿戴破旧,神态凄楚懊丧地和他一同去宴会场所,还说:“我的表弟愿陪坐末位。”大家都不理睬他们。酒宴开始了,乐队奏起了音乐,歌手们陆续进场演唱,当时以曹元谦和著名宫妓念奴唱得最好。他们唱完后,大家都嗟叹赞赏不已。这时名士忽然指着李说:“请表弟演唱。”大家都讥笑他们,甚至还有发怒的。待到李婉转发声,唱完一曲时,大家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并围看他作揖说:“这位是李八郎吧!”自此以后,郑、卫的淫靡之声日益旺盛,流行的淫艳乐曲也日益繁多。那时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能一一例举。
(19)、正是因为这两个重大的贡献,后世的人,对周邦彦的文学地位,给予高度的评价,才认为他最为是“最为词家之正宗”“两宋之间,一人而已”“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这个评价也不为过。
(20)、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则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4、
(1)、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世人说,李清照词以婉约为代表,这算是事实,但实际上,李清照写过的诗词文加在一起,你就会发现,李清照是各种风格全部碾压!她是写过豪放词的,比如气势雄居千古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更是写过洒脱词的,比如那一首醉气熏人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也写过应酬词的,比如那首无懈可击的《长寿乐》,其典故和布局,就连写应酬词的专家辛弃疾看了都会叹服不已。还有那一首《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若非标注作者是李清照,你肯定会认为是苏东坡的作品。
(3)、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4)、(招生通知)裘彩萍昆曲网络课堂2021年寒假班开班啦!开设零基础拍曲课,曲目《牡丹亭.游园》(皂罗袍)(好姐姐)上课时间:2021年2月4日、6日、8日、10日;16日、18日、20日,共七次课,每晚7点~9点;学费14每班上限20~25人,额满为止。零基础教起,传承工尺谱古法拍曲、以魏良辅曲律为准绳,引导学员建立字清、腔纯、板正的审美意识,曲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会学员得法学曲,科学用嗓。課程涉及工尺、音韵、腔格、节奏、气息、发声等,对学员进行強化训练,入门中正、曲唱规范、夯实基础、快速提高。先报先录,报满为止。报名方式:在这里下载报名表http://t.cn/EStMZ9v,填后发邮件至(517410754@qq.com)并留意查收回件!
(5)、李清照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她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6)、王国维先生,开始对周邦彦的词,在内容格调上不高,也有批评,但是后来,真正研究了周邦彦,对他又有另一番评价,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7)、.词要铺叙,铺叙的话,小令基本上和铺叙无缘了,晏几道这样只写小令,没有长调作品的就不行了。
(8)、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
(9)、有人动不动拿古代的一些女名人和李清照比,纯粹是闲得蛋淡!
(10)、为什么周邦彦能火呢?主要是周邦彦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北宋,是中国社会市民最会玩的时代,他们有体育博彩,有茶馆听书,当然也有歌厅听歌的习惯。
(11)、词的下片抒情,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感慨万千。“花飘水流”词人移情于物、借物抒情,感慨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啊!“一种”“两处”则是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12)、这还没有结束,李清照写出了本文的主旨,她认为词是单独存在的,很独特的,像是晏殊的词很普通,秦观的词非常的轻浮,而黄庭坚的虽然比较充实,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其中的价值和意境自然就大打折扣了。结语李清照在在《词论》中,对16人进行了点评,与其说是点评不如说是批判。而这些人中有苏轼、王安石、曾巩、柳永这样的大家。
(13)、李清照她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性别歧视严重,却几乎能在自我认识中从这种差异不平等中跳脱出来,实在令我惊讶(当然,跳脱不是反抗并取得胜利)。私以为其中原因,离不开其夫赵明诚对她的尊重以及他自己的早逝。赵明诚对李清照的尊重欣赏可能使得李清照在婚后夫妻生活中,无论在精神还是身体上比一般妇人甚至贵妇人都轻松自由独立。而赵明诚的早逝,使李清照的家庭角色发生转换,她成为一个不那么完整的家庭的支柱。
(14)、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15)、而且这些市民的文化素养也极高。在歌厅听歌的,对歌的旋律和歌词都有较高的要求,周邦彦就应运而生了。周邦彦的词的地位周邦彦的词,主要是在词律和词的雅化两个方面贡献大。
(16)、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7)、把李清照比成武则天,是因为我在她们两人身上看到两个共同点——“藐视”性别差异(或者说歧视)和充分的自信。武则天,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是“权力拥有者”,在很多时候忽略了自己是个女人。不仅如此,她在权力的游戏中,表现出最顶尖的自信心,这在男性权力者中都不多见,更不用说与深居闺阁的古代女性比较。而李清照,在文学或者更广义的文化领域中,也表现出这两个特质。在她学习创作研究的过程中,她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是文人、读书人,而不是女性文人。这两者很不一样。这么说吧,近现代出现了大量女性作家,其中,大部分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中,有女性性别认同,有对男性权力社会的反抗等等。这就说明她们在潜意识里是十分强调自己的性别,十分关注性别差异。
(18)、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19)、周邦彦刚好既精通音律,有是文人,写的词用语高雅,写出来的词,既有美感又有节奏感,当然在重视文化氛围,又崇尚娱乐休闲的宋代,受到追捧。
(20)、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5、
(1)、李清照目前存词50多首,就文本而言,在五代北宋词坛,如果把李煜、苏轼、周邦彦作为第一流,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秦观作为第二流的话,李清照应该排在二流偏弱。但是我要说的是,李清照写得怎么样跟她能不能吐槽苏轼是没有关系的,基于李清照的词学观念,苏轼确实不符合她的审美。
(2)、(复制该链接信息粘贴到浏览器里打开并下载),填后发至裘老师邮件(517410754@qq.com) 并留意查收回件!
(3)、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8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蠢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注释略)
(4)、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仍,中国国土如分瓜剖豆一般被人为地分裂、割据,文艺创作事业因为战乱而衰落废弃。唯独南唐李璟、李煜和大臣冯延巳等人崇尚文学艺术,所以出现了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冯延已的“吹皱一池春水”这样传诵一时的名句。不过其语言虽然新颖奇妙极了,却是所谓“亡国之音充满了悲哀和愁思”之类的作品啊!
(5)、你会突然发现,对于文学领域,没有李清照不懂,不会,或者写不出来的东西。
(6)、出版有《诗经里的那些动物》(20重庆)《天涯孤旅——林赶秋文选》(20台北)《国学七日谈》(20台北)《绝代有佳人——女性小品赏读》(20郑州)等专著,与人合著《九天开出一成都》(20成都)等,点校有乾隆《渠县志》、嘉庆《渠县志》、嘉庆《定远县志》、咸丰《邛巂野录》、民国《盐边厅乡土志》等旧籍。
(7)、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8)、写词,大多清隽,多用口语,少用典故,喜欢用入声字,而且对音律效极为苛刻。
(9)、我们今天写词,也叫填词,填什么呢?当然就是已经固定好了的词的音律。这样好多优秀的词人写的词,就可以流传下来,我们今天才可以看到这么多精彩的宋词。
(10)、词从民间发展而来,经唐、五代至宋已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在这数百年间,词坛名家名篇可谓多矣,各种风格流派也竞放异彩;但却始终无人认真地对词的创作从理论上去加以总结,而我们的女词人李清照却以她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卓越的才华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勇敢地担负起这一首创性的工作。并在认真研究词史和现状,词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写出了词坛第一篇、也是我国妇女所写的第一篇系统的词学专论来。其开创之功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这篇《词论》不仅是研究她本人创作思想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研究词论、词史、文学理论批评史的重要文献。
(11)、另一个就是词的雅化。在大众能广泛创造词之前,很多词主要是由精通音律的教坊乐工写的,虽然也许朗朗上口,但是却往往“词语尘下”,粗俗,不高雅,让人没办法读下去。
(12)、这是一篇理论文字,同时也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秀散文,文章选材精审、构思缜密。全文有主有次,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各得其宜。其语言生动准确,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文中赛歌轶事一段,写得跌宕起伏,生动传神,饶有风趣。文章开头就引述这么一个故事,不仅能突出“词必协律”的重点,而且也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之妙。在下面的行文中无论是叙事、写入还是抒发议论,作者也都不是平铺直叙或空发议论,而往往采用贴切新颖的比喻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如说晚唐词风用“郑卫之声日炽”,讲五代分割局面用“瓜分豆剖”,评秦观、黄庭坚词时说一个是“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一个是“如良玉有暇,价自减半矣!”这些比喻都不仅生动别致,而且说理透辟,的确堪称传神妙笔!
(13)、这种转换也许弱化了她对自己的性别认知。然后是她的自信。之所以认为她自信,是由于她的《词论》。首先,一个文人敢著书立言,就得要一定的对自己学识的信心。如果说《金石录》还有丈夫的协助,那《词论》完全是其个人成就。其次,她提出词“别是一家”这样振聋发聩的宣言式的观点,归纳出词的风格,更是显得自信心爆棚。所以,李清照真是世间奇女子。她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史上,是有且仅有一个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按:写在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对于李清照的认识,一直有一个不确定的前提——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她的作品数量有限,其中部分还真实存疑。这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李清照,是挥不去的阴影。
(14)、问:古代文人们有过哪些有趣的diss作品?
(15)、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16)、 樰熳者,海角女子也。因爱六出清冷曼妙之态,又补五行失木缺火之白,故名之也。数十年浮尘碌碌,并无建树。唯性乖行僻,嗜书眈诗,竟成惯性。
(17)、可见李清照,用自己的观点把前辈都评论了一番,之所以点名这几位,就是这几位的词作,有明显和李清照对词的标准不一样的地方,李清照把他们用作了反面的教材。
(18)、能写出这样词作的李清照,不愧于"婉约之宗"和"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李清照虽然流存至今的诗词作品不多,总共只有不到百首。而词却只有48首,有的说是49首,总的来说就是留存的作品很少。
(19)、周邦彦的词,被称为“词中老杜”,这是对他的词的高度赞扬,也指出他的词作的水平在词人中的崇高地位。周邦彦是一个怎样的人周邦彦是北宋末年人。公元1057年,周邦彦在杭州诞生。他的家境殷实,有一个对读书很敬重的父亲。周邦彦从小读书多,文章写的好,受到父亲的溺爱。
(20)、所以,题主听说的这种问题,完全是不懂诗的阿猫阿狗提出来博人眼球用的,不用理会,随他们吠去就是!
(1)、 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妙绝天下。有一次,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开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宝故意穿一身旧衣,戴一顶旧帽子,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一同参加宴席。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他毫不在意。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称叹赞赏不绝。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宝对大家说: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众人都晒笑起来,甚至还有人生气起来。等到李八宝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团团拜伏在李八宝周围,都说: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
(2)、对于这样的机会,周邦彦却不是十分在意。他少年时代就养成的性格,一时半会也不会改变。他流连于秦楼楚馆,忙着给那些歌姬舞女填词谱曲,而且根据自己的现实经验,写出许多大尺度的“香艳”之词。
(3)、(集评)陆游云:易安讥弹前辈,既中其病。(《老学庵笔记》)
(4)、我非常赞同其对词的特性的看法,但需要指出,李清照对词人的评价会有偏颇的地方。比如对苏轼词的评价显然过低,苏轼在“以诗为词”,用典议论,以及词的题材范围的扩大方面对词的词境提升有非常大的贡献。而柳永在词中确实多用口语和俚语,如“恁”“怎”“争”“我”“你”“自家”等,在写景状物时,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直抒胸臆,这种变“雅”为“俗”都更符合一般市民的审美趣味,更加通俗化,对词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功不可没。其它如认为晏几道缺乏铺叙也欠准确,虽然晏几道以小令为主,但在有限的词句中,他也会制造时空的转换,层层铺垫来叙事,比如从“梦后楼台高锁”到“记得小苹初见”。
(5)、作为首部论词作品的作者,李清照还是够格,不光是她词作方面的才华和成就,单说她的文学素养,也够格写这么一部作品。但我始终认为,她点评的太过刁钻,甚至可以用"骂"这个字来形容,李清照在《词论》中言论。
(6)、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7)、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8)、 注释:(1)侧:仄。(2)五音: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徽、羽。(3)五声:语音学上的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4)六律:古代十二律中六个阳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9)、接下来的就更加的狂了。苏轼、欧阳修和晏殊三人都是比较有名的词人,都有流传千古的作品,但是李清照丝毫不留情,而是认为他们的词音律不协调。写的都没什么水平,就像是从大海里取水,只不过是用了些形容词。
(10)、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必李八郎也。”
(11)、,注册登录后,在搜索框内输入“703478”即为裘彩萍昆曲网络课堂上课平台。
(12)、这个故事就突出说明了词作为一个独立的文体,它的协律可歌,所具有的歌唱性、音乐美的特点和魅力。
(13)、 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侯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更无人作新曲沿途传唱了。这时只有南唐李璟、冯延巳等君臣温文尔雅,时有新作问世,其中有名的作品有李璟的《浣溪沙》、冯延巳的《谒金门》,“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更是其中的名句。句子虽然很奇特、很优美,但是要灭亡的国家所唱出来的歌声也带着很深的哀伤,就不能算曲子词中的上品了。
(14)、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馀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15)、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
(16)、注:文中提到的词人,柳屯田即柳永,晏元献就是晏殊,欧阳永叔即欧阳修,苏子瞻即苏轼,王介甫是王安石,曾子固是曾巩,晏叔原即晏几道,贺方回是贺铸,秦少游即秦观,黄鲁直即黄庭坚。
(17)、但李清照又说,词是在唐末的时候兴起的,有很多优秀的词牌,但是在李清照看来,这些虽然很优美,但因为正是亡国,所以都带着些亡国的悲伤,所以也不算上品。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五代的词都给否定了。
(18)、在《金石录后序》里,李清照是学穷天人的专家。
(19)、不得不说,李清照还是敢说啊。也许有人会说她这是在班门弄斧,也许有人会说她这是在哗众取宠。
(20)、有谁能相信,这样话出自李清照,但这却是是李清照说的,她曾在南渡之时写过一篇名为《词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她几乎对北宋词坛大家点评了一遍。其中甚至包括苏轼、柳永、曾巩、秦观这样的词坛领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谁名气大她点评谁,至于那些二流明星,她点评都懒得去点评他们。李清照《词论》骂人有多狠虽然李清照这个时代,已经有很多著名的诗话了,像欧阳修的《六一诗话》等。但李清照的《词论》,只论词而不评诗,所以这部《词论》是史上第一部论词的作品。
(1)、当然,这也是李清照的一家之言。为什么没有提到周邦彦呢?
(2)、相较而言,李清照所持的词本位,更加突出“典雅”特征,这可能跟她自己是出身优渥的贵族少女,父亲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与诗人,家中藏书甚富,学养丰厚有关。(其父李格非还是“苏门后四学士”之没错就是被李清照diss的那个苏轼。)
(3)、然后她就开始说北宋,她第一个批评的就是柳永,李清照认为他比较擅于音律,但是用词等非常的俗气。柳永的词是很多,但是每天在风花雪月中也是真的,不过词中也有独特的骨气,并不全是很俗的。作为后辈来评价,也有些不尊重。
(4)、"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
(5)、李清照这首词是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同时,这词又是是一首夫妻事业和情爱的伟大词章,具有极高的美学思想的价值!
(6)、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7)、一二两点是为了论证第三点而作的具体阐述,故其“词别是一家”说,是三点中最核心的问题。
(8)、她存在那个年代即是伟大,少女时代自由潇洒,得意中良人,享琴瑟和鸣,历国破家散,写“淫词”描述闺中乐趣,纤手一挥讽刺夫君胆小逃城,晚年再婚又离婚。人生浩荡,又有佳作遗世,还能以己名入史策,更有金石奉献。于当时已是独股清流,于后世可称伟!其词:小有生活点滴,有直白娇俏;大有国家责任,有磅礴大气;哀有个人情思,有如雪千层;悲有时事命运,有咏古叹今;这位词人,真实诚恳,性情坚毅,懂生活通辞赋,敢为人不为,能忍人不忍,即使因为历史的遗漏只流传下来70多首词,也能管窥一斑,朴素中见真风流。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