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及其思想内容
(1)、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2)、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
(3)、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2分)
(4)、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 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5)、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6)、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7)、这首诗是陶渊明的的代表作之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8)、陶渊明在此诗借青松为自己写照,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谓韵味悠长。
(9)、只有酒能驱除种种忧虑,只有菊才懂得益寿延龄。茅草屋里的清贫士,徒然看着时运的变更。
(10)、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北魏侍中济阴公柳庆七世孙,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11)、它的意思是说,归隐田园后,我时常在自己的庭院中采撷菊花,偶然抬头还能看到庐山的绝妙胜景。那么具体是什么胜景呢?即后面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暮时分浮绕山间的雾气若有若无,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从今天看来,陶渊明这里描绘的景色并不难见,自然是美的。
(12)、很难想象陶渊明竟然对荆轲感兴趣,很难理解他也能写出如此慷慨悲壮“金刚怒目”的诗篇。宁愿相信晋宋易代,他不是在为自己抒胸臆,而是在为曾祖续豪情!
(13)、这是陶集中的臻品,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同样璀璨。其艺术水平之高相信放在任何一部伟大的诗篇前都毫不逊色。魏晋最重玄学,尽管陶渊明不是玄学家,但他也在“言意之辨”。想到他的“二顷五十亩种秫”、二万钱悉送酒家,可见酒在他生活中的重要。
(14)、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15)、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16)、《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17)、陶渊明的咏怀诗主要以《杂诗》十二首为代表。今天小编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首诗,便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里的第一首。虽然陶渊明的《杂诗》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但《杂诗十二首·其一》却以朴素无华的语言,道出了人生中的一些智慧,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下面我们便来一起看看陶渊明的这首《杂诗十二首·其一》:
(1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
(19)、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0)、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和散文代表作
(1)、钟嵘《诗品》: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颜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2)、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
(3)、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4)、《晋书·隐逸传》:厚秩招累,修名顺欲。确乎群士,超然绝俗。养粹岩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5)、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6)、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7)、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8)、上前向在这里打柴的人打听:这里过去的居民迁往何处了。
(9)、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10)、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1)、白居易《访陶公旧宅》: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12)、“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13)、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美学角度来看,它除了诗歌的语言、韵律、境界美外,还拥有一种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的哲学美。
(14)、陶渊明追求的是“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自然人生,向往的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隐隐地感到他是一个弱者,梦想着的是一位弱者想要的“世外桃源”。
(15)、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16)、《拟挽歌辞》共有三首,陶渊明设想自己死后情景,拟此三诗,此诗为第三首。后四句道出了他对生死的豁达。视死亡如托体于山,这就不难懂他的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了。陶渊明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他身上总能看到庄子的影子,只不过庄子是太不近人情的哲学家,而陶渊明则是一位想得开、说得出且做得来的诗人。
(1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18)、君子死知己,提剑出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19)、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2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从大自然里得到了许多启示,领会到人生之真谛,正欲用语言表达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其中的滋味,就留给读者自己品味了。
3、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品有哪些
(1)、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2)、《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3)、“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4)、这是陶集中的臻品,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同样璀璨。其艺术水平之高相信放在任何一部伟大的诗篇前都毫不逊色。魏晋最重玄学,尽管陶渊明不是玄学家,但他也在“言意之辨”。想到他的“二顷五十亩种秫”、二万钱悉送酒家,可见酒在他生活中的重要。
(5)、这是陶渊明的代表作,诗中各种美好的意象:鸟、鱼、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烟、狗吠、鸡鸣……娓娓道来,生趣盎然。岂不知天天闻此、观此是何等单调无聊!有幸悟出此中真谛非诗人莫属。这才真的算是“诗意的栖居”!
(6)、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7)、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8)、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
(9)、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10)、这是陶集中的臻品,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同样璀璨。其艺术水平之高相信放在任何一部伟大的诗篇前都毫不逊色。魏晋最重玄学,尽管陶渊明不是玄学家,但他也在“言意之辨”。想到他的“二顷五十亩种秫”、二万钱悉送酒家,可见酒在他生活中的重要。
(11)、《感士不遇赋》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赋。此赋主旨是抨击当时社会政治的腐朽与道德风尚的败坏,控诉了古代社会正直善良而有才华之士不是被埋没就是遭到毁谤谗害而常陷于进退两难处境的极大不幸。
(12)、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13)、谢灵运山水诗非常重视对形式格局的精心推敲,表现手法惯用“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构,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而陶诗较为随性,重视表达的流畅、直白。
(14)、这首诗的前四句,是陶渊明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在陶渊明看来,人生在世就如同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如同随处可见、随风飘转的尘土。而人生就是这样的飘泊不定,种种遭遇也会让人变得不再是原本的那个自我。虽然语言简单,却寓意深刻,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的人生感悟。
(15)、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16)、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17)、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8)、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19)、颜延之《陶徵士诔》: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孑然其命。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纠缠斡流,冥漠报施。孰云与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20)、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学者林云铭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4、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1)、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生活,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这是其不足之处,但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
(4)、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6)、赋:《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
(7)、王通《文中子中说·立命篇》: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传》则几于闭关也。”
(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9)、《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
(10)、《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在其母孟氏去世之时为外祖父孟嘉所写的传记。
(11)、沈约《宋书·隐逸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12)、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13)、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14)、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15)、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16)、《饮酒·结庐在人境》就是一首这样的“醉语”,它借酒为题,写出了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流露出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17)、陶渊明的散文、辞赋也很出色,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闲情赋》、《五柳先生传》等,文约意丰,飘逸出尘,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18)、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19)、谢灵运的山水诗是通过诗里的山水,将虚寂的理融入生意盎然的景中,用诉诸人们感官的景物去启示人们的悟道,表现出“超以象化”的理,具有一种玄趣。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20)、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5、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有哪些
(1)、酒杯积灰,酒樽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2)、但陶诗之平淡乃从“组丽”中来,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
(3)、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4)、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陶渊明的诗虽然以平淡自然为主调,但是他仍有豪迈雄健的一面,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称之为“金刚怒目式”。
(5)、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着。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6)、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7)、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8)、这首诗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之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9)、诗人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这样写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以云、鸟自喻,云之无心出岫,恰似自己无意于仕而仕;鸟之倦飞知还,正像本人厌恶官场而隐。本诗中“飞鸟相与还”两句,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其寓意实为同一。
(10)、请关注抖音号6008206083(自带光芒37)竭诚为您服务!
(11)、 (3)更相呼:相互招呼。斟酌:指饮酒。斟:执壶注酒。酌:饮酒。
(12)、《劝农》此诗劝勉人们重视和从事农业劳动,第一章写上古先民的朴素生活;第二章写古代圣君贤臣皆自躬耕,十分重视农业劳动。
(13)、全赋沿用比兴手法,情思缭绕,逐层生发,词藻华丽,变化自然,既写出美女的姿色,又写出了美人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志趣,因此获得后人“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词采华茂,超越前哲”的高度评价。
(14)、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
(15)、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16)、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
(17)、“古之学者耕且养”,陶渊明也是继承古训的,务农自不必说,但猜想他庄家肯定种得一般,也不是一位持家有方的人。读书亦是如此:“好读书不求甚解”;泛览、流观可窥其读书的态度了。
(18)、砍柴之人对我说到:全都已经去世了再无后人。
(19)、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20)、 (4)农务:指农忙时。与下句“闲暇”相对,辄:就,总是。
(1)、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
(3)、元好问论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此诗可见其对友人情谊的质朴,而凝字练句可谓真淳:“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行云流水、潇洒自然!如此为诗,可谓绝唱。
(4)、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杂诗》
(7)、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他寄情山水田园,隐居世外,留下一篇篇佳赋名作。
(8)、 (1)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同时,对躬耕自岭的生活也表示了适意与满足。
(9)、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10)、世界文学名言50句,一生至少要读一次,践行做到是重点!
(11)、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12)、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
(13)、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渊明诗文的精华所在。
(14)、《与魏居士书》: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曰“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惭也……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后之累也。
(15)、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16)、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17)、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饮酒·其十》
(18)、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1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20)、这首诗陶渊明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了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
(1)、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2)、陶渊明代表作品有《陶渊明集》里《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来去兮辞 》
(4)、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5)、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7)、(4)第《桃花源诗》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新的发展。这是他晚年的作品。从仕途到田园,再从田园到桃源,是诗人对理想的进一步的追求。早年济苍生的理想,在仕途上破灭了,他就把理想寄托在田园,隐居躬耕,独善其身。在田园经历了长期的劳动,生活日益贫困,生活越来越难以维持,他也更多地了解了农民的思想和愿望。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就逐渐形成。桃花源的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人劳动、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也是一个自由、富裕、安宁的社会。
(8)、陶渊明的成就:开拓了新的诗歌领域——田园诗
(9)、(2)第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极大的热情歌咏农业劳动中和与农民建立的友谊,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的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这首诗真切地抒写了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自己希望庄稼顺时生长的意愿。《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写庚戌岁秋收时的愉快心情和表示愿意长期躬耕的志趣。
(10)、《陶渊明集》收录诗文辞赋等作品共l42篇,以诗歌为主。陶诗以五言诗为佳,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传统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其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有晚年归田以后写的《杂诗》、《饮酒》、《咏贫士》等抒情言志之作。其田园诗包括中年出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
(11)、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12)、王维 《偶然作》: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13)、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蔫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1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