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陀思妥耶夫斯基读书笔记
(1)、到了第三卷《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的苏醒,1860-1865》,可以了解到光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所无法了解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读《穷人》《白夜》《涅托奇卡·涅兹瓦诺娃》,多少可以了解早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创作,可以由作品观照这个人。但1860年重返内地,他第一任妻子和哥哥去世,又因创办《时世》杂志而负债累累,再到他再婚。第三卷分析作品的内容少,只分析了《被侮辱与损害的人》,还有在第二卷中已经不断谈到的《死屋手记》,后面还谈到《地下室手记》,《地下室手记》可以被视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来所有创作的宣言。但是第三卷对了解他的思想转变有很大帮助,为他后来创作的飞跃埋下伏笔。
(2)、2011年丛书出版了三册《茨维塔耶娃传》,那时和止庵老师认识了,在一次聊天的时候,我表达还是想出版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换了领导,选题可以通过。止庵老师和我都非常想看这套书,他向我推荐了戴大洪老师。后来我们三个人坐在一起聊了一下,聊到了这套书如果真出版,什么时候能完成?戴老师担心我会不会中途离职等不稳定因素。我说我会坚持到这套书出完的,好在现在也还在这个岗位上。
(3)、嘉宾|戴大洪、刘佳林、糜绪洋、魏东、郑诗亮
(4)、第 2 本:《故事思维》这本书的作者是将故事思维应用于商界的第一人的西蒙斯,作者在书里为我们读者列举了,开创性地提出商界沟通中常用的六大类故事,并详细阐释了在何种情况下、如何讲述这些故事。
(5)、5年之后,他扩大这份清单,把《战争与和平》也包括在内。这些是“巨人”著作,劳伦斯所说的品质既表现在篇幅上,又表现在作者的生平中。
(6)、这两部笔调不同、色彩各异的中篇小说,构思奇特,描述生动,对话极富个性,显示了作家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和运用语言艺术的非凡功力。
(7)、《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翁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集大成之作,代表着他的最高文学成就。这部作品本应有上下两部,因作者意外去世,只完成了上部。小说围绕一件震惊全俄的弑父案展开,讲述了卡拉马佐夫三兄弟、私生子斯乜加科夫与他们的父亲巴甫洛维奇及格露莘卡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老大米嘉荒淫挥霍、沉迷于肉欲,与其道德败坏的父亲巴甫洛维奇争夺同一个情妇格露莘卡;老二伊万陷于“上帝不存在”的逻辑中无法自拔;老三阿廖沙温良、正直,代表着基督式的博爱力量;私生子斯乜加科夫阴冷、残酷,他受伊万的思想所影响,最终杀害了巴甫洛维奇,并嫁祸给老大米嘉。《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太多精彩的段落,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伊万与阿廖沙的对话,伊万的怀疑与痛苦或许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的痛苦,“当母亲和唆使猎犬咬死她儿子的仇家拥抱,他们仨齐声含泪高呼‘主啊,你是正确的’时,认识自然便告完成,一切也就明白了。但是症结恰恰在于我不能接受这种和谐。只要我还活在世上,我就要抓紧时间采取措施……”。在“宗教大法官”一节中,陀翁让上帝与魔鬼面对面厮杀,结果上帝落荒而逃。最尊敬的佐西玛长老死后不仅没有神迹,尸体反而迅速发臭,被众人在灵堂所亵渎,这一切都给阿廖沙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佐西玛长老的善、伊柳沙葬礼后阿廖沙在巨石旁的演说构成了陀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做的解答,“……都永远不要忘记,当年我们被一种善良而美好的感情联结在一起,曾在这里度过多么有意义的一段时光,在我们向一个可怜的小朋友献爱心的同时,这种感情使我们自己也变得可能比实际上的我们更好……”,“我们一定能复活,一定能彼此相见,高高兴兴、快快活活地互相讲述经过的事情”。在卡拉马佐夫的世界里,上帝和魔鬼在每一个人身上搏斗厮杀,最后伊万疯了,斯乜加科夫在医院自杀,米嘉拒绝越狱,希望通过被流放以赎罪,尽管他并未弑父。
(8)、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4年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濒临破产,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9)、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苏联、俄罗斯的研究状况,可以标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一个是他刚刚逝世之后到苏联建立之间的这段时间,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白银时代,那时俄罗斯诞生了很多哲学家,尤其是宗教哲学家,比如梅列日科夫斯基、别尔嘉耶夫、洛谢夫、舍斯托夫等,他们对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内的俄罗斯经典作家进行了各种阐释。这些著作,与其说是严谨的学术研究,更多的是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念来阐述作者自己的思想,但他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深度的发掘,至今是后世很多学者的严谨研究所不能企及的。
(10)、我们将定期挑选笔记推送,和读书爱好者分享你独特的思考与感受,产生灵魂的共鸣。出色的笔记书写者还将有机会直接参加全校范围的讲书比赛。根据打卡次数,参加者将获得相应的精美礼品。我们也会举办一场读书分享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段读书之旅的不凡!
(11)、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图书,以读书笔记或感想、书上的圈画的形式在小小签到小程序上进行打卡。
(12)、当年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在深圳腾讯公司上班,我最清楚了,书里分享的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观点,让我很是受用。
(13)、有关长篇作品的问题难以把握。但是,如果我们对《呼啸山庄》与《白鲸》进行比较,对《父与子》与《尤利西斯》进行比较,我们就会看到两者之间在长度上的差异确实明显,让我们在讨论和对比技巧之余意识到,这里涉及的还有不同审美观念和文学理想的问题。即使我们仅仅讨论篇幅稍长的小说,也需要对它们加以区分。在托马斯·沃尔夫的长篇小说中,长度反映出作者思路枝蔓,叙述失控,语言花哨,言之无物。《克拉丽莎》很长,十分冗长,因为理查森在这部作品中试图以新的精神分析的词汇,诠释流浪汉小说的插曲式松散结构。对比之下,在《白鲸》的宏大结构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有主题与处理手法之间的完美和谐,而且还有可以追溯到塞万提斯的叙事手法——离开主线、插入长篇话题的艺术。系列长篇小说(roman-fleuve)——例如,巴尔扎克、左拉、普鲁斯特和举了朱勒斯·罗曼创作的长篇小说——从两个方面说明了长度的魅力:其一是作为史诗形式的一种暗示,其二是作为传达历史感的一种手法。但是,即使在(带有很强法语特征的)这一体裁之内,我们也必须进一步区分: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中的作品具有连续性;与之相比,《人间喜剧》中各部小说之间的联系表现出不同特点。爱伦·坡在探究长诗与短诗之间差异的过程中发现,前者可以包含节奏缓慢的片段、离开主线的插入长篇话题、意义不明确的意蕴,但却不会除去其基本优点。然而,反过来说,长诗无法获得短小抒情诗的一致强度和紧凑节奏。就小说而言,我们无法应用相同的规则。多斯·帕索斯的失败之处恰恰是在于不平衡。与之相比,在普鲁斯特的整个系列中,各个作品之间紧密配合,天衣无缝,与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类似,都是文笔精妙的小型作品。
(14)、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他前后期的过渡作品,既有前期的对社会苦难人民的描写,又带有后期的宗教与哲学探讨。这段时间他文学上有所进展,但生活却连遭打击。1864年他的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还需要照顾兄长的家人,这使得他濒临破产。他希望通过赌博来还清债务,却欠下更多债,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
(15)、自由是攥在手里还是放在他人脚边其实都无所谓,只要是人自由意志的选择就体现了人的尊严,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16)、阅读的重心每年都会不同,有的年份更关心宗教,有的年份全年看各路唯心主义和唯识论,今年是格外爱看历史,多少跟孩子上小学了有关系,他喜欢了解这些,我也正好碰上进一步阅读相关书籍的好机遇。
(17)、加上古一点书籍里的语言气息,让人爱不释手,这是老书才会有的气息,又绝对不是那种看不懂的东西。读这类书有种欣喜是:你看他省略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再与今人语言对比,似乎可以还原一个陌生而丰富的世界,仿佛它还没有走远。
(18)、尽管纳博科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颇有微词,称他是一位“相当平庸”的作家,其作品里更多的是“一大片一大片陈词滥调的荒原”,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考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依然屹立在不朽之巅。我们不能苛责纳博科夫对陀氏的批判,也无需沉溺于批评家们对陀氏的推崇。立足于文本,从字里行间感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与思想魅力才是一位真正的读者应该做到的。带着他人之见进入文本,只会被他人的思考拖动前进,完全失去了独立思考与感悟的价值与意义,而陀思妥耶夫斯基要带给我们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启迪与深刻。
(19)、在大学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首先读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其次是《罪与罚》,这种倒着读陀翁作品,对我冲击很大。我虽然学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毕业后偶然进入出版领域更想做世界文学。策划的第一本书就是再版并恢复李健吾先生《福楼拜评传》的1935年商务印书馆版。这本评传可能对我的编辑思路是一个重要的提示。
(20)、科学家们强调了高度自我控制的好处,他们发现自律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控制水平高的人通常更快乐。进一步地研究发现表现出高度自律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更健康、更富有。
2、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顺序
(1)、富有冒险精神的巴尔沃亚随船到达南美洲,开拓和寻找财富,他不仅挤走了整支队伍的主人,还赶走了新派来的总督。为了避免惩罚率先去寻找南美大陆的财富,以此来庇护自己的安全,在艰苦的旅途之中,他成为了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文明中的人类,知晓了不远的国度中还有存有无限黄金,而就在此时国王派下的新总督却暗算了他。
(2)、他的文字就好像是一个敏锐的我自己发掘我的内心感受一样直击心灵,不敢相信会有人用这种流畅至极的文字,写出那么复杂、幽微的心理。
(3)、缺乏目标。一个对生活缺乏真正远见的人会发现更难保持纪律。然而,如果你有一个你想看到实现的任务,你将更有可能有必要的意志力去追求它。
(4)、说远了,《佛罗伦萨史》里我最喜欢前面部分,详细说了说欧洲少数民族的事情,这是很棒的复习材料。(复习啥?不管了)
(5)、以我的观点来看,《白痴》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我甚至认为陀翁对整个故事的走向完全失去了控制。小说以患有癫痫病从瑞士治疗归来的梅诗金公爵为主角,围绕公爵与娜斯塔霞及阿格拉雅的爱情为主线展开。陀翁从自己的哲学观里挑选出了宽容、善良、怜悯等诸多美好特质赐予公爵,使公爵成为陀翁笔下反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陀翁的哲学中,即使上帝真的不存在,人们也只能回归上帝,从意识到上帝可能不存在的恐惧和茫然直接跳跃到宽容一切爱一切的神性,把生活当成馈赠的“苦难救赎”。公爵正是这么做的,他对娜斯塔霞的爱是一种怜悯的爱,对阿格拉雅的爱是一种对光明的向往之爱,或许就像陀翁借叶普盖尼之口想要指出的,公爵的爱说到底是一种抽象的爱(“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作为一个议题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重被提出)。最终,公爵既没能以怜悯拯救娜斯塔霞,又间接地毁掉了阿格拉雅,自己也再次变成“白痴”回到了瑞士。这种基督式的神性——宽容一切爱一切,同情世间万物并与世间万物共同受苦——就是意识到精神与自然、善与恶是可以互置的,正如黑塞的评价,“白痴”导入了无意识的母权,废弃了文化对秩序、善恶的划定。公爵是一个以温善面孔出现的毁灭者,但他并未从这一滩原始的淤泥中走出,只不过是完成了自我妥协。不知陀翁是否有意在《白痴》中对其哲学观进行了反思。除此之外,《白痴》对爱情的刻画也可谓是入木三分,深刻而又富有洞察力。
(6)、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常常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7)、约瑟夫·弗兰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之初就声明:“我所写的这本书并不是一部传记,或者说,即使它是一部传记,那也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因为我不是从生活写到作品,而是绕道走了另一条路。我的目的在于阐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这一目的决定了我对细节的选择以及我的视角。”的确,弗兰克的这部著作与其说是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不如说是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传记,因为它没有编年史一般讲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而是无一遗漏地详细解读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作品,包括他的所有长短篇小说和《作家日记》,甚至还有他写的文章。可是,读者不得不承认,弗兰克写出了一部个人成长史、社会变迁史和文学创作史,通过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把这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读完弗兰克的这部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我们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而且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了解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历史。最后,就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言,这也是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史。
(8)、仔细阅读《回响》,读者会发现其结构上的最基本特征,是奇偶章的故事分属不同的线索,层层推进。作者自云,“奇数章专写案件,偶数章专写感情”,奇偶章交叉叙事,前者重逻辑推理,后者重心理剖析,互相纠缠交融,相反相成。从小说修辞的角度看,奇数章以故事情节取胜,而偶数章重人物性格塑造。一般认为,杰出的小说是主题、人物和结构的完美统一。结构、故事、情节、细节等构成一部作品的骨架与血肉,而人物和思想则赋予作品以精神和灵魂。由于小说要讲故事,所以在整个叙述中,情节就常常具有一种关键的决定性作用,那些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由于更能吸引读者,也就更受市场的欢迎,最终影响作家的写法。而在一般的文学研究中,有无情节丰富离奇转折的故事,常常又成了通俗文学与所谓“纯文学”或经典文学的区分标准。当然我们知道,实际情形要复杂得多,许多优秀作家都是试图在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之间力求平衡的。东西也是如此,他善于讲故事,但又不止于讲故事。在《要人物,亲爱的》一文中,他曾说,“事实上,每一个作家在写作的时候,都不会不写到人物,就是写故事也离不开人物去实现”,在这里已经提及了故事与人物的辩证关系,明确意识到两者之间的互相扶持与相互推动。《回响》这类两种叙述模式交错前行的结构,既是对一般线性发展的故事结构的挑战,也是对读者阅读习惯的挑战,因为读者是喜欢阅读叙述流畅的作品的。东西坦然接受这种挑战,并将其转化为叙事的动力,这在东西以前的作品里就多有体现。在许多作家下笔时想到哪儿写哪儿,过于随心所欲从而显得挥洒自如的地方,东西总是会停下来,不让故事和情节发展得过于顺利,即使这有可能造成叙事的停顿、延宕。这却获得了一个意外的好处,能更全面而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与性格特征。
(9)、始终是没有躲过这本,作者马基雅弗利,被目录吸引了,建议配合瓦萨里的《艺苑名人录》服用,别看书名土气,那可是欧洲人第一本正儿八经写艺术家创作的书,里面写的文艺复兴三杰创作过程,要超过他就只能荷马了,不佩服他佩服谁?
(10)、高中里产生对现代物理的狂热至今没有平息,就对那些看不见却存在的事物着迷,对反常规的想法与物理规律着迷,从16岁时候看《别闹了,费曼先生》到现在,对人类意识、物质的反面(虚无)、时空等话题的兴趣还是很强,之前很喜欢的是兰道尔和加来道雄的书,再往前就是早就功成名就的物理科普系列。今年看得不多,这本还可以吧,能留下印象,也喜欢杨振宁。(杨振宁和翁帆此时???)
(11)、我很少很少读传记类的东西,但维特根斯坦不同,这个家族未免也太硬核,冷漠坚硬天才辈出,无关财富权力,oldmoney典范。虽然路德维西像个阿波罗一样照亮了世界,怼怕了罗素,但他的家庭故事太有意思了,尤其是一家人可以不说话,仅凭弹奏钢琴来传情达意的部分。
(12)、《地下室手记》是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弗兰克就是从《地下室手记》开始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他从《地下室手记》切入,试图去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当中很多观念升腾而形成的幻景,如果不把这些幻景放在历史环境当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能就成了一个幻想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而一旦放在俄国现实当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一个伟大的、思想的艺术家。
(13)、作者所用笔法与《白夜》讲述纯真的爱全然不同,辛辣的讽刺和闹剧的场景随处可见。促使人物自我暴露的精巧对话无不个性鲜明,别开生面。
(14)、这个是去年年底看的,既然刚刚说到《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了,就拎出来说说——这套书讲的是美国最初的一批主要移民,这些移民基本从英伦三岛过去,分成4类,居住在美国的4个不同板块,有不同的文化偏好和性格,来路也很不同,非常厚的两本,我光是做mindnode图就做了一整天……值得。
(15)、糜绪洋,俄罗斯科学院副博士研究生,俄语译者
(16)、随着对两位小说家的深入研究,我们逐步意识到,他们本人和他们的作品都是在同样的巨大规模上造就而成的。
(17)、举个例子,他拍过一部科幻电影叫《索拉里斯》(旧译《飞向太空》),改编自波兰科幻作家莱姆的同名小说。莱姆今年很火,因为他的作品被系统性地译成中文出版了。电影拍出来之后,莱姆一看气得不行,我写的是科幻小说,你倒给我改成《罪与罚》了。多少能从侧面反映出塔可夫斯基创作的精神底色。
(18)、第 5 本:《鹿智者的法则》这是一本值得放在枕头边的书,因为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唤醒内在智慧的书。生活中你所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解决的答案。要想管理他人,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
(19)、加缪说:疯狂与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并没有选择,人在世的命运即孤独。
(20)、亨德尔的复活:1741年8月21日,落魄而江郎才尽的作曲家亨德尔突然在一首诗中找到灵感,写下了不朽之作《弥赛亚》,而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救赎。
3、如何读懂陀思妥耶夫斯基
(1)、“这种对立性并不是相距遥远,格格不入,”梅列日科夫斯基如是说。托尔斯泰的健康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疾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带有类似的创造力量的标记。
(2)、关于卡夫卡,我们还可以说上很多很多(据说在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卡夫卡的论文数量之大,光打印题目就要用上几十页),然而,在我的感觉里,安静的倾听才是最恰当的方式(这不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一种能力吗?)
(3)、“100个人中没有10个人能读完《尤利西斯》,在能读完的10个人中,又有5个人是将他当作艺术上的力作来读的。”
(4)、张潮的《虞初新志》明清文章小说的经典之作。
(5)、奖励你自己。想一想被训练可能带来的满足感。善待自己,因为从长远来看,这会帮助你保持动力。
(6)、马塞尔.普鲁斯特象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以三十年的时光,用回忆的砖石砌就了一道辉煌的时光走廊,而在动笔创作之初,他就考虑到,要把这部作品建筑得象一座教堂(《追忆逝水年华》译者前言)。这使得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超越于所有细部之上的辉煌——一种整体上的气势与力量。
(7)、第三方面,五卷本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充分证明了全世界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判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思想的艺术家。当我们在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偏重于他作为艺术家、小说家的一面,有时候我们会说他是一个思想家。如何来让读者理解作为思想的艺术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呢?弗兰克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整个的创作历程揭示了这一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和艺术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他的很多思想,其实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抽象观念、哲学上的东西,而直接根植于俄国社会。
(8)、对了,如果你也想阅读这些书,可以加入电子书阅读群,群里有286本国内外经典名著书籍(文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经管励志类等),电子书版随意在线阅读和下载,加入的方法请点击这篇文章查看(加入电子书阅读群,读百本好书!|(建议分享))。
(9)、点击图片即可购买《陀斯妥耶夫斯基》译者签名本,作者:(美)约瑟夫·弗兰克,译者:戴大洪,版本: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什么更好——廉价的幸福好呢,还是崇高的痛苦好?你说,什么更好?”
(11)、第 4 本:《活法》作者是日本教父级企业家稻盛和夫。在这本书里,稻盛和夫正面阐述了自己人生经验与实践,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义、人生应有的状态,并且毫无顾忌地阐述自己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基本思想。
(12)、如果一个人仅仅关切中国思想面临的真问题本身,那他就不会看重自己如何被人评说。谁若能看到《拯救与逍遥》的攻击矛头指向现代中国思想界的各色新儒家,他也不会喜滋滋地以为,1998年之后的刘小枫在反对1988年的刘小枫。
(13)、然而,当涉及到自我控制的发展时,从小处着手是很重要的。建议一开始不要做得太多。相反,试着从小事做起,以免失去动力。这不仅能帮助你习惯新的行为,还能让你快速收获第一个好处。从这一点开始,你可以逐渐增加“意志力肌肉”的消耗。
(14)、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找庇护: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
(15)、作者因为意识到这一点,才对幻想者的心酸与痛苦寄予无限的同情。同时由于作者采用回忆录的笔法,使故事读起来亲切感人。其中刻画主人公内心世界和高尚情操的大段大段的独白,能叙述得如此娓娓动听,更显示了作者擅长的独特笔法,很值得仔细玩味。
(16)、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生前频遭蹇运折磨,身后屡被世人物议的不幸的俄国作家。他孤僻内向、思想矛盾复杂,其文突兀奇特、富于神秘色彩。无论如何,他是一位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文学颇有影响的重要作家。
(17)、在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正是由于翻译家们的辛勤努力,中国人终于可以看到了汉译本的《尤利西斯》(萧译本译者:萧乾、文洁若;金译本译者:金堤)。
(18)、《陀思妥耶夫斯基》五卷本对这部分内容有充分的描写,我举个例子,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由于他对俄国历史、现实、文化、精神、思想等把握的广度,进而带来了他对俄国文学的深刻理解。第五卷中提到,1880年5月下旬到6月初,陀思妥耶夫斯基去莫斯科参加普希金纪念碑的揭幕仪式,在这个仪式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跟屠格涅夫有个竞争,屠格涅夫先发表演讲,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二天再讲。弗兰克用很多笔墨,作了很多渲染,来讲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普希金的理解。他充分地阐发了他所理解的普希金的意义。第即使是在普希金创作的第一个阶段,一般文学史家看来还是模仿西方的阶段,普希金已经表现出他的俄罗斯品质。陀思妥耶夫斯基阐释了普希金的作品《茨冈》中的阿乐哥形象,他认为阿乐哥是俄罗斯大地上的一个不幸的漂泊者的形象,彼得大帝改革之后这种形象就在俄国出现。普希金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个形象,后来又在《叶甫盖尼·奥涅金》当中,通过奥涅金的形象,进一步塑造刻画了这个不幸的漂泊者的形象,成为俄国文学经常出现的多余的人的形象。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普希金的第一重理解。
(19)、人们常常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进行对比,批评家和传记作者将陀思妥耶夫斯基挑选出来,作为创作性神经官能症的主要例证。人们常常将这一观点与他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并且用这些形象对它加以强化:西伯利亚的监禁、癫痫、赤贫的境况,以及看来贯穿他所有作品和生活的个人痛苦。托马斯·曼曾经论及歌德和托尔斯泰的长寿,论及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病态;人们误读了托马斯·曼提出的观点,这使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健康状态的上述看法有了权威性。
(20)、作者也因此入选了《时代周刊》2007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4、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指南
(1)、2013年开始,普希金之家的学者又开始编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第二版,总共三十五卷,目前编了九卷。新版新在哪里?一个是文字部分重新校勘,另一个是题解、注释大大丰富,补充了许多苏联时期需要规避的内容,以及近几十年来陀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2)、《白夜》和《别人的妻子、床下的丈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1848年的作品,是他十年苦役流放之前、早期创作阶段的著作。
(3)、❍关于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俱乐部研究成果海报展的通知
(4)、第二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受难的年代,1850-1859》讲的就是他被捕后的情况。被捕后流放服苦役,这是他人生道路上很重要的转折。在我的理解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初有一种文化和出身的傲慢,对俄国民众存在疏离感,对俄国民众也不了解,他在苦役营的经历把这些都打破了。书中多次讲到农夫马列伊的故事,他服苦役时没有说过这件事,在《死屋手记》中也没有提这件事,但在服苦役二十年后发表的《作家日记》中提到这件事。
(5)、奥斯曼帝国的新继承者默罕默德决心要攻占拜占庭,经过数次激战始终不见成效,此时这位天才皇帝想出一幕惊险之棋,将战船从陆地运送到拜占庭防守薄弱的靠海一隅,最终因为被拜占庭疏忽的一座小门--凯尔卡门的发现,奥斯曼帝国毁灭了拜占庭这一人类文明的精华。
(6)、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7)、洪迈《容斋随笔》古代最经典的八卦之书,宋孝宗读的上瘾的书。也是毛主席最爱的书之一。
(8)、第 6 本:《秘密:美梦成真的法则》作者是朗达·拜恩,就像每个人一样,朗达已曾走在自我探索的旅途上。
(9)、婚姻不可怕,最坏无非离婚,真正可怕的是结了婚以后,发现自己离不起,只能在这场想逃,却又逃不掉的婚姻里耗尽所有的精力。
(10)、容忍情绪上的不适。我们屈服于诱惑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试图避免痛苦。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容忍一定程度的情绪不适对你梦想的缺乏是非常有益的。纪律要求你承受情绪上的不适。
(11)、一个极尽曲折的爱的交响乐故事(虽然里面的人物关系乱伦的一塌糊涂),在面壁虚构的神奇证据凭空失效后,在少年的幻起幻灭后,终于清晰的意识到这就是少年“金钱-自由-和解成神”三部曲。
(12)、——乔治·斯坦纳《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13)、第二重理解是,普希金写《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时候塑造了一个俄罗斯女性的形象——达吉雅娜,最后达吉雅娜拒绝了奥涅金向她的求爱,因为她已经嫁给一个年纪很大的将军。很多人不理解达吉雅娜何苦要忠诚于年老的将军。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达吉雅娜是普希金笔下的俄罗斯的灵魂,她对奥涅金的拒绝,对婚姻的忠诚,源自俄罗斯精神。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不幸基础上,哪怕那个人是一个年老的将军。“幸福不仅仅是享受爱情,幸福还是最高的精神和谐。”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里对普希金与俄罗斯精神进行了准确的关联。
(14)、我把它当半本大西洋海洋文学来看,这本书配搭《海上英雌》(专门讲船上的女人的事情)、《北方以北:维京人的航海与萨迦中的北欧历史》、《刘易斯棋中的北欧历史与神话》、《维京人:强盗与水手》阅读,灵魂里的前世召唤吧maybe……
(15)、当时俄国意识形态派别分截然对立的两派,中间当然有灰色地带,两边分别是斯拉夫派(保守派)和西欧派(进步派),进步派有激进的趋势。在这之前,西欧派激进的成分还相对弱,到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后,尤其是皮萨列夫,激进的倾向暴露出来了。这一时期对他的人生产生了两大影响,一是当时他文学创作起步时由《穷人》奠定的一时辉煌已经衰微了。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确实是个与众不同的作家。他第一部《穷人》取得巨大成功后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继续探讨新的主题,写了第二部《双重人格》。他跟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的关系受到影响,这里面他自己不是没有责任的,他在文学界的地位有所动摇。《穷人》名声那么大,和别林斯基的赞赏有很大关系;但别林斯基非常不喜欢《双重人格》。再加上他性格问题,他那时还年轻,多少也不是完全经得起考验的,第一部书的成功多少让他有点飘飘然,他的性格问题以及他的第二部作品受到的公众评价,让他在文学上的地位多少受点影响,开始有点起伏。不过现在看来,《双重人格》虽不够成功,但也非常重要。《双重人格》中所进行的探索,在后面的《罪与罚》《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都得到了发展。
(16)、而在偶数章里,集中描写几个人物,特别是冉咚咚的心理活动,叙述节奏相对较慢。这与奇数章的人物多、情节变化大、节奏快形成鲜明对比。由于这部分的功能主要是塑造人物,情节的推进主要靠人物心理的变化。而大量心理学知识的运用,辅之以人物心理和言行的细腻描绘,让整个叙事显得平缓从容。如果说在奇数章里,主人公冉咚咚的性格中的固执认真与坚韧不拔已经得到初步呈现的话,那么到了偶数章里,她的这一性格特征又得到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表现,同时由于笔墨的集中,她就更显得丰满和复杂。如前所述,东西始终把塑造人物作为小说的主要使命。在《要人物,亲爱的》里,他如此阐述自己对小说中人物作用的理解:“看看我们所推崇的文学大师,哪一个的笔下不站着一排人物?那是一些不朽的人物,他们比作家的寿命还长,影响更为深远。”同时,他认为今天的写作中并不缺类型化的人物,而是缺少“那些躲在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不断勘探和挖掘的人物,他们和今天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却生活在心灵的‘秘密地带’……”,“文学作品中缺的不是人物,而是缺那些解剖我们生活和心灵的标本,缺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那一部分”。显然,人物是否具有心理深度,是东西判断一部小说中的人物是否塑造成功甚至是一部小说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后悔录》里他自己就在人物的心理方面进行了有意识的开掘,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效。《回响》则更充分地拓展了对人物心理活动与精神深处的描述,并发现了人类心灵的某些奥秘,或者说是“精神的二律背反”,比如,作家用“疚爱”一词所描绘的由内疚、惭愧等发展而来的怜爱,与之相对的,则是由爱而生的恨,虽然后者在小说中并没有充分展开,但却是一条隐隐约约的暗线,像“疚爱”的影子一样,伴随其成长。整个小说,似乎在呈现一种“爱的辩证法”。对冉咚咚来说,这些情感状态同样构成了她心理中的矛盾与纠结,但小说中主要展现的,则是她精神世界中由确信与不信的冲突所导致的尴尬与困惑,对我们的主题而言,也就是确信与不信的对位。
(17)、建立强大的习惯。大多数习惯是在30天内形成的。这看起来可能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一旦某样东西变成了一种习惯,它就不再是一种锻炼它的努力。
(18)、小说家加缪同时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作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哲学家加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身份的的混淆往往容易在小说创作中带来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思想大于形象。这一问题在同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萨特身上更为明显:不客气地说,作为一流哲学家的萨特在小说上充其量是个二流人物。
(19)、《穷人》《女房东》《小英雄》《地下室手记》《赌徒》
(20)、如果我们愿意辨识处境,而非对政治问题头脑简单,那么,施米特是好老师,他的思想经验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都难能可贵。理解现实的政治处境,尤其需要培养具有正确辨识能力的眼光,或者说需要历史感与超历史感混合的眼光。如何把政治思想史与政治史关联起来,而且具有世界文明的视野,沃格林是再好不过的老师,尽管他的表述方式实在不敢恭维。
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难读
(1)、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