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性本善的事实论据
1、这种“举例论证”无疑是错误的。
2、严谨的辩题往往不会出现第三立场,因此双方的概念中不能互相包涵,也不能引出第三方概念。这些都没有抓住辩题的本质内容。
3、所谓对比论证,指的是一种将两种事物进行对照、比较,然后得出某种结论的论证方法。又称类比论证。
4、所谓比喻论证,指的是拿日常熟悉的某些事物来作比喻,以证明某些论点。
5、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吗?一个生命,为了能保存自己,必定要寻求必要的生存条件和食物,甚至不惜损害周围的环境与其他生命。这就是动物的劣根性,这就是成长环境的威力。
6、以语文教学为例来说明这点。
7、好像在原产地不是这样的。
8、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9、建构主义批判的是学校学习知识的目的,以及由这种目的所导致的“多而浅”学习内容和“灌输式”学习方式。
10、这个时候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人性善恶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后天的学习中能否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11、可是,如果站在社会管理者和执法者的角度,则更要警惕人性随时堕落的可能性。面临权力、财富、美色,每一个人都有堕落的可能,都有做坏事的可能,这个时候,绝不能说,人性本善,而要警惕地说,人性本欲,人性本恶。
12、最后可以说,这个问题争论至此,其实早就不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了,而是一个人生态度和人生选择的问题,作为一个理性的思考者,面对着向善的可能,面对着为恶的可能,你要选择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另外,作为法律和管理者的角度,你是要选择相信人性向善的强大,还是要警惕人性堕落的可能呢?我想,把问题引导这里,才是真正好的思考。
13、恩施民大医院心内科医生胡建华,从医20余年,从不收受病人送的红包,对实在推脱不掉的红包,手术后,他都会悄悄地把钱打到病人住院医药账户上,等病人出院的时候,再把入账发票交给病人,人称“良心医生”。“病人患病时,求心安可以理解,所以当面推脱不掉的红包,我就暂时收下,事后再如数存入该患者住院账户内。”胡建华告诉记者,“如此一来既打消了病人的疑虑,让他们安心治病,又不违背我们的职业操守(提取论点:坚守良知是讲良心,有操守)。
14、道家老子的思想是“道法自然”,表达万物都有其自然而然的规律,只需以自身为原则,不受约束。庄子继承他的思想,进一步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指出只要不违背客观规律,无须过分干预,百姓自可以得一个太平盛世。
15、在一门学科中,原理和通则(即概括性知识)往往占支配地位.并被用来研究该学科的现象或解决问题。”概括性知识“在描述、预测、说明或确定最合适、最恰当的行动后行动方向等方面具有最大的价值”。
16、语文教科书中最典型的“举例论证”,莫过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教科书节选的部分如下:
17、比喻可以用来辅助叙述,将事物描绘得更形象,将问题表达得更清晰。但无论何种比喻,都不具备逻辑上的“论证”功能。
18、比如,“诉诸古代智慧/名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诉诸无关权威”——无论多少古代名人谈论过“阴阳五行”,无论多少古代名人谈论过“风水命数”,都不能证明其真实性和正确性。
19、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
20、我抬头,路边的大树,在风中轻轻地挥动着四肢,但雄壮的躯干却没有变化。我明白了,不管外界对你施加的是什么?只要那信念不变,你的灵魂就不会变!我走向店内,对老板招招手:“老板,你东西掉了。”“哦?那谢谢了。”老板转过身,对我会心一笑。
二、人性本善的论点例子
1、辩论当然免不了要举例子了事实胜于雄辩可以这么说事实是辩论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如同盖房子所需要的砖瓦钢筋等建筑材料。
2、胎教理论要求准妈妈言行举止纯正端良,心无邪念,有些孩子有幸遇上了这样的准妈妈,并在科学的.胎教环境中孕育,出生后又在相对纯净的环境中成长,而且随时有父母指点着明辨是非。
3、“概念性视角”与“概括性知识”
4、荀子给出的解释是,善是人为的、后天的东西,礼义是出自于圣人的。那我就要问了,第圣人难道不是人?第圣人为什么要制定礼义?正是在这里,荀子给孟子的性向善论留下了空间。因为虽然人会因为欲望而堕落,虽然人有毁灭欲,甚至在杀戮和摧毁中得到快感,但这不代表人不能从做好事中得到愉悦,不代表人不希望不向往一个人人为善的社会环境。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汉谟拉比法典,才有强者对弱者的保护,才有合作,有了分工,也才有了人类社会的现在。因此,即使荀子说了再多人性变坏的可能性,说了再多欲望的强大,也绝泯灭不了每个人心中对善的向往,泯灭不了每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因此,荀子的论证只能论到说,人性有极其强大的堕落的可能,可是却不能下结论说,人性没有向善的可能。
5、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宽恕了刺杀他的刺客
6、正如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言:“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愿它燃烧起来。”让我们用生命的燃烧来体现出生命的宽度与高度吧!若要做到这些,君须记:“踮起脚尖”,志存高远!
7、“人性啊,就像那激流,东边挖个口子就往东边流,西边挖个口子就往西边流。人性不分什么善或者不善,就好比水的流向不分什么东或者西。”(“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8、语文学科向来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教改的急先锋。以“大概念”组织单元(阅读教学单元)在语文教学界目前有一股风云乍起之势。笔者经认真学习并初步尝试,对以“大概念”组织单元持高度认同态度。但无论是埃里克森和兰宁提倡的“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还是威金斯和麦克泰提倡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包括琳达·达林一哈蒙德等人的各自倡导,笔者都建议“缓行”。
9、我正在这里玩着腿部的运动器材之后旁边跑来了四5个比我年龄要小得多的小朋友,几个人穿着旱冰鞋,在一块儿跑跑闹闹。
10、在准备过程中最好对每一个词每一个概念都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在分析每个词的含义时要基于公众的普遍认知并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同时思考对方是否会认同自己对这个词的定义。如果认为对方不会接受自己的这个定义,就要做好定义战的准备了。
11、③鲍鹏山,《孟子的逻辑》,《随笔》2002年第2期。
12、当下的重大新闻热点,来源可靠已经证实或者易被证实容易接受的事实都是很不错的事实论据。
13、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作出选择。(结合现实生活,做一般性的话题阐释,人要学会取舍。)
14、评判标准一旦确定为身高,只需要将你我身高用尺子量出,结论立刻得出。
15、(2)“基本问题”的适切性
16、(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17、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以及在场的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与对方辩友对人性本恶还是本善这个辩题进行探讨。而我方对人性下的定义是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本是指事物的本质,恶是指人类欲望的无节制的扩张。我方判断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的标准是,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哪一个更符合客观事实。
18、比如:1973年,山东夏津师范学院编写的《语文教学改革资料选辑》中,关于“论说文的论证方法”,只提到了两种:(1)归纳法;(2)演绎法。
19、(1)与文本对话。推荐“读者俱乐部”“共享探究”“教学会话”等对文本充分讨论的教学方法。
20、这句话虽广为人知,其实它并不是一句真理定论。对于人的初生到底是善是恶,长久以来已有很多争论。有趣的是“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都是由儒家的学者提出的。孟子的性善论“人性本善”最早由孟子提出。他曾劝导滕国太子滕文公,希望他能做尧舜那样的圣人。这话一说出来,滕文公没什么信心,觉得把自己和尧舜那样的圣人相提并论十分惶恐。
三、人性本善论述
1、“大概念”即“核心的概括性知识”
2、从上面漫画式的简述中可以看出:“事实性知识”教学的问题,有各学科普遍存在的,也有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有我国基础教育的较特殊问题,也有世界范围内所共有的问题。
3、告子也好,孟子也罢,都犯了拿比喻来论证某一观点的错误。水往下流,与人性善或不善,可以说毫无逻辑关系。③
4、(2)对有些语文教师来说,课文教学就是教“教师参考用书”中的分析结论和习题答案,也就是要学生“记住”并在学期考试卷上勾对选择题的标准答案。
5、本文论点鲜明,文章紧扣论点,站在历史和社会现实的角度,辩证分析仁政和法治,论证充实有力。段落衔接自然,文章语言简洁,用词恰当,彰显了学生深厚的语言功底。
6、曼德拉邀请曾看守他的狱卒出席自己的就职典礼
7、高山流水好听吗?当然了,它们是千古绝唱,亘古不衰。可没有了创新,哪来的美声、通俗、摇滚和蓝调?人们充耳所闻只能是千部一腔。(此仍为“联”,学生的知识面越宽,生活的积累越多,“联”的自由就越大。这两段均为先退后攻,比硬冲直上更加奏效。)
8、中华传统文化集三家之大成,必然要留存相互融会贯通的思想,表达一种人性至善、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回归善心的理念。因此性善论的影响远比性恶论的影响更加深远。时代的变化尽管人人都会背“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对性善论产生了质疑。在我看来,人们的意识转变离不开两个因素:一个是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
9、沿途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部关闭,兄弟俩来回三天三夜没吃过一顿热饭,没睡过一次囫囵觉。如此辛苦劳累,不仅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运费还是自己掏腰包。他们都是农民,没有大富大贵,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也没有道德的约束,只能说这是他们朴素的侠义心肠,哪怕自己吃苦也要乐于助人的天性让他们展现出了人性的美和善。
10、怎样坚守良知(怎么办):可以加强自律,培养道德,营造讲道德、守良知的氛围
11、恶,定义为对他人不利,善为友善,婴儿一没有能力恶,二作为群居动物的我们对待同类本能就是和平善意的,三是婴儿不可能意识到自己和别人发生了利益冲突。后天教育的事就不讨论了。孟子以水比喻人性。
12、我们经常抱怨社会怎么了,人怎么了,其实是我们自己了怎么了?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应该从自身做起,而不是经常怨恨社会和国家的制度。
13、在该模型中,知识被分为两个层面共五个层级,由下往上排列。
14、比如,《汉书》里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其实,天有没有两个太阳,和国家可不可以有二主,并无任何逻辑关系,从前者无法推导出后者。今天,天上仍然没有两个太阳,国家早已不妨三权分立。②
15、(4)课文教学往往变成面面俱到地“教课文”,主要是一篇课文局限在语境中的一些具体细节中,比如课文中某个人物的动作描写、描写某处景物的比喻句、某个语段中的“好词好句”等。
16、(3)解释了“概括”的含义。在两个层面相互作用的认知探究过程中,建立了某一概念与其他概念的联系,“概念又连接在一起形成跨越时空的概念性理解”。“概念性理解”也就是“由事实性实例支撑的真理”,用句子形式表达就是“概括”(名词),可称之为“概括性知识”。
17、不是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舍弃。算盘要想具有运算功能,必须舍弃多余的算珠。你向往山居的清静,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柔美与温馨。(排比句段,由自然而人事进行联想陈述,既是总结,又是强调。)
18、被车撞死、被枪打死,固然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私人汽车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私人枪支却不是。
19、②殷海光,《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上海三联书店,200
20、(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四、人性本善的事实论据简短
1、包含全国/山西/吉林等班型
2、⑤俞瑾,《理论素养的提高需要逻辑——对中学语文课本删去逻辑知识短文的一点异议》,《江苏教育》1989年第3期。转引自:俞瑾,《逻辑与语言论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0,第277~281页。
3、经常会出现有的同学对辩题的理解让人啼笑皆非,其原因在于把句子成分划错了曲解了题意。
4、望着可爱的小婴儿,心中闪过的却是别的思绪。我们曾经也是这样洁白无暇,也是这样懵懂纯真。在童年时期我们追着小伙伴们嬉戏玩耍,我们做过一堆幼稚的傻事,我们躺在大人的怀里撒娇,我们天真地做着以后长大的美梦。可是从未想到我们长大以后,便不再拥有。
5、所以,如果你问我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我唯一正确的回答,只能是说:人性是复杂的。在教育孩子、追求理想的时候,我们可以而且应该相信人性向善的可能;而在面对危险、威胁的时候,必须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人心,防止自己受到伤害。
6、西方世界对人性的认识与荀子的性恶论不谋而合。这种认识源自对西方世界影响最广的基督教。基督教的教义是传达福音,认为世人生下来就带着原罪,皆需上帝的救赎,才能得到永生。
7、恐怕没有可治百病的特效药。但外国的经验,尤其是解决共有问题的学理研究及其教改模式和方法,可供我们借鉴,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并解决基础教育的一些本土问题以及语文学科所特有的问题。
8、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也许在古人的理念中,每个人来到人世间,生命之神就赋予了我们良知。(论证良知就是良心)
9、王选:以一个普通中国女性身份,坚守民族道义,帮助受苦受难的中国同胞寻求一种理性的秩序,为中国受害者向日本讨公道,是坚守良知的典型代表。
10、“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12、超越,让克雷蒂安破茧成蝶,又何尝不是让邰丽华成就梦想、冲破命运之茧的关键呢?邰丽华是一个聋哑人,却成为我国第一位登上世界两大顶级艺术殿堂演出的演员。她孜孜追求着舞蹈艺术的顶峰,2004年走进雅典奥运会,为中国赢得无上荣誉;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她的“千手观音”再次感动十几亿挑剔的中国观众。邰丽华的成功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膝盖被磨得流血红肿而不叫一声苦,数九严冬,只穿一件单衣仍汗流浃背而不喊一声累的自我超越!《千手观音》是完美舞蹈,是邰丽华无声世界的真情奉献,是她梦想与爱的倾诉,更是她自我超越的精神给世界带来的又一次心灵的震撼。邰丽华让我们明白了“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与世浮沉”的道理。
13、在先秦知识分子当中,孟子是相当喜欢用“比喻”来说道理的。他和告子讨论人性的善恶,告子说:
14、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在语文教科书中,通称议论文的“四大论证方法”。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