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名言翻译
1、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4、(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5、(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7、译文:大家都认为惧怕的东西,你也不得不害怕。
8、(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9、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0、知:智。常:一般,通常(不能翻译为“经常”)。无知:不要有太多没必要的小聪明,弄虚作假。无欲:不要有太多没必要的欲望,贪念。常使民无知无欲:通常让百姓不要有太多没必要的小聪明,从而弄虚作假,不要有太多没必要的有害的欲望。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让那些聪明的人不敢做这件事。智者:聪明的懂得大道真理的人。不敢为:不敢违背大道。所以正确完整翻译为:让那些聪明的懂得大道真理的人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无为,则无不治:做到无为,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无为:无所作为,顺其自然。
11、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12、老子曰laoziyue333
13、1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道德经》
1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5、(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16、(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说明丑陋的东西已经遍布天下;当人们都在为美好的善行而欢呼的时候,这说明不善已经充斥整个社会。
17、悟道国学堂wudaoguoxue
18、本,根本。贵是以贱为根本的,高是以下为基础的。此言贵与贱、高与下是相反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没有贱就没有贵,没有下就没有高。
19、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20、出自先秦《老子》第三十九章。
二、老子名言翻译成英文
1、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
2、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5、译:德行要像天地一样覆载万物,圣明要像日月一样普照大地,行动要像四季交替一样规律有序;吉凶要同鬼神一样灵验。
6、译文: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沉迷安逸享乐可以使人或国家消灭。
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9、(第三十一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傅佩荣)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是像战场一样,充满了残酷和阴谋。虽然这种看法无可非议,但有些手段跟“兵革”是一样的,属于“不祥之器”。是要谨慎对待的。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能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道德经》
14、(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1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
16、(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7、“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陈鼓应)这不仅是治国的道理,也是作为为人处世的借鉴。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用智慧,出“奇招”来解决,但正常的时候,或者要作正大之事的时候,事业也保持一种正常的常态,就像老子曾经说过的“企者不立”一样,归于自然之道,方是天下归仁之时。
18、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0、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
三、老子语录及翻译
1、(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3、(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4、因为道的本质或定义就是宇宙客观规律或规定。而瓦壁之中也包含着宇宙的客观规律或规定,比如瓦片和墙壁也包含了力学和原子、分子电磁学等等客观规律和规定
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6、1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
7、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8、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9、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1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
11、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12、(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13、(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14、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5、知足者富。并不是指知足常乐,安于现状。而是告诉众生,真正的富有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能摒弃多少自己妄想和私心杂念,对自己有多少认识,只有这样你是真正的富有。
16、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1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9、(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译文)要想达到虚无至极的境界,必须专一守住这个“静”字。
20、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四、《老子》名句及翻译
1、(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2、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3、1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道德经》
4、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5、(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6、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最合适?专业就是最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
9、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1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1、(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1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
13、“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
1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The meshes of the net of Heaven are large;farapart,but letting nothing escape.
16、出自先秦《老子》第九章。
17、译文:福依偎在祸枕边,祸潜伏在福床下。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也可以互相转化。人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倘若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
18、出自先秦《老子》第四十章。
19、译文:得民心的人多人帮助,不得民心的人自然没有人支持他。就连亲戚也会疏远自己。支持你的人多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20、译文: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