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学是什么的统一
1、在哲学中,统一一般指事物或要素之间的联系;对立一般指事物或要素之间的区别。在对立统一规律中,统一是指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性质和倾向。其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其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相互贯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趋势。
2、处身在海洋国家的商人们,情况迥然不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见到语言、风俗都不同的他族人民。他们习惯于变化,对新奇事物并不惧怕,而且为了货物得以销售,他们必须对所制造的货物不断创新。西方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这样一个靠贸易维持繁荣的海洋国家,不是偶然的。
3、然而马克思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个关注现实的思想家。在马克思的时代,法国的社会主义倾向的唯物主义、构建“社会”概念的苏格兰启蒙运动,甚至黑格尔本人都已经对社会现实的问题给予了足够多的关注,黑格尔甚至将政治经济学引入到哲学的研究视域当中,让其在法哲学的研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只有马克思,在当时的社会现实的研究中游走在哲学与经济学之间,在经济学中引入“异化”,而在哲学中则将包含特定历史情境的人的生活本身纳入其中,打碎了固有形而上学的统一性原则。从而构筑了一种不流于乌托邦的设想(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又能够真实的突破思辨哲学束缚的哲学形态。
4、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费希特
5、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
6、empiricism经验主义/你行你上up
7、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往往是零散的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
8、absolutism绝对主义/色盲
9、马克思“批判”的形成:从“异化”到“断裂”
10、在霍布斯看来,国家的形成是每个人都让渡一定的权力给一个公共的第三方,目的是让第三方来解决纷争,但久而久之,这个第三方的权力会越来越大,甚至可以为所欲为,因为第三方并没有参与契约之中,没有人对他们有约束力,最后就演变成了一个拥有绝对权利的君主。霍布斯用“利维坦”,这种神话中的怪兽来来隐喻君王的绝对权威。
11、立足于体用一如观,我们也可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结合关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功地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说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之间一定存在着深层次价值上的相互呼应关系和实践中的相互支撑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与中华文明深度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结合不是两种思想的嫁接,而是一种通过激发、唤起共同的价值并加以熔铸意义上的融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充分激活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和远大理想,充分激活了中华文明的根本原理,通过去粗取精、取精用宏,使得中华文明中的价值理想不断成为克服中国面临的文化危机和历史困境的引导性力量。
12、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能详细论证希腊和英国在地理、经济条件上的相似之处,以及科学思想与民主政治之何以在西方兴起。但希腊和英国的地理、经济条件与中国迥然不同,就足以从反面论证我在本章关于中国历史的论点。
13、犬儒主义本意是指人不应被一切世俗的事物,包括宗教、礼节、惯常的衣食住行等习俗束缚,提倡对道德的无限追求,同时过着极简朴而非物质的生活。
14、资本主义的特色是私人拥有生产资料,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经济行为则以寻求利润为目标。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模式包括了自由的资本和雇佣流动、市场竞争以及价格机制的运行。
15、唯物辩证法是惟一科学的认识论!也是惟一科学的论理学。唯物辩证法研究吾人对外界认识的发生及发展,研究由不知到知、由不完全的知到更完全的知的转移,研究自然及社会的发展法则在人类头脑中日益深刻和日益增多的反映,这就是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的一致。唯物辩证法研究客观世界最一般的发展法则,研究客观世界最发展的姿态在思维中的反映形态,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研究现实事物的各过程及各现象的发生发展消灭及相互转化的法则,同时又研究反映客观世界发展法则的人类思维的形态,这就是唯物辩证法与论理学的一致。
16、就是哲学方面的抽象概念要与现实中的客观事物对上号,或者说哲学理论要有一定的客观现实或事实做基础!比如哲学方面抽象的“物质”若有了明确的或科学的定义(如一切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客观存在。又或者哲学的“善”的定义是指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等等),就是体现了“哲学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了。
17、关于国家的形成和治理,英国著名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这本书里面也描述了国家起源的过程,但是理念却截然不同。霍布斯说,每个人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都有自私自利的倾向,他们不仅会保护自己的东西,还会想去占有别人的东西,这样必然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敌对状态。霍布斯把这种状态称之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这是一种人人自危的局面,长期这样也不是办法,怎么办呢?
18、墨子还在这一篇为我们描述了国家是如何起源的,并为我们阐述了统一国家的必要性和意义。
19、但是,大体而言,心乃是个“主脑”(心者,容也,任也。身之君也,道之辐也,理之始也,生命之本原也),其势用可以统御人类一切知能材性,这个心有体有用,它的“体”能容能藏,包容万虑,无物不贯。它的“用”能任能行,或主于身,为形之君,或主于道,为生之本或以贯理,神明变化,或以宅情,慈惠精诚。我想这段话很能概括心之全体大用,乍看似很晦涩,但引而申之,确可印证许多中国哲学家的思想。现在限于时间,恕我不能再进一步分析。
20、未来,在中国,必定产生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用《易经》的哲学基础框架统一物质与意识的矛盾,创新地统一了宇宙理论。开拓全人类文明新篇章。
二、
1、虽然难以对“哲学是什么”形成统一的标准的答案,但是,可以把对于哲学的态度当做一根墨线,以区分人们属于哪个阵营——可以把那些说“哲学有何用”的人归入“致用派”,即实用主义阵营;可以把那些说“哲学可以解惑”的人归入“致知派”,即学以致知阵营;也可以把那些设立了一个最高存在并由这个最高存在创立了宇宙秩序的那类人称之为唯心主义,可以说他们是“君主立宪派”;而把那些不承认有最高存在,一切秩序都是自然产生的那类人称之为唯物主义,可以说他们是“民主立宪派”或“革命立宪派”。
2、在我看来,这种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游走是马克思哲学特有的贡献。1844年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原本只是对黑格尔的系统批判当中的一个分册,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从来没有割裂政治与哲学批判之间的关系。“异化”这个概念,正是经济学与哲学批判双重视域下的一个产物。
3、extropy有序主义/iPhone200!
4、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5、(墨子思想Ⅲ)墨家和儒家的分歧和统一
6、在中国哲学当中,唯天为大、以民为本的天道信仰构成了中华文明政治和文化的核心原理。天道信仰并非宗教信仰,而是一种从政治信仰中深化而来的义理性信仰,其根本要义是对天下生民的尊重。以天道信仰为内容的政治,就是从根本上和整体上呼应全体人民需求的政治信仰。
7、“性”字(nature)特别是“人性”,在中国哲学上,大都作“生”字解(life),自周代一直到唐朝,很少例外。人类受命以生,或依天志,或本天命,或法自然,成就于人,形于一体,都可以叫作“性”——更确切地说,就是人性。后来,宋儒虽有“性即理”的主张,也和此义并无冲突,因为“生生而条理”原是一般中国哲学精神所在,戴震所谓“举生生即该条理,举条理即该生生”,即是此意。(注十二)
8、这个理论还对儒家和道家都主张的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不为已甚”、“毋太过”成为儒道两家共同的格言。“过犹不及”,但处事宁愿不及,也不要过甚,因为行事过分,就将适得其反。
9、严格说来,“异化劳动”不是逻辑推论的结果,相反它是逻辑的悖谬。它存在于现实当中,无需思考的介入,只需要真实的去“看”就会发现。
10、——马克思及其后继者的哲学贡献
1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所谓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能说人人都有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2、#书.历史哲学.历史&哲学#
13、我所谓的纯正中国人,是指在生命思想上深受儒家、道家与墨子哲学所影响感召的人,至于从后汉到唐朝中叶的其他大思想家,其思想固然也是博大精深,表现绝顶的天才与不凡的智慧,但其思想种子毕竟受过印度佛学的影响,终难称为纯正的中国人。这些佛学的思想家,多以归入涅槃作为生命归宿,毕竟不能和真正的中国人一样,共同在此现实世界参赞化育,与大化生命浩然同流。
14、一般是指矛盾的统一性,即矛盾的同一性。
15、pessimism厌世主义/我要死了!
16、融合主义倡导不同宗教信仰或哲学主张之间的融合。
17、孟子提到海的话也同样简短。他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孔子只想,泛舟浮于海,孟子也只是望海惊叹,并不比孔子好多少。对比之下,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出生在海洋国家,漫游列岛,又是多么不同啊!
18、也译作密契主义,包含人类与神明或某种超自然力量结合为一的各种形式、经验、体验,并且强调这是一切宗教共有的现象。神秘主义者的基本信条是世界上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或隐藏的自然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通过特殊教育或者宗教仪式获得。
19、将“批判”视为理论指向并非肇始于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曾经以彻底的批判姿态来面对出现于1840年代的各类现实和理论的问题,一方面对诸如宗教、犹太人的解放以及法国大革命和法国唯物主义等问题展开讨论,另一方面也没有忽视对诸如普鲁东、费尔巴哈等思想家的批判性审视。因为面对着共同的历史背景,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曾有着共同的问题域,但显然马克思很快与其分道扬镳。以《神圣家族》为分水岭,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批判哲学。
20、(墨子哲学Ⅳ)环境和交友对一个人很重要
三、
1、altruism利他主义/雷锋精神
2、科学知识的产生是通过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来证明这样一个过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结合,最终融合成一条自古及今不断创新转化的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道路。在中国大地上寻求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从而实现古今贯通、中西贯通甚至是左右贯通。古今贯通使得中国历史可以穷变通久,达致“通”史的境界;中西贯通使得中华文明可以整合内外,达致“天下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境界;左右贯通使得中华文明可以持守中道,达致大公至正的“中和”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当代发展,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文明才可以不断延伸到未来。
4、统一是指对立的双方共处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同一在辩证法中指的是同一性,它与斗争性相对应。它指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
5、(墨子思想Ⅴ)墨子的“兼爱”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6、儒家把艺术看做是道德教育的工具。道家对艺术没有正面提出系统的见解,但是他们追求心灵的自由流动,把自然看为最高理想,这给了中国的伟大艺术家无穷的灵感。由于这一点,许多中国艺术家把自然作为艺术的对象,就不足为怪了。中国美术作品中的许多杰作都是写山水、花鸟、树木、竹枝。在许多山水画里,山脚下、溪水边,往往能看见一个人,静坐沉醉在天地的大美之中,从中领会超越于自然和人生之上的妙道。
7、基于中华文明史观,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不断激活中华文明内在力量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明土壤中生根发芽,与中华文明内在精华相结合,不断开辟出中华文明新境界、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同样是不断激活中国哲学内在价值,开辟出中国哲学新形态的历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发展阶段。
8、经验主义指相信现代科学方法,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通过实验研究而后进行理论归纳,优于单纯的逻辑推理、直觉或者先入为主的概念。
9、existentialism存在主义/1+1>2
10、作者单位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属于哲学范畴,二者是相对立的。一分为二属于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又是一对相对的哲学范畴。
12、墨子用一章的内容简短描述了一个国家的兴起过程,也描述了一个国家治理的基本方针,非常清晰明了,看起来是自上而下的统治,而实际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统一。在《中庸》中描述的古代帝王就是这样治理的,孔子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13、rationalism理性主义/启蒙思想
14、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社会不是统计数字
1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人身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古老的神学也是一种哲学,唯心主义也是哲学,哲学不一定就科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都是哲学。它必须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才能上升到哲学阶段。
16、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华民族,只要是真正的中国人,旷观整个世界和人性,都是纯真无邪,一如小孩。中国人对宇宙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因为我们把宇宙看成是一个价值领域。同样,人性是足以仰恃的,不是可以舍弃的。正如前面所说,人性绝不是有罪的,而是无邪的。宇宙全体,也正如前述,就是一个精神与物质的合体,两者浑然同体、浩然同流,共同迈向更完美的境界,而普遍生命弥漫宇宙,贯注万物,更是日新又新、精益求精,不断地提高价值,不断地充实价值。我们生命的目的,就是脚踏实地在此世实现至善理想,而不是虚妄蹈空,转求他世,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必须了解生命在此世中的宝贵精神。
17、孙利天常羽菲丨实践:中西马哲学会通的理论结点
18、中国哲学家们的社会经济思想都强调要区别“本”和“末”,农业生产被认为是立国之本,而商业则被看为是立国之末端,因为经济生产主要靠农业,而商业只关系到产品的交换。商品的交换终究要以生产为前提,在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里,农产品是主要的产品,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各种社会、经济的理论和政策都重农轻商。
19、这几层说法并不代表全部都已说尽,若依严密的逻辑可能性来划分,那就更多了(译注二)。现在,我们只谈中国哲学家所阐扬的学说,所以对另两种:心、性、意、知、情、欲都是无善无恶论(都是中性);心、性、意、知、情、欲俱恶论(所有皆恶),都撇开不谈。因为中国哲学家在分析人性时,一向不采“伦理中立”(ethicalneutrality)的态度,这一点与西方的心理学家大不相同。西方的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状况时,只谈有关心理的事实,而不加任何价值判断或道德上的考虑。中国哲学思想的这个特点,究竟是好是坏,此地一言难尽,不妨留待未来更进一步的分析。
20、折衷主义是指操作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风格,拣选其中最佳要素,应用在新的创作中。在艺术或建筑批评等特定领域,指挪借多种视觉资源来创作新作品。
四、
1、孔子说,舜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喜欢向人考察,又善于分析别人浅显言语里的含义。隐藏坏的和不好的,而弘扬好的和善的。过和不及两个极端的意见都掌握了,然后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伟大的地方,这是我国古代治国的智慧。
2、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
3、答: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就必须弄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4、唯美主义者的人生目的就是去创造和享受一切美的东西。
5、但是,从哲学上看,我们分析心性,却非采纵贯法不可,今试以下图明之:
6、feminism女性主义/女人=人
7、有序主义是相信科技进步可以解决人类问题的超人类主义思想之一。它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总有一天人类可以得到永生。有序主义者愿意为了这个目的而努力,比如进行调查研究,志愿测试新技术等。
8、构建新时代广泛而统一的哲学体系,必须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三种哲学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9、张学智丨哲学与中国哲学
10、农民时刻和自然打交道,他们爱慕自然。道家把这种爱慕发挥到淋漓尽致,同时把属于自然和属于人的东西严格区分∶一个是自然的,另一个是人为的。自然令人快乐,人为给人痛苦。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荀子评论道家“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道家这种思想最后发展到主张“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与宇宙合一。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12、《统一哲学理论》就是统一宇宙观,可以称之谓《科学哲学》,也可以叫《和谐哲学》或《未来哲学》。它的最根本的宗旨就是要把两大派哲学理论圆满地统一起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世界观是认识结果,方法论是提高人脑认识能力和认识效能的认识程序。方法论也是认识成果,它也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的是人们认识过程中主观思想和客观事物的辩证统一关系.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客观)决定社会意识(主观),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人的认识是辩证的运动,也就是主观和客观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3、从孔子的时代直到19世纪末,中国的思想家们从来没有到海上冒险的经历。在现代人看来,孔子和孟子所住的地方都离海不远。但是在《论语》里,孔子只有一次提到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公治长》第6节)仲由即子路,在孔子的学生中,以勇敢著名。据说,仲由听到孔子的这句话,非常高兴。孔子却并没有因仲由的过分热心而高兴,他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意思说,仲由虽然勇敢,可惜不能裁度事理。同上)
14、形而上学与主体性、理性与必然性似乎是不可剥离的理论共同体。后现代主义在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中拒斥了以上所有的概念,因此后现代主义虽然看似光怪陆离,但其实并不难理解。但当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构建要困难很多,因为他们要在拒斥形而上学的时候拯救主体性,在拒斥必然性的同时保存理性。
15、宗教的前瞻性,忽略了当代科学物质发展的实际情况,显得荒谬不可理解。科学的发展局限性,同样让人类解开宇宙之谜的神秘面纱姗姗来迟。宗教的前瞻性,需要科学修正与证实,有些理论未必是真理。而,哲学会把人类拉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宗教与科学之上。
16、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所以哲学还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
17、二元论认为世界由两种力量统治:善与恶。善是精神,是灵魂,是善的力量创造的一切东西;而恶是物质,是肉体,是恶的力量创造的一切。这两种力量对抗着,共同支配世界。
18、emotivism情感主义/“我就喜欢!”
19、finalism决定论/“从此之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20、用辩证法唯物论去解决论理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的相互关系的最好的模范,首先要算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论》中包含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同时又包含了这一社会的论理发展。《资本论》所分析的,是那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及消灭、反映出来的各经济范畴的发展的辩证法。这问题之解决的唯物论性质,在于它以物质的客观历史做基础,在于把概念和范畴当做这一现实历史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历史的致,资本主义的社会的论理学和认识论的一致,模范地表现在《资本论》里面,我们可以从它懂得一点辩证法论理学和认识论一致的门径。
五、
1、ZHONGGUOZHEXUEJIANSHI
2、“哲学是什么?”,回答应是千人千面,很难统但可大体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不虞之誉”,认为哲学高于且统领一切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女王;一种是“求全之毁”,认为哲学如鸡肋,甚至是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副产品,没有什么价值。
3、马克思这种带有康德色彩的“批判”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它的形成与其理论视域的转化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概而言之,由于马克思对物质利益的关注促使其关注现实生活,并由此发现了“异化”的存在,而由“异化”引发了对于思维与存在之间的断裂的洞悉,促成了马克思迥异于思辨批判之“批判”的形成。同时也正是基于这种“批判”,马克思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
4、但人们的行动受世界观支配,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二者又是统一的。
5、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国家理念和治理方式,墨子说“尚同”作为一种主张,上同之于天子,可以用来治理天下;中同之于诸侯,可以用来治理他的国家;小同之于家长,可以用来治理他的家族。
6、张岱年先生多年前就提出了辩证、解析与唯物的综合创新的哲学理论,意图构造一个“三结合”的体系。张先生认为,辩证唯物论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新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方法也有可取之处,同时中国哲学中唯物论学说与辩证法思想也有较高价值,应该发掘继承。因此,应该将现代唯物论、逻辑分析方法和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综合创新出新的哲学体系。综合古今中西各种资源实现哲学体系的综合创新,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和总体上解决中西古今之间的文化矛盾,从实践上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因此,综合创新的哲学体系的完成,一定与道路实践中中国问题的解决相呼应。它既是对道路实践问题的成功理论总结,又是以成功的理论指导道路实践的结果。
7、斯多葛主义认为,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沉着,学会情感和生理的自我控制,以求得内心的平和与力量,获得更好的生活。斯多葛主义认为它的对立面激情是“背离理性和违反自然的精神冲动”。
8、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
9、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的时候指认了鲍威尔的立场是一种“费希特主义的观点”,这绝非偶然。在我看来,这种类比将马克思与鲍威尔的对立放入到了康德与观念论的对立当中,从而凸显了马克思的批判与康德的批判之间的内在相似性:首先,康德与马克思面对着共同的观念论的传统,只是康德的批判在观念论形成之前,马克思则在观念论完成之后。其次,康德与马克思都从根本上反对哲学的统一性原则,只是康德用划界的方式设定一个无法被观念认知的物自体的存在,而马克思则用思维与存在的断裂凸显“现实”与“实存”的独立性。两者在本质上都承认了观念(我思,或主体)的有限性。这是两者本质上的相似性。
10、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而且还批判现实世界,构想更理想的世界。
11、怀疑论是一种认识论,是认识问题的一种态度,它拒绝对问题作随意的不够严格的定论,对事物的看法采取一种类于“中立”的立场,既怀疑“是”也怀疑“不是”。怀疑论的反面是迷信,或更确切地说是独断论。
12、结构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现象都必须在知道了语境和上下文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才能被真正理解。
13、姚裕瑞王中江丨从古典到新传统的多元性重建——当代“中国哲学”世界的新开展
14、新时代一个重要的时代精神,是对基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的文明史观的再次确认。中华文明作为一种具有整体性的文化传统,既是中国历史创生的产物,又是不断创生中国历史的前提。因此,我们认识中华文明,就需要结合道与器、理与事、形上与形下、虚与实两方面,运用知其一必知其二“两行”之理来把握中华文明。基于这样的文明史观,中国哲学就是对中华文明史中形而上的层面、道和理的层面的整理、论证,是对中华文明史精神的阐发,是对中国历史之道的发扬。在此意义上,新时代亟须一种以中华文明发展原理为主题的中国哲学史叙述,一种以源流互质的方式,立足新时代,将过去未来和现实熔铸为一体的中国哲学史叙述。
15、总体上,霍布斯是推崇国家权力,尤其是他的“绝对君主理论”得到了很多统治者的推崇。当时英国要从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资产阶级的专制制度,就需要一套这样的理论作为支撑,因为霍布斯的出现,为当时的英国的资产阶级专制找到了理论基础。
16、生命力论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历史,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的,认为生命的运作,不只依循物理及化学定律。生命有自我决定的能力。
17、(内容摘要):本文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彻底批判为切入点,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精神还原为“批判”与“革命”两个概念。在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对比当中,首先凸显了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所带有的康德色彩。它与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契合点在于,第强调了主体的有限性,第拒斥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分裂,导致了应然与实在之间存在的永恒张力,革命的行动及其激进性需要保持这种张力。因此,马克思对于统一性原则的破除成为革命理论合法性的哲学基础。正是这一哲学诉求决定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任务:第凸显必然性的断裂,第基于偶然性,重构主体观念。
18、哲学是大统一的学问,应该是涵盖物理,数学等理学和心理学,政治,经济
19、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认识的方法,是论理的方法,然而它就是世界观。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论人家长短,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所以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辩证法、认识论、论理学,也是一个东西。
20、freewill自由意志/不想起床
1、这种说法混淆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以各门具体知识的产生为基础,而非各门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同时,哲学对具体知识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2、中国的祖先崇拜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世代居住在一个地方的一族人,他们追溯首先在这地方定居的祖先,敬拜他。祖先成为家族的共同象征,作为一个巨大复杂的组织,这样一个象征是必不可少的。
3、这也足以解释何以认识论在中国哲学里从未得到发展的原因。中国哲学家们对于自己眼前的这张桌子究竟是真实的,抑或只是幻觉的存在,从不认真对待(唯有佛家是对它认真对待的,而佛学来自印度)。认识论的问题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已经有了明确的界限。而在一个连续审视过程之中,还没有明确区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界限,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还是浑然一体的。
4、立足于体用一如观看待中西关系,就是立足中国大地,立足中华文明之道看待西方,在中国之体上,以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将西方看成是一种为我所用的可资借鉴的资源,而不是把西方看成是普遍真理意义上的普遍之体。作为资源和手段的西方,必须进入中国的有机体、适应中国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海纳百川的体系,可以包容一切有助于中国成长发展的资源,而这也正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系统性的体现。因此,体用一如可以达致中西贯通。
5、relativism相对主义/“中国特色”
6、因此马克思借助于批判的批判家,即鲍威尔等人的口吻所说这样一段话就变得非常重要:
7、当代以激进左派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诸如拉克劳与墨菲、齐泽克与巴迪欧等人,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路在某种意义上源于对某种革命理论的重构。坚守马克思,在今天从要不要坚守,转变为应不应坚守的问题。换言之,马克思理论的式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的全球化语境下如同一个牛虻与啄木鸟,挥舞着马克思批判的武器,试图在一个表面繁华的社会背后探寻其内在深层的危机。这一危机是社会良性秩序的断裂口,或者说是社会发展的“症候”。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在今天的工作是要揭示这种症候,并加速这一症候的爆发,从而激发一个完美的同时也是趋于停滞的社会保持其应有的活力。在这一意义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激发社会发展动力的应然设定成为激进左派至今津津乐道的主题。
8、马克思“看出”的异化并不能帮助马克思找到扬弃异化的可行性的道路。它所能带来的只是带有着人道主义色彩的谴责与批评,此时的马克思还未意识到批判的哲学所具有的现实的力量,因为他的批判还囿于鲍威尔式批判的范围内,只不过这种鲍威尔式的批判穿上了费尔巴哈的外衣。
9、马克思对“批判的批判”(即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哲学)给予了近乎繁琐的分析,指出了其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思辨结构对于现实的批判的软弱无力。在此我们或可将这种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称之为思辨的批判,它在本质上遵循着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之间的统一性原则,即将所谓“现实的”与“合乎理性”的东西等同起来,因此倾向于以改变范畴为途径来改变现实。这样的“批判”仅仅意味着一种“批评”与“谴责”。它注定要将其批判的对象仅仅视为不合理性的存在,而批判的工作则带有启蒙的色彩。它所做的一切批判不管如何具有颠覆性都不过是“概念的辩证法”,一种“宁静的批判的批判”。
10、然后,有些人出于理性,会相互开始约定一些“契约”,比如张三和李四说好,我们相互不能侵犯,不能抢彼此的东西。但问题是怎么保障契约有效呢?那就交给一个第三方来保管和裁决,而双方都约定要服从这个第三方的判断和管理,这样就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而这个第三方逐渐就发展成为了国家或者君主。
1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2、determinism决定论/善有善报
13、思考哲学问题A(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但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故B说法错误;哲学研究人类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一样的,D说法错误。哲学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14、——《关于人的认识问题》(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90页
15、如果我们把诺斯洛普在这里所说的和我在本章开始时所说的结合起来,就会看见∶在连续审视中已予区分的概念,由它衍生出还未区分的概念和分辨的概念得,都基本上是农民的概念。农民日常与之打交道的,诸如田地和庄稼,都是他们一看就认识的东西。他们处于原始和纯真的心态之中,把直接认知的东西看为宝贵的东西,这就无怪反映他们思想的哲学家们也同样把直接认知的东西看为哲学思维的出发点。
16、乐观主义是指一种对一切事物采与正面看法的观念。乐观的人不会想到一件事的缺点与瑕疵,永远以正面的想法对待身边的一切。
17、从这一意义上说,巴迪欧与拉克劳,一个采用集合体的数学原理,一个采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相关原则,其所构筑的主体却是相似的:它们都只在社会断裂口处才会出现,它们没有本质性的内涵,而是在生成过程中逐渐形成。
18、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费尔巴哈
19、决定论是哲学的一种命题,认为每个事件的发生,包括人类的认知、举止、决定和行动,都是因为先前的事而有原因地发生。
20、正是基于中华文明史观,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都熔铸了其他两者的视野,具有了贯通其他两者的可能性。同时,也正是基于中华文明史观,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各自所蕴含的贯通彼此的可能,使得在新时代熔铸出一种融合中外马的统一的哲学体系成为可能。
1、以中、外、马哲学彼此贯通的视野熔铸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尚同”分为上中下三篇,内容也非常精彩,什么是“尚同”呢?
4、两种完全不同的国家理念和治理方式
5、就是崇尚和追求统一和一致性,这里的统一并不是地理上的统而是思想和意识上的统一。
6、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本身就是思维客观性的直观证明。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人类的意识和辩证思维;而另一方面,人们又通过自己的有一定目的和意识的实践活动去改变着客观世界,也改变着人类自身。
7、拉克劳和墨菲所倡导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权策略是这种革命主体的批判和构建的一种尝试。在《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一书中,拉克劳与墨菲在系统梳理了面对马克思的现实危机——工人阶级作为自主阶级并不存在,资本主义也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必然的自行消亡——传统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拯救策略。其中卢森堡与葛兰西的拯救策略似乎触及到了问题的关键,而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则更是其理论结构的核心资源。这三位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特征在于他们对偶然性的强调。卢森堡的群众运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以及阿尔都塞对于矛盾的多样性的强调都以隐性的方式消解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当中的本质主义倾向。
8、anthropocentrism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本”
9、巴迪欧作为阿尔都塞的弟子,在对阿尔都塞理论评述中将其概括为是一种“没有主体的主体性”哲学,这一界定在我看来不过是巴迪欧为了拓展自身哲学的一个切入点。阿尔都塞在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中看到了国家与意识形态对于主体的训唤,这虽然是一个批判的指向,但却似乎为其后继者提出了一种主体建构的可能。在我看来,巴迪欧哲学中的事件主体的概念与这种循环主体有异曲同工之处。
10、pantheism泛神论/地球母亲
11、存在主义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强调个人的主观经验。
12、第二个是自上而下统一意见,在收集了大家不同意见和反馈之后,大家就要统一思想,服从国家的意见。上面认为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上面认为错的,大家都要规避,这样才能避免纷争。
13、dogma教条主义/摩羯座
14、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所以,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也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论,也是方法论的最高表现。从形式上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是如何将两者的有机结合的学问。
15、“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庄子被认为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
16、optimism乐观主义/船到桥头自然直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