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无眼界。(译文: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2、wúsèshēngxiāngwèichùfǎ,
3、第四是顺古,第五种是属于尊重。“般若波罗密”是属于尊重不翻。
4、bushengbumie,bugoubujing,buzengbujian。
5、是大神咒。(译文:是变幻莫测的咒语)
6、有些人把“观自在”解作观自己所在,那自己又是甚么?自己要认识自己,自已是众生:只缘众生迷了佛,识得众生便识得佛,不是佛迷了众生,度了众生便无迷,不迷便见佛。佛是众生所成,一定要认识众生,犹如馒头、水饺,为面粉所成,是故一定要认识面粉。
7、sèbùyìkōng。
8、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9、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0、揭谛揭谛。(去吧,去吧)
11、但这个“深”字很重要,大乘称为深般若,小乘称为小般若,我认为这个深般若是大乘的般若,般若必定深,我们念佛,佛从何处出呢?
12、观自在菩萨。(观察内在,自见菩萨)
13、yìwúlǎosǐjìn。
14、:困敦(kùndūn)是十二支中“子”的别称,用以纪年。
15、乃至无意识界。(译文: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16、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皆同一不平常无差别,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即无所谓污染,也便无所谓清净,既不会增长,也不会消减。
17、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8、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说心经)
19、(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20、朗诵:读一无二视频:国粹天地
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吗
1、无挂碍故。(由于没有碍)
2、过在何处呢?皆由背了自己的心而观一切法,著一切法,于一切法不得自在。
3、乃至无意识界。(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4、念诵《心经》不仅可以平静心情,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定力,还能够让我们安心,获得智慧,从而变得更加聪明。一个人经常念诵《心经》之后,会有一种胸襟开阔的思想。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一个人能容人容物,才可以做大事业。
5、舍利子!这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皆称为诸法。这一切法的本相便是空。这空相既没有生起,也没有消灭;既没有垢染,也没有清净;既不能有所增长,也不能有所减损。空是从无始以来便无动作、无变异、无生灭的。空是原本寂然,是在时间序列上无从加以分辨区别的。所以我说,从根本上看,这个空之中并没有物质之色,并没有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也没有作为认知活动依据的六种官能,即没有有眼耳鼻舌意所代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知觉;也不存在那作为六种认识官能的对象的色、声、味、触、法,也就是形象、声音、气味、滋味、软硬冷暖等以及可以成为思想对象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官能的根器;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对象的尘境;也没有作为认知所得的六种意识。
6、亦无无明尽。(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7、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意丰、博大精深的经典,
8、聚集有禅修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老师
9、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10、对机说法,对病落药,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观法,背菩提心观法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于一切法不得自在,被法所缚。
11、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12、即说咒曰。(其咒语曰)
13、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14、xīnwúguàài。
15、shìwúděngděngzhòu。
16、以无所得故。(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
17、“波罗蜜多”,梵文为Paramita,意为"度","到彼岸"。亦即意在说明"度生死苦海,到涅盘彼岸"。所谓"彼岸"是对于"此岸"而言的。生死便喻"此岸"。它指三界内的众生由于妄念邪心而造业,因而不得不轮回于生生死死当中,永住于烦恼苦海中。只有修行才能摆脱轮回,永超生死地。
18、yuǎnlídiāndǎomèngxiǎng,
19、修行般若法门由本来"无所得"的缘故,因而无所不得。诸菩萨依靠般若智慧到达彼岸,证得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由于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便没有生死恐惧的心理不安,便没有世俗之人颠倒的梦想和痴迷的欲望。
20、shèlìzǐ,sèbùyìkōng,
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法作品田英章
1、当照顾时便发觉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所以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诵经时口诵心思惟,随文入观,照顾其义,便会发现经中义理无穷,便能演说经中道理。
2、nǎizhìwúlǎosǐ。
3、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
4、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5、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佛,都是由於般若智慧,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佛。因此,由以上可得知般若智慧是具有不可思议力量的密咒,是可破除一切愚痴黑暗的密咒,是至上的密咒,是可达成涅磐妙果无与伦比的密咒。它能去除一切的痛苦,灾厄,是真实不变的真议真议。因此,宣说般若智慧的密咒如下:去!去!去到生死的彼岸!与眾生一起去到生死的彼岸!愿迅速同证正觉,获得大成就!
6、持咒时亦要照顾,照顾这个音声从那处地方出来,若能照顾看,跟着它入去,便能入定,一入定,这个世界便空了,从生死的此岸,到涅槃的彼岸,从娑婆的秽土,到毗卢性海。
7、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
8、《心经》又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现在国内最为流行的版本是唐三藏玄奘法师所翻译的版本,正文一共有二百六十个字,也是佛教字数最少的一部佛经,但在国内并不止这一个版本,流传较广的就有七个版本,翻译文本字数不一样也是很正常的。
9、bōrěbōluómìduōxīnjīng
10、在这个讲义里面有一个表解,简单的解释“般若”这个名相的含义。通常说般若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实相”。相是相状,实相就是真实的样子。第二种是“观照般若”,也就是实相之用。第三种是“文字般若”。在佛经里面,可以说是整个经典的文字都是属于文字般若,他的别名很多,像经上讲的真性、实相、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如如、实际、一乘、法性、首楞严、中道、毕竟空等等。为什么一桩事情,佛要说出这么许多的名字呢?这是佛陀说法的善巧方便。
11、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译文: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12、:朔粤()粤通“越”,也就是初一后过了18天。
13、远离颠倒梦想。(远离颠倒梦想)
14、bōluósēnggādì。
15、《大般若经》中所开示之般若法门是专为已发菩提心之众菩萨们所宣说的。其最重要的观念在于以空性智慧觉悟诸法实相(即一切外在事物的名相,皆是自心的虚妄分别而已),既不体证、进入涅槃而自愿生生世世轮回生死救度众生,其行为看似有违一般所认知的脱离轮回观念,而实际上这才是《大般若经》开悟菩萨的主旨所在。因为以慈悲喜舍之心平等救护一切众生才是真菩萨行,而自己逃离生死轮回却弃众生于不顾则有违菩萨自度度他之初衷誓愿。
16、(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17、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18、空不异色。(空间不异乎形相)
19、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20、故说波若波罗蜜多咒。(所以说心经)
四、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哪位菩萨的心经
1、(2)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
2、xíngshēnbōrěbōluómìduōshí,
3、《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告诉我们,何谓观自在?
4、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5、“般若波罗密多”合起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可见得这个与一般智慧是有差别。梵文里面这个“到彼岸”,它到底包含那些意思?古人批注里面有说:把生死比作此岸,将涅盘比作彼岸。那么换一句话说,我们用般若的这个究竟圆满的智慧,才能够离开生死,证得大涅盘的彼岸。
6、néngchúyīqiēkǔ,zhēnshíbùxū。
7、wúyǎněrbíshéshēnyì,
8、观自在菩萨修习般若功夫,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所谓五蕴,亦即作为物质的色境、随境的感受、因感受而起的思念、内心的意志取向以及针对世间所有万物的认知活动和观念,在般若智慧的观照之下,无不显现本有的空相。由于相空,从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于除去了妄念,从而不生烦恼,不起业惑,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灾难与苦厄。
9、bùzēngbùjiǎn。
10、《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是什么呢?《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
11、shìdàmíngzhòu。
12、亦无老死尽。(译文: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13、jíshuōzhòuyuē:
14、无无明。(没有不能了解的)
15、无智亦无得。(译文:不用智慧去强求)
16、五蕴就是众生,五蕴也就是自己,各位若想认识自己,你自己就是五蕴。蕴即盖覆之意,五蕴盖覆佛性,菩提心被五蕴所覆,一定要空了五蕴,菩提心才现出来:我们现在这个心名叫妄想心,不是菩提心,亦不称为道心。可以说是人我是非,贪名贪利的心,五蕴空时见菩提心,从菩提心起修,直修至成佛。
17、déānuòduōluósānmiǎosānpútí。
18、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19、你将跳出生死轮回,不存在生与死的概念。什么苦、集、灭、道啊,智慧啊,佛法啊,只是过去的一个过程。你不会认为自己已得到了至高无上的佛法。(因为这世界上并不存在着什么至高无上的佛法,你只不过是遵循佛的教诲,通过修炼,回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而已)。菩萨就是这样通过到达不生不灭彼岸的智慧,排除了心中的一切疑虑,(对于肉体生命的消亡),不会再有恐怖,离开这个本末倒置的梦幻世界,最后达到寂灭的境界。
20、真实不虚。(不是骗人的)
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2、bùshēngbùmiè。
3、菩萨:菩萨是梵语,译成汉语,「菩」意为觉,「萨」意为性,人能觉悟本性,这个「人」即是菩萨。
4、点击标题下方极简主义的禅关注中国禅文艺第一微刊
5、那位老和尚又是甚么人呢?他就是观音菩萨!
6、无有恐怖。(所以不恐怖)
7、《般若经》共有九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8、(观察内在,自见菩萨)
9、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于怨贼得自在。
10、色即是空。(所以形相等于空间)
11、感受、动机、判断的精神现象与空相同,这与物质现象之色与空的等同是一样的道理。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皆同一不平常无差别,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即无所谓污染,也便无所谓清净,既不会增长,也不会消减。
12、nǎizhìwúlǎosǐ,yìwúlǎosǐjìn。
13、空即是色。(译文:空间等于形相)
14、诵者:读一无二(宝华),主任播音员、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声修行终身推动者。经典朗诵作品《我问佛》《那一世》,视频点击1亿。创办朗诵平台—爱朗诵(ID:ailongsong)。他的非凡的声音,来自高洁的灵魂,超凡脱俗的人格,出污泥而不染的境界。
15、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16、shelizi,shizhufakongxiang。
17、清,邓石如《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篆书。邓石如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18、无受想行识。(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19、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20、不生不灭。(不生不灭)
1、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所以说心经)
2、玄奘法师后来到印度取经,经过八百里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无人,惟多鬼怪,念任何经也不能降服。一念《心经》,所有邪魔鬼怪隐藏,仗这心经的功德神力,成功到印度取经。十五年后回中土,成为国师,专心翻译经典。
3、来源|竺子(ID:zentzu)
4、倡导用佛系生活解决情感生活问题
5、究竟涅盘。(译文:最后达到彼岸)
6、bōluósēngjiēdì,pútísàpóhē。
7、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8、《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一本简明扼要,内容丰富,寓意精深的佛教经书,也是理事圆融,知行合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妙文。历来注释很多,各出手眼,发挥妙义,又以唯识理论解释的,又以华严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观融会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论的。但总的都不离一实相印。
9、shèlìzǐ,shìzhūfǎkōngxiāng,
10、bùshēngbùmiè,
11、《般Bō若rě波bō罗luó蜜mì多duō心xīn经jīng》
12、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13、舍利子啊!那作为物质界的色本来就与空没有什么区别,那作为世间一切存在的本来之相,那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物质形式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从现象反映本质的角度看,色就是空;从本质依托现象的角度看,空则就是色。进而可以说,五蕴的其他四者,即色之外的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同那作为一切事物的本相之空也是这种关系。因而也可以说,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14、《般若经》的内涵以空性为主,透过对空性的了解能断除烦恼障而得到小乘的涅槃,即声闻及独觉的菩提果位;也能够透过对空性的认识,再加上福德资粮的圆满,能彻底断除所知障而获得大乘的涅槃,即无上的菩提果位。因为解了空性贯穿三乘,故解空被称为三乘之母,诠释它的般若经亦称为母般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即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于此经,故名为《心经》。
15、shouxiangxingshi,yifurushi。
16、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法门,当其功行圆满之时,心中如明镜照亮,明白地照见五蕴皆空,身心无我,本然清净。于是自觉而觉地,度化众生脱离苦海,同登觉悟之岸。
17、心经内涵可分两种,显义与隐义。显义为观空正见,为龙树菩萨的《中论》所阐释。隐义则为现观道次第,间接显示空性所依的有法,为弥勒菩萨所造的《现观庄严论》所诠释。
18、《心经》主要教导人们怎么样观察和照见当下的身心现象,从而度过充满无量烦恼痛苦的生死大海,也即如何“度一切苦厄”。它还教导人们如何看待真谛世界和世俗世界的区别,如何将忧恼恐惧等凡情转变为“究竟涅槃”,并证实这一切都是“真实不虚”的。
19、不垢不净。(不垢不净)
20、故知般若波罗蜜多。(译文:所以说心经)
1、yībōrěbōluómìduōgù,
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3、空即是色。(空间等于形相)
4、是无上咒。(是无上的咒语)
5、只要心诚,读音稍稍有些变异也没有关系。
6、诵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为病人祈福回向。通过回向,把功德与病人同享。如果是病人自己诵经,功德全部为自己拥有。如果是亲人或别人年诵,回向给病人,病人可得到此功德的七分之诵经者自己得七分之六。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