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
1、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传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
2、(简评)本文立意很深刻,“学习的精神一直在传递”,借助一本小小的新华字典,三代人的学习精神延续下来。故事叙述完整,围绕字典,借母亲之口讲述了外婆对学习的渴求与不易,通过对字典的描写,暗含着母亲承袭了外婆的希望,努力学习。最后,借助我的感悟和动作,解开开篇悬念:为什么这样一本老旧的字典我不扔掉而是放在书架上。“传递”在故事中完美体现。
3、由于文言文阅读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特别是注重书中注释和课后练习。因此复习时应注意:
4、(交流点拨)(1)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5、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7、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
8、(交流点拨)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在利益面前,要经受住考验,要舍生取义,要有羞恶廉耻之心,不要丧失了人的天性,本心。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慷慨就义;谭嗣同在变法维新失败后,不肯逃亡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也不肯泄露d的机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些民族英雄正是从孔孟的学说里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才为民族、为祖国、为人民而舍生取义的。
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0、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11、健身、节操、节俭、谨慎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3、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
14、现在中国境内,公认是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的有两颗:1是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的佛牙舍利;2是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佛指骨舍利!最近(9月1号—9月30号)北京西山八大处的佛牙舍利对大众开放,供大众瞻礼!
15、(3)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
16、面恶——→莫甚于死——→何不用本
17、孟子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意义。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的(指正义),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
18、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
19、正生、欲—→甚于生—→不为苟得应
20、舍生取义的事例有很多,他们都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的脊梁"
二、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文天祥
1、鱼我所欲也的观点是: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此时范蠡觉得危险就在眼前,功高震主,君主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兔死狗烹”,历史上的例子多了。于是他收拾细软,带上家属悄悄远去,改名陶朱公,归隐经商。与其同时辅佐越王的文种,不听劝告,留恋富贵,结果被勾践所杀。
3、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4、我们的世界一直在传递,伞在传递中变得富有温情,人间的大爱在传递中得以发扬,我相信,它不会停止,只会永远被传递,就像火把带给人温暖与爱。
5、刑场上,文天祥面色从容。他对监斩官说:“我的祖国在南方,我要面对南方而死!”说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几拜,仰天长叹道,“我事已毕,心无悔矣!”
6、记忆中的梧桐树盛开在金黄色的阳光下,地上留下些许斑驳的光影,古铜色秋千荡在澄黄的油菜花丛中,小小的人儿一边在书上指指点点,一边聆听着长者的低语。
7、C.孔子辞不受(辞:推辞)
8、过了几年,元世祖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9、舍生取义的事例4:
10、项羽、刘邦鸿门宴──可以论证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11、解析本题应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章的观点,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分析论据论证的观点。甲文的观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的观点是“万事莫贵于义”。
12、试题、答案呈现及分析指导
13、(3)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d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14、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15、A.得之则生B.蹴尔而与之
16、老财迷手里举着那片树叶进县衙门,就径直往里堂奔。外面三班衙役看见这个古怪之人,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木雕泥塑般让他进入了里堂。看见县官正在阅卷,大印就放在案上,老财迷便走进去拿起印。县官见此人敢上堂拿印,很是奇怪,便不动声色地静静观察其行。老财迷一见无人理他,心想:行了,这隐身叶还真灵,仿佛是执棨畅行。于是,他抱着大印就往外跑。县官见他要逃,便伸手一把将他抓住了。
17、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18、1所欲有甚于生者:想要;超过
19、舍生取义的事例5:
20、(应对策略)明确论点的特点,特别要注意一般不用比喻句和否定句。把握论点一般出现的位置,在通读全文后确定作者主要观点,看文中是否有句子可以直接作为论点。如果有字数限制,还需要进行概括。
三、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20字
1、最后,一对夫妇慢悠悠地互相搀扶着上了车,手里还拿着一根棍儿,看样子是对盲人啊。他们也选了一个位置坐下,是靠窗户。我正好坐在他们后面,隐隐约约觉得有丝丝凉意夹杂着雨水袭来,抬头一瞧,原来是前面的窗户破了个洞,他们似乎也察觉到了,开口问道:“咦,难道车内下雨了?”话音未落,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体格健壮的叔叔拿起自己的伞打开抵在了那扇窗户上,他胸前那枚闪闪发光的勋章提醒了我,哦,原来是平时默默奉献的工人!
2、(4)此之谓失其本心。
3、荆轲刺秦王──可以论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4、D.文章采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且长句与短句相间,形成了一种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增强了文章论说的气势。
5、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3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不矛盾,市场经济下的“利”,必须建立在“义”的基础之上,只有坚持“义”,才能赢得更多的、长久的“利”。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9、(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10、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11、——(英)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12、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太医以王命聚之
13、B.万钟于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4、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1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6、老财迷充类至极的类比推理:螳螂是有形体的,用这片树叶遮挡,可以隐去自己的形体;我也是有形体的,用这片树叶遮挡,也肯定能隐去我的形体。然而,螳螂与人是大小极为悬殊的不同形体,在逻辑上当然没有均可隐形的相同的本质属性。
17、孔子一代多讲学习和礼节
18、文天祥宁死不投降元朝。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英雄。
19、我曾想把那本封面用胶带细细粘好的字典扔掉,因为它很旧,又没有使用的价值,但是母亲将它看作珍宝,不许我破坏分毫,我好奇其中的缘由,于是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母亲讲述了字典的来历。
20、④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来自于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它脱胎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将士在“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谱写了一曲彪炳千秋的革命乐章,铸就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长征精神”。20世纪下半叶,老一代科学家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原子弹爆炸、氢弹空爆试验、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功。这种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自强奋斗的可贵的民族精神。21世纪,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书写了新时代的“航天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的宝贵财富,传递出“舍生取义”“革故鼎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光芒,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四、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两则
1、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2、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他这种高尚的气节和忠贞爱国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3、(43)得:通“德”,感激。
4、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6、(4)研究试题,有的放矢。研究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走向、命题规律,可以缩小复习范围,提高复习效率和复习的针对性。原则上近几年考过的篇目不会重复,备考时可以大胆舍弃,这样可以腾出时间复习其它篇目。此外,研究考试题型,把握命题规律,可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避免走弯路。
7、舍生取义的事例8:
8、悠悠的历史长河,多少有志之士舍身生而取义,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塞外草原,黄沙莽莽,苏武只身一人,用手中的旌旗捍卫了汉朝的荣耀!金戈铁马,血腥风沙,文天祥凛然正气,用丹青墨笔谱写传世的忠诚!同样一面是荣华富贵,一面是死亡折磨,面对这样的选择,他们都未退缩,(做出了正确的取舍,)用坚定的信念舍弃了香车宝马,却得到了“忠义”的名号,得到万人的景仰,得到了流芳百世的名誉。假如苏武归降匈奴,怎能有苏武牧羊的神话流传?假如文天祥臣服元军,怎能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风骨长存?他们是历史的巨人,是诠释取舍的巅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与义难相容时,舍生取义才是正确选择。)
9、只要言之有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10、“既然如此,请你们后撤百里,以表诚意,否则我们将以死相拼!”
11、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你的大汉去。”
12、(2)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13、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
14、是:非独贤者有心也
15、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主要是倒装、省略句)的掌握。
16、参考答案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7、——(美)富兰克林《格言历书》
18、(34)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19、黄道婆改进纺织术──可以论证传播技术、致富乡里的无私奉献等。
20、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五、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5个
1、⑥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前进中的自信,学习中的自信,从善如流的自信。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更要以天下为己任,以开放的心态不泥古、不崇洋,不断学习,永不停步。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2)事实论据(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
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5、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6、一粥一饭皆辛苦,半丝半缕应节约。
7、原来学习的精神一直在传递,只是我不曾发现,一本小小的字典,承载着祖孙三代的精神,也传递着这份努力学习的精神,而这份精神我也将继续传递下去。
8、(26)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9、(1)讨厌,憎恨(2)有什么益处(3)同时得到(4)用作后缀
10、⑤我们还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吸收与当代发展。短短几十年,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方向。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支撑。
11、开堂审讯,严加追问,老财迷只得从头至尾原原本本交代。县官审毕呵呵大笑,责令臭打他一顿,轰出公堂了事。
12、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里与皮袄取暖。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13、(分析指导)此题考查论证思路,之前多年考查的是一个段落的论证思路,只有2013年中考题目与本题目类似,考查的是段落之间的关系。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需要找到三个段落的分论点,再分析其内在关系。需要注意的依然是要结合内容。
14、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15、四年后,文天祥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16、生乙:这个说法没有道理。第一段提出论点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讲道理,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第二段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先讲道理,再摆事实,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道理和事实分做两段,比较合适。
17、第③④⑤可否调序?为什么?(4分)
18、这些辩说,是形式逻辑中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推导的类比论证。
19、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20、(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鱼我所欲也思考探究参考答案
2、舍生取义的事例6:
3、赵括纸上谈兵──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事等。
4、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前一个于:介词,比后一个于:介词,对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孟子母择邻而居──可以论证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9、解析从“嗟来之食”传达出的给予者的轻蔑之态可把握。
10、以“死”守“密”的田光。秦始皇以统一六国实现大统而闻名,剑客荆轲则以刺杀秦皇而出名,当然,他的出名并不仅因他的刺客身份,更主要的是他身上那股浓烈的燕赵侠风义胆,要不人们对于博浪沙刺杀秦皇的那位却知之甚少呢?荆轲之所以能到历史舞台的前沿,还得归功于一位燕国的隐士,那就是田光。对秦恨之入骨的燕太子丹将田光招为门客后,从他那得知智勇双全的荆轲的情况,于是便让田光安排与荆轲隐密地见面,并再三吩咐田光切不可让第三者得知此情,田光将荆轲带至太子宫殿回家后为守密挥刀自刎。
1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2、(分析指导)此题考查的是论据与观点的一致行问题,第一必须对论据做一个概括,最好能概括第③段观点,最后说明二者的一致性。
13、(4)一箪(dān)食dān名词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4、举例论证:(1)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对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5、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16、孟子跟孔子都是儒家
17、即时消息关注“语文月刊”微博,多转发、分享给朋友!
18、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9、(2)举不辨礼仪而受万钟的例子,对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0、但事实上,取舍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经思考的取舍是毫无目的的选择,认真考虑的取舍才能引领成功的方向。一个正确的取舍需要目标的指引,需要经验的沉淀,需要强大的勇气,需要顽强的毅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撷取人生的花朵。
1、(3)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
2、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怎么能再做元朝的臣子?如果这样,我死了以后,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
3、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相关篇目中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句读节奏。
6、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7、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
8、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能不生锈。
9、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观点是一致的,请结合历史事实谈谈孔孟的观点对后世仁人志士的影响。
11、13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停止
12、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13、B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比;C项,连词,所以/名词,原因;D项,语气词,同“欤”/动词,给。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