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俭节约的名言诗句
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君子以俭德辟难。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3、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5、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6、虞舜下令漆饰食具,激起众国纷纷叛离。哪如唐尧俭朴实在,用柞做椽且不削齐。难怪世人赞赏伯夷,盼望搞好社会风气。奢侈本是最大罪恶,节俭美德不容怀疑。许由不肯接受天下,难道需要辨出道理?只要实行兼爱尚同,再疏也会和睦亲密。
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处)《尚书·大禹谟》。
8、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9、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10、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蔷薇园》
1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2、●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13、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14、节能大作战,等你来挑战。省一点能源,多一点资源。
1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6、节约能源就从居家做起。
17、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8、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9、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民谚
2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二、勤俭节约的名言或诗句
1、节能多用心,大家都开心。
2、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节约水资源,责任人人有。
3、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5、1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6、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7、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8、节约大家做,能源大家享。
9、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10、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11、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12、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13、司马光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一谚语,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十个字睿智之处在于解释了“俭”与“奢”转化的辩证法。人生来都有过好日子的愿望,改善生活,由俭入奢自然容易被接受;而丟掉己得到的一切,由奢入俭,在习惯上,心理上都难以适应。
1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出处)李商隐《咏史》。
15、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16、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汗珠换。
18、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19、节约真的很重要,人人都应做得好。
20、若要冷气耗电少,温度适当设定好。
三、勤俭节约的名言诗句
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
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5、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6、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8、●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9、●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10、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富裕了,但是也要注意节约。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光盘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保护资源,健康时尚的生活习惯,勤俭节约,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
1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4、 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
1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悯农二首 》)
16、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17、氢氧亲吻化清波,江河湖海何其多。生命本自水中生,草履虫变鲤鱼精。
18、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1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先秦《易传·否》
2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四、勤俭节约的名言诗句有哪些
1、请记住:粮食来得不容易!
2、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3、省一分钟电,多一分钟电。随手关灯,随时有灯。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5、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6、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