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国藩家书
1、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2、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3、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4、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5、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只因一个傲字,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
6、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7、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
8、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9、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此言道出了人类渴望超越过去的态度,但或许我们在回望历史时,也需要在其中沉淀一些如金子般珍贵的东西,以一种宏大的历史观活着,人才不至于在新时代洪流中被淹没或埋汰。
10、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
11、道光六年(1826年)春,曾国藩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12、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13、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14、君子贵于自知,不必随众口附和
15、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
16、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7、(统筹:启正;编辑:平安)
18、读完《曾国藩家书》,我掩卷沉思,曾家有家训,我家也有家规。我家家规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尊老爱幼”。父母经常带我去看望爷爷奶奶,带他们外出旅游,陪他们聊天……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前两天母亲节,我为妈妈送上一份自己亲手制做的小礼物,礼物虽然没有外面买的精致,但却更有心意,而且还是独一无二的。
19、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20、行事则不激不随,处位则可高可卑
二、曾国藩家书免费阅读
1、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2、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曾国藩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
3、患不能达,不患不能立;患不稳适,不患不峥嵘
4、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5、都说文正公是清代理学大儒,但是家书中却并非句句都是大道理,在教导自己的子女和兄弟姐妹,包括写给父亲的信中,记载的是曾文正公苦闷纠结的一生,毫无隐晦,如实记录,而这些苦闷和纠结大多也是我们人生中会遇到的,而书中的文正公的心路历程,给人的不是别的,正式克服苦闷纠结的力量。我在书中感受到最深的是文正公身上的儒学思想,是修身齐家的中华智慧。
6、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7、《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集,起自1840年初,终于1871年底,主要记录了其官宦生涯、身体状况,平定太平军、捻军的经过,治军方法、治学态度、为人处世,以及家族事务处理、经济开支、健康养生,等等,共计近1500封。本书收录了近1000封。其写信对象有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四个弟弟、两个儿子,本书据此分了五篇;不过,各自所占篇幅不等。其中,写给四个弟弟的约占七成,写给两个儿子的则近乎两成。
8、(选自《月读》2014年第9期“经典藏书”,标题有改动)
9、《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10、三致祥:孝、勤、恕
11、尔作时文,宜先讲词藻
12、回望曾国藩身处的时代,那是一个如分娩般剧痛与希望并存的时代;凝视当下我们自己的时代,不也同样是超越与危机并存的时代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而又如何不被时代裹挟,“从自己身上超越这个时代”?这是值得每一个当代人深思的问题。
13、“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修身、治家金句,都出自《曾国藩家书》。
14、“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的意思是,站立的时候,就好像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就一字排开直立在面前让你看到;在车子出行的时候,就好像这几个字就依靠在车前的横木上让你看到。要让你能时时刻刻监督自己,执行忠信笃敬。
15、为德为才,得一已难,两者兼全,更不数见。
16、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
17、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
18、装订结实,坚固耐用;细节彰显品质,优质纸质,清晰印刷。
19、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
20、他去世后,同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棠给他挽联是:“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三、曾国藩家书
1、曾国藩家书读后感,雨天最适合倚窗读书,阅读过的书籍是一个人的成长史,读后感是作者的思想结晶,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定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足不出户也能尽知天下事,一起来看看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吧。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你读过《曾国藩家书》吗?如果读过,那你一定会被那一封封书信中浓浓的亲情所感染吧!
2、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
3、通常人们在给座师、好友拜完年后,拜年活动就结束了。但曾国藩还会去拜会同年,即和他一起通过乡试、会试的人。此外还有一些精英,比如刘蓉。刘蓉虽然只是秀才,但本领很大,只要两人同在一城,曾国藩也不会忘记给他拜年。刘蓉还将好友郭嵩焘介绍给曾国藩,郭嵩焘后来成为曾国藩的左膀右臂。
4、本套书通篇带注释,帮助阅读,且本书字号偏大,间距适中,阅读更舒适。
5、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6、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
7、 曾国藩一生做事从不找捷径,他总是用最为踏实、笨拙的方式去做。就拿曾国藩的湘军战胜太平天国来说,他带兵讲究的就是“结硬寨,打呆仗”。
8、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9、凡事往往都是从一个美好的开始开始的,但经常是以不完美的结束结束的。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头无尾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
10、前面讲对于《离娄》首章和“爱人不亲”章的困惑,是自己阅历日久,经事渐多以后才慢慢消解掉的。这就是切己体察。
11、“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i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白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12、 而“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句话,让我突然想起王熙凤的那句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太锋芒毕露、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反倒不如那些看似笨拙的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而走到最后的往往也是那些聪明人眼中的“笨人”。
13、道光二十九年四月致诸弟信中说:“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赓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其三是家族影响。史料记载,曾氏家族一直在湘乡荷叶塘过着半耕半读的农家生活,即“曾氏自明朝以来世业农,积善孝友,而不显于世”。曾国藩的父亲一生以教蒙童为业,自撰一联说:“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这说明耕读传家已成为曾氏家族齐家的基本理念和传统。
14、“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15、曾国藩在传统文人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其生前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影响巨大,而在他逝世后流行的“家书”更是大受欢迎。
16、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17、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
18、学习管理、识人、交际、
19、曾公注重家庭和睦。我家的家规中,也有一条关于和谐的:和睦相处。昨天,我就因为妈妈不让我吃冰淇淋,便和她吵了起来。爸爸教育我,现在没还进入夏季,吃冰淇淋对身体不好,妈妈是关心你,你怎么能和妈妈吵架呢!而且这也破坏了家规。听了爸爸的话,我的脸刷得红了,诚恳地向妈妈道谦。
20、根好株好而后枝叶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丽
四、曾国藩家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吏治不分皂白,使贤者寒心,不肖者无忌惮
2、恕是内心存仁爱,存礼节,对待别人不为难人家。同时呢,自己具备帮助人的能力就去帮助别人。如果不能呢,就去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具备帮助别人的能力。恕是对别人而说的。
3、约旨卑思的意思可以分拆理解下。约:简单;旨:意思,思想;卑:小处,细节;思:思考。
4、ID:centuryhistory
5、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
6、(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7、能把一件事情做完,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能把这个事情做好,那就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8、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豁达光明大略相同
9、推荐价:158元/套(包邮)
10、他流传于后世的家书,光通行的本子就有八卷之多。
11、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12、家书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折射出不同家庭浓浓的亲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家书,如诸葛亮诫子书、孔融家书、陶渊明家书、郑板桥家书、曾国藩家书,以及现代的鲁迅两地书、胡适家书、闻一多家书、傅雷家书,等等,连绵数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构成了融世态、亲情、个性于一体的独特文化现象——家书文化。“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天涯海角众游子,亲人家书心贴心”这些名句,就是家书文化的极好写照。
13、在生活上,道光二十九年三月致诸弟信中说:“予尚有寄兰妹、蕙妹及四位弟妇江绸棉外褂各一件,仿照去年寄呈母亲、叔母之样”。在读书上,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致诸弟信中说:读书讲究志、识、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4、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15、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16、译文:家族保持俭朴的传统,就能兴旺;人保持勤劳,就能强健,那么生活就永不会贫贱了。
1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470qecTJh5GgxkEdjTMWQ提取码:ZHFF书名:曾国藩家书
18、家书里包含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方法的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
19、帮人则委屈从人,尚未必果能相合
20、光绪五年(1879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其门人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一直流传到现在。
五、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1、读书如此,万事莫不如此。
2、曾国藩深知凡事不可太盛,太盛则亏。
3、曾国藩教育儿孙“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是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时他身处的时代的重新解读。他告诫儿孙要有志,存图强报国之志;要有识,要放眼世界,广学博览;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气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灭了韧性。这既是曾国藩对传统士人精神的坚守,又对其赋予时代精神的体现,可以说,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变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4、在拜年的过程中,曾国藩总是放低自己的身段,突出对对方的“敬”,为此他会精心准备充满诚意的礼物。
5、欲去骄字,不轻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6、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7、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8、答,傅雷家书和曾国藩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相同之处二者都对后代寄以厚望,強调了学习,道徳,修身的重要性。并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对后谆谆教诲。不同之处二者所处时代不同,曾囿于时局限,強调了所有的学识,道德,修身都以忠君为主旨。而傅雷有留洋经历,強调以学识,修身,道德之时,则以完美人格追求自由,公平,独立人格为目标。
9、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
10、下笔造句、落笔结体,以珠圆玉润四字为主
1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12、《曾国藩家书》虽然是家书,但其中提及的人物众多。除了家庭成员以外,还有亲家陈源兖、郭嵩焘、罗泽南、刘蓉、郭沛霖、贺长龄、袁芳瑛等,“晚晴八大名臣”中的骆秉章、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沈葆桢、李鸿章(另外两位是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也悉数出场;此外,还有湘军、淮军重要将领王錱、塔齐布、李续宾、李续宜、乔松年、鲍起豹、李元度、杨岳斌、萧启江、僧格林沁、张国樑、鲍超、多隆阿、程学启、刘铭传、倪文蔚等,以及太平军将领洪秀全、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等。—这些人物都是重要历史人物,为了方便阅读,本书对他们做了注释,大致介绍了其人物生平。
13、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14、如果心情是焦躁愤恨的,那基本上就完了。这件事情肯定成不了。
15、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16、(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17、最后要指出的是,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即目录的合理编排。显而易见,书信多达千封,这并非一个小数目。体现在目录上,它不能是一串串的年月,否则枯燥乏味,翻阅起来没有什么意义;也不能是一串串的每封书信的大意概括,否则没有时间脉络可循,很容易让读者云里雾里;而应是这两者的结合,把时间、事件结合起来,如此一来,就能让读者对全书书信内容有个明晰的认识。
18、《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平平淡淡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
1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20、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老子↓↓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