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1、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
3、许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大学毕业的我还保持着用铅笔写字的习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
4、彰:表明、显扬;咎:过失
5、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6、出处是《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两个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7、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
8、答:“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9、◐◑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通告
10、河姆渡遗址位于:(B)
11、诗歌写得是感情极为饱满,诚挚感人又铿锵有力,是闻一多热爱祖国的真情表露,亦是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
1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13、译: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14、然而,有一支250人的队伍,他们在教授闻一多的带领下,一路跋山涉水,美其名曰考察体验,从长沙步行三千余里,历时80多天到达昆明,这一支特别的“旅行团”受到了当时极大的关注。
1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C)
16、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历史
1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中考最后一周,这样查漏补缺(语数英),才能突破你的分数极限!
19、写作背景: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苏格拉底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持的“正义”理念。
20、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二、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和他的名言
1、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朱棣盛怒之下,露出狰狞面目,先砍掉他的双手,黄子澄仍不屈服,又斩去双脚,直至砍成泥肉为止。黄家65人不分老少,一律斩首,380名亲戚全部发配边疆。齐泰从安徽广德被押回,宁死不屈,三族被全部诛杀,姻亲400多人被谪戍。陈迪和六个儿子一同被磔杀,刑者将其儿子舌头、鼻子割下,逼陈迪吃,“迪吐去,大肆诟詈,比死不辍声”。
3、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4、疫情过后,一定要改变的7种生活方式
5、(1)必先苦其心志:苦
6、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教学难点品读鉴赏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9、薛家栓的《卢原质传》是从宁海的山水开篇的:
10、答: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11、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12、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13、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
15、译: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16、B、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17、从:战则请从(跟随)
18、答:写桃源人见渔人后“乃大惊”,逼真地写出了桃源与世隔绝已久,同时又为下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和“无论魏晋”埋下伏笔。
19、(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20、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这是个大前提。但罗贯中先生为什么要编出曹操刺杀董卓这个这个情节呢?
三、舍生取义的名人故事一句话概括
1、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
2、(2)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
3、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4、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5、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久,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
6、然而,随着“较场口血案”的发生,郭沫若、马寅初以及马李公朴等数十人被打伤,形势愈发地险恶,但民意不可违,在当局选择镇压后,便先后发生了暗杀李、闻二人的恶劣案件。
7、出自《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8、分析问题时,不能断章取义,做事时要言行相顾对待所有人的时候要强聒不舍。
9、本文主要赞扬什么?批判什么?
10、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1、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2、(6)所以动心忍性:动忍
13、审讯中,国民党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想诱使其供出同党,并相许给她土地。刘胡兰百般不从,英勇就义。
14、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15、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6、八下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指导
17、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18、答: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
19、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20、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1、看似国民党一家独大,但共产党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而且,在两党之外,还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即民主的力量,这股力量在民间和国际上有着相当大的号召力,尤其在抗战刚胜利,百废待兴之际,显得尤为强大,而其中有着留美背景的学者们,几乎形成了可以左右舆论,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
2、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3、徐霞客游历天下:执着、勤勉、不惧艰难险阻的实践精神等。
4、翻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5、本册语文书内容丰富多彩,像一片绚烂的芳草地。
6、(拼音):dunzhāngqǔy
7、翻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
8、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9、(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陈)规
10、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
1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2、(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
13、翻译: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14、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5、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
16、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司马迁
17、翻译: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1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1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0、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五、舍生取义的人物和名言
1、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2、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整理汇总
3、而曹操却因猜疑心重杀了吕伯奢全家。演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名言。侧面表现了曹操的阴险狡诈是一贯性的。最后:曹操与陈宫的破裂陈宫是救了曹操的命的,也是准备跟曹操一起闯天下的,但随着曹操的阴险狡诈本色被陈宫发现,陈宫与曹操分道扬镳。
4、2)“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罔然进军。
5、而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危害国人生命安全,国难当头,无数白衣天使、人民警察等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面前,他们舍生忘死,成为一个个不朽的佳话,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初心与使命,他们将名垂青史、永垂不朽,他们将永世受到人们的敬仰!
6、以:何以战(凭借)
7、中考前,家长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的帮助孩子呢?
8、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此时的闻一多成为一名与国民党独裁坚决斗争的勇士,他在一切能参加的集会上,都发表演说,表达“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其口号就是“反内战、争民主”,从而成为国民党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1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
12、他的主张同清代大名士王闿运的观点一起,形成了现在大家熟知的一句评论,这便是对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定位,“孤篇压全唐”。
13、答: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4、(3)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15、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16、A、制造琵琶的材料B、演奏琵琶的方式
17、答: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8、(2)苏格拉底提出跟格黎东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9、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0、答: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