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曼罗兰长篇巨作
(1)、他的作品,我们上学时恨不得敬而远之、退避三舍、拒之千里...
(2)、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克拉姆西。克拉姆西属于法国的勃艮第地区,他在那里生活了14年。在他15岁的时候,跟随父母一起迁居至巴黎,后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三年后毕业,并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此后罗曼·罗兰在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多国旅游,归国后开始从事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创作。
(3)、纪念许渊冲先生百岁诞辰,草鹭俱乐部特别推出《哥拉·泼泥翁》定制版,采用山羊皮装订,致敬许老的经典译作,本次上架橙红色、黑色、蓝色,每本唯一编号,限量发售。
(4)、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有着矛盾、不协调的性格,他是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艺术家。本书是主人翁克利斯朵夫的历险记,更是一部音乐史诗。
(5)、《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
(6)、而所有那些你知道的杂文,小说,也全部单独收录成册,让你一次性看得过瘾!
(7)、罗曼·罗兰曾把诺贝尔奖金捐给红十字会,也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揭露“国会纵火案”,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反对纳粹德国迫害季米特洛夫,呼吁苏联停止对知识分子的流放,还反对国民d政府对左翼作家的镇压等等。
(8)、《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最杰出的作品集。《名人传》介绍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及成功的故事。
(9)、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又是欧洲浪漫乐派的先驱。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一个充满希望的少年时代,还有奋发向上的青年时代。成年后在与命运的争斗中度过了光辉的一生。他发展了海顿、莫扎特以来的古典音乐传统,把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音乐体裁的表现力提高到了新的阶段。在业已成熟的奏鸣曲式结构中,以广阔发展的动机和富于动力性的和声扩充了展开部的容量,并在动力性的再现部中拓展出第二个展开部,用以容纳他宏伟的构思和深邃的精神,表现他倾慕已久的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共和主义理想和来自法国大革命的战斗热情。他在第三交响曲中描绘了为自由而战的英雄形象;在第五交响曲中表现了与命运决战的坚强意志和永不动摇的决心;在第六交响曲对大自然的礼赞中实现了“物我同化”和“天人合一”;更在第九交响曲中加入合唱,为亿万人民展示了世界大同的希望。他的音乐作品往往不用歌词,甚至不用文字标题就可以概括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表达富于哲理思想——音乐学家们说,贝多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一个巨人,他的音乐创作是人类音乐文化走向完全成熟的标志。
(10)、绝妙的文笔,加上“囊括了一切孤独”的同情与爱,成就了这个跨越时间的宝藏。
(11)、那么,一个人该怎么度过青春的黑暗和人生的低谷?
(12)、《托尔斯泰传》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著,讲述了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3)、短短100来字,所蕴含的情感张力,就足以让人内心翻江倒海,久不能平息。
(14)、这位古典时代的英雄形象,让几代中国青年深深为之着迷。
(15)、罗兰本人,更是被赞誉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和“世界的良心”。
(16)、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其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及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突出的优点。
(17)、讲愤怒:“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华盖集·杂感》
(18)、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他早期从事戏剧创作,歌颂过去时代的英雄。20世纪初,他开始陆续发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这些传记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于1913年获得法兰西学院的文学奖。
(19)、 什么是“自由灵魂”?当1789年,法国起义者攻陷巴士底狱的喜讯传来时,整个欧洲都在沸腾。在波恩大学作旁听生的贝多芬,正在倾听希那埃特教授——一位雅各宾d人朗诵作曲家喜爱的诗篇:“唾弃偏执,摧毁愚蠢的灵魂,为着人类而战斗。啊!没有一个亲王的臣仆能够如此;这,需要自由的灵魂。爱死胜于爱献媚,爱贫穷甚于爱奴颜卑膝,须知这样的灵魂,我决非最后一个。”
(20)、旅游咨询服务热线请拨打:4001185166;
2、罗曼罗兰作品集
(1)、那些你曾涌在心头,却无法说明的复杂情绪,他只用寥寥数语,便一语中的,直击要害,让你忍不住投去敬畏的目光。
(2)、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3)、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
(4)、而在自己的祖国,没读过他作品的人,在质疑他的光环,读过他的作品的人,则叹息人们对他的轻视。
(5)、 西方文化界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克利斯朵夫;它是艺术欣赏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所谓同一性,表现为一千个读者的面前就是这位十九世纪末的欧洲作曲家,而不是别人,他具有稳定的个性;所谓差异性,表现为一千个读者的家庭出身、社会环境、受教育的程度、个人审美趣味的不同等等。在理解克利斯朵夫这一典型人物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6)、在罗曼·罗兰之前的1928年,茨威格也曾到苏联访问。透过热烈的欢迎和热火朝天的建设成果,茨威格对苏联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后来他在《昨日的世界》中说,当时苏联人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被证明是谎言。本来对苏联颇有好感的作家纪德访苏后,也写文章批评苏联。
(7)、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流通部、海淀区图书馆(北馆)流通部
(8)、凭借对音乐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他最终寻找到了生命的宁静。
(9)、小说写的是一个音乐家的奋斗史,也是一本关于生活、人生和大时代芸芸众生的“大书”。
(10)、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对于鲁迅的语言,余华这样写道:“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
(11)、克利斯朵夫就像我们各自所经历的那般,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奋斗着。
(12)、我们来说罗曼·罗兰的第二个身份:人道主义社会活动家。
(13)、仅一句话,便让孔乙己格格不入的社会身份突显了出来。
(14)、今年初得到许渊冲先生授权,草鹭俱乐部推出的《哥拉·泼泥翁》定制版装帧升级,精选山羊皮装订,封面书名和图案以烫金、烫印工艺呈现,设计考究。
(15)、那么罗曼·罗兰《名人传》的主旨是什么呢?在《贝多芬传》中他给出了解释。他说,他要用英雄们的伟大精神,来改造当时欧洲普遍存在的物质主义利己思想,用高尚的德操来拯救欧洲的堕落。他想要凌驾于摇摆不定的现实之上,想要那永恒理想的伟力。因此,他似乎注定孤独,也倍感失意。
(16)、但是,你又如何要求一个思想家真的上战场呢?正如罗曼·罗兰所言:“我所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从这个意义来讲,若世上有英雄,他便叫罗曼·罗兰。
(17)、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心境上的改变——从消极变积极,从苦闷到开朗,从不振到勇敢。
(18)、一战爆发后,战乱不堪,罗曼·罗兰想让战争早点结束。他在《日内瓦日报》上发表政论《超乎混战之上》,呼吁知识分子们在全世界组织“良心法庭”,监视一切对人权的粗暴侵犯,然后执行仲裁。然而,并没有获得什么呼应。
(19)、尤其在书名设计上,每册均采用不同颜色的烫印工艺,光线下耀眼各异的光泽,让这套《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显精致。
(20)、如果此时的你,还不知道该去向何处,不如就试着从读这套书开始,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
3、罗曼罗兰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1)、但愿克利斯朵夫成为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大家能不顾一切地去生活、去爱!
(2)、这其中的故事,心路历程都散见在他的散文和书信里。
(3)、而“好的作家遇上好的翻译家,那就是一场艳遇”。
(4)、既适合当作礼物送人,自己做收藏摆放在书架也是十分养眼。
(5)、诺贝尔文学奖和法兰西学院文学奖,使他进入了文学的万神殿。
(6)、《邦斯舅舅》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邦斯舅舅》写于1846至1847年之间,与其姊妹篇《贝姨》同属“穷亲戚”研究系列。
(7)、 克利斯朵夫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而善良的厨娘,她不象贝多芬的母亲——在孩子17岁时就离开人世,而是陪伴了儿子大半生。她对孩子的理解、宽容和挚爱使孩子的人品中添加了爱的成分。
(8)、精心给儿子起名“海婴”,寓意上海的孩子。但又怕儿子不喜欢,转身告诉妻子和友人:“如果孩子长大,不喜欢这个名字,可以改”。
(9)、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再读一次鲁迅。即便过去了100年,鲁迅的一字一句,仍在上演。那些至今纠缠我们的问题,鲁迅也早已在他的作品里给出了回答。
(10)、正如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11)、再到“生命中途的大难关”“内心的急风暴雨”……
(12)、用一位读者的话来说:给别人的作品打五星是一种褒奖和肯定,给鲁迅先生的作品打五星,是因为满分只有五星。
(13)、其中,381封私人书信里,每一篇都真实记录了鲁迅的生活细节,成为了解鲁迅生平不可错过的重要文献。
(14)、就像你在落寞时,有一朵年轻的花儿把你欣赏,让我们继续有勇气去热爱生活。
(15)、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16)、全篇的开头,一拿到手我就情不自禁看了三遍,像被吸进去了一样:
(17)、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苏轼
(18)、庆幸不少人在社会上滚打几年后,重新拿起了他的作品,发现了他的深邃、超前:
(19)、作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至今畅销不衰。
(20)、人生中最惬意的享受,莫过于斜倚在和煦的春光之中,一边品着飘香的清茗,一边捧着一本喜爱的书,细细地斟酌、研读。而我最爱读的书就数那本意大利人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了。
4、《罗曼罗兰》
(1)、王力《诗词格律》第三章词律(第一节词的种类,第二节词谱,第三节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第三节)
(2)、 克利斯朵夫的父亲约翰·曼希沃与贝多芬的父亲不同,他不是一位宫廷的男高音歌手,而是一位宫廷剧院的小提琴手。但是,他们同样是酗酒成性的无用之材,只是克利斯朵夫的父亲劣迹更有过之。约翰·曼希沃也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莫扎特式的神童,他用极其粗暴的态度对待这个未来的音乐家——“他用根粗大的戒尺,孩子每弹错一个音,就打一下手指;同时在他耳边咆哮,几乎把他震聋。”这使孩子几乎厌恶了音乐,幸好还未落下耳聋的残疾。
(3)、他说:“我所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4)、 克利斯朵夫的童年有三个最亲近的人。他的祖父约翰·希米尔曾是大公爵的宫廷乐长,他指挥的乐队在莱茵河一带颇有名气。他像贝多芬的祖父一样,是一个让孩子爱戴的人。祖父经常给孙子讲文化、讲历史、讲英雄的故事,其中往往穿插着有关道德方面的教诲。例如:要“温良胜于强暴”,视“荣誉比生命更可贵”等等。可见,贝多芬的“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等信念自年幼时已浸入克利斯朵夫的心灵。他的祖父更像是莫扎特的父亲,孜孜不倦地诱导、激励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他把孩子游戏中自然流露出的旋律记谱整理,按照咏叹调、小步舞曲、圆舞曲、进行曲等体裁配以和声,并冠以《童年遣兴》的名称。他终于使克利斯朵夫像幼年的莫扎特一样,举行了邀请王公贵族参加的音乐会。孩子的创作和演奏引起了听众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一致的好评。这为他一生的音乐事业开辟了先声。
(5)、对于翻译,造诣深厚的傅雷先生指出“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手,是为译事基本法门”。
(6)、本书是罗曼·罗兰对于自己早年生活的回顾,他细腻地描写了成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他影响深远的环境、家庭、伙伴、人民和整个时代。
(7)、华人作家严歌苓,一旦意志消沉就会看它;杨澜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至今是她的信仰。
(8)、高尔基非常欣赏《哥拉·泼泥翁》,1923年1月13日写信给罗兰说:他一边读《哥拉·泼泥翁》一边笑,有时笑得眼泪直流。他认为哥拉是自由思想的代表,不像托尔斯泰的人物那样简单化,而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奇迹”。
(9)、一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组建一个国际组织来避免战争,这又让罗兰·罗兰看到了希望。他向威尔逊呼吁,美国是伟大的,有崇高的道德责任,建议威尔逊召集一切民族的代表参加人类大会。没有任何回应,美国最后连国际联盟都没有加入。
(10)、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1)、罗曼·罗兰的作品也对很多文学家和思想家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比如中国的著名作家傅雷,在留学期间,因为受到浪漫派文学的影响,其情绪变得相当狂躁,而之后遇到罗曼·罗兰后,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贝多芬传》,是傅雷的`情绪得到了转移,他如获新生,被感动地嚎啕大哭,可见罗曼·罗兰的作品中,充满了积极的元素。罗曼·罗兰的影响还涉及到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王元化就十分喜爱罗曼·罗兰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他认为这部作品是人类精神的瑰宝,乃至于在他去世前,还请人给他阅读这部著作。
(12)、后来他又写信邀请作家同行到瑞士召开国际知识分子反战大会。但是,如何反战?怎么执行?信中并没有给出任何切实可行的方案,只有激愤地对战争的谴责。最后支持他的,只有茨威格等少数作家,反战大会也无疾而终。
(13)、他犀利的眼神,比班主任的突然袭击还有杀伤力。
(14)、是的,这位大神就是,在100年前,就把今天的我们看得透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开山巨匠——鲁迅。
(15)、有同行吐槽鲁迅太宠溺儿子,鲁迅也毫不客气地回怼:“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6)、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欧美,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此时的罗曼·罗兰,开始寄希望于苏联。那时候,左翼思潮开始高涨,工人运动和群众运动都很火热。罗曼·罗兰认为,苏联在开辟一条道路,他们应该做出榜样。深陷经济危机和道德危机的西方,在盼着苏联指出道路的方向。
(17)、另外,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却并不是卡伦,也不是主人公安利柯,而是铁匠的儿子潘克希。这是因为潘克希虽然从小就没有母爱,而且由于父亲整日酗酒,家里经济条件也不乐观,但即使是在那样恶劣的学习环境中,他仍能刻苦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18)、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在自己的故乡去世,享年78岁。由此可见,对于罗曼·罗兰是哪个国家的问题,已经一目了然。他生于法国,卒于法国,也在法国完成了他的学业,虽然其中他多次在瑞士、苏联等国外旅行和定居,在终究没有改变他的国籍。而罗曼·罗兰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个法国人,那是一个巴黎著名教授的女儿,他们的婚姻维续八年时间,后罗曼·罗兰又娶了一个俄国女人为妻。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过程,也受到法国政府的多番干扰,因此他始终和法国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这也是他在晚年的时候,放弃了他在瑞士的家庭和生活,也要回到自己故乡的缘故。
(19)、在罗曼·罗兰心中,什么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他说:“我所说的英雄,不是指那些靠自己的思想和威力取得胜利的人。我所说的英雄,是指那些具有伟大灵魂的人。”所以他要歌颂的英雄,不是凯撒,不是拿破仑,而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他将眼光投向了自己崇敬的对象,发现“越是深入研究伟大艺术家们的生活,就越对他们毕生遭受如此众多的不幸感到震惊”。
(2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IqutJRBJObgfp_ePxAaNA?pwd=xfnn提取码:xfnn
5、罗曼罗兰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1)、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给了我们一份答案。
(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罗曼·罗兰虽然侨居中立国瑞士,但是面对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他在精神上也感受到了极度的痛苦。随后,他创作发表了一系列反战文章,并在191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而他将奖金全部赠送给了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此后20多年,他先后发表小说、音乐理论、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3)、如何拯救全人类?罗曼·罗兰采用的方式,第道德监督,第政治示范。
(4)、 读一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卷首献辞吧!——“献给各国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
(5)、△2009年1月大江健三郎在鲁迅博物馆许金龙摄
(6)、而他让我们敬畏的,还不只是犀利、冷峻的笔锋,还有作为父亲的温厚、慈悲。
(7)、纵观全书,《名人传》告诉我们要敢于与命运作斗争并坚持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人生就是奋斗的过程,只有奋斗才会幸福。
(8)、无论是对于整个欧洲,还是全世界,罗曼·罗兰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罗曼·罗兰终其一生,都在为其人道主义的目标而奋斗。
(9)、王力《诗词格律》第四章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10)、人生是一场迎战挫折和困境的奋斗历程,罗曼·罗兰告诉我们:
(11)、这部法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出版之时为作者博得举世盛名。
(12)、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于1906年完成的一部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传记,该传记分上下篇,上篇《搏斗》,下篇《舍弃》和结束语《死》。《米开朗基罗传》讲述了米开朗基罗的一生经历。
(13)、《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14)、罗曼·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15)、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
(16)、有人在“痛苦之时,不经意读到这本书,豁然开朗”;
(17)、今天小编也把这套能够帮助你防止消沉迷失的书,以优惠的价格推荐给你,78元就能抱回家。
(18)、陈冲不止一次公开表达这本书对她的影响,甚至在电影里向他致敬。
(19)、鲁迅病逝时,海婴只有7岁,他给儿子留了一封遗言,信里有这样一句话:
(20)、书中大段大段的描写比比皆是,太精彩和美妙了。
(1)、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帮助我们走出与情绪的斗争。
(2)、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位中国文坛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
(3)、罗曼·罗兰的作品形式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小说、戏剧、散文、传记等。而他最擅长的作品形式,当属小说和传记。
(4)、新版采用罗曼·罗兰1921年亲定的4册全本,未做任何删减;傅雷先生的权威译本,语言生动,阅读体验畅快淋漓。
(5)、讲对错:“从来如此,便对么?”——《狂人日记》
(6)、作品讲述邦斯舅舅是一个诚实而高尚的音乐家。他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为了丰富自己的藏画,他不惜付出一切。当人们不知道他家中有这些宝藏时,谁也不把他放在心上。当人们获悉这些名画的价值时,以庭长太太为首的上流社会的人们便千方百计地谋取他的财富。
(7)、进入20世纪,他的创作迎来崭新阶段,1903年,他开始创作《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记。而所谓《名人传》,直译就是英雄传。
(8)、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在生活的某个瞬间,感到快要绷不住或状态低迷到绝望。
(9)、 祖父希米尔溘然长逝,克利斯朵夫失去了精神上强有力的屏障,生与死的忧虑一度占领了少年的心。经过内心世界的搏斗,他意识到今后的生活就是要与未来的艰难险阻作不懈的斗争,“因为他不愿意忍受那个命运。”这就是贝多芬的自白——“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屈服。”
(10)、此后的一个多月里,余华沉浸在鲁迅的作品,如痴如醉。
(11)、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12)、诗。俊秀,清奇。春尽日,月圆时。能添惆怅,可托相思。曾同苏子醉,亦使杜陵悲。常把意留翰墨,每携香入文辞。
(13)、“哥拉·泼泥翁,勃艮第的老好人,做人随便,肚皮臃肿,年纪不轻,已经五十足岁,但是背还没驼,牙齿还咬得动,眼睛不花,耳朵不聋,头发虽然已经花白,还是紧紧地栽在头皮上,密密丛丛。”许老的译笔,活灵活现地将这个人物形象展现出来。
(14)、《哥拉·泼泥翁》定制版特别设计了书票,经许老家属授权,每张均有许老的名章,珍藏纪念。
(15)、出身中产阶层家庭的罗曼·罗兰,从小受母亲熏陶,酷爱音乐。大学毕业后,罗曼·罗兰到罗马读研究生,并游历意大利、贝鲁特、比利时和荷兰。归国后,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16)、在罗曼·罗兰开始创作文艺的初期,他主要以戏剧为主。在这段时期里,他参加了“人民戏剧”运动,主要的作品有《丹东》、《理性的胜利》、《阿尔特》、《狼群》等八部作品。这些作品被合称为“革命戏剧集”,他以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为基础,试图通过“革命戏剧”的形式,来对抗传统的戏剧艺术。
(17)、毕飞宇说自己17岁时,被书中的庄严与浩荡迷到了“折磨人的地步”。
(18)、英雄,不过是竭力做好他所做的事;在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也不要沉沦,只要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终会发现自我,呈现一个优秀的自己。
(19)、索书号:I544/1764(1);I544/1764(2)
(20)、△逝世20年后,鲁迅的灵柩于万国公墓移至虹口公园,左边从前往后依次是茅盾、许广平(鲁迅夫人)、宋庆龄等;右边依次是巴金、周扬、张春桥等。
(1)、对于两人这次重逢的第一次见面,鲁迅是这么写的:
(2)、最后,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瑞士红十字会当志愿者,每天跟几百名姑娘、大学生、妇女一起,处理那些询问战场情况的信件。
(3)、《名人传》由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建功至伟的人物,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坎坷、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谱写了一阙“英雄交响曲”。
(4)、封面设计,大胆前卫,每一册的外封,都是一个抽象化的鲁迅形象,内封黑色背景设计,更显深刻、低调。
(5)、内容详实,专业,由研究鲁迅30多年,现任鲁迅博物馆馆长的黄乔生精心编选。纸质、排版也非常舒服,完全不用担心看久了眼睛会吃力。
(6)、1897年,罗曼·罗兰在《巴黎杂志》上发表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及上演他最初创作的两部悲剧《阿尔特》与《狼》。1899年发表《理性的胜利》。罗曼·罗兰早期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01年,《丹东》首次在《半月刊》上发表。1902年,发表《七月十四日》。1903年罗兰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04年,《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第一章发表在巴黎《半月刊》上。1905年《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前三章获得费米纳奖,取名为《幸福的生活》。1905年,奥朗道夫书店开始出版这部作品,与《半月刊》竞争。1892年,他与巴黎名教授勃莱亚之女克洛蒂尔特结婚,一位千金小姐,又是名交际花,爱上了一个穷书生,这在当时的社交界传为佳话。1901年,由于一介寒士的罗兰终究无法满足阔小姐出身的妻子的心意,两人便离了婚。离婚以后,他的创作活动改变了方向,倾注全力写作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
(7)、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8)、除了内容本身的权威,详实,这个版本的装帧,也真的是十点君最爱。
(9)、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10)、作家余华则分享过这样一件事,自己上学时因为厌恶学校里对于鲁迅的刻板教学,一直不怎么读他的作品,但几十岁后,当他重新以一个作家的身份认真阅读时,他惊呆了:
(11)、罗曼·罗兰主张以“爱”和“英雄精神”对抗社会沦丧,文化堕落,提倡艺术为普通人服务。他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百余年来,罗曼·罗兰用自己的文字不断地将英雄的种子撒向全世界。
(12)、如果你也想重新拜读一下鲁迅,十点君推荐鲁迅博物馆推出的这套《鲁迅文集》。不仅可以作为鲁迅代表,更是值得放在家中收藏、品读一辈子的。
(13)、还有莫言、北岛、王小波、白岩松等,一众文化名人把它当成精神支柱。
(14)、 很久以来,就有人认为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的主人公是取材于德国十八至十九世纪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凡是读过罗曼·罗兰所撰《贝多芬传》的人,总会从这个角度去审视克利斯朵夫的一生。
(15)、不仅拥有令人赞不绝口的灵魂,颜值也是超高标准在线。
(16)、 主人公行将进入青年时期,并经历人生的暴风雨——贝多芬就是在这个时候,写出了《暴风雨》奏鸣曲。小说描绘了自然界风暴的酝酿,类比和象征了克利斯朵夫将要面临的人生奋斗。“这样等待的时候有一种悲怆而痛快的感觉,虽然你受着压迫,浑身难过,可是你感觉到血管里头有的是烧着整个宇宙的烈火。陶醉的灵魂在锅炉里沸腾,像埋在酒桶里的葡萄。千千万万生与死的种子都在心中活动,结果会产生什么呢?”罗曼·罗兰又写道:“欢乐,如醉如狂的欢乐,好比一颗太阳照耀着一切现在与将来的成就,创造欢乐,神明的欢乐!唯有创造才是欢乐,唯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他进一步指出,“创造,不论是肉体的还是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于神明同寿,创造是消灭死亡!”——傅雷先生说,“瞧,这不就是贝多芬的艺术论么?”
(17)、这个回答,我是很有共鸣的。上学的时候,我也很反感鲁迅。直到——
(18)、1937年,罗曼·罗兰写信给斯大林,为几个作家求情,斯大林置之不理。这件事才让罗曼·罗兰对斯大林的态度有了转变。1937年以后,罗曼·罗兰在书信和文章里再也不提斯大林,他赋予苏联引领人类道路的使命,也泡汤了。
(19)、以黑、黄、红、绿、蓝为主色调,勾勒出候鸟横渡长河的意境,比以往版本的设计更具艺术美感。
(20)、只有罗曼·罗兰,在访苏之后基本没有改变对苏联的看法。在苏联的见闻,他都记在日记里,不满是有的,但他自己为种种问题都找了借口。
(1)、https://weibo.com/haidianlvyou;
(2)、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秦观、辛弃疾、吴文英、姜夔
(3)、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
(4)、这本书是许渊冲先生1957年翻译的,许老在本书前言里写,“那时照君还在北京俄语学院四年级,读了《哥拉·泼泥翁》很感兴趣,就使《哥拉·泼泥翁》第五章中的蓓勒蒂和玛丽合二为一了。罗曼·罗兰夫人还送了我们一张他们夫妇的合影,这也是哥拉意想不到的‘书撮之合’吧。”
(5)、 克利斯朵夫因母亲经常打工外出,从小起就要照顾两个弟弟。当他已成为宫廷小提琴手时,还要关照他那不成器的父亲。曼希沃嗜酒成性,经常酒后失言,丑态百出,甚至在剧院歌剧演出时乘酒性胡乱拉一首与剧情毫不相干的协奏曲。那些日趋见甚的怠惰行为使儿子不得不承蒙羞辱,到公爵管家处要求代收父亲的佣金,以控制他的为酒滥用。最后,为了父亲免遭解雇,还要上门说情。
(6)、罗曼罗兰说:“读到他作品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潸然泪下。”此后一生,罗曼罗兰致力于鲁迅作品在法国的推广。
(7)、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或正在这样的处境当中,慈怀推荐一定要读一读——
(8)、《爱的教育》这本书讲述了小男孩安利柯三年级时在校内校外的所见所闻。在全书共五十八则故事中,令我最难忘的是那篇“义侠的行为”。这则故事讲述了卡伦在课堂上的侠义举动:小男孩科罗西由于被同学们的羞辱逼急了,将墨水瓶不小心扔到了老师身上。正当老师质问是谁时,卡伦挺身而出,替科罗西承担错误。这是多么崇高的行为呀!
(9)、罗曼·罗兰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在获得过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无论在文学界还是音乐界,都名声斐然。那么罗曼·罗兰是哪个国家的呢?
(10)、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