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守仁教育名言
1、江逆飞,海立起,天风刮海见海底,涌作银涛劈天驶。
2、张载博览群书,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认为世界万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现象都是“气”,即“太虚”,主张“理在气中”。又认为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认识“天下之物”。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3、谦虚·生活·励志·做人
4、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马卡连柯
5、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6、公生明,偏生暗。
7、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佚名
8、做一个好人,从眼前看,得不到什么好处,但从长远看,却是占了大便宜;做一个不好的人,眼前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从长远看,必然要吃大亏。学习王阳明家训,在实际中努力做到知行合做一个“心地好”的人,如此定会对自己大有益处。
9、“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直诱之以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文读书,以开其智觉。”
10、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1、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1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13、比宇宙更辽阔的是什么?是想象力。——爱因斯坦
14、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5、德进则言自简。薛瑄
16、在人生中,很难做到不斗气。有人问王阳明,人若忿懥(生气)了该怎么办?王阳明回答:“忿懥几件,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耳。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愤懑,便不得其正也。如今于凡愤懑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且如出外见人相斗,其不是的,我心亦怒。然虽怒,却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如今怒人,亦得如此,方才是正。”
1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8、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9、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王阳明
20、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乌申斯基
二、王守仁的教育名言
1、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
2、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3、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4、杀人须就咽喉上着刀,吾人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
5、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6、“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7、上好紫刚下皆女服,上好剑则士皆曼胡。
8、奋斗是我的性格,成功是我的目标!
9、梦境每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10、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1、广东中山市东升镇d委书记欧万洪有句经典名言:“教育好,出人才;教育不好,出问题.”
12、王阳明说“器虚则受,实则不受,物之恒也”,谦虚就是要把自己当成空的器皿,而不是实在的一块铁墩子。做人要谦虚,不能“太满”,“太满”不但装不进东西而且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13、秋毫之末,视之可察.——(汉)刘安
14、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5、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16、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7、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18、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
19、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0、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三、王守仁教育名言大全
1、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2、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3、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4、人类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与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而无任何理性。——柏拉图《法律篇》
5、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黑格尔
6、“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7、王阳明家训的第一条就是“勤读书”。
8、“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爱因斯坦
9、给别人自由和维护自己的自由,两者同样是崇高的事业。
10、没有严格的纪律,练不出真格的功夫。
11、“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2、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有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13、用人不可不慎。才不称事,事何以立。薛瑄
14、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
15、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梁启超
16、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17、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18、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9、孔子《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以执两为兼听,而不以狐疑为兼听.——(清)魏源
四、王守仁经典语录
1、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3、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4、王阳明告诉家人要“节饮食”,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饿了就吃,但不能吃太多,只要保证我们身体的能量即可。不但不能吃太多,而且要量力,这个“力”是经济基础。饿了吃饭是天理,但如果超出你经济基础的大鱼大肉,这就是人欲。其次,饮食不可断,不能用外力阻止人的身体需求,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最后,你要把食物彻底消化吸收,否则不如不吃。
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王阳明
7、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8、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9、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10、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1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2、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3、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14、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15、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16、宋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张载曰:“须是自求,已能寻见义理,则自有旨趣.自得之,则居之安矣.”——《经学理窟·义理》
17、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18、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习录》
19、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20、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佚名
五、王守仁的名人名言
1、“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佚名
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
4、阳光总在风雨后,收获总在付出后。
5、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6、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培根
7、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守仁
8、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9、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周恩来
10、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11、后人评价说,丙吉识大体。冯梦龙却嘲讽道:“牛体比人体大,他的确是识大体。”人命关天,丙吉不管,这就是念头不对,此时,他成了坏人。牛吐舌头,他下车询问,所抱的念头是对百姓收成的担心,这个时候他又成了好人。
1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13、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14、佛家讲,“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儒家说,动机最重要;王阳明则说,要真诚地对待你的意(念头),时刻提防它。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回事:好人和坏人,不是永恒的。它们在互相转变,转变的玄机就是我们的念头!
15、你脑子里东西的多寡,就关系着你将来的前途。
16、二是针对儿童自身特点展开教育;王守仁强调,儿童和成人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按照对待成人的方法去对儿童进行教育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儿童教育,就是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出发,以“诱”、“导”,来代替“责”、“罚”。只有让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愉悦,才能释放天性,激发志气。
17、清代颜元在《总论诸儒讲学》一文中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又说:“使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加功于习行在八则生民幸甚,吾道幸甚!”
18、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9、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王阳明。
20、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1、“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坏,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这是王阳明家训的尾声,琅琅上口、朴实无华的几句话却足以让人深思一生。
2、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3、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4、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
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6、如何致良知呢?第听命于良知。第集义。就是集善,做事符合道义。第量知而行。“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最后第四点,极符合“义”的内涵:“当弃富贵即弃富贵,只是致良知;当从父兄之命即从父兄之命,亦只是致良知。其间权量轻重,稍有私意于良知,便自不安。”这就是王阳明所谓的循礼义。
7、天地之性,人为贵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8、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9、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10、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1、教育的含义就是使人能作以前不能。
12、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法之必不宏。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