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史中诸葛亮有多可怕
1、我读杨念群老先生的《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中讲,在强大的朝代如汉、唐时期其实是不讲什么正统的,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什么样的朝代开始讲正统,那就是不自信的朝代,比如从宋代开始,讲正统,讲三观,实际上就是掩盖国家羸弱的情况。
2、要知道《三国演义》实际上只是一本小说,里面的内容对比正史来说有只有三分真实性,特别是作者罗贯中为了尊刘贬曹,特意把很多不属于刘备集团的战绩强加到他们身上,所以才造就了诸葛亮智多近妖的形象。正史上虽然存在诸葛亮这个人,但他对于蜀汉来说更多是一个大管家的角色,不会呼风唤雨,能力也没有演义里面那么强。
3、能够说出这句,说明诸葛亮自己也是清楚自己的,实际上就连司马懿也是十分清楚的“诸葛亮平生仔细谨慎”。
4、除此之外,《三国志》中还记载了诸葛亮的言行:
5、用兵南中、北伐曹魏,都是诸葛亮亲自担任主帅,而且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
6、陈寿在《诸葛亮集》中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在《三国志·诸葛亮传》评价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肖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钦卫”。
7、其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喜好吟唱《梁父吟》,常自比于管仲乐毅。就连陈寿都如此评价诸葛亮:"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8、首先——军事上。很多人一直对于诸葛亮的军事实力有所怀疑,认为是演义里面神话了诸葛亮,其实他不会带兵打仗,但是从诸葛亮南征北战上的成就来看,这句话已经是不攻自破了,诸葛亮南征时期,亲自领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克服了瘴气、沼泽等困难之后击败蜀汉叛军,并且生擒孟获使其归降,后来北伐曹魏,也是震动魏国人心,每次都必须从关中派遣援军,运用多倍兵力与诸葛亮作战,但是依旧无法战胜诸葛亮,后世评价道:
9、而演义中所提的借东风,在正史中也并未存在。不过诸葛亮在正史中,确实为蜀汉的发展做了不小贡献。就比如其曾抓住荆州大量涌入外来人口的问题,提出了充实荆州财源的建议。这一措施不仅增加了刘备的军粮和兵力,还扩大了刘备在荆州的势力,并完美的展现出诸葛亮对局势的把控。而陈寿也评价诸葛亮:"可谓治世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10、诸葛《前出师表》丶巜后出师表》是真实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可信的。
11、有人认为诸葛亮和汉献帝刘协是一个人,原因是两人同年出生同年去世,事实上,诸葛亮是诸葛亮,刘协是刘协,他们并非同一人。
12、可以说,刘备活着的时候不领诸葛亮打仗,刘备死后,诸葛亮多次北伐,没有取得一次成功,说明打仗并非诸葛亮的强项。
13、正史中虽未提及,但两人之间应实无大的矛盾,最多仅仅是工作上存在过分歧。魏延其人乃一良将,由于刘备麾下猛将劲卒多为荆襄人士,因此魏延在亦军中颇有威望。官至汉中太守,在当地颇受爱戴,但确有其被斩于汉中的事,其断头之地被汉中之民唤作“虎头桥”,至今该名仍在沿用。从魏延的工作经历来看,诸葛亮对其应该是有相当的信任的,不然也不可能让其做汉中太守,镇守巴蜀门户。但魏延后来的遭遇主要是由于与诸葛亮选定的继任者杨仪不和,且杨仪此人心胸狭隘,畏其手握军权,故加以陷害。另外,正史中并无是马岱斩杀魏延的记载,应该是在法场被杀的。
14、对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表现,不乏有一些批评的言论。不少人认为诸葛亮在军事上缺乏能力,还不愿意放权,如果把军事方面交给魏延,或许蜀国北伐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15、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6、所以在这个背景下,一个庶民敢称自己为卧龙先生,把自己住所称为卧龙岗,而且还以龙的名号混迹在襄阳、荆州一带,所以认为诸葛亮的身份其实不简单。
17、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九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18、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19、诸葛亮在刘备夷陵之败后更是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20、三国历史上,真正堪称顶尖水平的奇才只有四位。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诸葛亮的老对手,他一生的苦主司马懿!司马懿在渭滨,面对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屡次进攻,仍然不动如山,堪称天下最善防守之大将!
二、诸葛亮正史中厉害吗
1、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2、由此可见,诸葛亮确实是有令人瞩目的地方。
3、在刘备具体带兵作战中,也很少叫上诸葛亮,而是让诸葛亮坐镇后方,运筹帷幄,这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当年刘备在徐州时候就因为自己出战把小张飞留在徐州,结果老窝被人端了。
4、而诸葛亮认为孙权是一个雄主,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掌权江东,而且这么多年也没有发生什么叛乱,由此可见他的能力。
5、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6、这当然也不是,首先诸葛亮并不是能力平平之辈,不然也不会被罗贯中选中,成为蜀汉政权的顶梁柱,也自然不会被誉为“千古第一相”。还有一点小说中刘备对诸葛亮信任有加。但在历史上刘备最信任的人是法正,对诸葛亮也没那么重视,可以说刘备病死之前,诸葛亮出手的机会极少。
7、无论是男女老少,对三国演义都是熟知一二的。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对很多历史人物进行了改编。更为重要的是,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经典的描写都是虚构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三国演义的精彩程度。人们对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也是记忆犹新的。
8、再者就是诸葛亮出使东吴。在诸葛亮看来刘琮既然投降了曹操那意味着变成了我们的敌人,荆州上下也会对敌视我们,单单江夏的刘琦3万大军肯定保不住我们,建议刘备和孙权结盟。
9、三国演义是三国志的小说化,而三国志平话更接近正史。三国志平话是元朝时期的作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三国志平话》分上、中、下三卷,69节,有图70幅。不过,在《三国志平话》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传说性质的。
10、最后——文学上。诸葛亮的文学能力更加不必叙述,有最著名的《出师表》、《诫子书》等,还有自创《琴经》,兵书《将苑》、《便宜十六策》。
11、“田畴辟,仓原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
12、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13、尤其作者罗贯中先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崇敬汉刘皇室,褒刘贬曹充斥三国演义,而诸葛亮又是蜀汉军师,夸大美化,脱离现实极有可能。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也就并不奇怪了。
14、无论正史还是演义诸葛亮都是吊打司马懿,诸葛亮唯一一次北伐被击败是遭遇了曹真和张郃,属于用人不察,诸葛亮政治超一流,军事一流,识人只能算二流,这点刘备看人比较准。司马懿以数倍兵力只能坚守,除了对阵诸葛亮的几年,司马懿基本上算是攻无不克,算无遗策,但是遇到诸葛只能龟缩,证明了一点,正面和诸葛亮打只能找死。诸葛亮受制于兵力国力粮草补给等问题一直无法北伐成功,只能说荆州失守危害太大!再加上夷陵之战精锐损失殆尽!无力回天了!后世对司马评价不高主要还是说他人品不行,他们一家只能欺负孤儿寡母,曹真死后就没有像样的对手了,再加上晋朝太耻辱了,也给他扣了很多分!所以诸葛亮起码比司马懿高两档起步!
15、司马懿与诸葛亮各有成就,两人实力不分伯仲。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
16、三国演义中被黑的最惨的人其实是大多数人认为吹的最多的诸葛亮。有人要问啦,你是不是胡说八道,诸葛亮都被三国演义吹上天了。其实三国演义并不是把诸葛亮吹过头了,而是把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于鲁迅批评三国演义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实际上正史中的诸葛亮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那种神棍形象。正史的诸葛亮除了不如演义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压演义诸葛亮。
17、其次——治国上。诸葛亮治国能力一直是有目共睹的,之前在汉中之战就可以为刘备不断保障后方供给,在夷陵之战后花费五年时间可以使得蜀汉继续出征,后世评价道:
18、诸葛亮联吴抗曹显示了古代统一战线,安抚孟获显示了民族团结,精兵简政显示了领导艺术。诸葛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格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而当时的诸葛亮,想必就已经有目的地了解天下的局势了。若非如此,诸葛亮又怎会对曹操、孙权等各路军阀势力有如此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又怎会做出如此正确的谋划呢?不过可惜的是,蜀汉最终并未按照诸葛亮的计划顺利开疆拓土。反而节节败退,落得个三国中首先衰败灭国的下场。
20、历史上的诸葛亮,隐居隆中三分计,是真实的,是南阳还是襄阳莫衷一是。当时两阳是一个行政单位。这要史官判定了。
三、三国演义扭曲了多少历史
1、诸葛亮早年时期追随刘备,当时的刘备多次邀请了诸葛亮出山,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开始辅佐刘备。换句话说,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遇到了刘备,两人相辅相成。到了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大权在握。
2、当曹操兵临樊城之后刘备才知道刘琮瞒着自己投降,于是带着军队撤回荆州,途径襄阳的时候诸葛亮建议刘备可以趁机攻打襄阳。而当时的襄阳兵精粮足,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外边曹操的兵马也不远,这条策略可以说非常凶险。而诸葛亮却推荐给刘备,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完全是一个谨慎的人,他也会剑走偏锋。
3、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4、刘备出征的时候带着谁呢?蜀郡太守法正!诸葛亮对法正的评价是“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
5、但是正是因为其对诸葛亮的神化,才让世人都觉得诸葛亮本领通天。但是毕竟这只是在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述,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我们对诸葛亮的正确认识。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有这么神吗?是否和演义中描写的一样足智近妖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6、历史上记载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条策略就是谋取荆州。曹操南征荆州时刘备正在樊城练兵,这里相当于荆州的屏障和前线部队,荆州主要为刘备提供粮草和补给。但曹操大军到达新野时荆州牧刘表突然病逝,他的继承人不是长子刘琦而是小儿子刘琮。
7、演义里面描写诸葛亮是一个草根,长期在南阳隆中种地,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平时也会帮农夫改良农具。因为名声在外,刘备特意带着两兄弟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嘱托弟弟诸葛均守好家业后跟随刘备征战天下。
8、后来刘备着手攻略益州,因为军需物资准备不足,特意派遣诸葛亮到这三个郡城筹备粮草、兵甲等各种军需物资。诸葛亮仅仅三个月时间就能高标准完成任务,刘备可以提前行动,特意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驻守荆州。诸葛亮在这段时间里重新开通通商口岸,批准荆州地区的商人和东吴、益州来往做生意,当年荆州得到的赋税对比往年直接翻番。
9、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10、换句话说,《三国志平话》中的内容无法得到证实,也无法加以反驳。在《三国志平话》中,记载了诸葛亮死时候的场景,就是“诸葛本是一神仙……达天地之机,神鬼难度之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其次还记载了诸葛亮的身高。
11、而在刘备病逝白帝城之后,蜀汉最濒危时刻,诸葛亮才站了出来。他不仅没有让蜀汉因此衰败,反而逐步恢复了过来,并且再次拥有了对外出征的实力。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因为当时诸葛亮大权在握。当然诸葛亮的才华还不仅仅止步于政治,在军事上,在科技上也很有成就,像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弓弩诸葛连弩,这些都是来自诸葛亮。
12、诸葛亮未出茅庐就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在刘备时期一直是主管政治为刘备制定法律,管理赋税,在汉中之战时期保障后方供给“足食足兵”,在夷陵之战后受命托孤,凭借一己之力将蜀汉起死回生,使得曹魏与孙吴反目,并且亲自平定了南方的叛乱,稳固了蜀汉内部,随后五次北伐曹魏,接连斩杀王双、张郃等名将,击败司马懿,阻止曹真伐蜀,攻陷武都、阴平,稳定蜀汉。
13、这个刘琮生性懦弱而且没有主见,荆州大臣们建议他投降曹操,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荆州军民安全,也可以保住自己荣华富贵。不然让刘备击败曹操的话,刘备定然会凭借极高的威望夺取荆州,到时候也就是自己的死期了。刘琮信以为真,于是瞒着刘备偷偷向曹操投降。
14、三国时期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谁都不敢贸然称帝,即便掌握了废立天子的权力,也只敢挟天子以令诸侯,害怕被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15、诸葛亮真实的身份并不可怕,他出身于琅琊诸葛家族,先祖诸葛丰曾在汉元帝时期做过司隶校尉。
16、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称为智多而近妖,因为在小说中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八卦无一不通,甚至还有借东风的能力,这些只是一些艺术描写,真实的诸葛亮能力并没有如此逆天;真实的诸葛亮是一个全面性的人才,对内能够治理蜀汉集团,增强国家力量;对外能够领兵北伐,指挥战争,同时还提出了联合东吴抵抗曹魏的外交策略,也是一个大才。
17、“身长九尺二寸”,这是什么概念呢?首先来说,汉朝时期的一尺是1厘米,九尺二寸身高就超过了1米!要知道,现如今的篮球运动员姚明才21米。还有就是诸葛亮巧借东风,看来,风力是不受人为控制的,但是诸葛亮就能够控制。
18、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均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锁属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的祖上出过司隶校尉,父亲当过太山都丞。叔父当过豫章太守。而后来,自己和弟弟也是跟随着叔父去走马上任。
19、可以看出,法正才是刘备的御用军事,刘备是一个看人很准的人,当初刘备力排众议重用魏延为汉中太守,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而刘备不主张任用马稷,然而诸葛亮因为和马稷的私下关系很好,就任用马稷,结果导致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20、历史上记载诸葛亮长相俊朗,是一位儒将,并不是弱不禁风的样子。在史书中就曾经有过记载,诸葛亮的面容描述大概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四、诸葛亮真实的
1、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集团后,因为镇守荆州的关羽遭遇东吴集团偷袭战败去世,而刘备领兵复仇在夷陵之战被击败,刘备把年幼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辅佐;而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面对平庸的刘禅依旧尽心尽力的辅佐,积极处理政务,提高了蜀汉集团的国力;同时整军备战,进行了五次北伐战争,虽然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失败了,但是诸葛亮为蜀汉集团付出了一生,最终在五丈原去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2、如此短暂的政权,却因为罗贯中老先生的一部《三国演义》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有些人连朝代顺序都搞不清楚,却能熟悉的知道《三国演义》中出现几次的颜良文丑之辈。
3、诸葛亮可以称为军事家,是因为诸葛亮打仗“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4、长星昨夜坠前营,讣告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名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5、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职位尚低,没有直接参与赤壁之战,但是在孙刘联盟的过程中还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写个正史有记载,但是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没有关于诸葛亮的记载,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税赋,以充军实。从赤壁之战开始到结束,没有关于诸葛亮的记载,至于草船借箭、借东风都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没有史料记载。
6、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他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成为蜀汉的丞相。
7、难道说诸葛亮全靠小说吹捧?
8、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其实远没有演义中吹捧的那样神化,但也有不小的本领。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真假难辨。但可以确定的是,诸葛亮确实向刘备献策《隆中对》。诸葛亮提出了尽可能的避开强大的曹操,占据荆州,再图益州,寻求三分天下的计策。而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的此番谋划的正确性。
9、现实中的诸葛亮,我们只能依据陈寿的《三国志》略知一二。但是不是真实的诸葛亮,谁又能搞得清楚?。只能说今人对古人的了解,只不过是正史中的文字记载,而真正的历史人物之客观真实,永远是个难解之谜。“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谁又能说得清楚?
10、而刘备认为自己尽管名声在外但实际上都是在中原、荆州地区、在江东地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这么些年也没有什么联系。而刘表生前策划杀死江东猛虎孙坚,江东荆州两家算是世仇,江东甚至可能会把我们当成敌人。
11、之后,诸葛亮的画也是精品,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12、相信不少人对诸葛亮的印象大多都是来自于《三国演义》,诸葛亮在这里面的形象就是一个智冠天下的军师,拿着一把蒲扇指点江山,也成功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但诸葛亮也有很多缺点,演义里面表现出来的最大一个缺点就是他生性谨慎不敢冒险,以至于错过了很多能让蜀汉翻盘的机会。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正史《三国》的记载中却记载了一个另类的诸葛亮。
13、演义吹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但是正史诸葛亮军事也不差,三国演义没有告诉我们蜀汉总兵力不过10w,每次北伐带兵不过数万。可就是这数万北伐军,居然打的数十万魏军龟缩不前,排除神话部分,这战绩比起动不动三十万大军北伐的演义诸葛有差么?演义中,出陇上诸葛装神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说的是诸葛亮兵至祁山,军中缺乏粮草,于是设计迷惑魏军,出现几个“诸葛亮”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十分害怕,仓皇逃窜,诸葛亮得以收割陇西小麦。这段故事其实原型是正史中的上邽——卤城之战。
14、刘备拿下益州后果断北上和曹操争夺汉中,留下诸葛亮镇守成都。因为此前刘焉父子在益州实行残酷统治,导致益州士族一直很排外。刘备虽然拿下益州但实际上对于这些士族人来说同样也是外人,和刘焉没什么两样。诸葛亮并没有杀鸡儆猴,而是启用口碑较好的世家子弟做事,允许世家一起商议国策但限制世家招募私兵。另外又重新制定了比较宽松了律法的律法,保护当地老百姓的权益。在张弛有度的策略下,仅仅一年时间益州士族归心,集团上下一心打赢汉中之战。
15、综合来说,我认为诸葛亮是治世之能臣,而非乱世之枭雄,保境安民有一套,带兵打仗未必行。
16、但是,诸葛亮偌大的威名,其实主要来源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如花妙笔!要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17、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18、演义里面没有过多描写诸葛亮如何施政,只是着重描写他的谋略,而历史上施政才是诸葛亮的强项。赤壁之战后刘备从东吴手上借来南郡开始攻打荆南四郡,除了长沙郡是刘备用武力夺下之外,其余桂阳、零陵、武陵三个郡城都是诸葛亮利用自己在荆州的人脉关系拉拢、劝降的,可以说是兵不血刃,为刘备节省了不少精力。
19、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0、诸葛亮的《隆中对》着实非常精妙,他的战略眼光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出师表》中对局势的分析和超凡的文采同样令人敬畏,但是诸葛亮一生打过的胜仗在正史中确实记载不多。诸葛亮曾经五次出兵讨伐魏国,都没有取得有效的战果,还损兵折将,耗损了蜀国的实力。
五、正史中的诸葛亮有多厉害
1、首先,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魏有荀彧、司马懿等一批谋士,吴有周瑜、陆逊等,蜀有诸葛亮等,这些人中并不存在一个第一名,三国演义里那些独占鳌头的情况是虚构的:比如诸葛亮和周瑜,这俩人并没有什么交集;诸葛亮和陆逊、司马懿是有交集的,他们是同一起时期的顶级权臣,但他的争斗未分伯仲,死诸葛亮吓走活司马是虚构的;而夷陵战后,八卦阵内困住陆逊的故事历史上也没有。
2、此外,诸葛亮还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
3、在演义中,罗贯中塑造了一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的形象。在演义中。诸葛亮又是"火烧博望",又是"借东风",又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简直把诸葛亮写成了神。但是在正史中,诸葛亮却远非如此。
4、包括他赖以成名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博望坡等等,都是罗贯中杜撰出来,往诸葛亮脸上贴金的事迹!一代奇才周瑜,到了罗贯中的笔下,却成了被诸葛亮三番两次玩弄于股掌之中的鼠辈,着实可恨!
5、诸葛亮在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在自三国以来的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评价中一直被看为是智慧的化身,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被小罗——罗贯中写得神乎其神。我在收集了一些资料后,脱离一个诸葛亮的崇拜者的身份,从一个旁观者来看却发现,诸葛亮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厉害。
6、诸葛亮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位谋士,现如今的诸葛亮已经被看成是古代史上忠臣的代表。也有人评价诸葛亮为千古第一忠臣。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在蜀汉期间,是尽心尽力,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尤其是蜀汉后期做出了重大贡献。
7、演义里面关于诸葛亮的军事作战描述篇幅同样很多,诸如南中之战、七擒孟获、火烧藤甲兵、空城计,火烧上方谷等等,但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杜撰。历史上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的第三年的确领着部队南征,但作战的主要对象并不是孟获这一类蛮族,而是益州南部叛乱的几个郡城,敌军也不是藤甲兵、象兵,而是士族们的私兵,更多是一群民夫、散兵游勇。他们的战力很差,在蜀汉正规军两轮攻势下很快败阵。这次南征包括路上行军来回,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结束了,就跟去南边逛了一圈一样。
8、历史上诸葛比《演义》上更神奇,而不是恐怖。诸葛创造了古代冲锋枪《连弩箭》丶《木牛流马》(据说是黄夫人画的图纸)丶做了《诸葛肉包子》等很多,有的可惜失传了,后人做《木牛流马》也做不到诸葛巧妙天工。
9、历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倒是实打实的,但是,这不过是司马懿,为了“养寇自重”,保持自己在朝中地位,配合诸葛亮出演的一场戏而已!
10、演义没有说比起军事,诸葛亮更强大的是政治才能,当刘备被打的走投无路之时,是诸葛亮出使东吴,力促孙刘联盟。当吴蜀联盟破裂,是诸葛亮力促蜀吴重修于好共抗曹魏。可见诸葛亮强大的外交才能。。蒋琬、廖立、庞统、马良、马谡、董允、蒋宛等重要人才,都是诸葛亮推荐的,出师表中更是推举了很多人才,可见诸葛亮知人善任。刘备攻取益州,离不开诸葛亮在后方调度粮草,益州初定,又是诸葛亮联合刘巴制定蜀科。诸葛亮几年之间,外平南中叛变,内修政理。让千疮百孔的蜀汉变得民殷国富。三国志说诸葛亮的政治能力是不下于管仲萧何的,算无遗策的贾诩都评价诸葛亮:诸葛亮善治国。
11、刘协和诸葛三兄弟中的诸葛亮互换了身份,成功潜出宫,在衣带诏事件之后卧龙先生诸葛亮便在历史上出场了。
12、这一点刘备看得很准,刘备招抚诸葛亮,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国宏观战略局势分析)后,十分满意,给诸葛亮的第一个任务是到东吴公干,以外交大臣的身份促成联吴抗曹的方针。
1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流人物,一生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大业。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光辉形象被最大化的放大,也虚构了很多诸葛亮的辉煌事迹。比如借东风、八阵图等等,让诸葛亮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那么正史中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看看司马懿和陈寿怎么说。
14、也就是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神乎其神,似乎天文地理、兵法谋略、治国安邦、人情世事等等,这些都是诸葛亮无所不能的。这样的人才即使是在世界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仅仅凭借一个策略,就可以改变当时的战争局势。
15、诸葛亮并不是个面面俱到的人,翻开正史,你几乎找不到他打过什么胜仗,神机妙算更是无从谈起,但这个人很善于治国,是个政治家。
16、诸葛亮最大的成绩,实际就是在刘备死后,稳住了整个蜀汉政权,不至于在统治者换代的时候政权被颠覆,当然,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没能改变被颠覆的局面。
17、既然宋代开始讲正统,那就要把历史上的朝代也讲上正统,这关系到后世如何评价宋朝的问题,蜀汉和宋代有很多相似之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偏隅一地,尤其南宋朝廷在失去中原,臣服金国之后,还要偷偷的讲正统,通过拔高蜀汉形象也要证明,即使失去中原,咱也一样是正统嘛!
18、蜀后主刘禅不是一位明君,相比较来说,刘禅的智谋肯定是不如刘备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刘禅认了诸葛亮为相父。于是诸葛亮的地位再一次上升。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神入化,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对此有人评价了诸葛亮是“状诸葛之智近妖”。
19、这样的记载确实是难以置信的。毕竟即使是的科技,想要“借东风”都是非常难得的,在两千多年之前的东汉时期,想要借东风,完全凭借是运气。不过史书出现这样的记载,肯定了诸葛亮厉害的地方,也可能诸葛亮真的懂得借东风的技巧。
20、在陈寿所著《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非常的客观,也被认为是对诸葛亮最为真实的评价。陈寿这样评价诸葛亮: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他治国理政的能力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但是军事并不是他所擅长的。从诸葛亮正史中的表现来看,确实如此,在军事上,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上描写的那么出色。
1、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2、文学形象中几乎成神,却是一个善于守成而不善于打仗的人
3、上文也提到了,诸葛亮在初见刘备时,便提出了联吴抗曹的政策。而这也一直是诸葛亮重要的外交策略。在刘备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可见诸葛亮对于孙刘联盟的信任。而且在第一次与孙权的联合中,刘备所得到的利益也为入蜀奠定了基础。而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被东吴大败,孙权称帝后。
4、其次,从战略方针来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积极整军,这没错,可他对将领的培养也有不足之处,并导致了五虎死后出现了"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前锋"的悲剧。由于诸葛亮的确有名气,刘阿斗那个低智商的玩意把过宫中府中及营中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他处理,这样一来,其他官员都以为凡是诸葛丞相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依赖诸葛亮的风气,不但导致了国家少进言的情况,还使一些比诸葛亮有远见的官员有言不敢发。
5、最后,在性格方面,诸葛亮惺惺作态,早在隆中之时,诸葛亮就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是谁,那都是张良萧何级的大谋士,他们都是了自己的抱负大官,诸葛亮自比他们,自然有扭乾坤的野心,可当刘备来三顾的时候却两次都闭开了,自己想做大官却东躲西藏,让刘皇叔两次败兴而归,这有点虚伪的嫌疑。此外,当周公瑾病逝时,诸葛亮前来吊唁,对头已死高兴都来不及,他却在公瑾棺前哭的一塌糊涂,这不是惺惺作态是什么?其心理就不言而寓了。
6、下面将依次介绍诸葛亮的才干:
7、诸葛亮真实的能力没有三国演义中的强
8、最后一位,也是三国诸多名士之首,号称“盖代奇才”的郭图!他运筹帷幄,几乎比演义里的诸葛亮还神奇,简直算无遗策!
9、正是抓住了诸葛亮的把柄,司马懿才成为诸葛亮的克星。
10、限于篇幅,这场战争的详细过程就不介绍了,只叙述下最终结果:上邽之战,郭淮败退,北伐军收割陇右小麦。卤城之战,司马懿丢盔卸甲,从此不敢与诸葛交锋。演义中空城计虽然子虚乌有,但是“死诸葛走生仲达”却是真的。正史中“死诸葛走生仲达”记载的情况让司马懿比演义中更丢人。演义中说“见木像魏都督丧胆”,可是正史中,司马懿连诸葛亮的木像都没见到,只是杨仪“反旗鸣鼓”,就不敢追击。可见“畏蜀如虎”,名副其实。
11、既然蜀汉是正统政权,那蜀汉的君臣全部都要正面化,而曹魏政权、东吴政权都要反面化。
12、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蜀汉麾下有一位谋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阴阳八卦,足智近妖,可预知未来。而此人说的正是被司马徽称之为"卧龙"的诸葛亮。在演义中,罗贯中对诸葛亮的描写,十足十的将其夸张化了。
13、蜀中有人称应与孙吴断绝结盟,诸葛亮分析到:"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犄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仇我必深,便当移兵东戍,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以中原。"而后,诸葛亮更是指出"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归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也正是诸葛亮对三国局势的形势的正确的分析,直至三国归晋,蜀吴两国再无战事。这也更体现了诸葛亮的足智近妖。
14、诸葛亮的厉害体现在三个地方,权术、外交、理政。因此,综合来说,诸葛亮善于理政,精于外交,更通于权谋,典型的国相之才。那么诸葛亮有什么不厉害的地方吗?有。诸葛亮拙于军事,这当然是相对而言,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而无所获,劳而无功。当初刘备在汉中与曹操对峙,向诸葛亮索要兵员及粮草,诸葛亮还在考虑汉中是否值得坚守,刘备就已经喊出了:即使曹操亲来,我也必得汉中!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军事直觉及军事指挥上不如刘备。诸葛亮不会奇门遁甲,不能未卜先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普通人的诸葛亮依然出山辅佐刘备,无疑比三国演义中的神诸葛更加伟大。
15、他的老对手司马懿曾经这样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从司马懿的话中不难看出,他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并不看好,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差点将司马懿烧死,但在正史中,这都是不存在的,反而司马懿屡次挫败诸葛亮的北伐大计是真实的。
16、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士,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费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有饮马山河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
17、三国演义是人们了解三国的重要途径。人们对三国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足够优秀的作品,也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换句话说,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人人必读的经典作品。
18、但历史上并不是这样,诸葛亮是士族出身,诸葛家一直都是青州琅琊郡的士族,诸葛亮的祖父曾经做过青州别驾、扬州刺史、冀州刺史等职务。诸葛亮的父亲年纪轻轻就被举为孝廉,23岁就任职泰山郡的郡丞,是未来泰山太守的第一人选,后来在诸葛亮8岁那年染病去世。
19、因此有人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神化了。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就是“智慧的化身,神一般的存在”。可是在一本古书中,诸葛亮就是神一样的人物。这本书就是《三国志平话》。那么《三国志平话》是什么书呢?
20、诸葛亮鞠躬尽瘁付出一生
1、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
2、关于诸葛亮缺乏奇谋,连他自己也是承认的,诸葛亮擅长的宏观战略分析,而不是擅长战术当中的千变万化。
3、至于三气周瑜丶空城计丶借草船等是移花接木。周瑜是自己病死,后两项是东吴人的。
4、关键是诸葛亮还是个发明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如此一个全能型人物,能说不妖孽吗?也难怪在历史上,诸葛亮的地位如此高,按照正史上来说的话,《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还算是被弱化了,所谓呼风唤雨,其实不过是当时兵家的必备技能,所谓观天时识地利,只不过诸葛亮修为更高而已;而所谓的神机妙算,也算是谋士的必备技能,根据种种线索来推演事情接下来发展,这又有什么神奇的呢?
5、诸葛亮是汉献帝的猜测依据:
6、“响亮一声若雷,沙石四起,顺风者赢,逆风刮折松梢,跳楼坠水。黄忠用刀斫开门,众官夺门而入。”也就是说,诸葛亮在关键时刻,救了黄忠一命。看到这样的记载后,人们肯定会发现,诸葛亮借东风就像是吃饭喝水一般容易。
7、正史中的诸葛亮,最亮点的就是促成孙刘联军抵抗曹操于赤壁。政治家的身份多一些。至于军事方面,很多是演绎的。后主时代,也主要是治理,北伐的效果甚微。也有的说是因为蜀较弱,以攻为守,但是那也不能体现军事能力。司马懿的政治、军事、韬晦等等,可能都要比诸葛亮强,但是诸葛亮就一点鞠躬尽瘁,就足以青史留名,盖过司马懿了。因为古代忠孝是做人之本。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被神化的原因。现在来讲,论成败的话,可能司马懿更算是成功。仁见仁智见智的事,个人观点,勿喷。我个人是褒刘的。。。
8、是名人,但历史地位没有名声高。民间神化出来的是偶像,偶像不是真身,伊斯兰教禁止崇拜偶像是相当有道理的。
9、三国演义毕竟是部以历史人物和事件加上野史传说为内容,由作者罗贯中,依据自己好恶为标准,经艺术加工而成的一部小说而已,难免会脱离现实。小说中诸葛亮并非现实中的诸葛亮,无论性格脾气,甚至行为都有可能相差巨大。因为小说毕竟不是历史,更不是诸葛亮传记。
10、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20岁被举为孝廉,随后被扬州刺史招揽做主簿,后来升任扬州别驾、军师祭酒、豫章太守等职务。刘表掌权荆州后又拉拢诸葛玄做荆州别驾,让他在东汉第一大郡南阳郡施政。诸葛玄的两个女儿又嫁给了荆州名门望族蔡家、寇家,实际上进入了荆州地区最上层的圈子。正因为诸葛玄仕途明朗,再加上青州被黄巾贼肆虐,诸葛亮一家人才搬迁到南阳。
11、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54岁。
12、诸葛亮的才能不容置疑。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惶惶如丧家之犬,根本没有固定的落脚地,只能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而曹操、孙权此时己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曹操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刘备已被边缘化。诸葛亮出山后,首先联合东吴在赤壁击败曹,获得荆州。后面又先后取得益州、汉中。终使天下三分,便刘备具备了与曹操、孙权相抗衡的实力。刘备在有诸葛亮与没有诸葛亮时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可看出诸葛亮的能力。看看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德修:子房为汉谋臣,虽未尝一日居辅相之位,而其功实为三杰之冠,故高帝首称之。其汉而下,为诸葛孔明略相伯仲。评价还是很客观的。但三国演义中确实有点神化了。
13、考证历史之后大家会发现,诸葛亮和汉献帝的生卒年相同,而且在很多历史事件的节点上曾一同出现过。
14、诸葛一生忠义,是蜀汉的一代贤相,是三国时代智慧忠义的化身!
15、比如:火烧博望坡,空城计,赤壁之战等等情节,都是剧情需要刻意添加的。火烧博望坡之时,诸葛亮刚刚出山,明显是其他人做的。还有赤壁之战,在历史上若是论功劳,当仁不让的第一人应该是周瑜,而草船借箭的事迹,也没发生。甚至苏轼所形容的羽扇纶巾,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形容的当时周瑜的形象。还有空城计这么有名的战役,在正史中一点儿描写都没有。这件事的真实性,都是有待考据的。
16、首先,诸葛亮的政治能力丝毫不逊于荀彧;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而且诸葛亮掌权后,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17、首先,从战史来看,草船借箭,火烧博望,借东风,七擒孟获等战中,诸葛亮在小罗笔下是十分活跃,但我们知道在正史中,草船借箭是孙坚所为,虽然孙坚早死,为何在赤壁仍然出现我不知道,但确不是诸葛亮所为。火烧博望是徐庶的手笔,借东风,只是自然现象,他只不过是通过长江的渔夫所言才知道的,七擒孟获有人已评论过了,在当时的环境不可能有那么充足的时间七次抓孟获。此外,取四川诸葛亮只不过提供战略上的支持,真正打起来,有功的有黄忠张飞等一行人。还有六次出祁山,除了取了天水和安定两郡,别无所获。
18、在正面化诸葛亮的过程中,诸葛亮差点就成神了,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往往就感觉诸葛亮有姜子牙的功力,绝活是奇门遁甲,随便摆几块石头就是八卦阵,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能借东风,最为神奇的就是诸葛亮竟然会续命,最后诸葛亮要续命成功了,估计就成神一般的存在了,有时候我就纳闷了,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人都没能让蜀汉取得胜利,你说蜀汉到底有多渣。
19、子午谷奇谋一直都是关注三国历史的焦点之裴松在给《三国志》做引注中是这样说的,魏延与诸葛亮建议,“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却始终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批准,在一千几百年后来看这段历史的话,既然北伐怎么打都不成功,魏延的放手一搏未尝不是一次机会,但是诸葛亮连考虑都没有考虑。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