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格尔哲学讲演录
1、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2、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期
3、照黑格尔讲,过程对理解结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辩证法的每个在后的阶段仿佛在溶液里似的包含着在前的所有阶段;这些阶段没有一个被完全取代,而是作为全体中的一个因素而赋予它适当的位置。所以不历经辩证法的所有阶段,便不可能到达真理。
4、将付款详情截图界面回传宇文老师
5、原因不能离结果而独立,因果意义不同,内容则一。譬如雨是因,湿是果,可是两者同以水为内容。原因不仅表现在结果中,而且消沉于结果中……(p177)
6、就他整个体系来看,精神现象学是导言,逻辑学是骨干,应用逻辑学是他逻辑学的发挥。比如他的体系是一棵树,精神现象学是树根,逻辑学是树干,而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便叫做应用逻辑学,是它茂盛的树叶。……比如造房子,逻辑学就是工程师的图案——又比如,逻辑学相当于国家的宪法。从世界观来看,逻辑学是世界的宪法,任何运动变化都要遵守逻辑原理。(p87)
7、第二个超感官的世界是一个辩证的世界,是一个对立面相互统在统一中又可以看到对立的世界。
8、作者:(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9、1恩格斯也曾说到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7页。)(p570)
10、共30讲,总计900元
11、认识论来源于希腊语知识和演讲,它是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个哲学方法。
12、1任何哲学体系都有方法,方法是活的,因此可以说任何哲学都有体系和方法的矛盾,或者说在其中体系和方法有别,一个固定,一个较灵活。(p409))
13、1黑格尔说,“我们不像希腊人那样把哲学当做私人艺术来研究,哲学具有公众的即与公众有关的存在,它主要是或者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法哲学原理》“序言”,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8页。)……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曾引证这段话,以简单扼要的评语道:“可见,连哲学在‘本质上’也得依靠国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67页。)(p509)
14、可是永恒的东西是超自然的和反自然的,因此信仰的对象必然要超出常规、不受现实规律的束缚——必然是奇迹。在所有的宗教中,神都能够创造反自然的奇迹:基督可以死而复生,佛陀可以躲过六道轮回,道祖能够羽化登仙等等。信徒们从来不会去迷信合理的东西,他们只愿意膜拜反常的奇迹,而这种奇迹其实源自于他们内心中的幻想。信徒渴望脱离现实的束缚、挣脱自然的规律——如果上帝是有死的,谁还会去信仰他呢?如果上帝无法让信徒觉得能够摆脱现实的枷锁,那么上帝就毫无意义。
15、自我意识”这部分是在自我意识的形成、分裂和整合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说明人的自我意识如何建立的问题。这就是主观精神。而客观精神就是从这个自我意识引出来的。主观精神,这个自由意识的确立,使得客观精神的确立有了主观基础。人们有了自由意识以后,就想把这个自由意识变成一种制度。这个意识是我们人类主体对待外部世界的一种关系,即自我与对象的一种关系。
16、所以全先于分是有机的看法,分先于全是机械的观点。科学重分,哲学重全。
17、1接着,黑格尔提出了艺术中的又一原则,即“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形式的缺陷,往往根源于内容的缺陷,而一个艺术作品的形式愈完善,则它的内容和思想之真理性就愈深刻。(p560)
18、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 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19、1光是无形体的非物质的物质。……即光明被当成智慧的象征,被人作为崇拜的对象。植物倾向光明,应该说光明是植物的上帝。光是黑暗与怠惰的反面。虽然属于物质之列,但已经可以与精神相比拟了。黑格尔向我们暗示,自然界越趋于高度,则物质性越少,精神性越多。(p493)
20、“黑格尔讲学极为明晰易解,不似他写的著作那样晦涩难读;因为他极其注意听众的理解力。”
二、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电子书
1、狄德罗的遗言:“迈向哲学的第一步是怀疑”
2、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不同,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指哲学中探究宇宙万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而另一个则是黑格尔开始使用,马克思也沿用的术语,它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3、黑格尔认为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问,认识论是研究认识规律的学问,在世界观上,本体论是研究存在(事物)规律的学问,这三者的规律是一个东西,是统一的。……平常我们可以有思维,但并不认识。如A=A是思维规律,但没有认识,不是认识的规律。认识规律与客观事物的规律……它们所以统在于认识规律可以掌握事物的规律。……思维、认识的规律是属于主观方面的,存在的规律是客观的,主观的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可以统一的。所以,三者的统本质上即是主客观的统一。(p91)
4、黑格尔在其《哲学讲演录》中说: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
5、黑格尔是从最低级最原始的意识讲起的。意识中最原始的是感觉,所以他讲意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他认为感觉是最具体、最丰富、最客观的东西。同时又是最抽象、最贫乏、最主观的东西,因为它只是直接性的,当前看见的、就在面前的东西,是没有间接性、不需要通过别的条件作中介就可以认识到的。而且,感觉阶段感觉的对象是“无名之璞”,所用的范畴是“这个”、“这里”、“现在”。这些都是最一般的抽象的、空洞的范畴,范围太宽,什么东西都可以叫做“这个”,什么地方都可叫“这里”,什么时候都可叫“现在”。因此,在感觉阶段,主体与对象是模糊不清的。换言之,感觉的主体不是真正的我,对象也不是真正的物。所以他一方面论证意识从感觉开始,同时他也批判了感觉主义。(p87)
6、是故,把思想史上的各种思想分为“科学”与“非科学”是一种完全错误的做法;于此可以对照弗雷泽的论述:
7、10肯定(某物)是现实性,否定(其对方)是理想性,否定之否定(而其结果则是包含有)是理想的实在性,这就是肯定与否定的辩证法。(p283)
8、真正的普遍必须把特殊的东西纳入自身之内,那就成为具体概念,成为透明的概念,在普遍概念里面可以看到它里面有那么多的具体的丰富的内容。不要只是看到一个框框、一个形式,里面空空如也,必须要在里面看到有东西。普遍的概念里面要有东西。
9、以上黑格尔观点类似于康德的二律背反。用以说明实在事物的内在矛盾性。并且这种矛盾性永恒存在,而结实这种存在的矛盾只能运用形而上学,即解释为绝对的“精神”,亦或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
10、当然,一部《论语》并不能代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11、1莱布尼茨的相异律,并不是简单的指两个树叶子不相同,黑格尔指出,紧要的是自己与自己相异;自己与自己相异,就是自我矛盾。(p300)
12、在政治方面,“自己立法、自己遵守”的原则,不服从传统的教条、法律和权威。人民服从国家法令是遵守自己和国家或全国人民订立的契约。在社会政治方面,表现为人民公共意志的发挥,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一方面有秩序、法律,另一方面有自由。(p21)
13、●本书为莫言中篇小说精品系列丛书之收录了《透明的红萝卜》、《球状闪电》、《金发婴儿》三篇作品。其中,《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讲述了孤儿小黑孩从小受到继母虐待,老实木讷,经常发呆,并对大自然有着超强的触觉、听觉等奇异功能的故事。
14、举几个黑格尔的辩证方法的实例,也许可以使这方法容易理解一些。他在他的逻辑的议论开头先假定“绝对是纯有”;我们假定它就是纯有,而不加给它任何质。但是不具有任何质的纯有是无;于是我们达到反题:“绝对即是无”。从这种正题和反题转入合题:“有”与“非有”的合一是“变易”,所以说“绝对是变易”。这当然也不行,因为变易必得有什么东西变易。这样,我们对“实在”的见解通过不断改正以前的错误而发展,所有这些错误都是由于把有限的或有界限的某物当成好像可以是全体,从这种不适当的抽象化产生的。“有限物的界限不单是从外界来的;它自身的本性就是它被扬弃的原因,它借本身的作用转变成它的对立面。”
15、神学的秘密就是心理学。我想要思维,我就设想出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我渴望满足,我就塑造一个无所不能的道祖;我期待着爱与被爱,我就臆想出博爱众生的佛陀。任何宗教都可以在人的心理找到对应,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同样如此。
16、1艺术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永恒性。……黑格尔认为,伟大的艺术体现了最高、最美、最善的理念,也就是体现了绝对的理念。因此,伟大的艺术是时间隔得愈久,其价值愈高,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永不退色。……艺术作品的伟大,在于其精神内容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古典艺术品由于体现了青春、自由、美丽,这就会使一些处在不自由的、冷酷的、丑恶的现实中的人不胜向往,也会使一些自由的人产生共鸣。(p563)
17、黑格尔的概念是自由的概念,概念是自由的原则。
18、现在现实的这股潮流既然已经打破,日尔曼民族既然已经从最恶劣的情况下开辟出道路,且把它自己的民族性——一切有生命的生活的本源——拯救过来了:所以我们可以希望,除了那吞并一切兴趣的国家之外、教会也要上升起来,除了那为一切思想和努力所集中的现实世界之外,天国也要重新被思维到,换句话说,除了政治的和其他与日常现实相联系的兴趣之外,科学、自由合理的精神世界也要重新兴盛起来。
19、《美学讲演录》由德国黑格尔著。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美学》一书中,这是他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美学》被称为黑格尔美学体系大全,它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向其发展的顶峰。
20、●本书由2016年牛津大学出版的英文版译出,作者立足于一个全新的研究起点和视角——真实竞争。该书分为三个部分:分析的基础、真实竞争理论和动荡的宏观动力学,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中的竞争、冲突与危机。
三、黑格尔哲学讲演录怎么样
1、“存在,纯存在,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规定。”这是存在论的一个起点。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陈述,也不是一个判断,而只是一个概念。刚才讲,单独一个概念没有意义,比如“怀疑”,比如“我”,我们必须说它“是”什么,至少说它“是不是”,才有意义。但唯独这个“是”本身例外它是一个动词,一个本源的行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命令:去“是”啊!它不符合语法,这恰好说明它不在语法中,而处在语法的开端上,是发起一个句子的第一个概念。
2、第三个特点建立在前两个特点之上,那就是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统一",在他那里这三者被归结为一个东西。逻辑就是理性,通常讲的是形式逻辑,但是黑格尔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它是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它给你一个方法,一个认识结构,一条线索,你按照这条线索进行认识,才能把握真理。
3、德国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首先论述了“审美实践”,认为人同自然界结成了“实践的关系”,人要在改变外在事物和环境的实践中“来实现他的目的”;通过审美实践,“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而且就在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在自己实践的成果中“复现”、“证实”自己,形成了具有能动性的审美意识,创造了美和艺术.审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之一。(1)
4、客观精神是黑格尔整个精神哲学体系的中心环节。客观精神是许多头脑(集体)工作而成,没有人敢完全说那是他自己的东西。换言之,客观精神决不是个人单独空想出来的东西,也不是个人意识的总和。……客观精神有熏陶教养社会中各个人的功能,使他们有共同的意义和生活,并使得个人成为历史的体现者。……所以照黑格尔的说法,客观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基质。它在民族里就是民族精神,在人类历史世界历史里,就叫世界精神。黑格尔复看到当某一种形态的客观精神新出现时,它对于旧一形态的客观精神必然是一种反叛和非法的,因而具有其革命性。但客观精神复有其保守的一面,它站在那里就像一座高墙(大山)一样以抵挡勇敢的新人物的冲击。(p65)
5、《精神现象学》不仅是黑格尔本人的全部著作中最有独创性的著作,而且是在整个西方哲学历史上最富有新颖独创的著作之一。……最早提出“现象学”一词的,是代表德国启蒙思想、受过培根影响的一位哲学家朗贝尔特(J.Hlqambert,1728—1777)。(p109)
6、1等级是表示度数的,即程度、深度,等级是由限量分为外延之量(广度),和内涵之量(深度)。……例如灯光所照射的面积是外延之量,光的热度,即是内涵之量。……人的伟大性是内涵之量,而影响的广泛则是外延之量。(p290)
7、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生于1804年7月28日,关于他的事迹,我们知之甚少;关于他的哲学,许多人更是一无所知。当人们都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最完备、最后的哲学时,费尔巴哈打破了这种迷信,他说“黑格尔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哲学”——这种哲学就是思辨哲学。
8、黑格尔区别出两种意义的矛盾。一为形式的矛盾,亦即不可能的矛盾。此指同一概念包含有不相容的性质而言,如“方的圆形”、“木质的铁”、“直的曲线”等。形式逻辑中矛盾律所否定的乃指这种不可能的矛盾。另一为必然的矛盾。即谓凡有限之物必然要自身否定、自我扬弃,自己陷于矛盾。……辩证法所肯定的就是这种必然的矛盾。这两种矛盾并不冲突,因此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亦不冲突,不过研究形式矛盾的逻辑应属初级逻辑,研究必然矛盾的辩证法,应为高级逻辑。(p75)
9、费尔巴哈说“信仰是爱的反面”,确实如此,爱、道德是与理性一体的,而信仰从来就是排斥它们。发明地狱的是信仰,而不是爱和理性。对爱来说,地狱太过恐怖;对理性来说,地狱又太过荒谬;对道德来说地狱是一种残忍。而在信徒看来,地狱却是必须的,如果没有地狱,用什么来责罚不信者和作恶者呢?所以有信仰的人多是有野心的独夫,必然要迫害他人。
10、应用逻辑学四绝对精神的三个环节:艺术、宗教、哲学
11、树的发展就是种子的否定,花的发展就是叶的否定,即由于它们都不是树的最高和最真的存在。最后花又被果实所否定。但如果没有一切较早的先行的阶段,就没有一个阶段可以得到真实存在。因此我们对于哲学的态度,必包含一个肯定的和一个否定的方面。我们必须对于这两方面有了正确的认识,态度才算公正。(第42页)
12、各派哲学的原则是被保持着的,那最新的哲学就是所有各先行原则的结果,所以没有任何哲学是完全被推翻了的。那被推翻了的并不是这个哲学的原则,而只不过是这个原则的绝对性、究竟至上性。(第41页)
13、这时费尔巴哈尽管对黑格尔主张哲学与基督教教义一致的观点存疑,但已几乎一个黑格尔主义者了。在黑格尔死后,由于他的哲学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特点,信徒们后来逐渐分成了两派。一派坚持黑格尔晚年的宗教思想,用他的哲学来粉饰基督教;另一派则发扬辩证法及批判精神,对基督教进行了怀疑,发起宗教批判运动。费尔巴哈跟施蒂纳、鲍威尔等人都属于批判宗教的青年黑格尔派,他表达了自己跟黑格尔的分歧——黑格尔认为逻辑学就是哲学中最高的、最绝对的东西,费尔巴哈则认为它只是哲学中的一部分。
1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UJq2GV3w80peSpe7pMPtw提取码:prpy书名: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
15、1黑格尔虽然主张刑罚是一种报复,但他却把报复(Vergeltung)与复仇(Rache)区别开,要求避免无休止的复仇。……他并且指出,“在无法官和无法律的生活状态中,刑罚经常具有复仇的形式……在未开化民族,复仇永不止息“。(同上书,第107页。)他认为这不是表现法和正义的真正形式。(515)
16、黑格尔同历来其他曾抱有稍类似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人有两点区别。一点是强调逻辑:实在的本性从它必须不自相矛盾这个唯一的考虑就能推演出来。另一个(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的)区别特征是称作辩证法的三元运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两部《逻辑学》(Logic),要想正确理解他对其它问题的见解的依据,这两部书不可不懂。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
17、翻译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实用人类学》、《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胡塞尔《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与张廷国合译);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与匡宏合译);乔纳森·布伦特、弗拉基米尔·诺莫夫《斯大林晚年离奇事件》(与残雪合译)。
18、黑格尔认为,其实概念并不是一种主观的设想、意识,而是一种客观的思想,就是万物的本体。概念的本性就是自由的,就是自由的原则。自由的原则就是万物的本体。万物都是自由的,只不过,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显示得很明白。但是,你还是要看出来。通过批判可以从既成事实里面发现,它的根基是自由的,它是自由地发展出来的。
19、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它不是意见,也不是意见的产物。
20、马克思说的否定辩证法,即指消极的理性,列宁说的对立统就是指积极的理性。(p268)
四、黑格尔哲学讲演录豆瓣
1、《精神现象学》新译本首次完全基于黑格尔德语原文,积八年之功而完成。译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不仅精通德语,对于黑格尔哲学更有深厚的理解把握。相比之前流行的产生于50多年前的旧译本,新译本准确可靠,文字平实通达而不失深邃,忠实地还原了黑格尔思想的原貌。
2、黑格尔以为对立的概念必须在共同基础上才能成立。譬如说向东六里,向西六里,乃是就共同路途而言。只有在共同的路途上才会有向东向西的对立。因此形式逻辑的排中律是可以成立的,但照辩证法讲来,排中律须以对立统一的“中”或“共同背景”为前提。(p76)
3、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4、1黑格尔认为,“在一切星球中地球是最优秀的星球,最有整体性的,处在一切星球的当中。在地球上,欧洲居中,在欧洲,德国又居中。在新大陆的两个美洲表明为缺乏教养的、未发展的二元化。而旧世界,欧、亚、非三大洲表明为完善的、发展了的、被中介的二元论。亚洲和非洲形成对立,而欧洲是对立的中介、第三者。这是地球上理性部分,河流和山谷的平衡,其中心为德国。足见地球上各大洲的划分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本质上的区别。”(《黑格尔全集》第9卷,第468页。)(p497)
5、1黑格尔不依时间次序,把阿那克萨戈拉(约公元前500——前428年)安排在晚生四十年、思想体系较发展的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60年)之后作为古希腊初期哲学终点,其目的显然想要表示哲学史的发展愈来愈走向唯心论,并把德谟克利特的唯物论看成被克服而过渡到唯心论的阶梯。(p595)《黑格尔学述》译序
6、精神现象学讲意识的发展。黑尔格把意识的发展分成五个大的阶段,即: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绝对精神。
7、黑格尔已经初步意识到了贫富、劳资两级的分化和矛盾。他已经从高度的分工和机器生产中看出了“大富大贫的对立出现了”,“工厂和制造业的继续维持,正建筑在一个阶级的贫苦上面”。(《实在哲学》第2卷,第277页)(p46)
8、在人的意识中,有三部分对宗教的起源息息相关,分别是:
9、1形式逻辑的规律是关于孤立的、静止的、抽象的思维的规律,但决不像形而上学那样根本否认客观现实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形式逻辑是初等的逻辑,它虽不是辩证法,不能表述辩证的思维,然而它决不排斥辩证法和辩证逻辑;惟有把形式逻辑的规律加以绝对化,才成为形而上学。(p414)
10、我们曾接受自然的较高的号召去作这个神圣火炬的保持者,如同雅典的优摩尔披德族是爱留西的神秘信仰的保持者,又如萨摩特拉克岛上的居民是一种较高的崇拜仪式的保存者与维持者,又如更早一些,世界精神把它自己最高的意识保留给犹太民族,俾使它自己作为一个新精神从犹太民族里产生出来。(我们现在一般地已经达到这样一种较大的热忱和较高的需要,即对于我们只有理念以及经过我们的理性证明了的事物才有效准。——确切点说,普鲁士国家就是这种建筑在理智上的国家。)但是像前面所提到的时代的艰苦和对于重大的世界事变的兴趣也曾以阻遏了我们深彻地和热诚地去从事哲学工作,分散了我们对于哲学的普遍注意。这样一来坚强的人才都转向实践方面,而浅薄空疏就支配了哲学,并在哲学里盛行一时。
11、我们老一辈的人是从时代的暴风雨中长成的,我们应该赞羡诸君的幸福,因为你们的青春正是落在这样一些日子里,你们可以不受扰乱地专心从事于真理和科学的探讨。我曾经把我的一生贡献给科学,现在我感到愉快,因为我得到这样一个地方,可以在较高的水准,在较广的范围内,与大家一起工作,使较高的科学兴趣能够活跃起来,并帮助引导大家走进这个领域。
12、邓晓芒(1948年4月7日-),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德国哲学研究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德国哲学,亦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是中国启蒙思想与自由派的坚定支持者,创立“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并正在全力构建自己的“自否定哲学”,积极展开学术批评和文化批判,介入当代中国思想进程和精神建构,与郭齐勇在儒家问题发生激烈冲突,与刘小枫对“国父”与“宪政”问题发生激烈论争,在学术界和思想界有很大的影响力。
13、哲学的著作和效果是不会为后继者所推翻和摧毁的,因为其中的原则不是业已过去了的;我们自己也是出现在其中的。(第43页)
14、《美学讲演录》由德国黑格尔著。1835年到1838年间由其学生整理出版。全书将辩证法应用于美学研究,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明确将美的本质与“自然的人化”联系起来探讨,提出美是人的“自我创造”。
15、感性是最抽象的,而概念是具体的。感性的确定性指的是“这个”,个别。也即亚里士多德所说,实体即是个别,这个,也即事物的共相。
16、休谟假定经验、感觉、直观的真实性,而怀疑普遍原则、规律和理性的真实性。古代怀疑主义,则怀疑感官事物的真实性,而肯定内心精神本质的真理性,就是说,怀疑客观,肯定主观精神的内心修养。黑格尔同情古代怀疑论。(p251)
17、绝对精神的第一个环节艺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也是如此。美和艺术都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绝对精神本来是表现理念的,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它只能以感性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出来。艺术是人的艺术,自然界没有什么艺术,自然界都是用作艺术的材料的一些东西。所以对这个我们通常讲的自然美,黑格尔作了一种解构:什么是自然美?自然美其实是对我们而美的,为我们的审美意识而美的,自然本身无所谓美不美。我们觉得自然界美,是因为我们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它,所以我们看出自然界里面有美。但是你如果换一个眼光,用科学的眼光去看,你可能就看不出来了。你只有用一种艺术的眼光去看自然界,你才能看出自然界是美的,所以自然美的本质其实是艺术,其实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创造活动。
18、原来“思辨哲学”只是神学的伪装,它是为了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矛盾。当启蒙运动在法国打破教会的权威后,神学便流离失所,直至从德国图宾根神学院毕业的谢林与黑格尔出现后,它才找到了自己的避难所。黑格尔与谢林用伪装的神学来冒充哲学,说真正的哲学就是思辨哲学。为了坚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认为有必要撕开思辨哲学的伪装,对哲学进行改革,把哲学的对象从逻辑、天国移回人间,重新强调人的价值。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他认为这种新哲学就是人本学。人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而且一切形而上学、逻辑学、批判哲学等都可以化为人学,甚至连宗教都是关于人的学问——神学无非就是人的心理、病理学,他的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完成了这个任务。
19、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 《哲学全书》 (分三个主要部分: 小逻辑、 自然哲学、 精神哲学) 《法哲学原理》 《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宗教哲学讲演录》
20、思想对物质认识时,概念是重要的,但不能抛弃客观独立存在的物质基础,如个别事物桌子变了,但桌子的概念不变(永久性)。又如认为感性的东西无价值,通过理性解释,才有意义有价值,如一斤苹果不值多少钱,而画家画的苹果艺术品,则价值很大。(p255)
五、黑格尔哲学讲演录pdf
1、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立论新奇,论述动人。他研讨每个命题,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反、和的三维形式,采用三段式解读法。他的哲学总是分三大部分,每部分论述三大命题,每个命题分三个论点,每个论点又分出三个步骤来进献解明。在解读和运用老子“三生万物”的方法论中,黑格尔可以说是在西方哲学领域中将它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人物。
2、“量”和“质”的范畴:
3、第二个特点就是彻底的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西方自古以来强调能动性的哲学家不少,喜欢用火来打比方的也不少,但他的能动性与其他哲学家都不同,他强调的是把它纳入纯粹理性的概念中,使它逻辑化,把能动性逻辑化。
4、“信仰使人的愿望从自然理性之桎梏中解放出来;信仰允诺了本性与理性所不允的事情;信仰使人福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
5、逻辑学第二部分:本质论
6、我们很可以说,德国自有哲学以来,哲学这门科学的情况看起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坏过。空洞的词句、虚骄的气焰从来没有这样飘浮在表面上,而且以那样自高自大的态度在这门科学里说出来做出来,就好像掌握了一切的统治权一样。为了反对这种浅薄思想而工作,以日尔曼人的严肃性和诚实性来工作,把哲学从它所陷入的孤寂境地中拯救出来——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我们可以认为是接受我们时代的较深精神的号召。让我们共同来欢迎这一个更美丽的时代的黎明。在这时代里,那前此向外驰逐的精神将回复到它自身,得到自觉,为它自己固有的王国赢得空间和基地,在那里人的性灵将超脱日常的兴趣,而虚心接受那真的、永恒的和神圣的事物,并以虚心接受的态度去观察并把握那最高的东西。
7、1费尔巴哈称自己为自然主义者,即从自然出发,从人本主义出发,不从理念出发,但他最初是最崇拜黑格尔的一个学生,他称黑格尔是他精神上的父亲。可以说黑格尔是“正”,费尔巴哈是“反”,到马克思、恩格斯是“合”。(p410))黑格尔关于辩证逻辑
8、黑格尔则批判这种散乱的哲学史观,认为这种哲学观仅仅看到树木而不见森林,看到了不同哲学发展历史中哲学的多样性,但没有看到其中的单一性。为了完成把历史上不同哲学体系统置入一个框架的任务,他认为哲学史就是哲学。
9、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10、首先,什么是绝对呢?就是不容质疑的、最根本的、最本质的、也是最基础的,它的对立面是“相对”,相对的就是可以质疑的、不确定的、变化的、本身没有存在的理由,有开始也有结束,比如我们所见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相对的。人的生命有起点和终点,只存在于历史时间长河的一个相对时间里。如果说,所以相对是短暂的,有限的,那么“绝对”就是永恒的和无限的,这是从时间和空间上讲。
11、打包一次性购买全程,只需599元
12、宇宙的本质是什么?万事万物是如何而来的,这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黑格尔在《哲学史演讲录》的最后说:“自泰勒斯以来,西方哲学2500年艰苦的精神劳作是朝着一个目标的”,而黑格尔暗示说,这个目标就是:“绝对精神”。
13、黑格尔的艺术哲学
14、孔子的理想,是看到天下礼坏乐崩,想要纠正,恢复周礼,所以他的言论都是在讲“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在讲等级思想,而礼正是建立在等级制度之上。等级制度上的个人修养,规范养成,以及把这套自创规则上升为道德层面,才是《论语》的主旨要义,与哲学毫无关系。
15、一次性打包购买,原价900元,优惠价599元(送:全部30次高保真音频),单次收费30元。
16、信仰使人气量狭窄,再也容不下怀疑和不同的意见。如果遇到怀疑者,信徒就立即产生恨意,进而过渡到迫害。不信者之间却没有这种意识,从来都是教徒之间的迫害,却很少有不信教者对信徒的迫害。信徒不爱活生生的人,他只爱上帝,只爱他自己的欲望,他厌恶所有干预他欲望的人,他甚至还要布道,还要所有人产生跟他一样的欲望。——信仰者从肉体到精神上都埋藏着作恶的种子!
17、●本书根据作者同题系列讲座整理而成,讲授了黑格尔的四部哲学著作《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通俗易懂,紧扣原著,有助于读者了解黑格尔的思想观念以及与他以后的哲学家的重要不同之处。
18、第一个特点是他的能动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它最突出的特点。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主要是一种能动性思想,也就是他在《精神现象学》导言里讲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实体理解为主体。实体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一个实在的东西,主体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这个东西的能动性。在黑格尔看来,如果一个东西真的是实体的话,那么它的主体,实体只不过是主体的能动性的一种表现而已。
19、甚至我们可以说,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立足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的,你首先得有自我意识才能有对外部世界的知识,首先要把握自己才能把握外部世界。当然把握自己的时候,不一定就是浮在意识表面的,可能是不自觉的,你的自我意识处于一种习惯性的、本能性的、下意识性的或潜意识性的状况之下)但是从人的心理上来说,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首先是建立在我们对自己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人对自己的知识、自我意识就是自我与对象的最基的同一性——但这是很抽象的,我们每个人在反省我们自己的时候,从概念这个非常抽象的层面上我们可以作一个分析。
20、科学只是巫术发展的结果——两者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尝试对于世界加以说明的假说。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所谓的“科学”也可能会被更为完美的假说所取代。而人类知识就是这样发展的,永远没有终点。对此,我们无须埋怨,因为:
1、1人有了自由意志,他能自由为善,也就能自由作恶。这叫做“恶的根源一般存在于自由的神秘性中”(《法哲学原理》第143页。)(“神秘性”可作唯心意义的“辩证性”了解)。所以他说:“唯有人是善的,只因为他也可能是恶的。善与恶是不可分割的。”(同上书,第144页。)他又说,“恶也同善一样,都是导源于意志的,而意志在它的概念中既是善的又是恶的”。(同上书,第145页。)善恶相互依存,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是合理因素。(p519)
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根基。
3、《精神现象学》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全书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论述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五章,论述个体意识;第二部分为第六章,论述群体意识:第三部分包括第七和第八章,论述绝对本质意识。
4、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大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5、谌洪果,法学博士,知无知创始人。著作《法律人的救赎》、《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大学城里的公民》、《归根复命》、《正义的思辨与判断的尊严》。
6、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很早就仔细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史”,对这书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曾在“德意志思想体系”中多次加以引证,特别是引证了第三卷的内容。恩格斯在许多著作和通讯里也提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特别在“自然辩证法”里,对黑格尔“哲学史”中论述希腊哲学部分,作了摘要和评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哲学史”所作的摘要和评述,提供了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史观点的典范:吸收改造了其中的辩证法观点,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并驳斥了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7、信仰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违背理性,其实就是心情的无限与感情的过度。人在内心深处总是渴望超脱外界的束缚,渴望暂时压服理性,以让想象力的翅膀自由驰骋。信徒渴望奇迹,就是渴望超脱于自然之外,因此费尔巴哈说:
8、1黑格尔是同意费希特的观点的,费希特说,“若系唯物论那样,认为物质是绝对的,那就是努力地世界观,我的唯心论是自由人的世界观,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是奴隶的世界观与自由人的世界观的斗争。”(p338)
9、必然也有根据,不是以别的东西为根据,而是以自己为根据。……最高的必然性,基于内心。因果律之必然性是基于外在条件的。康德只在科学知识范围内论必然,黑格尔则进至形而上学以论必然。……凡出于本性的必然,即真正的必然,其情形类乎蚕之吐丝。出于本性的必然有目的性。对于外在的必然,原可看成盲目的命运。整个地为外界环境所支配,无法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对于这样盲目的命运,只有屈服,不能得到安慰。若以必然出于天理,这必然才是内发的,有主观的,与人的目的符合,有感情,合理性。人受这必然的支配,精神上可有安慰。若我有痛苦,使其出于天道,则不觉痛苦。(p175)
10、这样,自我意识就有两方面:一个就是人把自己对象化,另外一个是把任何一个对象看作人,看作自己,看作和我相通可以等同的对象。通常说“移情”、“自居”、“将心比心”,就是这样理解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也是这样产生的。自然科学中讲的力学,“力”其实就是由人们“用力”的感觉借用来的,力最初就是人的力气。要由人的内在体验附会到对象上去,我们才能对对象世界加以描述。所以“类意识”不仅仅是人类的意识,还包括整个宇宙意识,整个宇宙其实都是通过人的自我意识扩展开来的。自我意识具有一种无限性,我们在内心把对象世界看作自我,这样才能把他人也看作我,看作与我同类的,可以交流、可以相通的。
11、自由就是自己的活动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自由就是在一切外在运动的影像中仍能保持自己。自由出于意志,意志本身是自由的。自由是必然的,不是任性的。必然是潜在着的自由,自由是必然的发展。自由是必然的真理。(p179)
12、“人生来不是像野兽似地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第1100页)
13、他引用培根的一句名言来说,“很少一点哲学,使你成为无神论者,更多一点哲学,又使你回到宗教。”如把这句话运用到政治上,则是“很少一点哲学,使你反对政府,更多一点哲学,使你拥护政府。”(p231)
14、总之,到了绝对知识,人类意识、精神的长途旅行、曲折道路,就算达到了目的地。意识就达到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得到了自觉。可以说,黑格尔认为人类意识由自发到自觉是经过如此艰苦曲折的长途跋涉的,精神在它自觉的历史过程里,接触外界,受外界的制约,改造外界,提高自己。(p58)
15、读书会丨人文沙龙丨思想对话丨影像单元
16、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重点是笔者加的,表示他这里是在谈对世界的看法或世界观)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3页)“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说矛盾不可设想,那是可笑的。”(《小逻辑》,119附释)(p67)
17、1在黑格尔看来,道德是由扬弃抽象形式的法发展而来的成果,道德是法的真理,居于较高的阶段……道德,在黑格尔看来,也是法的一种,一种具有特殊规定的内心的法,亦即“主观意志的法”。自由意志借外物“特别是财产”以实现其自身,就是抽象法。自由意志在内心中实现,就是道德。自由意志既通过外物,又通过内心,得到充分的现实性,就是伦理。(p516)
18、10坏的无限,就是在时间里的无限延长,在空间里的无限膨胀,然而始终没有离开有限的范畴……指表示有限应该扬弃,但是没有真正的扬弃,有限仍然重复发生。坏的无限也只是直线式的无限。真正的无限,应是圆圈式的无限,是在他物之中,也就是回到自己,也可以说在他物之中达到与自己相联系。(p283)
19、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