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姜太公钓鱼一一歇后语
1、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周文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周文王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他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2、后来他终于被周文王封为丞相,并辅佐周武王兴国立邦,灭掉了商朝,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3、姜太公的钓鱼钩————直来直去
4、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5、(钓渭)李白《梁甫吟》诗:“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韩愈《叉鱼招张功曹》诗:“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贯休《渔家》诗:“但得忘筌心自乐,肯羡前贤钓清渭。”
6、福建省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位于漈头村,馆藏历代(古)文物三万多件,占地面积12000多平方米,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遍及国家地区20多个。创办人、馆长张书岩,漈头人,一位退休老干部,一位爱故乡的热心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张”。老张爱文物,文物懂老张,他已把自己融入每一件文物中了。
7、老张的心中树立着一座省级民营博物馆,他将想法告诉笔者,要让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个温暖的家,而不是挤在仓库里。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除整理修缮12座腐烂漏水的古民居,将文物逐一整理、分类、编号、拍照、归档、布展外,还得建立数据库,给每一件文物上标签,做申报文本。笔者答应他,一定尽微薄之力!
8、县里看到老张的困难后,伸出援助之手,相关部门也纷纷伸出友爱之手。省文物局拨款修复古民居6座,作为展馆使用,为节省修复资金,老张自己参与做小工,不慎从二楼摔下去,摔裂腰椎骨。住院期间,前来探望的有厅处级领导,也有普通村民和游客,共有300多人。老张说:“他们是促进我义无反顾地往前走的坚强后盾!”
9、“蟾宫折桂”“状元游街”“独占鳌头”等鎏金木雕花板上的典故,与时下的高考状元相似,无非就是通过努力读书,考出第一名的好成绩。古人考上状元后,骑上高头大马,一身状元服,在逄逄锣鼓声、阵阵鞭炮声中,游走大街,接受鲜花与赞美,那是何等荣耀?这不是与时下考上名牌大学的某些家长,大办酒席,接受三亲六戚的庆贺、赞美、敬酒之风如出一辙么?多么顽固的封建遗风啊!老张竖直大拇指用“巨擘”两个字来解读,形象生动,可谓一语道破。
10、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他暗暗想办法物色这种人才。
11、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12、你好,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3、[成语解释]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14、(钓周)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R兔何足言。”
15、离漈头村上百里的前塘村,有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奶奶去世,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她的遗物将被全部被焚烧。老张获悉后,包了一个红包,火速前往吊唁,在征得老人家属同意后,从焚烧炉中抢救出这两双“三寸金莲”。与文物为友,老张不怕赃,不信邪,不怕鬼神。为了抢救文物,他还钻进过祖上拆迁的墓穴呢!
16、盲人摸象、刻舟求剑、一叶障目、此地无银三百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7、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18、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
19、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释义“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20、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
二、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
1、当年姜太公钓鱼的渭水河
2、徜徉在博物馆中,可以从每一件(古)文物上,读到它背后的感人故事,读到老张的亲切影子。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4、译文:太公常在溪旁垂钓,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5、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哪有你的位置;没你的位置;诸神退位;百煞潜藏;诸神归位
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7、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
8、“噢,‘三顾茅庐’,找到啦——”隔壁木雕精品馆展览馆里传来孩子们的一阵欢呼声,接着听到一位孩子绘声绘色地讲解,刘备如何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诸葛草庐,恳请诸葛亮出山。
9、漈头村距县城5公里,邮件投递由县邮政局聘请临时工进行不定期服务,信件来往不及时,给群众带来许多麻烦。为了方便群众,老张主动与县邮政局领导协商,在漈头村创办起一所邮政代办所,当起义务投递员。起初,乡亲们见到老张背着“绿色邮袋”登门,立即就伸手掏钱,听见老张说只是锻炼身体免费送信后,无不拍手叫好。随着老张年龄的增长,他的二儿媳妇接过“绿色邮袋”的接力棒,成为他的接班人。
10、姜太公背封神榜————替别人忙一场
11、这句歇后语很常用,叫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12、日后,张某在老张的耕读文化博物馆中见到这个精美的脸盆架时,不禁感叹:“要不是老张的热心收藏修复,它早已化成了灰烬!”老张万万没想到,这个躺在村民柴火堆里,差点被烧掉的家伙,竟然产于明代,几乎与漈头村张姓肇基始祖同龄。这件事让老张顿悟,即,大多数村民对(古)文物,特别是看起来较“普通”的农耕文物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致使村里的文物大量流失或遭受人为破坏,挖掘、保护、抢救工作刻不容缓。
13、(溪直钓)徐夤《送王校书往清源》诗:“吟诗台上如相问,与说溪直钓翁。”
14、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15、姜太公算卦————好准啊
16、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时来运转
17、夕阳茶馆|稻改精神一一鱼台发展最大引擎
18、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19、这事被文王看见了,觉得这老头钓鱼用直钩还没有鱼饵不是傻子就是奇人,于是上去主动交流,发现老头确实有点东西,于是收入账下做个军师……
20、[近义词]何乐不为、死心塌地
三、姜太公钓鱼一一歇后语谐音
1、“三顾茅庐”有孩子脱口而出。
2、这句歇后语很常用,叫做:
3、姜太公卖白面————运败时衰
4、明代脸盆架,顾名思义产于明代,其最大价值就是它的芳龄,是一位前来参观的文物研究专家,经过仔细辨别后透露出来的。这件文物曾经沦为废品,差点被主人付之一炬,获得新生后,点亮了老张创办博物馆的创意。
5、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传说商朝末期,有个叫姜太公的有识之土,因不满于当时的黑暗政治,隐居在渭水边上,但又很想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常常在皤溪钓鱼,钓法很奇特,鱼钩是直的,放在离水面三尺以上的地方,钩上没有鱼饵。过路人看到他这样垂钓都暗暗发笑,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愿者上钩来”。后来周文王打猎来到渭水边,与姜太公谈得很投机,就请他做了国师。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别人的圈套。
6、(解释):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7、相关解释:传说姜太公在渭河边钓鱼,钓鱼的钩是直的,还不用鱼饵,所以人们都嘲笑他傻,可姜太公却毫不在意的说我钓鱼是全靠“愿者上钩”。其实,他钓鱼是假,他是在等待周文王路过此地,想对周文王游说、施展自己扶周灭商的抱负。后来,姜子牙(太公)终于如愿以偿,关于他直钩钓鱼的歇后语也就流传至今。
8、这是我国一句非常经典,也是流传很广的依据歇后语。姜太公钓鱼,用的“钩子”是直钩。因此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9、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10、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11、姜太公封神————没有自己的位置;自己没有份;一言为定;没有位子了;没有自已的位置;自己没有分;自己没有份儿;自己没份;漏了自己;没留你的位子;漏咗自己
12、姜太公讲故事————神聊
13、(出自):《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
14、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类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5、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精炼的几个字、一句话,就能包罗万象。适时地用上几个成语,让表达的形式更加多样。
16、(示例)他的东西太贵了,可是这里附近就这一家小卖部,这正所谓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7、(大钓无钩)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作诗五百言》:“闻道溪石,犹存渭水头。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
18、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
19、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
20、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出处):晋·苻朗《苻子·方外》:“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释义):姜太公: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帮助武王伐纣的功臣。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四、姜太公钓鱼一一歇后语汇总
1、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类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典故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3、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这样在脑海中诞生了,老张想把那些被村民遗弃的(古)文物全都搜集起来集中展示,目的在于唤醒乡亲们的抢救与保护意识,同时想充分发挥漈头这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潜在优势,在文化层面为屏南旅游业添些砖加些瓦。他的想法得到乡亲们的大力支持,许多乡亲将旧脸盆架、梳妆台、洗脚桶、米粿印、犁铧、笊篱等遗弃(古)文物赠送给老张。老张出钱请师傅一一修复,在“明清家具小展室”边上,开设一个“耕读文化小展室”进行展示。
4、耕读文化两个小展室吸引众多乡亲和游客前来参观,这一举措引起屏南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认为老张搜集耕读文化(古)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此后,县里一有去古村落或博物馆考察的机会,就带上老张一起去取经,先后走访了三坊七巷、福安廉村、连江、长乐、武夷山等历史文化名巷名镇名村。
5、姜太公卖面————倒担归家;捣蛋归家;倒霉透了;走倒运的哩
6、你是不是鱼台人,一句话就能证明,不信来试!
7、(渭叟)陆游《贫居即事》诗之一:“老虽齐渭叟,穷不减湘累。”
8、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9、老张自己忙不过来,堂弟来帮忙,儿子、儿媳妇也都来帮忙,可还是忙不过来,已退休的市县级博物馆长王淑荣、龚迪发,省收藏家协会会员黄忠旭,文物研究爱好者谢凌鸿以及众多大学生志愿者等都闻讯前来帮忙,还聘请一个村奶奶长期在馆里织布,并在旅游旺季聘请多个临时工来突击帮忙。经过几年来的奋战,丁酉年春,笔者将经过三次重大修改的申报文本递交给老张,如释重负。在众多领导与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同年秋,成功获批闽东首个省级民营博物馆,全称为“福建省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
10、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1、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于镐京,长子姜伋嗣位。
1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3、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唐肃宗时期,追封为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14、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15、“好!这副木雕就展在木雕精品馆展览馆里,看谁最快找出来。”
16、下一句是愿者上钩。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典故出自晋朝苻朗的《苻子方外》,文中记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姜尚的钓鱼的方法十分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
17、歇后语姜太公钓鱼的下一句是愿者上钩。因为通常情况下钓鱼鱼钩都是弯的,但是姜太公姜子牙的鱼钩却是直的,他这么做并不是为了钓鱼而是为了吸引文王来请他出山起兵伐纣。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指心甘情愿的落入圈套,就像周瑜打黄盖一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8、纣王见了美女珍宝,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姬昌了。”立刻把周文王释放了。
19、姜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20、(溪钓)杜甫《奉赠鲜于亦兆二十韵》:“脱略溪钓,操持郢匠斤。”韩愈《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傅氏筑已卑,溪钓何激。”
五、姜太公钓鱼的来历
1、一次,老张听说舅舅家十几年没人住的破房子要拆除,就从漈头村乘车赶到舅舅家。一下车,便立即钻进破房子里翻查,终于找到那条舅舅爷爷的爷爷用的破菜籽筒,出来时全身粘满蜘蛛网,惹得亲朋好友们哈哈大笑。仔细揣摩这条破菜籽筒,发现它可防潮、防鼠,一年一清理,还可防止误种陈年菜籽。一件小小的农耕器具,却折射出古人的大智慧。《人民日报海外版》等许多大报刊上都曾有它的影子呢!
2、姜太公卖面刮大风————倒霉事都赶到一起了
3、《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释义“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4、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5、(直钩钓国)罗隐《题溪垂钓图》诗:“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知。”
6、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
7、文物为人所造,不但有生命,而且还有语言和情感。
8、姜太公就是姜子牙,传说商周时期,纣王暴虐。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认为自己和文王一没交情,二也没中间人,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就在文王回城的必经之路上,用一个直钩钓鱼。
9、太公常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10、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11、[成语解释]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
12、(太公钓)孟浩然《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擅溪别业》诗:“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五出:“金鳌上钩,金鳌上钩,好似太公一钓,享国千秋。”
13、姜太公里坐骑————四不像
14、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
15、[典故出处]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6、姜太公钓鱼歇后语的意思是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别人的圈套。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17、(出自)典故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
18、华东政法大学生到馆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19、“渭水访贤”,是一块四层透雕鎏金木雕花板,位于主馆正厅几桌上,曾被盗走三次,每一次都有惊无险地追回来了,有一次被小偷用麻袋包裹着扛到溪坪村。屋主人发现后,第一时间报警,同时发动亲友出动寻找,经棠口、城关、屏城三个派出所民警,合力包抄围堵抓获,物归原主。
20、(溪未遇)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溪未遇,傅岩未起。”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