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原文及翻译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yù)祭,如不祭。”
4、(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5、试译:孔子评价仲弓,说:“那杂毛牛的仔儿毛色纯红,两角整齐,虽然有人不想用它来祭祀,山神河神又岂能弃它不顾呢?”
6、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7、(译文)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可以说是难得的了,然而还没有做到仁。”
8、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9、注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10、(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11、(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12、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13、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14、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5、5子曰:“道(⑴)千乘之国敬事(⑶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试译: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说:‘这个人啊,用功忘了吃饭,快乐忘了忧愁,不晓得自己就要老了,如此而已。’”
1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18、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9、(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20、31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二、论语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1、(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试译:孔子说:“贤达啊颜回!一个小竹筐盛饭吃,一只小瓢舀水喝,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愁得一塌糊涂,颜回还是往常那样乐呵呵的。贤达啊颜回!”
3、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4、(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7、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8、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9、(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10、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11、(译文)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撑握道。”
12、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3、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14、(原文)知(通“智”,读“zhì”)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直译)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意译)聪明的人足以明礼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迷惑,仁德的人足以爱人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忧愁,勇敢的人出自礼仁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畏惧。(原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直译)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意译)年轻人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将来的造诣不如现在呢?
15、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ō),何如其知智也。”
16、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7、(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18、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9、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20、试译:孔子说:“不担心没职位,只担心在位没本事;不发愁没人了解自己,只发愁没什么本事让人了解。”
三、论语原文及翻译
1、(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3、(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直译)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意译)凡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2)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5、3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经典《弟子规》全文诵读(注音版)
7、试译:孔子说:“由啊,告诉你什么叫做‘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做知道。”
8、(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9、李玫瑾谈教育合集(家长必看)
10、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1、(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12、(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3、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6、(原文)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17、12子曰:“君子不器。”
18、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9、2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
20、(译文)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说他没有?”
四、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试译:孔子说:“能够以礼让治国吗?那是不难做到的!不能以礼让治国,搞那些礼节又有什么用呢?”
4、赵之心—从头练到脚全集
5、《论语》十二章全文及翻译:
6、(原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直译)君子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意译)品行好的人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品行差的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试译:孔子说:“多给我几年时间,最终能体会《易经》的真髓,就可以不犯大的过失。”
9、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10、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1、注释:笃:忠实,坚守。仁:仁德。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13、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4、注释:好:喜欢,爱好。乐lè:以……为乐趣。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8、(原文)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直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9、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2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五、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试译:子贡说:“我不喜欢别人强加于我,我也不想强加于人。”孔子说:“赐啊,这种境界你还没有达到。”
2、(⑵)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4、(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6、试译: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耿直?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就到邻居家讨了点来送人。”
7、(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8、试译:孔子叹道:“不成样子了啊我老得!好久了,我没再梦见周公!”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0、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2、(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13、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4、(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5、试译: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连着学了几个月,连吃肉都吃不出味道来,叹道:“真没想到曲子这么美!”
16、(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1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18、试译:孔子祭祀祖先,真如祖先就在眼前;祭祀神灵,
19、22子在陈,曰:“归与欤!归与欤!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