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经最精髓的一句
1、上善之人,如水之德。那么,上善之人,就是像水一样的,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他不为平凡而抱怨,不为低贱而伤感,非但不如此,在这种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平和,执著前行,用自己的奋斗和汗水,为其他人铺就平坦之路,为他人甘心作嫁衣。
2、水,是不争的,遇阻就绕行,却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调的,专往低处走,却成就了“海纳百川”的奇观;水,是坚强的,可以仍受高温化为蒸气,可以忍受寒冷结为坚冰。水,几乎无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动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3、太过要强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事事都要自己主导。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在争强好胜之中,不断损耗自己的精气神。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道德经》有言:“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6、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7、学问是学以聚之,当然是与日俱增。而大道至简,所以悟道要与日俱减;一个要做加法,一个则是减法。
8、水的这种崇高品质,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0、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
11、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人的美丑,是没有什么固定标准的,一个人在你的眼里很漂亮,但在别人眼里,可能就不漂亮了,这是因人而异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就算是同一个人,你心情好的时候,可能怎么看都很漂亮,但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怎么看都不顺眼。所以不管是人还是事物的美丑,是无法定下一个普遍的标准的,我们看大自然的各种动物、植物、万事万物,你说哪个美?哪个丑?没有分别呀,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看点。
12、管理学——关于过程
13、懂得什么叫做光明,从此便不再惧怕黑暗;懂得什么叫做荣耀,却依然甘愿忍受屈辱;懂得什么叫做强大,仍旧坚守内心的一片温柔。庸人勉强能看懂,智者则可以看得轻松。
14、通过对《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和译文的详细了解,我们不难看出其核心思想有以下几点:
15、在不好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之时就要防止、而有所作为;在事情还没有到大乱的时候就先要进行惩治,也就是防患于未然。
16、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
17、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
18、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9、一个国家用兵过于逞强好胜就会走向灭亡,一棵树木过于强壮就容易受到折断。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道德经.第二章》
二、道德经的最高境界
1、“道,可道,非常道”。可以看出,道有常道和非常道。一部分是可道的非常道,一部分是不可道的常道。我们平时说的是什么道?非常道。而常道不是我们能说清楚的,因为常道通常是不清不楚,混沌的。
2、➣钻石会员B卡:针对企业财税管理人员;
3、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4、➣钻石会员C卡:针对税务机关工作人员;
5、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了“道”的规律。
6、无为全称“道无为而无不为”,简称道无为。是对“道”的描述。道因众生而立,若无众生何用立道!
7、弟子规国学堂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弟子规,培养孝道礼仪。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伍,开发大脑潜能,提升思维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大仁大爱,大德大能,成就智慧人生!!
8、从认识世界的角度看。老子给我们描述了一整幅蓝图,那就是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和西方文化里的上帝创造万物差不多,他们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应该保持对上天的敬畏之心,而区别是:道生万物但不主宰万物不需要你给他提供什么(长而不宰),而上帝却是既生你也主宰你的命运,故而基于西方文化就产生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各种宗教,教徒得不停的把自己美好的东西上供给他们的主!
9、人生的规律,只有一个,就是自作自受。自作自受其实是一个中性词。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穷也好富也罢,痛苦或幸福,都是过去的自己造成的。
10、讲道不得道,讲安全不得安全。少讲安全,多讲不安全,站在不安全的立场来求安全,方可安全。
11、人生最高明处,就是保持一种“将满未满”的状态。不苛求圆满,懂得“守缺”,反而能够聚集许多福气。人有了福报,应当感念天地、回馈他人。若贪天之功以为己有,势必遭到天怒人怨。
12、出自先秦·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13、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14、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5、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
16、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
17、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1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1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0、第道中包含了矛盾对立和互相转化的思想。老子认为道是无,而世界是有,有是从无中产生的。事物之间是矛盾对立的,比如有和无、曲和直、喜与悲、美和丑、上和下等,在矛盾对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事物将向他的对立面发展。这种矛盾对立的理论,老子叫做”反者道之动“。这种思想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一种大智慧。老子告诉我们,当你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也一定要想到,也许你就有喝凉水都塞牙的时候,相反,当你的事业失败彻底陷入低谷的时候,也许你很快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只要你坚持住,会有改变的一天。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三、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
1、老子说: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缺陷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最方正的东西好像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宏达的声音没有声响;最大的象却没有形迹。
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3、《道德经》简介道德经:dàodéjīnɡ指《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一说为河南鹿邑县东,一说为安徽涡阳)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道德经有多个版本,下面这部“《道德经》通行本”是最常见的。他的精髓就多了说是说不完的自己看过之后就会有所感受
4、老子说: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
5、老子道家哲学的最核心的精神是道法自然!
6、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
7、为什么我们现实社会所追求的都是与老子倡导的理念相反呢?因为遵循他的理念就会复归大道,而人类一直在背离大道方向上前进。所以他讲:正言若反、反者道之动也!
8、人生一世,到撒手人寰的一刻,自己真正占有、真正依恃、真正主宰的是什么呢?没有!一切都只是一种经历,你生养了孩子,孩子不属于你,父母也不该主宰孩子生活;你做的事业,创造的公司,甚至读过的书,这些都不是你的。明白这些道理,就能理解老子所说的玄德。
9、顺其自然,并不是任其自然。我们要好好地做出选择,做出合理的调整,对做出的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结果。
10、老子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死了身体就僵硬起来。草木活着的时候也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是枯槁的。所以,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柔弱的都是有生命的一类。
11、说到这里,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有“道”吗?在不确定是否有“道”的情况下,我们的“德”是真的还是假的?这就是我想跟大家说的《道德经》的第二个方面的主题。
12、以上就是道德经最后一句的智慧和哲理,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不争,以退为进,以无为作有为。
13、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14、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5、有名,只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开端,随着对事物的认知深度的变化,事物的名也会改变,名不能长久,所以说“非常名”。
16、美国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精致利己主义的策略,就是极端崇尚实力竞争的策略,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美国强大。但特朗普的这种“优先”、“精致利已”,连其盟友都算计、打压、坑害、背叛。这种强势竞争策略的结果,只能导致美国最终众叛亲离。
17、说到这里,你也许就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人以悟道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看看我们的现实,我们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纠结?为什么会郁闷?为什么会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懂得规律,如果懂得了万事万物的总规律,我们心灵上的这些困扰就会烟消云散,这才是真正幸福圆满的人生啊!
18、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19、一次,老子问弟子:“你的身体上什么东西最硬?什么东西最软?”弟子随口而出:“牙齿最硬,舌头最软。”老子说:“牙齿最硬吧?可到了我这个年纪,牙齿全都掉光了。舌头最软吧?可它却能在口中游刃有余。所以说,逞强的未必占上风,柔弱的未必居下势。大树最强,可大风刮来就会折断。小草最弱,可却能够幸免。所以,为人要柔和,不要逞强。为人要愚鲁,不要耍聪明。”
20、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四、道德经最有深度的一句话
1、咋一看,老子这里说的有违常识。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外面的世界走走,总会学到不少东西。不过,老子认为外界的感性的东西会影响人对道的体悟与把握,那是一种诱惑。正所谓“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既然道是有规律的,那么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不同意义上的命运的。
4、对于同一个观点,有人说对,就有人说不对。你认为对的在别人看来或许是错的,别人认为是错的在你看来或许是对的。不能妄想所有人都认为你对,也不要总认别人就是错。
5、老子说:最好的统治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6、越坚持你就越接近放弃,越爱一个人就可能越恨一个人。
7、道:即道理,道路。道德经的“道”常称大道,正道。即通达之路。(经书的经,亦为径。亦指通达)
8、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
9、精明不是好事,难得糊涂。真正有大德的人是虚怀若谷的,真正操守高洁的人是不会自求表现的,真正的富人是很节俭的,真正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永不自满的。
10、法身禅祖,老子也。亦名大仙。亦名佛。
11、出自先秦·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12、至人亦称完人。至人无善,因其无恶。
13、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4、管理好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有利因素怎么处理,不利因素怎么处理,处理好了,都有用,处理不好,都没用。“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处理好了,坏事变好事处理不好,好事变坏事。
15、敬人、容人、助人,这不就是水的品质吗?
16、老子说他有三件宝贝:一是善良慈爱,二是懂得节俭,三是不敢在众人面前争先恐后。
17、世上再难做的事情,也有它好做的时候,人之所以成功大事就是从这件事情还是很简单的时候就开始去做了,做天下大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做成了,所谓大事也是从小事开始做起的,所以做大事、难事,成就大业都是从最简单的时机,从小事做起来的。
18、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19、华税学院——中国税法菁英之家!主要面向律师、税务师、企业财税人员、税务干部等,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培养税法专家型涉税专业人才。目前,已上线200+门精品课,注册学员5万+人,在全国31个城市建立了培训基地,拥有500+名专家讲师
2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五、道德经让人看透一切的句子
1、古时候的贤人谋事者懂得“道”的运用,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能力却是通达微妙,一般人是琢磨不透的。
2、老子的道德经,以道为主、为根。道,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是道路,有畅通之意。老子在书中一开始就把这句话写出,是说“道”有道路畅通之意,但有更深刻的含义,这种深刻的含义是人不好用语言解释清楚的。我觉得,老子的道与现在人类所说的客观规律相符合,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主观能够认识客观,但这种认识只能是相对的、逐渐深入的,也就是说人类对客观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真理。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这句话,非常现实、客观,也表明了他的谦虚态度,他是说,客观存在的道,我们可以认识它,它就如同大路一样笔直畅通,但又不尽限于此,它的内涵是用语言不好说明的,我(指老子)以下书中所说的道,只是我对道的认识与理解。
3、所有强大的东西,最后都要被毁掉,都要被淘汰。
4、第道起作用的方式就是无为,它不会去特意干涉什么,道是没有情感的,它只是按照自身应该具有的那种方式去行事。这叫做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启示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也许就是它本来的样子,我们不要去干涉他,就让他按照自然而然的存在吧。这种哲学运用到生活上,就是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有阳光灿烂的时候,也有暴风骤雨的时刻,有春风得意,也有失败消极,这些都是自然之事,我们应该做的,要像自然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淡然待之。这就叫做清静无为的生活。
5、人要选择好氛围和环境来居住,心地要深沉广博,为人付出要懂得仁义,与人说话要重信用,管理人要以自己先做到榜样,做事情要掌握道的规律和技巧。这样才是圣人所作为。
6、适当的示弱是一门艺术,既可换来和平,也可以换来他人的反省。
7、《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8、单言无为,颇有断章取义之嫌。难达圣意!
9、一个懂得道的人做事方正而不会莽撞,有棱角讲原则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为人正直而不会放纵自己,有了成就也不会因此而炫耀。
1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2、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13、一个懂得“道”的人就会将自己的锐气挫除,不染人间是非,将身份放下,低调而不炫耀,生活在百姓之间,其实这是老子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大同社会”。
14、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为人处事不能善始善终,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
15、➣钻石会员A卡:主要针对律师、税务师等涉税专业服务人士;
16、管理学也可以说是统筹学,也可以说是谋术,老子是最讲究谋的,要深谋远虑,谋术还要分阴谋阳谋。用管理学的话说,管理需要从长计议,必须有明文的政策,和暗中的人心。
17、若要干大事,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扎稳打。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18、以上是老子的总原则,如果不是很好理解,那么请看下面两句: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19、古代人一直追求“无为而治”,难道什么都不做就能把国家治理好?
20、老子曰:“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世俗之人看起来都精明世故,唯独我闷头不理俗物;世俗之人整日瞪大眼睛,誓要把这世间看个清清楚楚,唯独我迷迷糊糊。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