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他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2、“真平等是要大家的立脚点平等,你的脚站在什么地方,我的脚亦站在什么地方”,“在立脚点谋平等,于出头处求自由”。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有三大教育理念,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6、陶行知认为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7、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谐之感情。
8、(摘要)陶行知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终身致力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历练的对于教育和社会需求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作用,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知。
9、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l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
10、此例充分说明:陶行知教导学生们,要结合现实生活的需要来学习知识,这样在接受教育学成之后,才能学有所用,更好的去为祖国人民与社会生活服务。
11、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2、陶行知是一代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对教育的研究,他的教育理念创造于上个世纪,但是直到今天,也是非常适用的。
13、陶行知是非常著名的大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思想都被融入师范专业的教材中,成为师范生学习的典范,当然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广大家长朋友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4、教师的教应着重于激发内动机,在引导学生乐于做,其次是怎样去学。对于教育,言传不如身教。最好的身教就是有信仰、责任心、包容心、创新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15、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
16、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17、提倡民主型、开放型、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的新教育(微观教育)
18、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陶先生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19、先生耐心地开导:“你的祖国现在更需要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经先生一指点,女孩懂了,她仿佛看见战斗在长白山麓的父亲,正向她致意:陶先生是对的。
20、理论基础之二:追求教育平等
二、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意义
1、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
2、就这样,学生们一边跟着木匠师傅学做凳子,一边教他学习文化知识,几天下来,不但全校的凳子都做好了,学生们的知识也得到了更深的理解,一举两得。
3、什么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即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应该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4、我们可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简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6、教育孩子做人中人,在这样的做人准则和社会中办创造幸福的教育,创造自己的幸福,创造他人的幸福,创造自己和他人共享的幸福。
7、哪来的自由创新?所以教育的首要问题其实就是如何保证独立思考、自由创新的问题。
8、衡量教育体制质量优劣的标准,就在于其能够激发国民独立思考和自由创新意识的程度。
9、那么该如何保护孩子这些先天的能力?那就是尊重。譬如主动性的保护,孩子想做的事情只要不犯天条,就尊重他,让他做,主动性就保护住了。其他能力也是如此。
10、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11、我们需要学习的行知精神:一是无私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先生的名言,他的一生忠实地履行了这一名言。二是艰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真务实精神。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的十分重视社会实践的理论。四是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
12、为全球千万家庭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13、成功研学2019年为你推出
14、“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15、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16、通过多年的刻苦工作,陶行知先生已经成长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可归纳为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7、陶行知是一个备受世人敬仰的著名教育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抗日战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在教育上很有自己的心得和思想,他提出过很多著名又实用的教育理论。这些教育理论不仅让世人很有启发,也对老师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知行合一的道理,陶行知本人也是一直在践行这个道理。除此之外陶行知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论。
18、他结合中国只有少数人能得到教育的国情,提出了要根据社会需要办学的思想。
19、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20、“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三、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1、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于上海逝世,享年55岁。
2、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
3、艺友制教育,“是用朋友之道来训练同志学做教师或别种艺术”, “朋友之道”也好,“同志”也好,均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平等思想。
4、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5、(2)因循篇(A).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6、陶行知对教育平等有自己的主张。在《共和精义》一文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平等的看法:“天之生人,智愚、贤不肖不齐,实为无可韪之事实。平等主义亦不截长补短,以强起齐。在政治上、生计上、教育上,立平等之机会,俾各人得以自然发展其能力而为群用,平等主义所主张者此耳。”当时有人反对不平等,“但是打不平等的人,往往要把大家的头一齐压得一样平,变成齐头的平等”,他所强调的平等不是这种属于“假平等”的平头式的平等,而是起点意义上的平等。“真平等是要大家的立脚点平等,你的脚站在什么地方,我的脚亦站在什么地方”,“在立脚点谋平等,于出头处求自由”。
7、他所阐述的做人,是要培养同时有良好私德与公德,以及生活力的人。
8、*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9、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10、(3)生活是教育的核心
11、陶行知提倡“小先生制”既以小孩子做教师,利用识字的小孩教授不识字的小孩或成人,以解决不急教育运动中师资奇缺的矛盾。其借鉴的是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
12、(5)解放儿童的时间,要给儿童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但不要把儿童全部的时间占去,让儿童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13、学校即社会与“生活即教育”的主张紧密相联,这是对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陶行知对教育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社会即学校是要将小鸟放飞到天空中。
14、*不能用人的长处,便是自己的短处。希望你们能用人的长处,而又帮助人克服短处。
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平民教育家,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做中学”是杜威的主要观点。即此观点为错误观点。
16、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17、陶行知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将生活作为教育内容,才不会使得教育的内容狭隘,才会广阔丰富,将好的生活改造不良的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
18、我们坚持“真心·真情·真教育”
19、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0、陶行知有三大教育理念,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反对孤立的、单独的学校教育,而是将生活和社会都视为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把教育、学习、实践三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对现代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四、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感悟
1、由于1917年的中国很穷,很苦,很落后。那时候国内有两亿文盲,约七千万儿童没有任何机会接受教育。陶行知认为问题出在教育上,所以,他一回国就开始在高校任教,一边任教,一边到处奔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2、教育思想的三大原理
3、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4、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5、强调培养开拓型、创造性人才
6、陶行知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
7、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8、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9、这本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和事实,经过这么多年的考验,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0、创造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
11、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
12、已为七万中国家庭提供了先进的早教服务
13、“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4、陶行知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农业国家,农民作为国家的最低阶级,受到无情的压迫和摧残,创造物质但是却不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他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十分的痛惜,他希望通过他的教育实践来使中国的农村改变,使农村的教育改变。
15、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16、他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17、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18、他的教育思想的人民性,还体现在他把人民作为教育的主人,必须首先向人民学习,把他们当作教育的主人,自己是为他们服务的,因而要用人民最需要的东西教育他们,用人民最易懂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供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以摆脱贫穷落后。
19、第三陶行知提倡学生应该学会从容工作、学习。 学习不能只限于书本知识,实践才是真正需要实施的。他提出:做事情应该有目的,有决心,有计划,有组织。
20、他的意思是要抬起头,看清方向,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干的事。只有越干越快乐,才能持续不断地干下去。
五、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1、新人点击视频了解七田真
2、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3、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他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4、七田真认为因人而异就是要找到喜欢的,这是第一步;因材施教就是把孩子喜欢的变成擅长的。
5、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6、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对于如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提出了六大解放的观点。
7、*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8、陶行知在办晓庄学校时,就要求即将到农村做教师的学生必须学会种菜和做饭,并写诗批评“书呆子烧饭,一锅烧四样:生、焦、硬、烂”的现象。他还要求每个学生与学校周边的一个农户结对交朋友,以养成他们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实现培养“劳动的身手”的目标。
9、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主席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0、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就最好的自我
11、“做中学”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12、这例子表明了,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只要留意、有心到处都有可以学习的东西。学生向木匠师傅学会了做凳子,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将来走向社会就又多了一项求生技能;木匠师傅从学生那里学到了文化知识,对他进一步提高木匠技艺大有益处,从而提升了生存能力。这真是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啊。
13、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幸福生活。
14、七田真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升官发财,不是光宗耀祖,不是成为人上人,而是成为真人。
15、灯光调弱,闭上眼睛,想象是所有能力的基础,通过视、听、触、味、嗅五感来引发宝贝积累生活经验,将脑海想象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加宝贝语言表达能力。
16、“生活即教育”是人类本来就有的,随着人类的生活而改变,在各种生活中学习、教育,并且应该是终身的教育、活的教育。
17、解放儿童的时间。
18、陶行知说:“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在笼子里一样。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皋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
19、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七田真非常认同陶行知先生的观点,那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帮助每一位受教育者成就最好的自己。
20、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教育,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教学做合一”。1927年,他在《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一文中明确指出,“先行先知的在做上教,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学。大家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艺友制,惟独艺友制才是彻底的教学做合一。”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